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 3月,林则徐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缴获的鸦片。
1839年 9月至11月,鸦片战争揭开序幕。英军与清军先后进行了九龙山海战、川鼻海战和官涌之战
1840年 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由香港出发北上侵犯厦门,攻陷定海并于7月底抵达白河口。
1841年 1月25日,英军乘“硫磺”号战舰在香港岛西北部的大笪地登陆。26日,舰队司令官伯麦率领海军陆战队登陆,举行升旗仪式,正式占领该岛。6月,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
1842年 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1843年 4月,英国颁布《英皇制造》与《皇室训令》,规定设立港督,组织行政局、立法局。6月,英国任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
1844年 高等法院成立。
1856年 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进攻广州城。
1858年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
1860年 10月24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部分(包括昂船洲在内)割让给英国。
1862年 中央书院(现皇仁书院)开办。
1864年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成立。
1872年 2月14日,华人慈善机构东华医院落成启用。
1878年 华人慈善机构保良局设立。
1880年 1月,华人伍廷芳,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他是首任华人议员。
1884年 10月,香港赛马会成立。当时,华人不得做会员,只可以做来宾。
1887年 10月1日,香港西医书院建立。
1888年 5月,山顶缆车正式使用。
1894年 5月至9月,香港大瘟疫,死亡2,547人。
1895年 2月21日,香港兴中会举行成立会。
1898年 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九十九年。
1899年 3月19日,中英签订《香港英新租界合同》。
1905年 10月16日,孙中山在香港的轮船上主持同盟会宣誓仪式。数日后,又举行正式的加盟仪式,并选举陈少白为香港分会会长。
1910年-1911年 九广铁路香港境内段与广东境内段分别通车。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912年 3月11日,香港大学落成,举行开幕典礼。
1922年 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
1925年 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
1926年 周寿臣被任命为行政局第一位华人非官守议员。
1938年 1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正式成立。
1938年 6月14日,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
1939年 9月,英国对德宣战,香港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1941年 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25日,英军投降,香港沦陷。
1942年 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成立。
1945年 8月,日本宣布投降。30日,英国皇家海军特遣舰队从日军手中接收香港,香港光复。
1946年 5月1日,新华通讯社设立香港分社。
1946年 8月,港督杨慕琦提出了“杨慕琦计划”,其核心内容是选举产生权力有限的市议会,后未实施。
1948年 1月,九龙城事件。5日、6日两天,香港警察强行拆毁九龙城内民房,并逮捕居民代表,引起中国政府强烈抗议。
1949年 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年 香港的对外贸易额达到93亿港元。香港对中国内地的输出总额为16亿多元,占香港出口总额的36%。
1952年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实行对华禁运,使香港的转口贸易受到沉重打击。本年香港的对外贸易额下降到66亿多港元。对中国内地的输出也下降
1955年 8月,九龙深水埠兴建李郑屋村时,发现一座东汉古墓。
1956年 10月10日至16日,台湾特务在九龙组织和策动bao乱事件。
1959年 香港的工厂增加到4.541家,雇用人员17万多人。在香港的出口贸易中,港产品的比重上升到69.6%,超过了转口货物的比重。这是香港实现工业化的标志。
1960年 11月15日,香港政府代表与广东省宝安县代表签订协议,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供水50亿加仑。
1962年 3月20日,每天有三趟快运列车由内地开往香港,供应鲜活冷冻食品。
1965年 1月,洋紫荆被选作香港市花。
1967年 3月至7月,在“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影响下,因警察价入新蒲岗塑胶厂的劳资纠纷引起流血事件,香港发生“反英抗暴”示威,遭港府镇压。
1972年 6月15日,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别委员会就中国政府至函通过决议,建议从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内删去香港和澳门。11月8日,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批准该特委会的报告。
1979年 9月22日,地下铁路首段正式通车。
1982年 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访华。24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
1983年 自7月起,中英两国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第二阶段会谈。
1984年 12月19日,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
1985年 香港历史上第一次选举立法局议员,24位议员分别由功能组别及选举团选举产生。
1986年 10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幕,证券业迈向新纪元。
1987年 10月,因美国纽约股票市场股价暴跌,引起香港股市狂泻。香港股市跌幅高达45%。
1990年 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年 7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95年 香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达到23,000美元,已超过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1996年 1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96年 11月15日,由400人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产生。在香港举行第一次会议,推选董建华、杨铁梁、吴光正为行政长官候选人。
1996年 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行政长官人选,12月16日,获国务院任命。12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产生,共60名议员。
1997年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香港各界沉痛悼念,逾4万人前往设于新华社香港分社灵堂吊唁。
1997年 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1842年 香港“借”澳门黑沙滩马场举行第一次赛马。
1844年 香港第一个马场——跑马地马场开始建设。
1845年 在薄扶林举办香港本土第一场赛马。
l846年 香港跑马地马场落成启用。
1884年 负责组织赛马活动的常设机构——香港赛马会诞生。此前,都是每年临时组织的赛马会委员会主持赛事,成员大部分是驻港英国军人。
1891年 香港开始正式举办赛马博彩活动。
1900年 跑马地马场开设与公众席分开的专用会员席。
1914年 香港赛马会开始参与慈善事业。
1918年 发生跑马地马场火烧马棚惨案。当场烧死600余人。
1920年 —些华商、买办发起组织华人赛马会,并筹划在香港岛南部的香港仔地区买地,兴建马场,准备与洋人的香港赛马会分庭抗礼;后因爆发省港大罢工而搁置。
1927年 港督金文泰示意香港赛马会,向华人开启大门,吸收华人入会。赛马会开始象征件地吸纳华人加入马会。第一批成为香港赛马会的华人会员只有两名一一何甘棠、容显龙,均为当时着名的买办。
l931年 赛马会建立办房制度,香港赛马博彩走上正轨;同年港府制定《竞博税条例》、《竞博税规则》,以后多次修订。“条例”和“规则”保证了香港赌马、征税的规范化。
1941年 日本占领当局把“香港赛马会”改名为“香港竞马会”。
1942年 “香港竞马会”主办日本占领香港后的第一场赛马,在马场内全部改用中文;骑师也大部分改由华人担任;日本人控制的报纸上大登赛马的消息。定期介绍与赛马有关情况的“马经”,从此诞生。
1945年 日本战败投降以后,香港赛马会恢复了对赛马活动的组织,马场内也恢复了英文使用,但中文未被取消,开始中英文并用。
1947年 香港赛马会主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正规赛马。
1950年 跑马地马场首座双层的永久性楼式看台落成。
1951年 从英国引进的第一部计算机经过数月的安装、调试,2月正式用于赛马投注。
1957年 跑马地马场加建7层高的看台。
1959年 英国女皇给予香港赛马“特殊待遇”,港赛马会正式使用“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名号。
1959年 香港赛马会成立专门的慈善基金组织。
1971年 香港赛马由业余赛马转变为职业赛马。
1973年 香港赛马增加夜场比赛;香港赛马会经政府批准开设场外投注处。
1977年 香港赛马会决定停止发行大马票。
1978年 香港的第二个马场——沙田马场建成。
1986年 香港破获庞大的“造马”集团。
1993年 马会拨款30亿港元,创立了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专责慈善捐款的管理分配和运营。
1996年 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改名为香港赛马会。
2002年 香港再次破获涉嫌“造马”、非法“外围马”集团。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双方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第一阶段谈判。
1983年7月,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
1984年9月,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草签。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85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1985年7月,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工作,12月,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宣告成立。
1990年4月,中国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1年9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1992年10月,港督彭定康抛出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中英之间达成的协议、违反基本法的“政改方案”,遭到中方强烈反对。
1993年3月,中方宣布在香港政制问题上,将根据与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另起炉灶”。
1993年4月,中英关于香港1994-1996选举安排的会议在北京举行。
1993年7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工作。
1994年5月,中国银行在香港参与发行港圆钞票。
1994年8月,中国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通过决议,港英最后一届三级架构于1997年6月30日终止。
199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与内地大型基建协调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工作。
199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结束工作。
1996年元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6年元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部队组建完成。
1996年3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
1996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在珠海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原则设想。
1996年10月,香港特区筹委会第5次会议在北京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产生办法》。
1996年11月,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推选委员会成立。
1996年12月,董建华由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委会推选为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6年12月,由李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1次全会,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1996年12月,由推选委员会选举出60名议员组成临时立法会。
199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香港特区驻军法》。
1997年元月,范徐丽泰当选为临时立法会主席。
1997年元月,董建华任命钟士文等15人为行政会议成员。
1997年2月,成立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筹备庆祝回归的各项民间活动。
1997年2月,国务院任命了由董建华提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的23名主要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