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爱“杠子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人见人爱“杠子头”
王瑞甫
  标签: 潍县杠子头火烧西安羊肉泡馍七七事变 分类: 城市潍坊历史文化
  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潍县城市经济繁荣时期,城市潍坊—带的市面上,杠子头火烧是一种受到众多市民和大小商号欢迎的特色面食。
  作为一种普通的、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硬面火烧,杠子头火烧(简称”杠子头”)受到青睐的奥秘在于秋末成批贮藏,半月二十天甚至一两个月,它变得更干更硬,但吃到口中越咬越香的口感是不变的。
  冬季是蔬菜淡季,杠子头火烧就着炒花生或熟花生米是普通市民心目中的美食。不过这种吃法只适合“牙好,胃口就好”的人。
  另外一种老少皆宜的吃法叫做“烩杠子头”。杠子头火烧掰成小块,菜刀切也可。适量五花猪肉切片。花生油放到锅里烧热,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放入一些猪大油。葱花、姜末、八角炝锅后放入切好的猪肉片炒熟。放入适量酱油烧至沸腾,再加入适量清水和食盐,然后将掰好或切好的杠子头火烧碎块放入锅内烧开,用文火再煮五六分钟,放人适量芫荽末,熄火后放上香油和味精即可食用。味道可以与着名的西安羊肉泡馍相媲美。
  杠子头火烧能够长时间存放不变质,与它制作加工时和面和烘烤工艺密切相关。面越硬,火烧烘烤得越透,它的质量就越好,存放时间也越长。因此,制作“杠子头”是个力气活,离不了青壮年棒小伙子。
  用一只特大号粗瓷面盆一次和出重四五十斤的硬面团。一个壮汉在一张两米多长的面板上用一条胳膊粗、长度与面板差不多的枣木棒(俗称“杠子”)两手用力不断来回碾压翻动,直到硬面团成为质地均匀的面饼。这就是杠子头火烧名称的来历。
  把均匀厚实的面饼揉成长条,手扯或刀切出一个个小面团,重量必须达到半市斤,用市枰准确称好,毫不含糊。小面团做成四周厚,中间薄而凸的圆形,放入火烧炉中烤熟,散发出阵阵麦香味的杠子头火烧就陆续出炉了。
  因为原产于老潍县附近的农村,杠子头火烧又叫做乡火烧。
  农闲时节,农民打好杠子头火烧,装入一种上细下粗的条篓进城赶集出售。这是当时农村的一种风险不大的生财之道。那时,秋末冬初的潍县大集上,可以出现几十挑子杠子头火烧争相叫卖的场面。供过于求,价钱就跌下来,有时杠子头火烧的价格与面粉相差无几,摊主便只能赚个水钱(和面要用清水)。
  因为价钱低廉,众多商号以及普通市民家庭都愿意成批存储,以备过冬。离潍县城9千米左右的流饭桥(今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流饭桥村)打的杠子头火烧名声最响。
  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杠子头火烧在城市潍坊一度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稀有食品。近年来情况好了一些,在超市里和一些居民小区里的小摊上一般容易买到。但现在制作杠子头火烧,枣木杠子碾压面团制成面饼的传统工艺已基本不用。制成的“杠子头”无论是口感上还是内在质量上便都要打折扣了。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