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
  作者是潍坊人周书训
  ◎创作于1888年,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占重要地位
  ◎潍坊学院音乐学院现征集作者周书训的资料
  近日,潍坊学院音乐学院专家在整理研究我市近代音乐史时遇到一件麻烦事,急需找到我国最早学堂乐歌《赏花》作者周书训老先生的照片和生平简介。潍坊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窦青告诉记者,找到周书训老先生的照片和生平简介,对研究我市近代音乐史和我国学堂乐歌发展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迷团 《赏花》作者缺少资料
  “这件事还要从《赏花》这首学堂乐歌开始说起!”潍坊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窦青向记者介绍说,学堂乐歌是指20世纪初我国各地新式学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大多来自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赏花》这首歌是由安丘人周书训在1888年创作的,歌曲描绘了冬去春来,百花盛开时,赏花人在花丛中徘徊的美丽景象。《中国近代音乐简述》一书里,曾多次提到过这首歌,确定为我国19世纪下半叶早期学堂乐歌中最早的一首歌曲作品,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窦院长说,近日,按照国家有关立项项目和研究我市近代音乐史的工作安排,音乐学院对这首歌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国内大多数资料只介绍歌曲,对于这首歌的作者及创作环境都没有详细的概述。作为我市近代音乐的代表作,这无疑是一种损失,我市的音乐人每每想到此处,心中就隐隐作痛。所以,音乐学院的老师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有关周书训老先生的详细资料,即他的照片及生平简介等。
  寻找 作者家乡辗转找到
  记者从窦院长提供的一份资料里看到,周书训,字铭九,山东省青州府安邱县逢王庄人。除此以外,没有更多的介绍。
  窦院长说,历史资料里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按照记载,周书训应该是现在的安丘市逢王庄人,但是他们几乎找遍了安丘市所有的村庄,都没有找到逢王庄。难道是历史资料记错了?逢王庄后来改名字了?一个一个疑问不断地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后来我们又改变思路,去找一些与逢王庄读音相似或字体相似的村庄!”窦院长告诉记者,这一改变立即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今的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找到了逄王庄,并在这里找到周书训老人的孙子,今年77岁的老人周志伟,从而也找到了周书训的家乡。
  黄旗堡街道逄王四村支部书记周西安说,过去的逄王庄已经分成了四个村,因为“逢”和“逄”字体相似,所以很多外地人都把逄王庄读成逢王庄,在外地人看来,逄王庄就是逢王庄。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历史资料也是这样记载的。
  线索 作者亲孙现居青岛
  1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黄旗堡街道逄王二村,找到了周书训老人的孙子周志伟老人。老人虽然已经77岁,但身体非常硬朗。他一边生着炉子,一边告诉记者,确切地说,他是周书训的侄孙,对于周书训,他知道的也不多,因为他这位爷爷很早就离开家了,一直没回来过。只是听老人们说,周书训在外办过很多学校,曾在著名的登州文会馆里教过书。
  周志伟老人说,周书训一共兄弟四个,周书训是老二。据他所了解的情况,周书训曾参与过登州文会馆的建立,还创办了当时安丘市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因为周书训很早就离家,他也没有周书训的照片和有关周书训本人的详细生平简介。窦院长所需要的资料,应该都在周书训老人的亲孙子那里,他的亲孙子名叫周志圣,后改名周惠民,现居住在青岛,但具体地址他也不知道。
  周西安说,19世纪时一些外国传教士进入我国,他们通常情况下都是沿铁路线传教。黄旗堡镇是我省的交通重镇,所以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受教会影响,从事着一些教育、医学等方面的事情,周家兄弟们应该是从那个时候起,受教会影响,开始办学的。
  期待 请市民提供珍贵图文资料
  “现在我国现有的音乐史资料里,学堂乐歌是从20世纪初开始记载的,但实际情况比这个时间要早!”窦院长说,整理周书训老人的生平事迹,对我市研究近代音乐史和我国早期学堂乐歌都有重要意义。
  当天下午,窦院长又来电告诉记者,他们又从登州文会馆一本历史资料里找到了周书训的部分资料,上面写有“周书训 字铭九青州府安邱县逢王庄历充本馆教习,潍县文华书院教习,浙江台州知新学社教习,现充青岛礼贤书院副校长”等字样。
  窦院长说,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周书训的部分历史材料,但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还是不够,尤其是缺少照片。周书训既然在潍县文华书院工作过,一定留有照片或文字材料,希望广大市民见到报道后,能提供出一些资料。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我市学堂乐歌的创作,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有了这方面的详细资料,这将改变我国学堂乐歌史。
  当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了青岛半岛都市报记者韦丽丽,韦记者表示,会通过当地媒体来寻找周书训老人的孙子周惠民。 文/图 本报记者曾庆建本报通讯员 李明辉
  (来源:潍坊晚报2011年1月23日A11版)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