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观音阁423岁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昌乐观音阁423岁了
  人民网潍坊12月6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在昌乐县高崖村有一座423岁的观音阁,尽管经过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观音阁的外貌几经改变,但如今依然能看到它古香古色的风韵。
  观音阁风采犹存
  12月5日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原高崖文化站站长秦丹银探访这座观音阁。该阁是一座古砖古瓦的两层小楼,北侧的墙上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石头,上面刻着“观音阁”三个大字,两旁各开有一扇小窗。墙下有一座拱门,但已被水泥堵死。
  而观音阁南侧的面貌变化很大,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只见墙上写着“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前进”几个黄色大字,二楼的墙也被刷成了黄色,东侧的台阶则是红砖和水泥砌成。在楼梯下面,记者发现了两块石碑。其中东侧的一块风化严重,字迹模糊,依稀能看到“明万历十五年十月”字样,西侧的一块字迹较清晰,上端书“重修碑记”四个字,落款是“乾隆四十四年”。
  村中老妇自愿维护
  听说记者一行人要进到观音阁里面看一看,从观音阁北侧一户人家出来一名老妇,她告诉记者自己叫贾晶梅,今年73岁,从嫁到高崖村起就一直住在观音阁后面,现在她自愿负责观音阁的日常维护工作,平时打扫小院和屋内的卫生,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六月十九、十月初五的香火会时,四邻八乡善男信女聚于此地,祈福求安,她便会提前打开二楼的小门。贾晶梅随后打开了观音阁二楼的小门,并将记者引入。
  在屋内西侧,记者发现一红一绿,两座和蔼可亲的婆婆跪像很有趣,其中一个还戴着眼镜。
  “这个是眼光娘娘和耳光娘娘,谁眼睛不好或者耳朵不好就过来给她们送花。”贾晶梅告诉记者,观音阁建成时里面摆放着十几座神像,但上世纪60年代,观音阁先后被供销社和信用社作为办公地点,原有的神像被搬走后就不知去向了。如今的这些神像是上个世纪70年代村中人凑钱重塑的。
  拱门昔日车水马龙
  据村中70岁的老人秦志堂说,观音阁由本村监生秦东周及其长子秦登云,次子秦登龙在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修成。
  “原来不从南边进去,从西边走,西边有个门厅,东边还有个钟楼,里面有口一人多高的铸铁大钟。”秦志堂说后来门厅和钟楼全被拆掉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在他的记忆中,观音阁的屋顶上全是鱼鳞状的小黑瓦,屋顶上还有神兽雕像,屋内有壁画。“后来1953年供销社把这里当办公室的时候给屋顶换了瓦,还在北边开了俩窗户。”秦志堂说早年观音阁的位置在高崖东西大街的南首,拱门下车水马龙,异常繁忙,由于地势较低,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大街流过拱门进入村外小河。后因为地势低洼对村民的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因此才将整个南边大片区域垫高了一米半左右,观音阁的拱门随即也失去了通行功能。(孙锦)
  (本文来源:人民网 )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