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人物、典故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山东潍坊市人物、典故

  潍坊市
  王修 北海营陵(今山东潍坊)人。初为北海守孔融属吏。归曹操后,官至大司农郎中令。以忠贞著名当时。曾数次救孔融脱难;袁谭死后亲敛其尸;严才反于邺城,他不遵旧规,亲率下属至宫门侍卫,受到操称赞。
  徐幹(170-207)北海(治今山东昌乐)人。曹魏时期历官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博学广识,有文名,是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
  韩熙载 (902-970)字叔言。潍州(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大臣。
  吴奎(1010-1067)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举进士。历右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权开封府等。拜枢密副使。应事敏捷,豪猾畏敛。神宗初立,拜参知政事,反对起用王安石。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喜奖廉善,有所知则尽言,言之不从,再言不止。买田置义庄,以赒济族人、朋友。死后家土无余赀。赠兵部尚书,谥文肃。
  刘闃 北宋青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以拳力为军校。从文彦博攻贝州城,率先入穴进城,功居第一,擢虎翼指挥使。累迁宣武神卫都指挥使、昭州刺史、辰州团练使。以左金吾大将军致仕,卒。
  刘应节 潍(今山东潍坊)人。明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井陉兵备副使,兼辖三关。四十三年以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四年(1570年)秋,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建议通漕密云和整军补兵之策。一切规划,俱边防要政。万历元年(1573年),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后进南京兵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因出郭与云南参政罗汝芳谈禅,被弹劾罢官。卒,赠太子少保。
  裴昌会(1896-1992)潍县(今潍坊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与陈诚一起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从戎四十余年,由一名见习排长逐次递升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七兵团司令官。1949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率部起义。解放后,历任川北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长、西南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重庆市副市长。是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公衡(1906-1987)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原名世铨。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1936年、1938年先后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造船系。曾任重庆交通大学教授。1946年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船舶流体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1955年至1958年主持建造了国内第一座拖车式船模试验池。
  柴树藩(1908-已故)潍县(今潍坊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陕北公学关中分校校务部副部长、安东省贸易局副监委、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国家计委局长、副主任,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副主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于敏(1914-)剧作家、小说家。山东潍县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赴延安,历任《新中华报》记者、鲁艺戏剧系教员、山东大学讲师、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1948年创作表现工人阶级战斗事迹的电影文学剧作《桥》获得很大成功。1950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赵一曼》获国际奖。建国后历任鞍山轧钢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国影协理事、书记处书记、顾问,《电影艺术》、《大众电影》主编。
  朱洪禧(1929-)潍坊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胶东军区连副指导员。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潍县、济南等战役。建国后,任海军舰艇大队政委、大队长。1962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后历任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基地参谋长,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青州市
  贾思勰(?-?)益都(今青州市)人。北魏时任高阳郡(山东临淄高阳)太守。各地视察留心农业,搜集有关古代文献资料和农谚,访问老农,结合自已的试验,撰述《齐民要术》十卷九十二篇。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和农村生活状况,为我国现存最早且完整的农学著作。
  张宏(939-1001)青州益都人。北宋太平兴国进士,通判宣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馆,迁著作郎,预修《太平御览》。出为峡路转运副使,知遂州,以勤干闻,入为度支员外郎。拜枢密副使。端拱初,改工部侍郎,复为枢密事使。真宗即位,加工部尚书。卒,赠右仆射。
  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人。咸平进士。真宗朝,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罢知应天府。仁宗即位,刘太后听政,拜为宰相。素恶侥倖,太后姻亲多为曾所裁抑,罢知青州。仁宗亲政,为枢密使。景祐二年(1035),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封沂国公。与参知政事吕夷简论事颇有异议,遂俱罢。卒,赠侍中,谥文正。
  燕肃 北宋青州益都人。举进士。淳化中,寇准荐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临邛县,通判河南府,迁侍御史,授定王府记室参军。历权知审刑院、判太常寺兼大理寺、龙图阁直学士、知颍州等。后官至礼部侍郎致仕,卒。肃性精巧,能诗善画,熟悉天文、历法,尤善机械。曾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和欹器以献。
  燕度 肃子。举进士,知陈留县。京东蝗灾,岁饥盗起,劝本邑豪富出粟六万以济民,又行保伍法以察盗贼。通判永兴军。皇祐时,授权河北转运副使。六塔河决,坐贬知蔡州。后官至右谏议大夫、知潭州。卒。
  燕瑛(1077-1126)肃孙。以荫为瑕丘尉。历任广东转运副使,加直秘阁,户部侍郎等。徽宗赐书“仁人义士之家”以表彰。转开封尹,赐进士出身,为龙图阁直学士,旋为户部尚书。靖康初,金兵攻河阳,为乱兵所害。
  杨妙真(?-?)益都(今青州市)人。女。号“四娘子”。南宋时山东抗金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勇敢善骑射,自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抗金诸军中被称为“姑姑”。嘉定七年(1214年)杨安儿被害,她集残部数万人,活动于潍、莒一带。后与李全结为夫妇,合军抗金。嘉定十一年归宋。金正大四年(1227年),投降蒙古。八年,李全被宋军击败身死,她归山东数年后死去。
  曹凯 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授刑科给事中。英宗北征,极力劝谏不宜亲征。帝不听,果被俘。凯痛哭竟日,声彻禁庭,与王竑等共打死马顺。景泰中,历官刑科左给事中、浙江右参政。力谏不可输豆补官。在浙数年,名声甚著。曾弹劾武清侯石亨之罪,亨得志,记前嫌,贬凯为卫经历死。
  钟羽正 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官滑县知县。吏科都给事中。任知县,有惠政。后斥为民。山居凡三十年。光宗立,起为太仆少卿。天启时累官工部尚书。崇祯时卒。赠太子太保。
  曹珖 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南京太常少卿。“红丸”案起,力言宜穷追奸状。天启初,为太常大理卿。魏忠贤乱政,遂告归。又为御史卢承钦诋毁中伤,革职。崇祯时,累升工部尚书。与中官张彝宪不协,乞归。家居十四年卒。
  乙邦才(?-1645)青州人。崇祯中,与“贼”大小十余战,均有功。升副将,随史可法镇扬州。清兵破城,战败,自杀。
  孙廷铨(1613-1674)益都(今青州市)人。明崇祯进士,任永平推官。顺治中,历官左通政,兵部尚书,吏部、户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十三年(1656)创户部岁会之制,以便调剂财政盈绌。疏请宽考成,兴屯政,垦荒清赋,多被采纳。康熙初年任秘书院大学士,后告退归乡。康熙十三年卒。谥文定。
  冯溥(1609-1691)益都(今青州市)人。顺治进士。历官吏部侍郎、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康熙前期,颇得康熙帝信任,屡有建言,多被采纳。曾请省刑薄税,与民休息。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退,三十年卒。
  金明(1913-)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曾任中共淄博特委书记,中共苏皖、淮海、苏北区委副书记,新四军第三师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副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财政部副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商业部部长、国务院秘书长、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
  胡可(1921-)剧作家。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满族。1938年加入八路军。曾任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戏剧队副队长。建国后,历任河北省军区分区副政委,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有话剧《英雄的阵地》、《战线南移》、《战斗里成长》、《槐树庄》等。
  聂奎聚(1926-1992)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率连队参加淮海战役,全连获“钢铁连队”称号。后参加渡江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军舰政委、舰长、舰艇大队大队长。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1960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基本系。历任海军舰艇支队参谋长、支队长,海军基地副参谋长、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海军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诸城市
  伏恭(前5-84)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光武帝时历任剧县令、博士、常山太守、司空等职。精通《齐诗》,注重传授学问,因此北方盛行伏氏学。
  师丹(?-3)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元帝末为博士,历任少府、光禄勋、侍中。哀帝时,为大司马,封高乐侯,后徙大司空。数上言建议改良政治,慎施封赏,主张限制贵族、官僚、大地主占有土地和奴婢的数目,以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平帝时病卒。
  伏湛(?-37)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世为名儒。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汉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新莽时迁为后队属正,更始时为平原太守。光武帝建武三年(27)拜官大司徒,曾收降青、徐流散武装。为人笃信好学,时称师表。
  汉献帝伏皇后(?-214)名寿,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父伏完袭爵不其侯。献帝时入宫,位至皇后。因不满曹操擅政,曾致书其父谋图曹操,事泄被废杀。
  明镐 北宋密州安丘人。举进士。历任太常博士,京东、益州、陕西、河东转运使等。庆历中,王则起事,与文彦博率重兵攻破贝州城,还,迁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旋拜参知政事。病亡,谥文烈。
  赵挺之 北宋密州诸城人。举进士。历登、棣二州教授,秘阁校理。为监察院御史,劾苏轼诽谤神宗。坐事通判徐州。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立,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主张绍述之说,打击元祐诸臣。由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蔡京力荐,拜尚书右仆射。与京争权,屡陈其奸恶,遂罢相,旋复相,再罢相。卒,赠司徒,谥清宪。
  赵明诚(1081-1129)密州诸城人。字德父。北宋时,少为太学生。父赵挺之曾任宰相。以父荫入仕,历知莱州、淄州(山东)。靖康二年(1127年),知江宁府(江苏南宋市),三年移知湖州,未赴任而卒。与妻李清照同好金石图书。将所藏三代彝器及汉唐石刻,仿欧阳修《集古录》编成《金石录》三十卷。
  明宪宗万贵妃(1430-1487)诸城人。四岁选入宫,为孙太后宫女。及年长,入侍宪宗。宪宗十六岁即位,妃已三十五岁。机警,善迎合帝意,遂进谗言废吴皇后。六宫难得见帝,帝每出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1466)生子,封贵妃。皇子死,不复孕。帝无子,朝野担忧,言者常请帝溥恩泽以广继嗣,不纳。妃娇横,中官办事者,违其意,立被斥逐。六宫怀孕被喝药堕胎者无数。孝宗生,头顶寸许无发,或谓药所伤害。纪淑妃死,实妃所害。佞倖钱能等被假借进贡,搜刮民财,倾官府库藏,以讨妃欢。成化二十三年(1487)暴死。
  翟銮 诸城人。弘治进士。历官编修、刑部主事、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谢迁辅政,张孚敬、桂萼入,皆谨慎事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官,独留他秉政两月。曾巡边,往返三万余里,为严嵩所不容,使人弹劾其子举进士舞弊,勒为民。卒。穆宗立,复官,谥文懿。
  丘橓 诸城人。嘉靖进士。累升都给事中。多弹劾。万历十一年(1583)任左副都御史,陈吏治积弊八事,帝称善,迁刑部右侍郎。请召还魏时亮、革除应昌等职。偕中官张诚前往抄没张居正家。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卒官。赠太子太保,谥简肃,性刚直。清风亮节,为时所称。
  王化贞(?-1632)诸城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由户部主事历右参议,分守广宁。蒙古炒花诸部长乘机窥视塞下,化贞加以安抚。适逢清兵寇犯,辽、沈相继失陷,廷议起用熊廷弼,升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素不习兵,轻敌,好清淡,文武将吏进谏皆不听,与廷弼相对抗,遂失广宁,与廷弼并论死。
  刘统勋(1699-1773)山东诸城人。四川布政使刘棨之子。雍正进士。历官署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乾隆中,先后数次勘察黄河、运河、海塘水利工程,所建言多被采纳;屡次出按各省大案、要案,皆论罪如律。深得乾隆帝信任,视为“股肱”,称“真宰相”。乾隆三十八年卒。
  窦光鼐(1702-1795)青州府诸城(今诸城市)人。清乾隆进士。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副都御史、浙江学政。为人耿介,居官廉明,立朝五十年无所阿附。诗文宗韩、杜,清雅古朴。
  刘墉(1719-1804)大学士刘统勋子。乾隆前期进士。历官左都御使,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先后出督安徽、江苏学政,供职南书房、修书处,充上书房总师傅。工书法,著名当时。嘉庆九年卒。
  刘镮之(?-1821)大学士刘统勋孙。刘墉侄。乾隆后期进士。历官户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道光元年卒。
  王尽美(1898-1925)山东诸城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冬,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1921年春,王尽美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1922年1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被留在中央负责领导工人运动。参与制订《劳动法大纲》,先后领导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罢工斗争,并为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之一。1922年11月,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的组织。1923年2月,被反动当局逮捕,经工人营救获释。后重回山东,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1924年1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抱病组织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参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创办《曙光》杂志。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1934年赴欧洲考察古代文学和艺术。1935年回国,曾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一、二届委员。
  孟超(1902-1976)诸城人。上海大学肄业。太阳社的主要成员之一。1928年后参加上海艺术剧社和左联的活动。曾任《太阳》月刊、《青岛日报》编辑,第五战区救亡工作队队长,《野草》月刊、集美书店、《西南日报》编辑,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编辑。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副馆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研究室主任,中国戏剧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冲突》、《残梦》、《长夜集》,编有昆剧《李慧娘》。
  王叔铭(1904-1998)国民党空军一级上将。山东诸城人。原名王勋,黄埔第一期学生,长期充当国民党空军创始人之一的周至柔副手,对国民党空军的贡献甚大。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要职。
  臧克家(1905-2004)诗人。诸城人。1927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任《文讯》月刊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诗刊》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会长。
  崔嵬(1912-1979)电影演员、导演。诸城人。1930年入山东实验剧院编剧班学习。次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后在上海、北平等地从事戏剧活动。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鲁艺教员、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主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社长、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院长,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主演的影片有《宋景诗》、《老兵新传》等。在《红旗谱》中饰朱老忠。与人合导的影片有《青春之歌》等。
  江青(1914-1991)山东诸城人。原名李云鹤,又名蓝苹,女。1929年入山东实验话剧院学演戏。1931年在青岛大学任图书管理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1935年后在上海“电通、”“联华”电影公司任演员。1937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建国后,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第一副组长、代组长。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王愿坚(1929-1991)作家。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文艺》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著有短篇小说集《党费》、《普通劳动者》等。
  李仁堂(1930-)电影演员。诸城人。1949年后任承德话剧团演员、河北省话剧院副院长、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青松岭》、《创业》、《如意》等影片。
  寿光市
  岳崇岱(1888-1958)寿光人。1910年在辽宁北镇县闾山圣清宫出家。曾任沈阳太清宫知客、监院,奉天省道教分会会长。建国后,任沈阳市太清宫方丈。1957年与陈撄宁等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任第一届会长。
  陈少敏(1902-1977)中国工会领导人。寿光人。女。曾任天津市委妇女部部长、秘书长,唐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冀鲁豫特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1937年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南昌特委妇女部部长、洛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平汉敌后挺进支队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部长。是豫鄂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建国后,历任中国纺织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第七届书记处书记、第八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王乐泉(1944-)山东寿光人。1966年入党。1965年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66年至1982年任山东省寿光县侯镇公社副社长、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寿光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82年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1986年至1991年任山东省聊城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山东省副省长。1991年起,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200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安丘市
  牟融(?-79)北海安丘人。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授学,门徒数百人。初以茂才为丰县令,政绩为州郡之最。历官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等职。明帝时曾为司空,章帝时官至太尉、录尚书事。博学有才,善论议,为同僚所服。
  周泽 东汉北海安丘人。精通《公羊严氏春秋》,隐居讲学,弟子常有数百人。光武帝、明帝时历任博士、中郎将、太常、司徒等职。敢干直言,居官清廉。
  伏挺 南朝齐、梁时人。祖籍平昌安丘。七岁通《孝经》、《论语》,好作文。齐末,州举为秀才,对策为当时第一。梁时历尚书仪曹郎、晋陵、武康令、南台治书。因纳贿赂,惧罪,遂出家为僧人。后复还俗,侯景之乱中卒。
  伏知命 南朝梁人。挺子。先为邵陵王掌书记。以其父宦途欲望没达到,深怨梁朝,遂投侯景。景军中书檄,多为其文。侯景纂位,授中书舍人,权倾内外。侯景败,下狱死。
  刘正宗 山东安丘人。明崇祯进士。在明官至编修。顺治初年被推荐出任国史院编修。历官吏部侍郎、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顺治后期,屡被众御史交章参劾,罪名欺君、贪贿营利。顺治十八年(1661)被籍抄一半家产。康熙初年卒。
  秦馨菱(1915-)地球物理学家。安丘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入北京鹫峰地震台从事地震观测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研究所室主任,北京地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在我国最早用磁法探明了攀枝花铁矿的规模和分布,并绘成矿区地形图。
  高密市
  晏子(?-前50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连任灵、庄、景三朝正卿。在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战国中叶,有人收集其言论,编为《晏子春秋》内外篇,凡作卷二百十五章。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经学家。不乐为吏,入太学攻《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后又从马融学古文经,遂博通群经。年四十,聚徒讲学,第子上千,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世称“郑学”。东汉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逼他随军,死于途中。著述达百余万言,所注群经以《毛诗笺》、《三礼注》影响最大。
  侯蒙(1054-1121)密州高密人。第进士。历知柏乡、襄邑二县,监察御史等。擢殿中侍御史。疏论十事:去冗官、容谏臣、别贤恶、宽疲民、节妄费等,为徽宗嘉纳。累迁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论蔡京心术非正,遂罢知毫州。建请招降宋江,以讨方腊。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仪智 高密人。洪武末,因是老儒被推荐授高密训导,后历任莘县教谕、高邮知州。有政绩。永乐中,任湖广右布政使、礼部右侍郎。十四年命辅导皇太孙。每次讲书史,必反复开导,以正心术为本。十九年,年八十,致仕,死于家。洪熙元年(1425)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仪铭 智第三子。宣宗即位,因推荐授行在礼科给事中。九年任期满,改任修撰。正统三年(1438)参预编写“宣庙”实录成,升侍讲,后改任郕王府长史。郕王监国,视朝午门。廷臣弹劾王振,叫号莫辨人声。他独到帝跟前,脱冠敷奏。帝下令灭振族,众哗始息。景帝即位,任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力赞征伐诸大事。录《皇明祖训录》以进,甚被奖纳。卒。谥忠襄。
  怀恩 高密人。宦官。兵部侍郎戴纶族弟。宣宗时赐名。宪宗时,掌司礼监。性忠鲠,汪直等诸宦官忌恨惧怕他。宪宗末,力争不可易太子,被斥居凤阳。孝宗立,召回,仍掌司礼监。卒,赐祠额显忠。
  昌邑市
  伊籍 册阳(治今山东昌邑)人。初依刘表,后归刘备。随入益州,历任左将军从事中郎、昭文将军等。曾奉使孙吴,才辩为孙权所服。
  黄福(1363-1440)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累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甚被重用。成祖攻占京师,迎降。封工部尚书。永乐初,任北京行部尚书。安南平,以尚书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因事制宜,皆有条理,上下贴服。仁宗即位,兼任詹事。在交址十九年,及召还,交人扶老携幼相送,号泣不忍离别,宣德中,历行在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封少保。历事六朝,甚多建议,公正廉絮,忧国忘家。正统五年死。成化初,赠太保,谥忠谊。
  朱树屏(1907-1976)海洋生态专家。山东昌邑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4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普利茅斯海产研究所、英国淡水研究所研究员,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兼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中国水产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毕生从事浮游植物、水化学及湖沼学研究。曾研制成功朱氏10号培养液,被国际公认为藻类培养标准配方之一。
  王滨(1912-1960)电影编导。山东昌邑人。原名绍杰。1931年毕业于联华影业公司北平五厂电影人才养成所。曾任“天一”、“西北”影片公司编导。编导的影片有《海燕》等。1938年入延安陕北公学、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延安鲁艺实验剧团副团长、导演。1947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建国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曾导演《日出》、《带枪的人》等话剧。
  昌乐县
  孙乾 北海(治今山东省昌乐)人。刘备主政徐州,他任从事。曾受命至袁绍、刘表处结交,奉使称职。入蜀后任秉忠将军,礼遇仅次于麋竺。
  孙邵(163-225)北海(治今山东昌乐)人。初为孔融功曹。后至江东,被孙权任为庐江太守。权称帝,位至丞相,封阳羡侯。
  王猛(325-375)北海剧县(今昌乐县)人。少贫,博学,好兵书。十六国时前秦大臣。初隐居华阴山,东晋大将军桓温入关,王猛破衣深夜求见,桓温不听王猛计。后前秦苻坚重用王猛,比之诸葛孔明,并采用王猛计,统一了北方。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王猛率军灭前燕。后病死。死前告诫苻坚,勿伐东晋。后坚背诺,淝水之战败亡,前秦瓦解。
  王镇恶(373-418)北海昌乐人。前秦丞相王猛孙。前秦亡,流寓荆州。颇读诸子兵书,善谋能断。初为刘裕部将,以击灭荆州刺史刘毅功,升任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义熙十二年(416)随刘裕北伐后秦,率部先攻入长安,进号征虏将军。性贪财聚敛,居功自傲,为诸将忌杀。宋朝建立,追谥壮侯。
  王康(?-420)王镇恶弟。前秦亡,留关中,刘裕北伐,率家投奔,初为前将军行参军。王镇恶被杀,逃归刘裕,授以为相国行参军。后回洛阳探亲期间,组织数百侨户抗北魏及东晋流亡宗室数千军队的进攻,坚守六旬,以功进号骧将军。宋永初元年卒。
  阎循琦(?-1775)山东昌乐人。乾隆早期进士。历官吏科掌印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先后上疏论江南治赈诸弊,勘察京西门头沟煤矿。乾隆四十年卒。
  刘善本(1915-1968)昌乐人。1938年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1943年赴美国接受飞行训练。1945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政府空军飞行参谋。1946年组织机组人员驾驶B-24型轰炸机起义,飞抵延安。是国民党政府空军起义的带头人。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副校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空中受阅。建国后,曾四次担任国庆飞行受阅总领队。历任空军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副旅长、师长,空军军训部副部长,空军学院副教育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晋为少将。
  临朐县
  马愉(?-1447)临朐人。宣德二年(1427)进士第一名。授翰林修撰。以他为首三十七人,于九年秋特选拔为史官及庶吉士,进学文渊阁。正统中,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由杨士奇、杨荣举荐,提拔重用。入内阁,参预机务。端重无私、宽厚。十二年死。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由愉始。
  冯惟敏(1511-1580)临朐人。明嘉靖举人。隆庆六年(1572年)弃官归隐,寄情山水,终老田园。与兄惟健、弟惟讷同以诗文著称。其散曲风格爽朗,语言生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向有“曲中辛弃疾”之称。
  冯琦(1558-1603)冯惟敏后辈。临朐人。万历进士。历官编修、侍讲、礼部尚书。曾与修《会典》。莅政勤敏,力抑营竞,明习典故,学有根底。数陈直言,中外想望其丰采,帝亦深为眷倚。卒官,赠太子太保。
  向明(1909-1969)山东临朐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盐阜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三师旅政委,胶东区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第二书记、代理书记。
  高启云(1914-1988)临朐人。曾任中共郓城、新泰县委书记,泰山地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工业部部长、市委书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经委主任、副省长,中共淄博市委副书记,山东省计委主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科委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于杰(1917-1971)临朐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共松江省委秘书长、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嫩江地委第二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
  许乐夫(1922-1997)临朐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八路军。后任第四野战军团政委。参加了阜宁、四平保卫战、辽沈、广西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团政委。后任师政委、军政委,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