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又照超然台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重建后的超然台。
据史料记载,古密州有八大胜景:超然四望、琅琊炊烟、马耳腰云、韩王坝月、五莲晚翠、九仙朝霞、龙潭雷声、卢洞清风,超然台为八大胜景之首。日前,超然台的复建工程已经全面竣工,“超然四望”胜景又从历史典籍上回到现实中来,成为诸城当地的又一文化旅游景点。
超然物外起高台
作为诸城历史上八大胜景之一的超然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宋熙宁八年(1075年),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时重修。据清乾隆《诸城县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八年,建雩泉亭,葺北台,始名曰‘超然’。”北台因位于州署北侧而得名,当时仅为一土台,苏轼对其适当修葺,复加栋宇,并请在齐州任职的弟弟苏辙为台命名。苏辙深知兄长的性格与情怀,遂即命名为“超然台”,并写了一篇《超然台赋》。
苏轼对“超然台”一名十分欣赏,亲笔手书“超然台”三个大字刻石嵌于台前,政暇之余,经常邀同僚会友朋,登台远眺,饮酒唱酬,谈诗论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台记》等传世名篇即创作于此台之上。苏轼在密州任职两年多,一心为民,勤于政事,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他所修建的超然台和在此创作的大量名篇佳作,成为他留给诸城人民的宝贵财富。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超然台赋》等,均刻石置于台上。
苏轼离开密州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超然台上建造了苏公祠、慕贤亭等。后来,一些文人名士,为缅怀苏轼,常常慕名登台凭吊,留下了许多诗篇名句、墨迹刻石,使超然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登上超然台,南望马耳山、常山,北望潍水,东望卢山,西望穆陵,四周景物尽收眼底,为此,后人将“超然四望”列为诸城八大胜景之首。
历经沧桑多重修
据诸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傅相琪介绍,超然台自苏轼之后,历经朝代变更与兵荒马乱,在如此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多亏了历代贤达人士的多次维修。
史料记载,元代重修两次:1322年密州同知庚伯麟修超然台、苏公祠;1338年密州达鲁花赤真闾修超然台,并留刻石于台上。明代重修五次:1393年由千户所修;1455年由知县黄武修超然台并增修慕贤亭;1522年知县张瑶奉命迁真武神于北极台,超然台专祀苏东坡;1579年知县李观光修苏公祠;1591年知县宁嘉猷修苏公祠。清代重修七次:1690年知县马??修超然台及苏公祠;1721年知县罗廷璋增修超然台、苏公祠;1759年知县张师赤修超然台及苏公祠;1829年修超然台及苏公祠;1836年知县汪封渭修超然台及苏公祠;1852年知县王廷荣修超然台及苏公祠;1889年修超然台及苏公祠。民国时期修台二次:1919年县知事尹祚章修台;1924年混城旅长毕庶澄修台。
关于台上石刻,也历经沧桑。据不完全统计,有修台记、赋、跋、诗、像、竹等石刻50余方,不过多有遗失与复刻。随着朝代的变更和混战,超然台石刻受到了极大损坏,首先是台前“超然台”三个大字被人挖走,直到元代由中议大夫王?C用柳体书写径尺的“超然台”三个大字,刻石嵌于原处;其次是台上的诸多石刻,也在元代以前遗失殆尽。此后,后人复刻《超然台记》《超然台赋》,及《重修超然台记》《专祀苏东坡先生记》《雪夜书北台壁》等诗文。
拆除故城毁一旦
1928年,国民党将领杨虎城为追赶北洋军阀顾震,率兵进驻诸城,曾登台瞻仰苏公祠及台上石刻,赞叹不已。当时诸城城里掀起一股砸庙毁神之风,杨虎城下令保护超然台,使其得以保全。
1935年,诸城第一区区长丘景炎占领超然台,把超然台当了区公所,挂上“闲人免进”的牌子,不准人们参观,直到日寇进城前,才逃之夭夭。
抗战时期,超然台为汉奸所占,他们把超然台三个大字涂掉,换上“进德会”,文化圣地变成了宣扬汉奸文化的巢穴,直到日寇投降时为止。
1947年,诸城解放。当时敌强我弱,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再据诸城,第二年由政府下令,调集全县民工拆除诸城古城墙,超然台也毁于这次拆城。台上屋宇被拆除,刻石被埋在城壕之内,部分石刻为群众取走作建房用。顷刻间,超然台仅剩一土堆,后来又被清洁工人挖尽。就这样,超然台名胜毁于一旦。
诸城市博物馆建立后,经多方搜集,仅收回《超然台记》、《超然台赋》、清仿刻《二世诏书》、苏轼画像、张京、王沛??诗句等超然台刻石6块,其它皆无下落。令人庆幸的是,超然台全景照片和超然台上全部刻石拓本尚存,这些珍贵的资料,为研究苏轼在密州的文学创作活动,恢复超然古台,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奔走呼吁见天日
近年来,随着研究苏轼文化的兴起,海内外学者、华人社团及社会各界群众对恢复重建超然台的呼声越来越高。1995年,诸城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李敦景提交了《重建超然台》的提案。时隔3年,该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于建学、臧恒望等连续5年就重建超然台提交提案。但却因资金、选址等原因,重建超然台未能落实。2003年,该市第七届政协委员邹金祥仍坚持不懈提交提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在选址问题上达成一致。
2005年9月30日,本报刊发了《寻找苏东坡足迹的人》一文,文中写到“在最新不列颠1000年世界名人传记百科全书中,苏轼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文学地位早已引起世界各地的瞩目,而他留下来的遗迹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像苏东坡作品中提到的超然台、雩泉、常山等都是文化古迹,有些地方想方设法争都争不过去,而诸城本来有的却一点也没有保存下来,实在是一种悲哀!”此文引起了诸城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对超然台选址一事进行论证,争取早日重建超然台。
2007年2月,诸城市召开党代会、人代会时决定恢复重建超然台,并把重建超然台列入诸城市重点工程,在原址附近重建。
历二年建成新台
近日,随着诸城市超然台路的开通,有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超然台路北侧,连丰西巷以东,悄然“冒”出了一处仿宋古建筑。高高的古城墙头楼阁雕梁画栋,城下屋宇俨然。超然台位于城墙中段,是朝南凸出的一个台子,台前刻有苏体“超然台”三字。
台右有长长的城墙坡道,沿坡道往上爬到台壁处,贴壁留一小平台,至此,台阶转向北,又登数级,再转向西,便是超然台朝东开的垂花门,门楣上有匾额,入门就是超然台了。台上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城墙垛口,距正面垛口约7米处是慕贤亭,明柱出厦,上书楹联,门悬横匾一块。厅后有东西两庑各三间,后堂三间为仰苏堂,比两庑较大。城墙的东西两头各有一角楼,为台内展厅通往台顶的通道。
据诸城市博物馆副馆长张耀明介绍,此台于2007年秋在超然台原址附近开工复建,整个工程依原有的规模,按3倍的比例进行扩建。共占地20余亩,台高10.74米,宽28米,长160米,建筑面积为7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7000余万元。
记者在台体内展厅看到,展厅共分二层:一楼又分三个厅,西厅陈列着50余方超然台刻石,最大的1.2米高,最小的仅20多厘米,另外还有超然台刻石原迹6块;中厅为苏轼密州出猎半景画式场景,画面恢宏,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东厅为当代书画展厅,当地刚刚在此举行了“苏轼文化书画展”。二楼为主展厅,主要展示苏轼在密州的岁月和他的生平典故,在展厅北墙上用一幅100米长的壁画展示了关于苏轼的艺文传说、密州故事、宦海生涯、艺术成就、世人评说等36个故事,中厅为“明月几时有”动画场景,模拟了苏轼在超然台上赏月的情景。
另外,还有密州灭蝗场景、东坡足迹互动厅、艺术成就虚拟翻书等,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展示苏轼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
文/图记者秦子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