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尚童与历史对话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考尚童与历史对话
  潍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潍坊,有着这样一位市民,近年来一直矢志不渝,致力于探索潍坊文化的底蕴。他,就是刚过而立之年的考尚童。
  ●与历史对话者
  记者面前的考尚童很瘦,却很干练。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在他的脑袋里,却装着许多潍坊的历史、潍坊的掌故。
  先来听听他对老潍县地名的考证:
  城隍庙:在城隍庙小区里,向阳路潍城公安局西,现还有旧址,郑板桥曾重修,写有《重修城隍庙碑记》被人誉为墨宝,曾有演剧楼一所,演剧楼上挂郑板桥书 “神之听之”匾额一块,题对联“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实每个治所都有城隍庙,“城隍”即为护城河,但是民间把它演绎成是保佑州、县城池安危的神,设城隍庙以供世人祭祀。潍坊的城隍庙的雕像最神,在后殿城隍爷的雕像里设了机关,只要一拍他的膝盖,城隍爷就会站起来。民国年间神像被砸毁,郑板桥在1752年主持重修城隍庙后,立三绝碑《新修城隍庙碑记》(现存于潍坊博物馆),我去过十笏园看过这块碑,封在玻璃橱里,怕它风化, 是块顶级的文物,但是碑身已经涂满黑墨,想来是经常做拓片的原因吧,但能够保存下来就好。
  九曲巷:在潍坊亚星桥东,东风街北,北下河,2000年的时候还有,现在荡然无存,已被阳光外滩压在了底下,替换了它。顶了它的位置。据说,若是外人进入,里面九曲十八弯,东折西拐,转半天也无法出来,实在是绝好的古巷。
  状元胡同:在今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树行子北,原来叫新巷子,清末民初短短的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米的小巷先后出过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曹鸿勋的高中也破了潍县自古以来不出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结束,全中国一千年来全国不过700来位状元(武状元不算),而小小的潍县城在三十年间而且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出了两名,在中国历史、地理上绝无仅有。后“文革”中有人曾在此地下挖出宝贝、瓷器、古玩等无一宗。1992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如今该巷荡然无存。
  还有呢,布政司街、海道司街、鱼市街、东关西马道……每一条街巷的位置、今夕,甚至于名字的来龙去脉,他都搞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今,他收藏的有关潍坊历史、风土人情的图书,已经超过了300册;他所拍摄的潍坊风土、人文图片,也已经8000余张……
  与考尚童谈潍坊,谈潍坊的风物,他是滔滔不绝,或许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他的肚里“有货”。
  采访中,考尚童说:“除了工作,我的业余爱好就是研究潍坊的历史、文化,有个瘾。”
  ●兴趣与汗水同在
  谈到自己的研究,考尚童说完全是兴趣使然,孩提时代,就听爷爷“讲古儿”,全是潍县旧事,那时就有了兴趣。后来大学毕业了,回到家乡,就有了发掘、整理家乡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意愿。于是,业余时间,就走上了这条路子。
  其实,研究历史,挖掘历史,是一项很劳累、很严谨的工作,一般人恐怕很难想象其中的艰辛。
  前几年的夏天,考尚童有了拍摄坊子德日建筑群的想法。于是,每到周六、周日,他都会骑摩托车前往坊子。“有一段时间,中午单位有午休,那阵子一到中午 12点下班,我骑上摩托车就往坊子跑,一直忙活到近两点,再抓紧赶回单位上班,午饭都没有时间吃。”考尚童说,“由于自己不是记者,也没有什么证明,有些地方人家还不让进,只好在外边拍摄。有时,为了拍到一张好片子,就爬到附近的煤堆上,经常是汗水和着煤灰,一脸的狼狈相……”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共拍摄了106座德日建筑的照片。
  去年10月1日,有3天的假期。考尚童就骑着摩托车,背着照相机,到了寿光留吕。他说: “很早以前,我就从有关史书上看到,夏朝共有四个国家,其中的斟灌国就在留吕,所以我就打算亲自去看看这夏朝故国的遗址是否尚存。”由于没有向导,他骑着摩托车边走边打听,最后终于到了目的地,并成功找到了古斟灌国的城墙遗址。这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太激动了,能够看到夏朝的遗迹,确实是一大幸事。虽然城墙已经残破不全,还有不到200米长,但经过历史的沧桑,已经很不容易了。”考尚童说。随后,他就激动的将那一时刻定格在了照相机上。
  在考尚童的电脑里,保存着一部《潍县志稿》的电子图书。他说,这本书的搜集,也是费了很大的气力。有一次,他济南的一位朋友谈到,北京有人出售一本电子扫描的《潍县志稿》。得到这一消息,他就立刻想得到这本书。可是,济南的朋友说是很久前在网上发现的消息,北京方面具体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但是,考尚童没有死心,只要上网,他就查找有关方面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半年后,他终于与北京的卖家取得了联系。再后来,他梦寐以求的图书终于到手了……
  谈到自己这些年的艰辛,考尚童只是淡淡地说:“兴趣使然。其实,兴趣与汗水,可以成就一切。有时,为了拍摄一张图片,我会连续到目的地去几次,为的就是等到那里的花儿开了,拍到的画面美丽。”
  ●庆幸与遗憾
  在探究潍坊历史文化渊源、底蕴的同时,考尚童还注重做一些保护性的公益事业。这,是他感到庆幸、满意的方面。
  前几年,他曾与潍坊的一些人文爱好者共同倡议对一些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还积极通过网络宣传潍坊的人文历史,宣传潍坊的风土人情,并在网上呼吁全社会都来研究保护文物古建筑的有效方式。为此,他还专门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在这些年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潍坊文化底蕴确实太深厚了。”考尚童说,“不过,令我最遗憾的,是目前关注潍坊文化历史、研究潍坊文化历史的人太少,特别是中青年人太少。现在,走在研究最前沿的一般为老年人,大多都在60岁以上,目前在我市来说,研究者队伍已经出现了断层。其实,研究历史,研究文化,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有许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此我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研究潍坊的历史、文化,更好的传承潍坊的历史、文化。”  (郭保礼)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