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的一代清官廉吏——邱橓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艺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名垂青史的一代清官廉吏——邱橓 作者:万素文 明代后期的嘉靖、万历年间,朝廷中出了一位名重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就是的声震朝野的清官——邱橓。邱橓以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情操竣节而被世人所重,并与当时的另一位的有“青天”之称的清官海瑞并列齐名,被时人誉为“南海(海瑞)北邱(邱橓)”。 出身寒门,苦读成才 邱橓(1516—1585年),字懋实,号月林,1516年农历九月三十日生于高密市柴沟镇邱家大村(当时称柴村,属诸城)。 邱橓先祖邱彦成,明初因避战乱,由寿光毕家庄迁到高密柴村,——今高密市柴沟镇邱家大村定居,至其父邱让时已传五世。邱家世代以耕读持家,家道并不富裕。邱橓有兄弟五人,在兄弟五人中居四,有三位兄长种田劳作,使他少时能得以求学。邱橓受家教影响,自幼笃行好学,年纪稍大一些,便背着书箱四处求师问友,发奋读书。史载:邱橓自幼性颖悟,孤介,有高志,甘贫。自孩提时起,就手不释卷,日夜攻读,学业尽优于同龄人。至青年时,常负笈问学于师友,由于他刻苦学习并志存远高,终使学有所成。嘉靖十四年(1535)年仅十九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山东乡试“礼记”科第二名举人。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从此,他步入了崎岖的仕途。 为政清廉,洁身自爱 邱橓初入朝时,被朝廷授予行人司行人之职,明朝设立的“行人司”这一官职,主要掌管负责朝廷的传旨、册封等工作。邱橓任官后就抱定了正人先正己的信念,严守《说苑政要》中“临官莫于平,临财莫于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的警示,保持着清醒头脑和清正廉洁的作风。 邱橓出仕的年代,是明王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倭寇频频侵犯东南边境,国势日衰,民众困苦不堪,嘉靖皇帝,崇仙信道,深居宫殿,长年与一伙道士设坛醮斋,祈求长生不老,不理朝政。权臣严嵩趁机一手独揽朝政,大施淫威,大小官吏纷纷奔走其门下,结党营私,贿赂横行,风气大坏。在黑暗腐败的官场中,忠君爱民的邱橓洁身自爱,甘守清贫,谢绝一切馈赠。在行人司任职期间,他常被派去参加庆贺官员的任命仪式。那时候,凡参加者,每人可分得一份礼物或红包,唯他一人从不领取。他的特立独行很快遭到了同事们的非议和责难,但他却依然如故,坦然面对,不为所动。 湖广巡抚方廉上任时,给各省及朝廷的大官每人送去五两黄金,以图结交同僚稳住官位。邱橓对方廉说:“我邱橓与你方廉非亲非故,交往也不深,你送给我的黄金,是断然不能收的。”还责问方廉送礼的黄金是从哪里弄来的。邱橓不但坚决拒收方廉的馈赠,而且立即将这件事报告了皇上,揭露了方廉的卑鄙行径。皇帝接到报告后,下诏罢了方廉的官,以儆群臣。因拒收贿赂而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就升迁为兵科给事中。 “给事中”这一官职,在明朝是专司规谏、监察各部诸司和弹劾百官之职。这一官职尽管官职不高,权力却很大,朝中百官为免受弹劾无不百般巴结,是一捞取不义之财的肥差。邱橓在任职期间,宁守清贫,绝不取不义之财。他先后在兵科、礼科任给事中这一官职长达十三年之久,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他直言上谏,触怒圣上,被圣上削职为民返乡之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箧破旧衣服和一捆书籍,别无它物。以至皇帝听说此事后,也感慨地说,我幸亏没有杀邱橓,如果杀了他,就冤枉了一个好大臣。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邱橓不但在初入仕途、官轻职微之时,廉洁自律,甘守清贫,洁身自爱,即便做了朝中大员,身居要职之时,也能恪守为政清廉之道。当时风气,朝中大员特别是朝廷重臣由京外出或由外地晋京时,路过之地,地方官员无不兴师动众遮道相迎,隆重接待,大把馈赠,以求干晋。而据史料记载,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邱橓被朝廷再度复用,并被授予都察院副都御史、正三品朝廷命官,赴任时,自家乡乘坐一辆柴车,路上在荒村小店住宿,沿途所经各州府驿站,均免于惊动,如同布衣平民。一位三品朝廷高官,坐自备的柴车赴任,这在史料中是不多见的,其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不畏权势,直言敢谏 纵观邱橓的一生,他之所以能青史留名,是与他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敢于犯颜直谏,弹劾贪官污吏分不开的。《明史 邱橓传》载:邱橓“强直,好博击,其清节为时所称云”。 邱橓为官十数年,先后弹劾重臣23人,其中治罪者17人。这其中,有当时一手遮天的权相严嵩的心腹,有皇太后的家人,有高居庙堂的尚书、御史,有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有世袭的伯侯,还百官闻之色变的锦衣卫指挥…… 下面仅举当时引起朝野震动的几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有一伙大约六、七十人的倭寇从浙东上虞登陆后,因迷失方向和道路,一路流窜到淳安、安徽歙县一带,然后进逼南京城,并攻打南京城门。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畏敌如虎,紧闭城门不敢迎战。倭寇攻城未克后大掠而去。至浒墅关时被应天府巡抚、佥都御史曹邦辅率兵民围歼消灭。事后,给事御史劾张时彻及守备诸臣有罪。而张时彻亦将此事上奏朝廷,但全是隐瞒事实真相掩蔽罪责的自我开脱之词。邱橓在查明事实真相后,挺身而出,旋即上书疏奏皇上,及时揭露了张时彻欺君罔上掩饰罪行的行径,按照大明律条,张时彻与侍郎陈洙,皆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嘉靖皇帝晚年因身体欠佳,久疏朝政。因皇帝久不视朝理政,使大权旁落于内阁首辅严嵩父子手中,严嵩独揽朝纲后,专横拔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严嵩的淫威下,大多朝臣明哲保身,附焰趋势,曲意逢迎。唯沈炼、杨继盛、邹应龙、邱橓等为数不多的忠贞之臣,不怕丢官甚至不顾身家性命,与之进行殊死的抗争。杨继盛、沈炼先后被严嵩下狱致死,邱橓不顾严嵩父子的气焰熏天,与之展开了势不两立的斗争。他上疏直言:“权臣不宜独任,朝纲不可久弛”。严嵩对他的上疏深为不满,怀恨在心,找借口把他从刑部改任到户部,邱橓毫不在意,继续上疏弹劾奸权。他先是弹劾了严嵩党羽宁夏巡抚谢淮、应天(今江苏苏州)府尹孟淮贪污渎职之劣迹;又上疏揭露了山西巡抚杨宗气、巡抚张储在考核官吏时歪曲事实,庇护属员等行径。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严嵩父子终被革职。严嵩的倒台失势,进一步坚定了邱橓扫除积弊、力挽朝纲的决心。此时他已迁兵科都给事中,成为名望极高,举足轻重的大臣。他果决地“一屏权阉属托”,不遗余力地肃清嵩党余孽,他先是揭露了与严嵩攀援得官位的顺天(今北京市)巡抚徐坤等五人的罪行,其中三人被革职。接着又弹劾了以贿赂授官的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的平江伯陈王谟、锦衣卫指挥魏大经等,终致陈王谟革职、魏大经入狱。之后,又对素以贪暴臭名远扬、已捞满腰包想托病解甲养老的素贪老手浙江总兵卢镗进行弹劾,历陈其罪状八条,使卢退却阴谋未得逞,被褫职。 在这些被他弹劾失官的诸多贪官污吏中,有的是皇帝的心腹,如锦衣卫指挥魏大经;有的是皇太后的亲眷,如平江伯陈王谟。虽然,这些人罪证俱在,皇上不得不忍痛处置。但也由此引起了昏庸的嘉靖皇帝的注意和不满。一天,嘉靖皇帝问朝廷首辅徐阶:邱橓是怎样的一个人?徐答“戆直人!”嘉靖帝听后默言无语,实际上已埋下了他被处罚罢官的伏笔,而以“誓扫积弊”、“大奋乾纲”为己任的邱橓却浑然不觉。 仕途坎坷,不改本色 在整个明朝期间,有两大外患始终危及朝廷安危,一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二是北部边塞的蒙古,嘉靖年间外患尤甚。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蒙古各部从西边边陲的大同到东北的辽东发起了大举进犯。是冬,俺答汗部兵临蓟州到辽东一带的长城之下,进犯甚急。蓟州辽东总督杨选在率兵御敌时,指挥失当,被敌所诱,兵败辽东。蒙古兵乘虚而入,冲破边墙,直犯通州、顺义、三河等地,大肆劫掠,朝野震惊,致使京师戒严。后虽经各路兵马合击,蒙军大败,撤回漠北,但外寇兵临京郊州县,京师险些不保,朝廷颜面尽失,嘉靖帝大怒。待蒙古军退去后,立命锦衣卫逮捕入狱。 作为言官的邱橓一面上疏弹劾杨选抵敌不力之罪,一面上疏陈述边防中种种弊端,并提出亡羊补牢之策。但不知是外患频仍的局势激怒了这位昏聩的皇上,还是屡屡弹劾他的亲信皇眷惹恼了这位昏君,反正邱橓的疏奏使嘉靖帝龙颜大怒,说:兵科所管何事?邱橓等人既有这样的见解为什么不早奏?下旨以邱橓没及时弹劾杨选为名,将邱橓当庭杖刑六十,削职为民。因切谏被丢官,不但同僚为之惋惜,就连平日就非常钦佩邱橓的为人的嘉靖皇帝的儿子皇太子隆庆帝闻邱橓被罢官之因后,也感慨的说道:“幸邱给事中幸免于死,乃我朝幸事”。 邱橓因切谏而丢官回乡后,闭门读书,修心养性,待机再起。1566年嘉靖帝死后,皇太子隆庆帝继位。隆庆帝即位后,改革嘉靖弊政,平凡冤狱,为嘉靖朝因直言获罪的大臣平反,“存者召用,没者恤录”。隆庆二年(1568年),丢官还乡五年多的邱橓被朝廷重新启用,任礼科给事中。还未到位,又升迁他任南京太常少卿,不久又升迁为大理寺少卿。 谁知邱橓命运多蹇,上任不久,就因丧子致疾,不得不再次离开仕途,回乡将养。直至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卒,邱橓才被朝廷召回,得以复出重用。 嫉恶如仇,誓除吏弊 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邱橓被朝廷召回任通政司右通政,尚未起行,又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上任伊始,邱橓即向朝廷上奏了《陈吏治积弊八事疏》的奏章,在奏章中,他大胆揭露了官场上多年来存在的诸多积弊,直言不讳指出大吏不法,有司贪钱吏弊,提出要整肃风纪,改革吏治,“以挽回久坏之人心,振作方新之士气”。在奏章中,他对吏治之弊作了如下的揭露和抨击,一针见血地指出,吏治败坏的根源不在于朝廷之外,因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也不在于下级官吏。劝谏皇上痛惩吏弊,要从朝廷入手,从朝廷官员做起,彻底地惩治官吏中的弊病。据说万历皇帝看到这份切中时弊的奏疏后大加赞赏,下旨有司部院,酌议施行,执行不力者,予以问罪。不久,邱橓转升为刑部右侍郎。 可是皇上的诏书下达三个月后,仍是“大官恣肆、小吏贪残、小民怨咨”。邱橓急愤万分,再次上书,并直指御史于应昌、张一锟、福建巡抚劳堪等官吏的劣行。说“臣初入台,誓扫积弊,我的建议已提出三个多月了,而官贪如故,请罢臣以儆有位。”言辞诚恳激烈,神宗为之动容,终使贪官污吏服法。 执掌国政多年的张居正死后,因司礼太监冯保被弹劾抄家,抄出数以万计的金银珠宝,皇上由此怀疑与冯保过从甚密的张居正有欺君结纳情弊,加之言官多次弹劾,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万历帝决定查办此案。在物色查办此案的人选时,张鲸奏道:“此差让邱橓司职为妥,他在嘉靖一朝是有名的言官,为官以弹劾不法之臣为己任与海瑞齐名,是士林推重的清官。由于他得罪权臣太多,屡遭贬斥,帝登基初年,言官上奏让他复职,张居正说此人“迂板”,深为厌之,不予启用。皇帝听罢问道:你说的这个邱橓,与那个不贪钱不怕死的海瑞齐名,快传朕的旨意,元辅(张居正)嫌他们“迂板”,朕看这二人可用。 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邱橓按照皇上的旨意,和锦衣卫指挥张诚前去湖北荆州查办了轰动一时张居正抄家大案。邱橓查办张居正案后,迁官南京吏部尚书,诰授资政大夫,秩正二品。任职后,阁僚及庶民无不为之敬畏。但他认为自已年事已高,不宜再留任,曾几次告老还乡,皆未得恩准。次年十二月初八日,卒于任上,享年七十岁。皇帝闻此噩耗,十分悲痛,赠太子少保,赐祭葬,谥“简肃”。 “南海北邱”,千古流芳 邱橓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以斗邪恶、劾贪官、革吏治为己任,天性耿直,愤世嫉邪,堪称社稷之臣,一代廉吏。作为有明一代与海瑞齐名的清官直臣邱橓,其高风亮节,清操竣节,不管是在生前身后,都受到了世人的仰慕。《明史》名臣传称“橓平生与海瑞为莫逆之交,其清介之节,两人亦略相似”。史家评述他“其风采为世所敬望,位列海瑞、吕坤之间,人以为俯仰当之无愧。” 他一生宁守清贫,绝不取不义之财;他以官轻职微之身,敢于同奸相严嵩较量;他不怕丢官,嫉恶如仇,敢于冒言直谏,替同僚伸冤;他宁愿放弃大好前程,甚至置身家生命而于不顾,敢给皇上进逆耳之言;尽管他正直人生沉浮莫测,但他为官不求合俗,事必认真的精神被同僚赞许。他革除吏弊的思想才识及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他一生把坚守秉公道、不媚人、深嫉恶,抑豪悯贫的处世哲学,做为自己的当官之道。邱橓是清官,他也深知清官难做,并因此而仕途坎坷。我们从皇上赠给邱橓“简肃”谥号可以看出:此谥号从字意讲,可解释成简单、严肃的意思,但实际含意却是指他对名、权、利的要求非常简单,而于对社稷、对民生、对自己,则表现的严肃认真。这个谥号,可以说是对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评价。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