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潍坊的三大古战役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发生在潍坊的三大古战役

  潍坊七河交汇,临海望山,既连接交通半岛,又紧依祖国内陆,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加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的地理优势极为明显。早在远古,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并且率先进入了农耕文明,有着渊源的历史脉络,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这样的一方宝地,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展龙腾虎跃之姿,成风云集会之相。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上,潍坊地区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夏朝的少康中兴之战、秦汉时期的韩信潍水大战和三国时期的镇压黄巾之役这三大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9月4日上午,在百大汽车园举行的老照片故事会上,主讲人胡一平为大家生动地讲述了这三大战役的背景和经过。
  夏朝少康中兴之战夺回政权
  四千多年前的夏初,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战争,这场战争决定了原始公社制到王朝世袭制的转变,也就是由公天下到家天下。这场战争还要从大禹时代说起。
  在禹之前,尧舜两位部落联盟盟主,是经部落首领推举产生的。禹晚年时,他的儿子启发动政变,杀害了东方部落首领伯益,自立为王,开父死子承先河。
  后来,后羿和寒浞带领的东方部落联盟军队,占领了夏朝都城,将夏王仲康,也就是启的儿子赶走了。但后羿执政后不务正业,被部下推翻,拥寒浞做了王。寒浞将都城搬迁到自己的老家寒国,即今天的潍坊市寒亭区,在那里执掌夏王朝政权四十余年。
  仲康的儿子少康长大以后,发誓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政权。他带领一批人马潜伏于寒国附近,并派人打入寒浞军队的内部,收买人马,探听消息。据说,少康还在潍河岸畔酿制美酒,经常将大量美酒作为礼品送到寒国都城里,里面的人不知是计,反而开心饮用。终于有一天,少康趁寒军喝得酩酊大醉时,于黎明时分发起了进攻。
  经过几天的苦战,少康终于夺取了寒国的都城,又经过几个战役的乘胜追击,重新夺回了夏王朝的政权,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s于戈,有穷遂亡”,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轮廓。当时寒浞已经去世,文中所说的“浇”是他的大儿子,“?s”是小儿子。“杼”是少康的儿子,“戈”就是今寒亭区南孙镇的二戈官庄,“过”为现今昌邑与掖县交界之地。
  秦汉韩信潍水大战大败龙且
  秦末汉初,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朝代更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就是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而决定楚汉战争的关键一役,就是发生在潍坊地区的潍水大战。经过这场战役,项羽的优势变为劣势,汉军方面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在这次大战以前,项羽统帅的楚军实力强大,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到公元前204年,楚军攻势更加锐不可挡,刘邦眼看就支持不住了,所以韩信、张良等人意识到,当务之急就是要开辟第二战场,以支持北方的中心战场作战。
  公元前203年9月,韩信统率汉军攻进齐国,迅速占领了其都城临淄。齐国国王田广败逃到高密后,向强大的楚军求救。楚王项羽派遣大将龙且率领20万人马,浩浩荡荡前来救齐,他率大军进入潍坊地区,与齐王田广的军队会师。
  面对强大的楚齐联军,韩信经过巧妙谋划,制定了潍水大战的战略方案。他首先派兵组成精干小分队,秘密进入潍水上游地区,也就是今日的诸城、安丘一带,选择优势地形,在三处河段沉放大量沙袋,使上游的水位提高,下游的水位降低。同时,他将主力军队部署于潍水西岸,即今日的昌邑、寒亭一带,等待战机出现。为达战役目的,还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由韩信亲自率领,佯装成主力军队,趁着水浅的时候渡河,作出攻击楚齐联军的样子。
  一经交战,韩信便假装败退,引诱楚齐联军的主力出击。当敌军追赶汉军到西岸后,韩信命令上游部队放水。河水猛涨后,楚齐联军的主力军队被阻挡于潍水东岸,汉军预伏的机动部队乘机出击反攻。没用多久,龙且便被汉将曹参带领的部队斩杀。中午时分,汉军便将登上潍水西岸的楚军先头部队全部歼灭。这时,停留于潍水东岸的楚军惊恐万状,眼睁睁地看着主将被杀,西岸楚军惨败,感到大势已去,数万军队群龙无首。韩信见时机已到,遂下达总攻命令,数万汉军乘胜急渡潍水,追杀楚齐败军。打败敌军主力后,韩信率军穷追猛赶,一直追到数十里外的城阳,途中俘获了齐王田广。
  现今诸城市相州镇的潍河河道里,还有一处叫韩信坝的地方。据考证,当年韩信就是在这里拦截河水,冲淹楚军的。还有昌邑、寒亭等地,都有叫做“丰台村”的地方,且都靠近潍河岸畔。其实,这些丰台村就是当年韩信指挥作战的烽火台遗址。
  三国孔融请刘备镇压黄巾军
  东汉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乱不堪,农民生活困苦。张角兄弟三人得仙人所赠《太平要术》,见灵帝昏庸,百姓困苦,得道后,他们便借施送符水为名,召集百姓以黄巾抹额,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率众起义,称为“黄巾起义”。
  此时,董卓为借刀杀人,派遣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到北海国(即现在的潍坊地区)担任相国,被人们尊称为孔北海。然而,他到任不久,便被当地黄巾军团团包围起来。万般无奈之下,孔融想到了驻扎在平原县一带的刘备,于是让太史慈突破重围前往求援。
  刘备接信之后,立刻与关羽、张飞带领三千(也有书载五千)精兵驰援。到达潍坊后,便在现今的潍城区胡家牌坊街一带集结,很快誓师出征。为了纪念这一大事,后人在当年誓师出征的地方建了座关侯庙。这次战役的主要战场在寒亭、昌邑之间,经过激烈的交锋以后,救出了孔融,大败黄巾军。
  《三国志》这样记述:“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遂到平原……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镇压黄巾之役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刘备走后不久,曹操也带兵来了。曹操使用的战略与刘备大有不同。他剿抚并用,恩威兼施,在镇压的同时,成功收编了三十万黄巾军,号称青州兵,成为日后驰骋疆场、逐鹿中原的资本。《三国志》记述:曹操“追黄巾至济北……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潍坊地区发生的两次镇压黄巾之役,能明显看出曹操的政治眼光、军事思维和战略设计都胜于刘备。因此这两次战役也为曹魏胜出、三国归晋埋下了伏笔,为改变历史走向创造了条件。
  主讲人:胡一平(潍坊市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
  (孙 锦 李晓明整理)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