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丁氏简介
(一)潍县丁氏世家,其远祖出自齐国肇封之君姜太公,太公之子吕??,号曰丁公,丁氏之称自此而始。其直接迁潍始祖为丁山,是元末武将武昌人丁兴之三子,丁兴因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有功而受封海州,其子孙则由海州分迁诸城、日照、潍县、寿光和黄县等地。明清以来,丁氏子孙比较知名者,如诸城清代丁惟宁、丁耀亢父子,日照则有现代科学家丁肇中,黄县则有民国总统府秘书长大学问家丁佛言,潍县清代则有丁善宝、丁毓庚、丁叔言、丁锡田,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丁伟志等。
(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祖丁山迁潍,卜居城南门,生计艰难,人丁不旺,后世子孙有分迁至乡村者。至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始有丁琰为河南太康县训导,丁俊为安徽桐柏县县丞。其后家业渐兴,及至明清鼎革,丁氏世家逐渐发展,到嘉庆、道光年间,丁氏由丁庸行、丁克成以及丁廷模、丁廷举(举人,官刑部郎中)、丁廷选、丁廷珍等三代经营家资巨富。有清一代,人物辈出。其中进士有丁廷模、丁良翰、丁锡祜(进士,官山西侯补直隶州知州等)三人,举人有丁垲等十二人。丁克成四子廷模、廷举、廷选、廷珍分为四宅,廷珍之子又分出五宅、六宅。
(三)据丁氏家乘和潍县地方志载,清代丁氏世家为县级以上官吏,且政声清廉者有六十余人。
(四)丁氏世家,以文学著称者有丁附青、丁廷秀、丁善宝、丁裕彦等。以艺术闻名者有丁煜、丁仲麟、丁召保、丁善庆、丁善长、丁启?础⒍∈逖浴⒍〔厥缬竦取R允费е?名者如丁锡田为早期禹贡学会会员,与当时胡适、傅斯年、闻一多、郭沫若、唐兰、张政?R等著名学者多有交往,丁伟志为丁锡田之子,著名历史学家。以教育而知名者有丁善宝、丁毓庚、丁叔言、丁锡田。
(五)丁氏世家成员,以诗书传家,多有著述,见于地方志书所载,留有著作的二十余人,其中丁廷珍著作八种,丁叔言著作二十余种,丁锡田著作五十余种。丁锡田为修《潍县志稿》出力最多,其还收藏全国有关省、州、县志,多达三百一十五种,其中山东一百零八县县志收罗完备,其藏书数万种,后来由子女捐赠国家。
(六)丁氏注重教育,明清时期设有家学、义学,清末民国则首创新学,自办继志、益群、智群三所小学。家中十笏园设有家塾深柳读书堂。丁氏办学所培养之人才,知名者有裴昌会、郭味蕖、于希宁、丁伟志等。
(七)建有北方第一园林的十笏园。十笏园除其小巧典雅的建筑特色外,其中所蕴涵文化特质最为丰厚,每一处景点的名称均有诗情画意的来历,并且亭廊楹柱间所镶嵌张挂的石刻木联均出自名家手笔。十笏园记两篇,一为丁善宝自撰,由其侄孙光绪八年(1882年)进士丁良翰书丹;一为潍上名人张昭潜撰,由潍县人光绪二年(1876年)状元曹鸿勋书丹。回廊中还嵌有郑板桥所画兰竹石刻数种,还有扬州八怪金农的书画题刻,明末潍县守城有功的县令周亮工所收藏的陈老莲为之所作画刻石,陈介祺、桂馥、翟云升、白永修、王寿彭等人的诗书题刻,也布放于相应位置,共同营造出浓厚的高雅文化氛围。
(八)从丁善宝筑园起,到其子丁毓庚、孙丁叔言、丁锡田,祖孙三代在此生活六十余年,因他们是以诗书传家,故十笏园成为山东东部文人雅士会集的活动中心,十笏园以其建筑之雅和诗书气息吸纳文人雅集于此。文人雅士有感而作的颂扬十笏园的诗文也得以广传世间。可以说十笏园,是与诗文相得益彰而蜚声天下的。当时潍县文化名人宋书升、刘抡升、郭杭之、丁良翰、陈恒庆、张昭潜、梁文灿、丁启??,安丘诗人王瑞麟、平度文人白永修、还有侨寓潍县的胶州人柯劭?搿⑷俪撬镙崽锏?,都是十笏园的常客。他们辗转交接,以文会友,以园为文,文事书画,成为潍县乃至鲁东的文化盛事。由此而推动了潍坊地区文化的发展。
(九)十笏园闻名天下,当时或谓来潍县不到十笏园,等于没来。所以那时国内一些文化名流、达官政要凡到潍县者必游十笏园,且以此为荣幸。康有为一九二五年来潍县畅游十笏园和复园,并下榻十笏草堂,且分别为十笏园、复园各赋题留诗一首。陪同而游除丁叔言、丁稼民、丁笏丞外,还有曹徵亭观察,前潍县令曹蕴键父子。据称国民政府要员居正来潍县亦到过十笏园。山东省主席张宗昌亦游过十笏园。潍县县长厉文礼则在十笏园居住一段时间。著名诗人学者王统照是丁叔言的内弟,每次出游归里凡路经潍县,必作十笏园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