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呈子遗址”堆积四段历史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艺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诸城“呈子遗址”堆积四段历史 ◎最早年代为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发现的铜器残块对研究龙山文化有重要价值 来源:潍坊晚报 时间:2011年3月9日 3月8日上午,记者到诸城市皇华镇呈子村采访时,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该村西河岸边的高地上有一处古村落遗址。在村民徐秀忠的带领下,记者探寻了这个距今5000多年的诸城市境内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呈子遗址。据了解,它也是山东沿海一带较早的人类定居村落。 现场 遗址居高坡坡下有溪 从呈子村往西走,远远就望见一个高坡,村民徐秀忠介绍说:“那就是呈子遗址。”记者看到,该遗址比村子高出一两米,高坡上是一块耕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大约20000平方米,东边是一排排鸡舍和新盖的瓦房,鸡舍低矮的围墙将高坡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农田,东为养殖区。农田是刚翻过的,还没种植农作物,田地旁边的斜坡上是一些杂树,自南而来的杨家庄子河将高坡的南面、西面、北面环抱起来,在坡北形成一个6多米高的断崖,断崖下是一个水塘,塘里的水较浅,能看见断崖上的一道道褐色、灰色、暗红色的土层。每层1至3米厚,共分了四层。 据诸城市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居高坡且坡下有溪,这样的地形,正是古代人最喜欢居住的环境。高坡下这些不同颜色的土层为不同时期的文化层,最上面的为商周遗存,第二层为岳石文化,第三层为龙山文化,最下层为大汶口文化。经炭14年代测定,呈子遗址最早年代距今约5000年(树轮较正为约5500年),为山东沿海一带较早的人类定居村落。 据呈子遗址东边的养殖户翟福亮、谭桂秀夫妇讲,前几年时常有文化部门的人来查看遗址,并要求他们在养殖和种植时注意保护遗址,不得在遗址上进行翻建、扩建临时性建设。当地文化部门的有关人员说:“在村民及有关部门的共同保护下,呈子遗址基本保持了发掘后的原貌。” 发掘 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 1964年,诸城市原博物馆副馆长任日新到皇华镇进行文物调查时,在呈子村西崖坡上发现了几块零星的碎陶片,从此,一处轰动全国的古文化遗址就被发现了! 1976年秋至1977年春,昌潍地区文物工作队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300多平方米,发现原始社会晚期墓葬100座,房基3处,灰坑16个,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和角、牙、蚌等器物700余件。其中,有盆形“鬼脸式”足黑陶鼎和蛋壳陶高柄杯等十分珍贵的文物。 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又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发现灰坑44个,房基4座,墓葬26座,出土文物有陶、石、骨、蚌、玉器等。在这次发掘中,在龙山文化层中发现了一铜器残块,这是继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同时期铜器之后的第二次重大发现,为确定龙山文化时期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研究龙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加呈子遗址发掘的任日新向记者介绍,呈子遗址的科学发掘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人类聚居于诸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呈子遗址出土了如此之多的文物,也为世人所瞩目。1980年《考古学报》第三期,对呈子遗址发掘的科学资料予以发表,引起了全国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国家文物局和国内考古学界的权威人士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呈子遗址的考古发现,是建国以来的重要收获之一。 研究 新石器时代就有村落 诸城一带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着文明社会?当地的人口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轨迹?呈子遗址的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诸城一带就有了人类居住的村落。 据诸城博物馆有关专家介绍,从出土的陶、石、骨、蚌、玉器等文物分析,至少在新石器时代,诸城一带已有批量的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劳动创造。 足黑陶鼎、蛋壳陶高柄杯等陶器的出土,表明当时的人类已有很高的制陶工艺水平了。呈子遗址的发现,有助于后人对当时的人类活动、生活方式和房屋建筑有一个新的认识。(秦子虚)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