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一一六、现代工业的振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青州就以雄厚的工业基础著称于世,涌现出青州卷烟厂、山东工程机械厂、山东起重机厂、青州铝箔纸厂、青州火柴厂、青州酒厂、青州造纸厂等全国全省知名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经营机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国有集体企业固有的弊端逐步显现,部分工业厂家一度陷入困境。对此,青州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艰苦奋斗,为振兴青州工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从90年代起,青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工业建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等鲜明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支持工业、快上工业、大办工业的浓厚氛围。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尤其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的工业大项目。特别是最近两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了青州工业的规模优势。二是,大胆实施了以国有资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激发内在活力。先后对火柴厂、铝箔纸厂、酒厂等企业实施破产重组,对变压器厂、起重机厂、造纸厂、炭黑厂等企业实施有偿或无偿转让。另外,大批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从而使国有集体企业发生脱胎换骨的根本变化。三是,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民营经济大多以商贸起步,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审时度势,积极引导,迅速向工业转化。先后组建了尧王制药、弘润石化、鲁星钢管、振兴化工、永发实业、北联集团、钰铧集团、腾达集团等工业民营企业。四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在企业内部,以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五是,促进骨干企业的扩张,采取多种融资措施,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投入,促其迅速扩张,形成产业链,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六是,为企业创造最佳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和服务的政策,对发展快、贡献大的企业,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待遇和表彰奖励,让企业家有荣誉、有地位、有作为、得实惠。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青州工业已经重新腾飞,正在形成一批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机械装备、烟草包装、医药化工、建筑材料、纺织服装、冶金冶炼等6大支柱产业及其相关的16个产业链,其经济比重达到全市工业的80%。山工机械、弘润石化、中联鲁宏水泥等企业与世界500强或国内百强企业接轨,青州卷烟、威猛工程、润光液压件、瑞化造纸等10家骨干企业(集团)迅速扩张,鲁绣抽纱、云门酒业、尧王制药、银龙化工等10家龙头企业发挥良好带动作用。一大批后续优势企业正在脱颖而出。同时,培育起“八喜”牌香烟、“云门春”牌系列白酒、“山工”牌装载机、“尧王”牌大输液、“坦博尔”羽绒服装、“青州府”花边大套、“青州”牌液压件等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名牌产品。 与此同时,青州工业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也日趋合理。在产业结构上,除了大力扩张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外,还积极依托青州比较优势,针对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加快发展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等产业,以膨胀青州工业优势。在传统产业内部,大胆实施产业改造。尤其是对机械工业,着力发展工程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整机产品, 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整机少、配件多”的状况。 在工业区域布局上,开始形成“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格局。把开发区作为青州工业的中心,精心规划、重点发展。城内企业“退二进三”,向开发区集中迁移,让出黄金地段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导新上大型企业在开发区安家。如今,一个恢弘壮观的开发区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此外,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发展相应的产业链,开始形成东、南、西、北四大基地。城南,形成以山工集团为龙头的机械基地;北部,形成以弘润石化为龙头的化工基地;西部,形成以建设中的中联鲁宏为龙头的建材基地;城东,形成以鲁星钢管为龙头的钢材加工基地。 在振兴青州工业的征程上,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众多有胆略、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饱经历练。他们同全市人民一起,创造了青州工业的今天,也创造着工业振兴的未来。 青州卷烟厂,这个青州最大的“国”字号企业,以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让人们耳目一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的哲学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坚持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科学管理,诚信兴企,反哺社会。不断进行思维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管理创新,构筑起了崭新的“大政工”格局。积极宏扬“四气”:灵气、骨气、勇气、霸气,大力倡导“四心”:爱心、诚心、虚心、信心,从而企业极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该厂年年上台阶,年年新变化,蓬勃发展而长久不衰。2004年实现利税超过10亿元,成为带动青州企业发展的龙头老大。 弘润石化公司,十年创业,历经坎坷,。2000年一场偶然大火,几乎让企业心血付之东流。企业干部职工硬是不服软,挺直脊梁,从头收拾,很快使企业恢复生机,并不断扩大规模。企业现有资产7.8亿元,占地800亩,年加工原油120万吨。近期,又建成60万吨重油催裂化项目,新上气分球罐项目,达成与世界500强之一的中石化公司合作的协议。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16亿元,利税过亿元,已成为青州大地的一颗璀璨石化明珠。 山东工程机械公司,20多年前,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社办工厂,现在已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大型工程企业集团,生产民用、军用多种型号装载机、挖掘机,连续数年上交税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最近,又把眼光瞄向世界,加盟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集团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开辟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北联集团、大业集团、鲁青工贸公司,分别是汉、回、满三个民族的企业集团。其共同特点,都是以村办企业起家,历经20 余年的艰苦奋斗,企业成长壮大,成为青州人民的骄子。大业集团利税2130万,被评为2004年先进企业;北联集团利税连续数年超过2000万,被评为2004年的明星企业;鲁青工贸公司使古老的旗城焕发生机,2004年企业上交税收1127万元,当年增长357%,是全市十大明星企业之一。 还有:云门酒业、液压元件、鲁绣抽纱、尧王制药、银龙纺织、盛兴化工、益都阀门、鲁星钢管、东方彩钢、中原机械、力王橡胶、双喜家具、永邦制衣等等,正是这一批出类拔萃的优势企业,在青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在托起青州现代工业的朝阳。 一一七、特色农业的崛起 青州市处于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接合处,山区、平原参半,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山前平原等地貌。属北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700mm,且雨量集中在夏季,湿热同步。 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繁多的地貌类型,丰富的自然资源,使青州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高粱、大豆、小米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有花卉、烟草、桑蚕、药材等。仙客来、杜鹃、兰花是青州最为知名的花卉品牌。青州烟草种植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中国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就设在青州城区。桑蚕养殖则有2000多年发展历史,养蚕、丝绸、抽纱行业十分发达。青州丹参、山蝎、黄芪、何首乌等药材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州蔬菜品种繁多,有黄瓜、韭菜、辣椒、西红柿、茄子、甘蓝、菜葫芦、香椿等。青州还是重要瓜果产地,这里的蜜桃、苹果、山楂、柿饼、核桃、西瓜、银瓜等久负盛名,许多品种为当地独有。 由于种种原因,青州农业的优势长期未得到充分发挥,多年停留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惨淡经营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双层经营体制,靠政策、靠科技、靠实干,青州农业很快走出困境,迅速恢复和发展,到80年代中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农村大好局面。但是,单一粮食种植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半身不遂”状况仍然存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打牢农业基础,仍然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 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青州市委、市政府抓住推广塑料薄膜保护地栽培、引进新品种等关键技术,发起“白色革命”、“种子革命”、“市场革命”,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993年,市委邀请全国、全省的著名农业专家来青州,召开农业结构调整专题研讨会。根据青州农业优势,提出了“依托优势,综合发展;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决定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改变单一粮食生产,改变山区平原的“半身不遂”状况。随后,在政策上,采取措施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在规划上,调整思路加大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在科技上,想方设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996年,提出“四条龙”战略,着力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畜牧四大支柱产业。2000年,适时提出“三化”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国际化发展。2002年,提出“品牌农业”战略,适应市场经济,深化特色农业。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青州农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市96万亩土地,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已经超过50%。粮食总产达到36.3万吨,实现农民人均千斤粮,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平原、丘陵地区薄膜保护栽培瓜菜面积达到36万余亩,瓜菜总产接近2000万吨。西南山区已经形成20万亩蜜桃、山楂、柿子等林果的种植规模,小流域治理卓见成效。黄楼、东高等乡镇花卉种植已达1万多亩,形成了江北最大的花卉、盆景、苗木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畜牧业已形成100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1000万只肉鸭生产基地,30万头瘦肉猪生产基地,20万头肉牛肉羊生产基地,10万头奶牛生产基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也带动了青州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青州特色农业,呈现出许多闪光的“亮点”: 黄楼镇的花卉美景。黄楼镇有“江北花卉第一镇”的美誉。这个总面积52平方公里的农业镇,已经形成了“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发展格局。拥有大中型花卉企业50余家,辐射带动花卉种植面积近万亩,花农3500家,花卉园区14个,交易门店500余处,花卉批发市场占地100亩。连续在这里举办了4届大型花卉博览会,嘉宾云集,游客沓来,成为享有盛名的花卉种植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万红花卉交易大厅,是一座全封闭、全控温、全天候的现代化花卉交易场所。5万平米的大厅内,划分有花卉区、盆景区、奇石区、苗木区,有国内外百余家花卉企业入驻经营,展销名优花卉苗木数千个品种,琳琅满目,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十里花街,亦称万红大道,全长5公里,宽敞明亮,整洁通达。花卉经营业户多采取“前店后棚”的形式,街侧的花店花房鳞次栉比,争奇斗妍,店后的花卉大棚整齐划一,熠熠发光。徜徉于如潮花海、似锦美景之中,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谭坊镇的大棚瀚海。谭坊镇是全市最大的瓜菜产地,全镇8.4万亩土地,已经全部成为塑料薄膜保护栽培。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冬暖式大棚,种植西瓜的箱式面包棚,种植韭菜、芹菜等矮株蔬菜的小弓棚,还有厂房式的现代化温室棚,连网成片,漫无际涯,形成一处震撼人心的浩瀚大海。或乘车、或漫步,在棚间生产路上穿行,犹如在大海上泛舟,使人心旷神怡。登上历史名山香山,当晨霭渐渐褪去,极目远望,谭坊镇连同周边乡镇的万余公顷大棚瀚海,尽收眼底,白茫茫不见边际,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清辉荡漾。其间点缀的一个个村落,如同突兀在大海中的岛屿,衬托着大棚瀚海更加色彩斑离。 城区西郊万亩桃林。青州位于鲁中山区边缘,西部便是绵延横亘的山地丘陵。过去,这里沟壑纵横,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近年来,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蜜桃生产。仅五里、普通两个镇,就种植蜜桃5万亩,形成了风光旖旎的桃花园。五里镇郑家庄的蜜桃科技示范园,集科研、生产、旅游于一体,种植中秋蜜桃、冬雪蜜桃、早熟油桃、青州寿桃四大系列,40多个品种,“春季赏花、四季品桃”,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每年都接待众多客户和游客。 王坟镇的生态山林。王坟镇,位于青州市南部,是全市最大的山区乡镇,因境内有明朝衡王的陵墓而得名。该镇山壑纵横,谷深林密,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多年来,王坟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大力宏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荒山治理不间断”。镇内的双镇流域、逄山流域等,都从昔日的荒山野岭发展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形成了“山下五谷飘香、山坡红果扎腰、山顶松柏戴帽”的奇异景观。从谷底到山顶,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粮则粮,一层一个产业带。整个山区各流域,环山路绕行山间,林暗花明,水平阶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一一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青州市城区坐落于山区与平原的结合部,西郊与南郊群山联翠,障城如画;东郊与北郊绿野葱茏,拥城似锦。是国家级的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青州的建城史,从西汉初设置广县城算起,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如从争议中的商奄古都算起,则有35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尽管青州为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但城邑仅局限于今市区的西南一隅。最为繁盛时,面积不超过10平方公里。20世纪初,德国人修胶济铁路,设立青州车站,城区开始向北延伸,逐步形成从南阳城到火车站的哑铃型城区规模。 解放前,青州城战乱频繁,破烂不堪。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千年古城迎来春天,城市建设改换新颜。70年代初,开通云门山路、范公亭路,建成青云桥,城区开始向东西扩大,均衡发展。1980年,编制城区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发展东西、控制南北,改造旧城,节约用地,突出‘青’字,体现‘古’字,在环境治理和城市绿化上下功夫,在古城风貌和文化旅游上作文章”的指导思想,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控制面积59.5平方公里。1995年,完成第二轮总体规划的制定,根据形势的发展,对规划内容,作了相应修改。根据规划要求,相继开通驼山路、东方路,改造南环路、尧王山路、玲珑山路、青州路,一个现代化小城市已经形成。 插图 青州市城区一角 进入21世纪后,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新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高境界、高标准和大思路、大手笔的要求,聚集财力,打造精品,大作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锦绣文章,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近些年,青州市区相继建设开通新北环路、新东环路、新西环路,正在拓宽建设南环路。城区实际在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近30万。贯通、拓宽、整修了范公亭路、尧王山路、青州路、工业路等主要城市干道。特别是注重工业园区建设,新规划了26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北区,实现“七通一平”,道路通畅,供排水网络和供电等配套设施完备。民营工业园、将军工业园、尧王工业园等也纷纷崛起,高起点、高标准建起了标准化厂房,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在的青州城区,南阳河和胶济铁路横穿城区,大致划分为各具功能的三个区域。一是南阳河以南,为旅游文化区,党政机关、文化单位大多集中在这里,还有众多的游览景观。二是南阳河与胶济铁路之间,是商业贸易区,现代化商厦鳞次栉比,各类专业市场星罗棋布,车水马龙,商客云集,人流兴旺,物流畅达。三是胶济铁路以北,是新兴的开发区,工厂密集,交通发达,是全市的工业中心。 青州的城市建设具有鲜明的特点,这就是突出“青”字、保留“古”字、发展“商”字、创造“美”字。 突出“青”字,就是充分体现青州是“绿色之城”、“春天之城”的文化内涵,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工程。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满城春色满城绿,翠荫流溢一城花。南阳河犹如一条绿色飘带,穿城而过。河滨杨柳飘扬,绿地如茵,翠竹环绕,流水潺潺。城区街道两侧,高大的梧桐、国槐、雪松,绿荫如伞的山楂树,枝干如盆景的柿子树,以及蜀桧、冬青等灌木编织的绿篱,构成一条条绿色长廊。街心公园以及机关、单位、工厂乃至居民小区,也遍植树木、花草。尤其是国庆节、劳动节以及青州的花卉节、蜜桃节来临,整个青州城,是花的世界,树的海洋。 保留“古”字,就是保留古城特色,体现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方面,对历史遗存的园林、文物、古街古迹实施有力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规划建设新的街道、建筑物,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表现民族特色。特别是范公亭西路,青石板铺设路面,两侧的楼房建筑,多呈宫殿式,飞檐画壁,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亭台阁榭,粉壁花墙,在绿树掩映之中,分外妖娆。 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载体,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创造优美的环境。因此,青州市委、市政府在活“商”造“美”上精心筹划,刻意追求。城市的供电、供水、供气、供暖,通讯邮政、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服务设施齐全完备。市场发达,布局合理,商贾纷至,百业兴旺。同时,持续不断地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的“五化”工程。大搞全民绿化行动,拆旧改丑工程,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先后建成了植物园、南阳河等20多处大型绿化和街心公园等重点工程,城区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提高。 一个具有古青州特色的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现代化中等城市已经暂露头角。青州,正在建设成为一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 一一九、旅游风光这边独好 青州是山东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优美的山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珍贵的文物、多彩的民俗,形成了观赏性极强、文化品位极高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青州的旅游业,经历了从传统旅游到现代旅游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前,青州旅游资源只是小范围的开发和利用,并形成了为数甚少的旅游景点,主要是范公亭公园、偶园、博物馆,供城市居民节假日休息游览。“文化大革命”中,为数不多的景点也遭到破坏,特别是文物古迹破坏十分严重。改革开放后,青州市作为全省旅游城市之一,重点培植,重点发展。筹集资金 300余万元,对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的石阶、古建筑进行了修整。同时,对范公亭公园、偶园等名胜古迹也进行了修复。从此,青州的旅游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形成了 “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四品书法”的旅游品牌。 80年代末,国家把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青州被列为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二区一线”建设项目。青州市继续投资修复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等景点,并规划建设青州博物馆新馆,改造范公亭公园,修复顺河楼和李清照纪念祠,扩建范公亭公园,修建阳溪湖。坚持“利用古的,开发新的,古今结合,两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将山、水、路、林、园、馆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由点到面,全面开发。 90年代,青州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继续加大力度。市委、市政府筹集资金数千万元,重点用于云门山景区建设和绿化、仰天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修复真教寺等景点以及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1997年5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居民等多方筹资,修复改建青州十里商业古街,使北关大街、北门大街、昭德街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成为青州特色资源的一大靓点。 进入21世纪,青州旅游业更上一层楼。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青州市于2001年10月份创建成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入了全国138个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在新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按照“开发古青州、建设旅游城”的总体思路,以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构筑旅游产业体系为目标,突出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观光四个重点,强化措施,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尽快形成旅游产业化体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博物馆为龙头的城区中心旅游区,以云门山为中心的“云驼玲”名山旅游区,以仰天山为中心的自然风光旅游区,以黄楼花卉、五里蜜桃为主要内容的百里农业观光旅游线等四大旅游区。构成了“四山、三园、一馆、一寺、一街”的旅游格局,成为山东省游览观光的“亮点”。 青州旅游风景主要有五大主题,36个著名景观。 “云驼玲”名山景观游。云门山风景区坐落于青州市区南郊,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云门山、驼山、玲珑山、劈山、金凤山、卧蟾山、将军山、楼楼山等诸多山峰组成,方圆10余平方公里。 区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景观有云门仙境、摩崖大寿、驼岭千寻、石窟造像、山体巨佛、劈峰夕照、玲珑秀色、卧蟾花林等。“拜寿、拜佛、品书法”成为青州的知名旅游品牌,因此,“云驼玲”三山景观游,品位高雅,久负盛名。 同时,风景区青山逶迤,峰峦秀丽,松柏叠翠,森林幽深,空气清新,环境静谧,与整洁优美、繁盛发达的市区连接映衬,构成群山连翠,障城如画的靓丽风光。区内还建有各类游乐休闲场所。金凤山麓的龙潭湖,流泉飞瀑、湖光潋滟,植物园异树奇葩、千姿百态,古色古香的颐寿山庄、将军山庄坐落在松林环抱之中,分外幽雅。 此外,还有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卧蟾山农业观光园、楼楼山人造滑雪场、云门山天街食府城、井塘民俗村等。云门山风景区确实是游人休憩观光的胜地。 仰天山自然风光游。仰天山位于青州市区西南40多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为鲁中山区的纵深地带。群山巍峨,谷壑幽深,周边山峰如摹云崮、反个崖、黑崮墩、黑石寨、皇姑顶、潭溪山等,海拔多在900米左右。山体均为石灰岩构造,呈“喀斯特”(Karst)地貌特征,怪石参差,峰林峭立,溶洞奇特。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草木茂盛,植物群落类型有天然次生杂叶林、天然红叶林、天然灌木林、黑松林等,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植物园,也被誉为珍稀植物标本园。在这里,翠谷、幽洞、山泉、绝壁、古刹、奇松、湖光、石色,目不暇接。春天,花香蝶飞,翠满山谷;夏日,莺啭蝉鸣,清泉淙淙;金秋,霜染层林,万山红遍;严冬,山峦叠嶂,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森林公园以仰天山为中心,形成三个不同特色的景观群:一是文殊寺、佛光崖景区,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而且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二是仰天槽、灵泽洞景区,位于仰天山顶,以山高林密的自然风光、奇特幽深的溶洞吸引游客。三是仰天山周边景区,有逄山、潭溪山、白洋湖(钓鱼台水库)、红枫湖(仁河水库)、神仙门、唐赛儿寨等,山水相映,美景如画,为游客提供众多乐趣的登山、休闲选择。 青州城园林古迹游。古城青州文化底蕴丰富,园林古迹众多。主要有:范公亭公园、松林书院、偶园、十里古街、满洲旗城、真教寺、天主教堂、南阳湖、万年桥、衡王府石坊以及正在复建中的千年古刹龙兴寺等。 最为知名的是范公亭公园。它坐落于城区西南隅、南阳河畔。园内苍松翠柏,杨柳依依,径回路转,绿茵起伏。南阳河穿园而过,缓缓流淌,婀娜娇媚,无限风情。阳溪湖湖水清澈,明净如镜,怪石砌岸,垂柳飘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几株垂柳斜卧水面,朝雾夕烟,如老叟垂钓,别有意趣。湖腰处有永济桥,为青石铺面,具民族特色的三孔拱桥结构。湖心岛上的荷花仙子雕像,亭亭玉立。还有玉带桥、出水亭,楼台瓦舍,绿树翠竹等等,一派江南水乡的格调。 幽静的古建筑范公亭,位于公园东南角。右邻南阳河南岸,背靠宏伟的明代古城墙,坐东向西,依势筑室,更显得恢宏高大。高大的唐楸、宋槐,历经沧桑,老干虬枝,虽然树龄千年有余,但仍然枝繁叶茂,生意盎然。树荫下是建造别致的范公井亭,六角檐古亭,木石结构,相传是范仲淹建造。 李清照纪念祠,位于公园西北角,一处古色古香的仿宋建筑风格院落。内有归来堂、人杰亭、李清照生平展室、清照词廊等。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青州十余年,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词作。归来堂就是二人赋诗填词、夫妇唱和的地方,室内有李、赵二人的汉白玉雕像。门前有楹联“红雨飞愁千秋绝唱消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高度概括。词廊内十块碑刻,均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李清照著名词作。 博物馆文物鉴赏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青州留下了众多的珍贵文物。青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全,文物之精,名列全国县级博物馆之首,有“小大博物馆”之称。 插图 青州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坐落在秀丽的城区西部。它雄踞阳溪湖东岸,与范公亭公园毗邻。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整体为一古典式民族建筑群。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四围合抱,回廊相连,檐牙高啄,结构端雅,规模宏伟,烘托出浓郁的传统色彩和历史气氛。 馆藏文物在布陈方式上,坚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艺术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的原则,分12个专题对外展出。即青州简史陈列厅、龙兴寺造像展厅、陶瓷精品厅、古代书画精品厅、铜镜精品厅、玉器精品厅、碑碣文物厅、石刻雕塑厅、青铜塑像厅、古钱币精品厅、革命文物厅、现代书画厅。各个展厅融实物、图片、模型、文字、讲解为一体,配置全方位背景音乐,使观众在感受历史神韵之余又有赏心悦目之感。 馆内最为著名的文物有龙兴寺窖藏佛像、赵秉忠《状元卷》、宜子孙玉璧、仇英《清明上河图》、冲天流陶鬶、亚丑铜钺、北齐线刻画像、大齐碑等等。 特色农业观光游。青州特色农业发展了经济,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游览参观特色农业,不但可以领略农村风光,增加农业知识,享受农家风情,还可以感受中国农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特色农业旅游景观主要有:黄楼花卉博览,谭坊香山观“海”,千顷桃林漫步、生态园区休闲等等。 一二○、先进文化异彩纷呈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入党章,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这一要求,青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富强青州、文明青州、生态青州、平安青州”的目标,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发展先进文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先进文化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首先是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努力恢复党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破除“左”的思想桎梏、“旧”的陈规陋习、“小”的农民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跨入新世纪,更加注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同时,还十分注重发掘青州深厚文化底蕴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青州光荣我光荣,我为青州增光荣”、“建文明青州,做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热爱青州、建设青州、发展青州。当前,“开拓创新、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团结和谐”的青州精神已经形成,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建设先进文化,教育是基础。青州的教育源远流长,有良好的尊师重教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遵照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导,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市已经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形式,结构合理、设施齐全的教育网络。共有学校247处,在校学生15万人。有高等院校一处,即潍坊教育学院,为2年制大学专科学校,开设政治、中文、数学、生物等2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近万人。高级中学10处,在校生2万余人。最为知名的青州一中,座落在古松林书院遗址,具有100多年的建校历史。它的前身为清末的青州中学堂、民国的省立十中,过去是学生运动和党团组织地下活动的中心,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年来,青州一中校园设施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获得许多荣誉称号。二中、五中、实验中学等也后来居上,迅速发展,成为全市教育事业的骨干学校。 教育的盛衰,主要标志在于人才的培养。青州中等教育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合格学生。改革开放以来,考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3万余人。这些青州学子毕业后,奋斗在全国各地区、各城市、各部门、各行业。或担任党政军领导干部,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为企业家、工程师、文学家、艺术家等等,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了贡献。同时,教育事业也不断为本地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了青州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媒体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青州人民有较强的文学艺术鉴赏水平,文化活动非常繁荣。每年一度的花卉博览会文艺演出盛况瞩目,彭丽媛、毛阿敏、潘长江等许多著名歌唱家、表演家曾到现场献艺。许多著名文艺团体也看重青州这块文化沃壤,纷沓而来交流演出。电视台、广播电台、艺术剧院、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书画院、歌舞院、文化宫等文化设施品类众多,配套齐全。创作队伍庞大,专兼职文学作者、书画作者、艺术表演工作者500余人。有京剧团、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艺术团体。每年出版十几种图书,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许多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经常在国庆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办群众性文艺演出,举办民间歌星、舞星、模特等选拔比赛,城乡广大群众踊跃参加,气氛热烈。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促进了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青州的卫生设施层次较高,有医院22处,2000多个床位,医护人员2500人。门诊部、卫生所136处,遍及城乡,从业人员600余人。还建有高水平的妇幼保健站、防疫站、疗养院等医疗机构。益都中心医院历史悠久、规模大、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担负着潍坊西部各市县的医疗和技术指导任务,每年诊治病员都在十几万人次,营业收入上亿元。青州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场所也发展迅速,为全市人民的身体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组织群众性的健身运动。每天清晨,在云门山、体育场、各公园以及街头健身路径,到处是晨练的人群,太极拳、健身操、踢花毽、登山、跑步等健身方式应有尽有。健身活动提高了人们的体质,青州在各种体育竞技运动会中,均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1990年创建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先进文化浸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蓬勃发展。许多大企业开始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经营理念,着力提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文化内涵。广大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众多社区和乡村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和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先进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青州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青州这块文化沃壤更加丰腴饱满,这颗文化明珠更加璀璨辉煌。 物华天之宝,人杰地之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青州古代许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新的历史时期,青州文化膏野继续培育着出类拔萃的英杰。建国以来,又有一大批青州人,走出青州,在全国各个工作岗位辛勤奉献,展示风采。 在军队领导岗位上,最为知名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张黎,青州弥河镇庙后村人,在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宵衣旰食,精忠报国,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走上军队高级领导岗位。张黎将军对家乡一往情深,时刻关注青州的建设和发展。其他的高级将领还有:任惟修将军,东高镇人,曾任空军导弹学院院长、政委,为解放军航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苏士亮将军,普通镇人,曾任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院长,一生从事海军建设,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吴方臣将军,益都街道人,从军40余年,海军少将。这些高级将领在青州文化的熏染下,一向具有儒将风范。 在党政领导岗位上,涌现了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如现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的高新亭、省法院院长的尹忠显,都是早年在家乡任职,以高尚的品德、实干的精神、卓越的才能,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和党的信任,逐步走上高层领导岗位。现任省检察院检察长的国家森,学生时代就读于青州一中,对青州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教育和科技学术领域,许多青州人学有所长,成为学科带头人。如从事历史研究的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连升,从事犹太文化研究的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有德,从事军队海军核化武器科研的科学家王凤祥,从事核安全研究的专家李洪训,从事数学研究的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宗传明,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邢来君等,都在国内外享有胜誉。 在文学艺术界,也是人才云集。如《科技日报》社社长徐九武,在担负领导职务的同时,发表数百万字的新闻稿件和科普作品。上海《文汇报》副刊主编田永昌,写作生涯40余年,创作诗歌、散文、杂文、歌词、报告文学等近千万字。国家一级导演、演员丁汝骏,导演的电视剧、塑造的影视形象多次获“飞天奖”、“金鹰奖”。国家一级导演潘霞,先后执导100多部(集)电视剧,因《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获“飞天”最佳导演奖。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芳,以研究《聊斋志异》而知名,所著《蓝眼睛黑眼睛》获优秀长篇小说奖。著名画家、山东美协副主席丁宁原,在艺术界享有盛誉。此外,还有军旅画家王界山、工人作家有令峻等等,都在各自的艺术园地展示才华。 天南地北青州人,为有青州这块文化沃壤而自豪,也为这颗文化明珠增添着风采。 上下5000年,在茫茫宇宙中,仅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沧海粮田、壮阔波澜、星光灿烂、争奇斗艳。今天,热情洋溢、激情燃烧、豪情满怀的青州人民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明天,明天的青州会更加美好! (完)
创建时间:2014-2-2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