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籍汉代着名经学家郑玄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潍坊籍汉代着名经学家郑玄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办)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为中国古文化的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16岁时,天性务实的郑玄,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大家称为神童。18岁时,就任乡啬夫之职。到21岁时,已经博览群书,成了一位满腹才学的年轻学者了。有一年,北海相杜密到高密巡视,看重郑玄的才华,遂将其调到郡里为吏录。 到了北海郡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授业。先从师第五元先(曾任兖州刺史,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经学博士),后从师东郡张恭祖,还从师陈球受业。此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遍访名儒,孜孜求道。
  郑玄虽然学富五车,但他毫不满足。33岁时,曾千里迢迢西入关中,又拜扶风马融(今陕西兴平人,时全国最着名的经学大师)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历学7载。学成归乡时,已经40多岁,并成为全国着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东莱在今即墨东南的城南山下,环境十分优美,山上有古井不竭,井边生有一种细而长的草,和薤一样一尺多长,很有韧性,时人称之为书带草,又叫康成书带。郑玄与弟子们隐居于此,过着清贫而安谧的生活。
  东汉后期,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党锢之祸”。所谓“党锢” ,也就是视为党人而予以禁锢,绝其仕进之路,永远不许为官。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又曾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郑玄和同郡孙嵩等40余人俱被禁锢。郑玄在受禁锢的14年中,绝了仕进之路,便集中全部精力来进行编注群经的工作。郑注出现以后,原来各守门户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便逐渐不再为人们所信了。他在当时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时有着名经学大师叫何休,对郑玄赞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意思是说郑玄能从他的文章中找出矛盾,用他自相矛盾的说法来驳倒他的立论。据说,当时京师之人称何休为“学海”,而称郑玄为“经神” ,郑的声望远远超过了何休。当时,求学者不远千里投到郑玄门下,甚众。
  黄巾起义爆发后,58岁的郑玄才获得自由。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人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绝不愿涉足仕途,仍一心一意从事着书讲学的学术工作。 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朝廷大将何进为了笼络人心,命郑玄入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服,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均接迎送行。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虽然未到任就职,但已经拜受此命,故世人称他为郑司农。
  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益恩。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春夏之间,袁绍之子袁谭率黄巾降兵攻北海,围孔融于都昌(今山东昌邑),情势万分紧急。玄命家子率家兵前去营救,结果反被围杀,时年仅27岁。益恩死后,生有遗腹子,郑玄因其手纹与自己相似,取名叫小同。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玄常觉身体不适。这一年,袁绍与曹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前行,同年六月病逝。
  郑玄死时正处于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缞绖(披麻戴孝)送葬。最初葬于剧东(今青州境内),后又归葬于高密西北50里刘宗山下的厉阜。现在此地仍存有唐代墓碑和郑玄祠庙,距此不远,则是孔融当年给他立的“郑公乡”。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郑玄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春山)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