朱刘汉墓群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朱刘汉墓群
  李学训
  至2007年,县境内共发现古墓104处,多数呈群体状存在,其中,大汶口和龙山文化墓葬6处,商周文化墓葬5处,汉文化墓葬最多,达83处。在这83处汉墓中,朱刘汉墓群尤其引人注目,仅经文物部门发掘的就有3处:朱刘镇东圈汉墓,分别于1987年、1995年由潍坊市文管会、昌乐县文管所发掘,确认系西汉淄川周某王及王后墓葬:朱刘镇大东庄汉墓(2000年~2001年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昌乐文管所发掘);朱刘镇东南庄子汉墓(2001年由昌乐县文管所发掘,发现西汉画像石棺)。
  东圈汉墓,又称齐王坟,位于朱刘街道东圈村南,西依孤山主峰,东临桂河,北不远为胶济铁路。实地踏察表明,原墓封土东西长近百米,南北宽约80米,高约8米,分层夯筑而成,非常硬实。20世纪70~80年代,当地群众在此大规模动土,先后发现三个墓口和一个车马坑。
  三墓的结构基本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围绕后室的东西各一耳室、北面两耳室组成。墓道为竖井式,方形,边长4米,底部距墓口约12米,纵向垂直开凿于石灰岩之中,修凿整齐,墓道内全部采用边长1米、厚30厘米左右的石板逐层封填直至墓口。甬道为南北向,连接南北墓室,长4米、宽1.6米、高2.7米左右,顶部以长条石板侧立封顶。前后墓室和四个耳室,基本为长方形,顶部微弧,直壁直角或圆角,室顶和室壁多数修凿整齐,地面比较平整,在进入耳室的门口,都留有在原生石上凿出的门槛、门框、门臼,并发现有木门痕迹。前室较低矮,一般长4米,宽3.5米,高2米左右;后室是主室,比较宽敞,一般长5.5米、宽5米、高3.5米左右;四个耳室则是东西耳室较大,单个面积一般在12平方米左右;北面的两个耳室低矮窄小,单个面积小的不足2平方米,大者不过5平方米。连同墓道在内,每墓的面积均在70平方米以上。车马坑是在地面上用未经修整的片石砌成,南北长20米、东西宽4.5米、高2.3米的围栏,总面积约90平方米。三座墓中处在相同位置的各室,在使用上有着明显差异。如最东边之墓,前室发现车马明器,说明是置放车马之所;西耳室残存木棺灰、棺钉等,说明棺椁就放在此处;东耳室存东耳室残存陶器和漆器残片,北面西耳室存有厚厚灰烬及封泥印、五铢钱和箱笼一类器物的铜制附件,北面东耳室发现类似衣物的灰烬和器具附件,说明这三个耳室均作存放日常什物之用。中间之墓,它的车马置于地面,前室为存放兵器和其他物件的仓库,清理时在此发现数把残损的铁质断剑。在东边墓中置放棺椁的西耳室,在这里却用于存放漆器,厚达0.3米的漆器灰烬,说明此室专放漆器;在东边墓中存放陶器和漆器的东耳室,在这里却用于盛放棺椁,在此室的灰烬中,残存有玉衣片、少许金丝、镶棺玉板和小型玉饰件等,说明死者就置放于此。而北面两耳室,西室灰烬厚达0.2米,灰烬中残留箱笼附件,存放的也是日常用具;东室有厚厚的尚可分出层次的布匹灰烬,存放的也是生活必备之物。相比之下,最西边墓中各室的用场更是不同,前室置放缩小的车马名器;西耳室仅发现一件石磬和一些朽木痕迹,可能是安置石磬的地方;东耳室则用于置放死者,在此室的灰烬中,发现玉衣片、镶棺玉板及一些小件玉器;北面两耳室,西室内仅在一觉残留一件钮钟,可能系支放钟鼓之处;东室则是厚厚的漆器灰烬,可见是专置漆器。
  墓葬和车马坑虽然经盗掠和焚烧,但还是残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最东一墓出土文物近200件,可分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等类别。其主要器形有铜灯、铜仪仗首、铜筒形构件、铜承弓器、铜素面壁、铜龙形勾、猴形饰及铁环、玉环、陶罐等,其中,铜器多镏金,铸工精良。除此,还出土封泥80多枚、五铢钱近千枚。其印文为“淄川后府”的封泥和刻有“淄川宦谒右般北宫豆元年五月造第十五”铭文的铜灯,是研究墓葬主人身份的可靠资料。中间一墓土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一千多件。分类而言,铜器有灯、提梁桶、弩机、案足、环、铃、铺首、带钩、盖弓冒、牛形器座、熊形饰、嵌绿松石铜人及漆木器附件等;铁器锈迹斑斑且皆残缺,可辨识的器形有凿、剑、匕首、铲等,均为习见文物;玉器有玉衣片、玉璧、玉镶嵌件等。最西边一墓所出文物与其他二墓有较大差别。该墓存留的铜器有钮钟、铺首、树形多盘灯残片、残铜镜及漆木器附件等,其中钮钟一件,通体镏金,音质清长,是汉钟之不可多得的标本。存留的玉石有玉衣片和镶嵌件,镶嵌件又有大件和小件之分,大件如镶棺玉板,共清理出约10平方米,浅黄色,背面多有割痕及膏泥痕迹,正面中心图案作成璧形,璧的内部有的为素面,有的刻有蒲纹和涡纹,四周空处有阴线刻出变幻多端的云气纹,在背面还发现又从第一到几十不等的各种编号;小件皆是白玉,有圆形、半圆形、条形、菱形等多种。车马坑内,车马的排列毫无规律且已腐烂。根据中间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分析,大约埋葬14~18匹马,6~8辆车。马头均贴以复杂的铜饰片,车子均漆以红漆,个别车装有伞形盖,其金属车件也以镏金装饰,因此可以肯定,车马亦有主从之分。在此发现的车马器共600多件,有车 、车 、车辖、盖弓冒、承弓器、仪仗首、猪首形 角、带扣、当卢、泡饰、铃、竹节形管状器、齿形构件等,其中车 4件,构思奇巧,铸工精良,实为罕见佳品。
  从墓葬所出封泥印文“淄川后府”,铜灯铭文“淄川宦谒”、“北宫”,漆器底部的“淄川北宫”及镶棺玉板、金缕玉衣片和车马坑等文物分析,东圈汉墓应是西汉淄川国某王及其后、妃的墓葬。
  东西庄子石棺墓,位于朱刘街道东西庄子村东南100米处,系西汉中晚期遗存,已发现两墓。其石棺均为长方匣形,石灰岩石质,由前、后堵头,两帮及盖和底组成。石棺图像以粗面阴线刻与凹面刻结合雕成,古拙夸张,分布于棺之内、外壁;内容有象征宅院门阙,看家护院的持戟武士,起避邪作用的蟠龙以及长青树、斗兽、饲养仙鹤、人物故事和云气及菱形对角连璧纹图案等。如斗兽和人物故事图,图像自右向左展开,先是刻一怪兽面向一持戟武士,力士躬身挺戟刺入怪兽之口,怪兽扬首张口,尾巴向上竖起作摔摆形,三足着地,一前足抬起置于戟之长杆,似作挣扎状。其后是人物故事,依次是一位头戴三山形冠、冠两侧戴树枝形饰、胡须茂密、上身和下肢不成比例的大人物,一棵枝条作卷云纹状的神树,一棵长青树,长青树下栓马一匹,树上一啄木鸟捉虫,另一只也正在飞至,其中心图案是大人物正急切奔向马匹方向。
  人物故事图的内容比较连贯,其寓意当是墓主人欲乘马或是欲牵马沿神树升上天界,描绘的是人死后灵魂升天的故事。在汉代典籍中,类似升天成仙的故事非常多见,但形象化展示升天过程者并不多有。这幅画像,不但揭示了死者升天的步骤,还通过跨步奔跑和马匹等细节,揭示了升天的急切心情,是极其罕见并富感染力的汉画作品。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