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晒晒。
齐国首城 宝石之都
昌乐: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梁生智
历史是永远割不断的!
创造历史的人必将与历史同在!
昌乐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称营丘,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取“昌盛安乐”之意。
昌乐,一片拥有悠久历史的土地;昌乐,一片正在创造新的历史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自然造化与人类创造,天然资源与文化价值,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形成无穷的力量,不仅使昌乐拥有令人骄傲的历史,让昌乐的今天更辉煌,同时,也将使昌乐的未来更灿烂!
年4月28日,“第二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颁奖盛典暨第八届昌乐国际宝石节开幕式在昌乐举行,昌乐获此殊荣。昌乐被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此次颁奖盛典在昌乐举行,而是因为昌乐拥有不可复制的远古火山、蓝宝石、齐文化、昌乐骨刻文、崇山石祖林等自然及文化资源;是因为昌乐拥有令人骄傲的悠久历史和越来越吸引世界的辉煌现实。
自然与历史的馈赠
应该说,从地球孕育之初,就有了这片土地,在漫长的地壳形成过程中,大自然就在这里创造着奇迹。
万年前,地层深处的岩浆喷涌而出,在这里形成了火山群。我们现在无法想象那一场火山喷发的奇景,但是,从占地面积130平方公里,100多处的火山群来看,那一定是一次骇世绝唱。昌乐火山群是全球迄今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规模最大的远古火山地质遗迹。极目望去,火山群连绵起伏,山势雄奇。火山或峰、或岭、或高、或低、或脉连,或独立,形态各异,但又整体组合。让人为大自然的造化所叹服。
但是,大自然似乎并不满足于给这里留下一片只可观望的火山群。就是这一次轰轰烈烈的地壳运动,也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富的蓝宝石、玄武岩、石灰岩、木鱼石、煤、粘土、砂金等80余处矿产地。其中,最壮观的宝藏是举世震惊的蓝宝石!
昌乐境内有蓝宝石矿面积450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具有颗粒大、颜色纯、质量好、奇异宝石多等特点,颇受国内外珠宝界的青睐,昌乐也因此被誉为“蓝宝石之乡”.
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自然的神奇,这里同样孕育了神奇的文化。
据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让这里的历史厚重起来的是一位传奇人物--姜太公。
周武王封辅佐自己灭商有功的姜太公于齐,建都于此。即史书所记:“周,齐太公吕望,侯爵,炎帝苗裔……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谓之吕侯。商末,太公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商父,佐武王以平殷乱,封于齐,都营丘。”
姜太公在昌乐营丘治国修政达五十年,传五世六侯,历时188年左右。
博大精深、辉耀千古的齐文化由此发端,而且将这片盐碱瘠薄、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变成了“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的人心向往之地。当时,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均居战国七雄之首。
在八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明豁达、睿智求实、勇于创新”为特征的齐文化。这种文化特征一直得以传承,熏陶着勤劳智慧的昌乐人民。
在昌乐境内还有200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
其中骨刻文、石祖林、岩书都是令世界震惊的文化遗迹。
昌乐骨刻文是龙山文化中晚期的文字,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比河南安阳的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有专家认为,昌乐骨刻文应该是殷墟甲骨文的源头之一。可以说,骨刻文是现在所知的中国最早文字。
崇山石祖林是父系氏族社会进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时期的遗物。 石祖林位于营丘镇东南方的一座奇异的山里,山的北面昂然挺立着一些令人震撼和惊叹的石柱,这些石柱像向天勃起的男根,矗立成林。像这样巨型的“石祖”艺术聚集于一个祭坛,实属世界奇迹。
首阳山岩书位于昌乐县城东10华里的首阳山南麓水库边,字刻划在较为平整的石面上,现暴露面积约30平方米。早期的岩书多数是动物和人物的形象,为图画象形字。与昌乐骨刻文相似之处较多,可能和骨刻文一样,都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字,距今4000--4500年;岩书是中国早期文字的宏篇巨着,它不但和昌乐骨刻文互相印证,而且对研究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演变都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除此之外,昌乐还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全县各个乡镇如昌乐、尧沟、朱刘、五图、崔家庄、乔官、高崖、红河等都有发现。昌乐境内古墓100多座,其中汉画像石墓有30多座,时间从西汉中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昌乐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地域文化特征。它体现了整个汉代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活及娱乐,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及造型艺术的珍贵资料。
齐文化,昌乐骨刻文、崇山石祖林和首阳山岩书、汉画像石等皆为远古人类文化奇迹,是先进东夷民族文化盛期的创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重要文化遗产。
毫不夸张地讲,自然与历史留给昌乐巨大的财富!
传统与现实的抉择
相传姜太公在离开昌乐时,曾留下这样一句话:“此地有宝,可福及子孙万代也。”
传说归传说,因为姜太公本身是个带有浓厚传说的历史人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他是否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他确实说过,哪么他是不是真的指这里的蓝宝石,如果是,他又是如何知道蓝宝石的价值,当时他又为什么不将这宝利用哪?
不管姜太公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话,事实却证明,昌乐确实有宝!
但是,正应了一句话:捧着金碗讨饭吃!
历史变迁,时代更叠,由郡改县,县城几经迁徙,几经重建,但孕育过齐文化的昌乐却始终再没有过更大辉煌。
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昌乐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多,整个区域经济总量小,长期以来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昌乐坐拥自然与历史馈赠的宝贵资源却找不到突破,眼看着邻县的飞速发展,昌乐人也在苦苦思索出路,也在重新抉择。
昌乐发生巨大的变化是在2007年。这一年,以王树华为核心的昌乐县领导班子分析了昌乐在区位、交通、资源方面的优势,在2007年初召开的县党代会上提出了各行各业、各方面工作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同时明确提出了“三个十年”--用十年后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现象,用十年后的思维研究今天的问题,用十年后的办法发展今天的事业“、”三句话“--着力解决境界、气魄和胆略问题,实现解放思想常态化、科学化,真正做到敢想、善变、能干”.
通过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昌乐的领导班子认识到,目前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经济合理化时代,所以昌乐在推进经济发展上所走的路子也应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路子,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科学发展。
也正是这样的观念和抉择,决定了昌乐的飞速发展。
在昌乐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宝石业的发展。
现在昌乐的人都知道蓝宝石是宝,但是很多年,守着这些宝的人却从来不知道它是宝。那时的昌乐人只是用这些被雨水冲出来的山石头去蹭火镰打火、点烟,并叫它为“蓝火石”,因为它很坚硬。
直到1986年的秋天,有当地人拿着几块蓝石头到省里有关部门鉴定,这一鉴定,爆出了惊人的消息--这些用来打火、取乐的蓝火石居然真的是珍贵无比的蓝宝石!而且,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好的蓝宝石!
蓝石头是宝!当地兴起了开发热。在“有水快流”、早早将资源变为财富的思想指导下,全县上下齐上阵,哪里有矿产,哪里就有人开采。虽然自1988年开始,政府开始对当地蓝宝石的开采进行限制,但掠夺式开发的结果,造成了昌乐宝石储量的急剧减少,到上个世纪末,砂矿区的蓝宝石被开采了70%以上,由于一段时间里蓝宝石过于集中的进入市场,造成价格一落千丈。
宝石并没有能改变昌乐的面貌,反而可能因为不当的管理造成宝石不宝。
但是,在没有整体改变昌乐面貌的规划和策略出台时,这种现状一直维持了很多年。2002年下半年,昌乐县痛下决心,作出了对全县蓝宝石实行全面禁采的决定,并明确规定至少10年中不得复采。但是,使得蓝宝石成为整个昌乐建设中重要的经济支柱是2007年以后。
在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格局中,昌乐选定蓝宝石做为经济支柱,用国际化、高标准来做大做强以国家级珠宝市场--“中国宝石城”为龙头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和服务项目。宝石城一期工程已形成年交易额100亿元的巨大规模。现在,开工建设投资2.8亿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投资6.9亿元的四期工程、投资8亿元的五期工程也准备开工,投资5亿元的三期工程正在招商中。扩建后的中国宝石城将成为商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000亿元,集宝玉石文化展览、旅游购物、宝石加工、珠宝交易、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买全球、卖全球”组团式国际化大型宝石文化产业园。
目前,昌乐县的珠宝企业有1200多家,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年加工宝石1300万克拉、饰品4500万枚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集散地之一。
现在的“中国宝石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地,而是将集宝玉石文化展示,珠宝首饰、工艺礼品、纪念品加工交易,首饰加工设备、配件及包装用品交易,高档商务公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国际珠宝商城,也是昌乐一道靓丽的风景。
胆略与智慧的跨越
昌乐变化了!
不仅变得让外人吃惊,就连本地人,或者是离开昌乐多年的昌乐人都吃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学会王宇信先生在去考察昌乐骨刻文的时候说,没来昌乐以前,认为昌乐不过是个小县城,但一到昌乐,觉得后县城隐隐有大都市的架势,这对于一个小县来说是很了不起的。
一位移居中澳大利亚多年的昌乐籍华侨回国探亲,当车拐进新昌路时,这位华侨迟疑了。因为他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熟悉的昌乐!但是,他很快就明白过来,这就是生养自己的故土,只不过是她变了,变得美丽了!
但是,最感叹昌乐变化的其实还是昌乐当地的百姓。
一位当地的作家对昌乐的变化如此感叹:“老活说‘洞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我则是’三天不出门,不知城里事‘”.
昌乐变了,从一个落后的小县一跃成为潍坊市经济社会综合考核第一。
年5月18日,昌乐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县委书记王树华代表昌乐县进京领奖,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昌乐的工作成果再一次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昌乐的发展也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和爱护。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昌乐县领导班子的胆略和智慧分不开的,与昌乐人吃苦奋进的精神分不开的。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10年后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现象,用10年后的思维研究今天的问题,用10年后的办法发展今天的事业,着力解决境界、气魄和胆略问题。”
这是县委书记王树华的雄涛大略,也是昌乐能够跨越性发展的核心。
改变观念是痛苦,而改变一方土地上的人的观念则是艰难的。同样需要的是胆略和智慧。
为了改变观念,昌乐县先后组织了8次领导干部大规模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足迹遍及苏南、浙东、胶东等地30多个县市区,并联系实际广泛开展了以“学先进、找差距、树标杆、争一流”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培训活动,与北京大学合作举办了“政府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班,通过高层次培训,使昌乐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境界。
如果说三千年前姜太公用他的智慧引导了齐文化发生和发展,那么,新时期的昌乐领导人们则是站在世界性的高度,开始了这片土地上新的文化的创建!
“团结包容、开放热情、务实进取、敢为人先”,这就是新时期的昌乐精神,也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昌乐要对齐文化的新的贡献。正是这种精神和文化激励着昌乐人民解放思想、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事业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从2007年开始,昌乐进入了“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时期。
几乎是每一次会议,每个场合,昌乐的决策者都在讲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用“三个十年”的标准衡量自己。看不惯的变观念,想不通的变思路,推不动的变办法。根本目的就是解决昌乐人的境界、气魄和胆略问题。
昌乐有宝,但是如果看不到宝的真正价值,宝就会贬值,宝就会成为垃圾。
昌乐有宝,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开发,就会破坏,就会浪费,就会犯罪。
但是,有了胆略和智慧,宝就是真正的宝,宝的价值就会变成无穷的力量。
在新的发展规划出台后,昌乐还缺少的是资金。没有资金,一切理论就是纸上谈兵。
为此,昌乐确立了“三力”战略:招商引资,借用外力;全民创业,激活内办;改革创新,增强活力“.
”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成果“,这就是昌乐创造的和谐发展理念。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推进昌乐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年,昌乐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2008年,又取得经济发展考核第一,社会考核第四,综合考核第三。2009年,昌乐再次成为全市考核的排头兵。
年,昌乐城市建设开工项目281个,完成城建投入38.9亿元。2010年,已经开工的项目105个,完成投入26亿元,这只是开始,新昌乐的明天还会有更大的步伐。
辉煌与美丽的昌乐
从齐国首都到宝石之都,昌乐拂去了历史烟尘,重新变得充满生机和美丽。
就像是蓝宝石一样,要经过选料、切割、打磨、加工……等工序后,一块看上去普通的石头才会变为无价之宝。
昌乐也是如此,痛定思痛,深谋远虑后,昌乐人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制定了跨越式、前瞻性的策略,才带来了昌乐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昌乐已经不再只是寻找改变,而是更大的发展。
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链条,依托昌乐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激发的力量,昌乐正在实现着自己更美好的理想。
”打造一个宝石节,推动一个产业,创建一个名城“,现在昌乐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了明确的定位。
从2001年开始,昌乐借助蓝宝石产业开始举办”昌乐宝石节“,现在”宝石节“已经不再只是当初简单宣传昌乐,宣传蓝宝石的小节庆,而是变成昌乐建设的重要组成。而且”昌乐宝石节“已经不再只是像许多地方的节一样,只是开幕式最热闹,而是形成了配套的,拓展的,长效的产品。
打造” 永不落幕的盛会“,按照”走出去,大传播“的原则,从2010年举办的”第九届昌乐宝石节“开始,”宝石节“不仅在昌乐举办,还将走进上海世博会,走进香港,走进台湾,并通过”昌乐蓝宝石形象大使“到泰国、 柬埔寨、 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全球蓝宝石主产地以及珠宝集散地开展活动。
这跨地区、跨国度、长时间的举措必将使世界进一步了解昌乐,更好的推动昌乐蓝宝石产业以此所带动的整个工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更大程度提升昌乐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同时,依托远古火山群地质文化公园、仙月湖风景区、寿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知名景区及石祖林、方山、中国宝石城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昌乐的旅游产业链条已经形成。2010年,昌乐以”探火山、捡蓝宝、逍遥游“和”农业观光旅游“为主题的春节主打旅游品牌效果显着,约占游客总人数的70%.
现在,昌乐已经获得”蓝宝石之乡“、”西瓜之乡“、”塑料之乡“等美誉。而且”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魅力名县“、”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称号更是使昌乐名扬海内外。
”宝石节--宝石产业链--宝石之都“,拂去历史的尘烟,昌乐正在创造全新的现实和历史。
在未来的发展中,昌乐人民必将一如既往地弘扬、践行昌乐精神,以更足的干劲投入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去,奋力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富足和谐现代化新昌乐的目标。
从地壳运动开始,到1800万前的火山喷发,到3000年前的齐文化发韧,再到21世纪的辉煌,昌乐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在这条规划、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不管是远古先民,还是现代百姓,不管是姜太公还是现任领导层,昌乐人始终热爱着这片土地,为这片土地的美丽和辉煌奉献着。
火山:热情和力量的象征;
蓝宝石:财富和美丽的化身;
昌乐:昌盛安乐的体现!
如果说1800万前的石破惊天只是留给昌乐原始的财富,那么21世纪的全新突破性战略才是真正使这些原始财富的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
这就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齐国首城,宝石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