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的文艺创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潍坊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境内广泛分布,又因受古老齐鲁文化的影响,历代文事昌盛。
  汉代,郑玄被誉为一代经学大师,徐干与北海相孔融等均属“建安七子”之列。安丘汉墓发掘证明,当时的绘画、雕刻、舞蹈和杂技具有一定水平。唐宋为潍坊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时期,涌现出李雄、张择端、燕肃、郭乾晖等一批著名国画家。范仲淹、苏东坡、欧阳修等文学家曾在潍坊境内为官,著名词人李清照久居青州,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及其隽永诗文,书法墨迹,均对潍坊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元代,潍坊民间的布玩具被列为贡品,集说、唱、舞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跑竹马”流传于昌邑小章。
  明代,潍坊文化事业再度呈现出繁荣景象。青州名山得到修葺,古建筑鳞次栉比。市境内庙堂音乐、佛教音乐大盛,庙宇壁画、山塑等民间工艺美术相应得到发展,高密扑灰年画在此时逐渐形成。明嘉靖以后,古代戏剧传播到潍坊,民间通俗文学受到赞赏。临朐冯惟敏的诗文和散曲多揭露封建社会,表现农民的艰辛生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闻名齐鲁。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清代,潍县发展成一个手工业城镇,商业繁荣,文人墨客云集,涌现出曹鸿勋、王之翰、韩梦周、郭麟等一批文化名人。郑板桥知潍县,其诗、书、画在潍坊一带产生较大影响。金石家陈介祺晚年在故里潍县的学术研究活动,对嵌银、仿古铜、字画拓裱等潍坊民间工艺品种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清道光年间,京剧传入潍坊,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清咸丰以后,各地已出现演出京剧的戏班和培养京剧表演人才的科班。清末,吕剧由黄河下游惠民一带传入,流布于诸城、高密一带的周姑戏几经衍变,发展成为建国后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独有剧种茂腔戏。这一时期,东路大鼓传入,并在当地得到发展。至民国时期,说书场遍布城乡,并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曲艺艺人。
  清末至民国初期,由王既甫、王冷泉创立的古琴诸城派,在近代琴坛上独树一帜。诸城、潍县皆不乏古琴演奏者,其中陈子饬弹奏并收藏的“九霄环佩”系杨贵妃用过的名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五四运动之后,王统照、陶钝、臧克家等成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艺术巨匠。王大化、王滨等踏上革命文艺道路。20年代,诸城和青州等地开始上演话剧(旧称新剧、文明戏)。“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张眺,在20年代末,即以文学、美术等形式,批判旧世界,号召人们“走向革命的队伍,成为大革命时期的喇叭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潍坊人民自发组织“抗敌剧团”等演出团体,地方和部队的十几个文工团活跃在鲁中、渤海和胶东革命根据地,利用文艺形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年4月潍坊解放。5月,民间职业剧团永乐戏院即恢复演出,并由著名剧作家马少波亲自为该院排练了新编历史剧《闯王进京》。12月,潍坊特别市文工团成立。先后培养了100多名文艺工作者,郎咸芬等成为省内有影响的文艺工作者。建国之初,贯彻了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文艺工作全面发展。50年代中期,全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到17个,工人、农民组织的业余剧团的演出也空前活跃。1953年,山东省电影教育工作队昌潍中队成立。1956年,成立了昌潍专区吕剧团。各县文化馆相继成立。音乐、舞蹈、美术、曲艺以及图书借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展开。1958年涌现出了一批诗歌、民歌作者以及较好的文艺作品。
  年代初,贯彻落实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全区专业剧团进行了整编调整,并挑选优秀演员组建了昌潍专区京剧团。
  年全区专业剧团学习“乌兰牧骑”,积极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昌潍专区吕剧团成为全省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学习榜样。昌潍专区京剧团创作的反映革命斗争史的现代京剧《黎明的河边》,参加华东区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成功。此后,专业剧团学习上演现代戏形成风气。
  “文化大革命”期间,潍坊文化艺术事业遭到严重冲击,文化主管部门陷入瘫痪,电影拷贝几乎全部封存,各地公共图书馆被关闭,传统戏剧服装付之一炬,一批有影响有造诣的演员、演奏员被诬为“牛鬼蛇神”。全区各剧种演出团体均演出几块“样板戏”。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方针,文化艺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戏剧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京剧、吕剧、茂腔和歌舞等十几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活跃在城乡舞台。《盼儿记》连续上演800余场,受到首都戏剧界专家的高度评价。1979年以来,全区发表或上演较好的戏剧作品51个,有32个获省级奖励,其中《陈毅打场》获中央文化部创作铜牌奖。截至1990年,有25台创作剧目先后拍成电影、电视剧在省内和全国播放。60多名演员获省级以上奖励。
  随着文艺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作品质量的逐年提高,至1990年,全市有12000余件各门类艺术作品在地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3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电影剧本《喜盈门》、组诗《辣椒歌》、儿童舞蹈《俺抬奶奶去看戏》、年画新作《三月三》和《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均获国家级奖。李冰奇的指墨画作品《荷花》在国际水墨画大展中获优秀奖。1976年至1983年先后有1895幅摄影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5幅作品在全国影展中获奖,居全省先进行列。
  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电影院、影剧院76座,形成了平均5个村有一个放映队的电影放映网。1990年,放映单位发展到1223个,放映收入达390.6余万元,放映发行工作踏入全国先进行列。艺术教育事业取得成绩,1975年至1990年,潍坊艺术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艺术人才500余名,在全省两届教学剧目汇演中,获奖数按在校生比例名列第一。
  文化事业机构和群众文化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文化干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至1990年,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1处,博物馆6处,文化馆12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2处,乡镇文化中心站105处,文化站208个,村文化大院3000多处,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群众文化网。临朐县被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全市文化系统有高级职称人员49名,中级职称人员375名,初级职称人员500余名。
  年画、风筝、剪纸、泥彩塑、布玩具、嵌银、核雕、仿古铜等近20种潍坊民间艺术品,经过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先后赴深圳特区和日本、津巴布韦、联邦德国、土耳其、法国等国家举办潍坊民间艺术展览,在对外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90年代,潍坊市文艺创作呈现一派繁荣局面。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坚持
  “两为”方针,创作出大量反映社会、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计,
  年,全市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发表各门类艺术作品5000余件,450多件获
  省以上奖励。其中,张玉臻、张来信创作的小品《收购苦恼》、王仲贤创作的歌
  曲《缤纷的世界》分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群星奖银奖、群星奖;摄影作品
  《农家小院》获文化部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大赛优秀奖;书法作品《东渡杂咏》获
  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国画《川藏淡黄花》获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全国
  奖。戏剧创作又有新作问世,1994年,由牟家明创作的大型茂腔《盼儿记》获全
  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由该剧改编的电影剧本《女人也是人》已搬上银幕。由他
  创作的大型茂腔《根的呼唤》获省精品工程奖,由该剧改编的电影《莫忘那段情》
  于1994年公开发行放映。文艺表演取得可喜成果,参加全省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
  潍坊市青年演员李淑兰、 郭文华、李伟分获一、二等奖。1991-1994年,全市专
  业、业余作者共出版《家住青州》、《失去的彩云》等诗集18部,创建国以来最
  高记录,其中,《家住青州》获全省群众文艺创作一等奖。
  年3月穆陶(原名林培真) 的长篇小说《林则徐》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鸦片战争初期的战争场景,塑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崇高形象,反映了清王朝的腐朽和复杂的民族矛盾与社会危机,展现了19世纪中叶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奖。《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英文)《文艺报》及台湾、香港的传媒机构,都作了评述报道。
  年初,潍坊市文化局组织全市戏剧作者召开了大戏创作研讨会,并与寿光市文化局、齐民思酒厂联合在全市发起了“齐民思”杯优秀剧本征文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 共创作大中小型剧本70个。通过评比,评出大戏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一等奖空缺);小戏、小品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其中有8个大戏剧本经过加工, 搬上了舞台。青州市艺术团排演的京剧新编历史故事剧《刘姥姥醉酒》选调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艺术节演出。潍坊市文艺创作室牟家明创作的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茂腔现代戏《根的呼唤》,获1995年曹禺文学剧本提名奖,填补了潍坊市戏剧创作获国家级奖的空白。潍坊市文化局魏金永、潍坊市文艺创作室王汝凯、潍坊市文化局秦景林创作的反映当代城乡生活的18集电视连续剧《娘要嫁人》播放后,引起强烈反响,荣获1955年度全省“五个一”文艺精品工程奖。 由王汝凯、陆建华、车进生创作的以社会养老保险为题材的
  集电视连续剧《人间重晚情》,是市委抓的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省委书记赵志浩题写片名,市委书记齐乃贵担任总策划,已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范作军、王中贤创作的歌曲《心在故乡》荣获第五届全国群星奖金奖,是此次全国评奖中山东省获得的唯一金牌。冯蜂鸣的散文故事《毛泽东留下的谜》在《北京纪事》发表后,又被《科技日报》、《信息快报》、《大千世界》等报刊转载。柳建明的组诗在《诗刊》发表。全市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业余文艺创作队伍已达1500余人,全年参加省以上展赛活动和在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艺作品千余件。在全省群众文艺创作作品评奖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名列全省前茅。
  年,全市文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整个文化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创作力度不断加大,文艺生产再获丰收。全年新创作大戏7部,是十几年来戏剧创作成果最丰硕的一年。《闯妮》和《盛世硝烟》被推荐参加省精品工程评奖;大型话剧《亚丑王》被作为省重点作品加以扶持;省《戏剧丛刊》连续发表了潍坊市作者创作的4部大戏。创作出了4部电视剧,其中两集电视剧《大地情深》在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戏曲片评奖中获最佳短篇戏曲电视剧奖,3集电视戏曲片《老河滩》摄制完毕,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戏曲片评奖;创作长篇小说2部,其中反映建国以来农村历史变迁的《绿潮》列入了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创作了1部电影文学剧本和2部广播剧,并完成了两集电视剧《潍县战役》的创作。全市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电视新闻媒体和展览、比赛活动中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600余件,其中有150余件获奖。
  年,全市文艺创作和演出坚持“以抓戏剧创作为重点,促进艺术精品生产,全面繁荣文艺”的创作方针,组织发动全市广大专业和业余作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潜心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戏创作取得十年来最好成绩。全年组织创作了10部大戏,其中牟家明创作的大戏《盛世硝烟》获华东六省一市田汉戏剧文学奖,张延汾创作的大型话剧《在炎热的夏日》和王汝凯创作的大型话剧《花龙潭》在全省第七届舞台剧本评奖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张崇玖、孙乐文创作的大戏《光耀人间》在《戏剧丛刊》发表,受到专家好评。
  组织创作了30多个小戏小品,在“曹禺戏剧文学”评奖中获1个三等奖和4个入围奖。广播剧连连获奖。牟家明、张延汾创作的4集广播剧《梦醒龙山》和王兆田创作的7集广播剧《情系渤海湾》双双荣获省精品工程奖。
  组织创作了2部长篇小说, 3部长篇电视剧,1部电影剧本以及一批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戏剧论文。其中秦景林创作的反映当代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绿潮》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成绩斐然。组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群星奖”评奖,有多件作品入选。其中,于新生创作的国画《荷塘水清清》获银奖,摄影作品《农家乐》获优秀作品奖;李建国、陆明君的书法作品分别获铜奖和优秀奖。在文化部举办的“大河上下”摄影作品展评奖中,《蓝天畅想曲》和《戏场间隙》 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风雪致富路》等7件作品在全省“龙凤杯”摄影大奖赛中获奖。曹和平的国画《胶东晨曦》入选文化部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莲山怀古》获’98山东省首届山水画大展一等奖。李建国、李瑜、纪君、张林、陆明君、郭强、谭伟峰的书法(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李瑜、张法舜、张林、张卫华、徐俊杰、康红光的书法作品入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张法舜获“新秀奖”。丁寒冬、王悦伟、刘季斌等的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篆刻作品展”。齐好功、陆明君、葛光鹏的隶书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隶书作品展,李建国、陆明君的书法作品在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评奖中分别获铜奖和优秀奖。在“潍坊市十佳中青年书画家”评选活动中,于新生、黄和平、时振华、沈光伟、何丽、王法棠、柴刚、陆明君、纪君、蒯宪获“十佳中青年书画家”精品工程奖,李建国获提名奖。
  戏曲创作获得丰收。市京剧团创编的以歌颂真善美为主题的大型古装京剧《驼山寺》和市吕剧团创编的反映农村二十年改革的大型现代吕剧《春暖桃花村》同时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戏剧会演,双双荣获本届艺术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同时还获得了2个编剧一等奖和4个表演一等奖,以及导演、舞美、音乐等多项奖励。市歌舞团为配合中学生素质教育,引进排演了大型儿童喜剧《一二三起步走》,并买断了该剧在山东的演出权。 该剧自1998年6月推出后,受到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们的欢迎,成为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活教材,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年,全市文学创作喜获丰收。(1) 长篇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发表长篇小说9部, 其中穆陶的历史长篇《林则徐》获“八五”全国优秀作品奖,被山东省评选为向国庆献礼作品,填补了潍坊市长篇小说在全国获奖的空白。穆陶的《落日》、房文斋的《郑板桥外传》、秦景林的《绿潮》、于秀的《遭遇下岗》等均受好评。(2) 诗歌创作丰收。 出版诗集6部,有王存玉的《野玫瑰花》、李丹平的《二月寓言》、孙瑞的《热土》,以及《渤海诗草》等。乡土诗创作成绩突出。王耀东的《共产党员的墓碑》获全国新田园诗二等奖,这在山东省诗歌创作奖史尚属首次。《大风筝》诗刊创刊。(3) 新故事创作成绩显著。刘志平的长篇故事《马二顺喝酒》获民间文学二等奖,列此次等级奖最高奖之首,其论文《时代为新故事开辟了广阔园地》在全国新故事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4)冯益汉、尹文良合作完成的8集电视连续剧《潍水东流》剧本,已交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芳洲的中短篇小说引起文坛关注;孙文圣的儿童文学创作跻身全国十家之列。
  年,潍坊市文艺创作成绩显著。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创作出一批讴歌改革开放,弘扬民族文化,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
  全市出版小说、诗歌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小戏小品、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28部, 其中大戏6部、长篇小说6部、电视连续剧4部。穆陶创作的长篇小说《落日》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全国优秀图书奖;秦景林创作的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绿潮》 、 于秀创作的《遭遇下岗》以及《渤海诗草》荣获潍坊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美术创作。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全市入选12件作品,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臧恒望、李永强合作的年画《福满人间》获铜奖,于新生创作的国画《吉祥腊月》获银奖, 实现了全省国画银奖零的突破。在全省美展中,潍坊入选作品109件,获特等奖2个,一等奖10个,入选数和获奖数均列全省第一位。
  书法创作。在第三届全国楹联展中,齐好功、葛其鹏、纪君的作品参展,陆明君、康弘光的作品入选。蒯宪、丁寒冬、王新福的作品入展第四届西冷印社篆刻展。在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中,纪君、张法舜、李建国、张卫华、谭伟分获二、三等奖。在第七届全国书法展中,张法舜、陆明君的作品参展。纪君、于新生、时振华、蒯宪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学会评为1999年度中国百杰书法家,并受到山东省文化厅通报表彰奖励。
  摄影创作。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山东摄影大展”中,潍坊入选34幅作品,获银奖4个、 铜奖3个、优秀奖4个,康志国的摄影作品《今儿真高兴》获金奖,此次大展全市入选和获奖总数均列全省第一位。
  音乐创作。夏德友创作的《我的中国》荣获全国新人新作金奖,音协创作的歌曲《中国鼓》荣获全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戏剧创作。牟家明创作、市吕剧团演出的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型现代吕剧《碧水长流》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广播剧《芳草青青》、《又见彩虹》荣获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高密市组织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茂腔戏《公仆赞》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高密市出版了《银钗记》等4部茂腔VCD新戏片;市吕剧团的12个剧目被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录制成VCD和DVD光盘,作为建国五十周年百部优秀戏曲被国家永久收藏,并向国内外发行;市京剧团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驼山寺》荣获山东省第六届艺术节剧目、创作、表演等9项大奖,并制作成VCD光盘向国内外发行。
  诸城市出版了4卷本《诸城市建国以来优秀文学作品选》,昌乐县出版了2卷本《昌乐文学五十年》等文学作品。
  年,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深入实施“民心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文化强市为总目标,以繁荣发展为主题,文化事业取
  文艺创作。 专业文艺创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组织创作了8部大戏,其中冯蜂鸣的《亚丑王》和王汝凯的《寻找担保》在山东省第八届舞台剧本评奖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秦景林、王汝凯、牟家明创作的大型现代吕剧《生命的台阶》完成初稿。张延芬创作的小品《抓周》荣获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三等奖。 组织创作了4部长篇电视剧,其中郭建华的《庄户人是天》由青岛电视台摄制搬上荧屏。宗淑凤、马倩倩等三人创作编导,张引表演的独舞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填补了山东省“群星奖”舞蹈类金奖空白。 临朐县文化局组织创作演出的吕剧《借媳妇》经省文化厅选拔,于12月9日晋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优秀农村小戏集锦调演,受到普遍好评,春节期间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演出活动。课本剧《小萝卜头》荣获全国首届“蒲公英”奖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戏剧小品《石榴树下》和《真情无价》参加山东省“蒋矿杯”戏剧小品大赛双双荣获一等奖,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音乐诗剧《誓言》和方言话剧《上访》双双荣获山东省计划生育文艺调演一等奖。潍坊市群艺馆美术干部于新生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文学创作。全市出版小说、诗歌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等文艺作品20余部。其中李树明的长篇小说《槐园》、芳州的长篇小说《热的冬》、王耀东的长篇小说《好一朵玫瑰花》 、 解淑萍的长篇小说《多梦的季节》、王照东的长篇小说《信》、陈炳熙的传记文学《陈寿荣传》、李凤其的历史民俗文学集《青州旗城》、李桂森的散文集《抱朴集》、闫冰的散文集《远去的歌》、陈雪梅文集《心帆集》、张其凤的论文集《坐忘斋文集》,鲁珏、玮平的诗画集《仙人掌》,陈显荣、玮平的诗画配集《笑林啄木》等13部作品,受到文艺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美术创作。全市30余名美术工作者参与了全国类的书画大赛,有30人举办了联展和个人画展。“陈寿荣从艺六十周年书画展”、“于新生、何丽等12人中国画人物联展”等受到好评。潍坊市美协常务理事时振华的20余幅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和山东美术馆展出的“齐风2000山东山水画展”,受到美术届的好评,多家报刊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介绍。丁熙明年画作品“报喜回家”、“农民盛会”入选全国“第十四次新人新作展”。
  音乐创作。在全省“水利杯”新世纪希望之星少儿器乐演奏比赛中,潍坊市夺得2金、3银、22铜;在全省通俗歌手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潍坊市音协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书法创作。纪君作品入选2000年全国新人书法美术作品展;山东省文联主编的《山东50年书法美术精品集》,蒯宪、孙治、李建国、陆明君、纪君的作品入选;张其凤、张卫华、季乐胜、谭伟作品入选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陆明君荣获三等奖;李瑜书法作品在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中获奖。蒯宪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摄影创作。潍坊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晓林的摄影作品《男模》荣获第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佳作奖,《紫气东来》荣获优秀作品奖,张晓林成为山东省唯一的获奖作者,应邀出席了发奖仪式;全国“鲁能杯”摄影大赛年终奖,冠亚军全部被潍坊市夺得,张晓林曾3次夺得这项大赛的冠军,1次亚军,2次三等奖,3次优秀奖,总分列全国第一,袁新民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这项大赛的亚军;唐国志、李强等12人在《中国摄影》等6家全国性杂志、报刊举办的摄影大赛中获奖,获奖作品120多幅,在全省名列前茅。
  民间文艺创作。以新故事为体裁的作品,在国家级杂志发表18篇,省级发表128篇。 李潍昌的中篇故事《沉重的故地重游》被《今古传奇》刊用,刘志平创作的新故事《车号写在手背》在《故事林》杂志发表并被评为最佳作品。昌乐县王全战的烫画艺术参加了北京博览会,并应邀赴韩国展出。
  曲艺创作。有60余篇曲艺作品分别参加了全省戏剧小品大奖赛、山东曲艺会演、省法制文艺作品评奖、山东“鲁能”第三届艺术节等。张玉臻的小品《楼上楼下》、冯蜂鸣的小品《石榴花开》荣获一等奖,王光明的小品《灰色星期天》荣获二等奖;庄悦广的群口快板《春风化雨》荣获军区三等奖,大鼓《民心工程暖爱心》在潍坊电视台播出。
  年,全市文学艺术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反映主旋律的精神产品的生产上,树立精品意识,创作出了大批精品佳作,各艺术门类的创作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文艺事业呈现出繁荣局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文学创作。全市共创作长篇小说10余部,短篇小说1部, 散文集2部,诗集1部。其中王汝凯、韩忠亮等18名作者的皇帝系列丛书陆续出版。李树明的长篇小说《槐园》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王耀东的小说
  《好一朵玫瑰花》获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优秀图书奖,郑海翔、王耀东的小说《热的冬》、《好一朵玫瑰花》获潍坊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据不完全统计,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中篇小说发表30余篇,诗歌、散文等发表200余篇(首)。
  美术创作。全市美术创作多件作品在全国及全省获奖。在《山东省首届写生画展》中, 时振华、陈浩分获一、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12人的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年画展中有16件作品入选, 于新生的《喜船》、王洪武的《称千斤》获银奖,有3人的作品获铜奖,1人获优秀奖,曹和平等9人的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中,何丽的工笔画作品《流金岁月》入选并获铜奖;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山东美术作品展中, 欧阳光、邱怀霞的作品获特等奖,赵江涛等3人的作品获一等奖,荆曰政的作品获二等奖、 柴刚等4人的作品获三等奖, 7人的作品入选; 由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李建祥的作品《藕塘清趣》获铜奖,夏德起的《荷花》获优秀奖, 2人的作品入选;在《第五届全国体育展》中,王法堂、孙培增合作的年画《春风得意》 、李春秀的《赛马》入选;在《2001年山东省体育美展》中,有1幅作品获一等奖,2幅作品获三等奖,2幅作品获优秀奖;在《山东省群星书画精英作品展》中,时振华的10幅作品参展;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山东省获两块奖牌,潍坊市获其中一枚;在《全国黄河创作展》、《日出东方--齐鲁风情精品展》中,于新生、曹和平、时振华、王珂等多人的作品入选。另外,由时振华执笔完成了山东大会堂潍坊厅大型国画创作;在庆祝建党80周年全省书画美术作品展览中,潍坊市送展作品30余幅,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
  书法创作。潍坊市文联、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为纪念潍坊市著名书法篆刻家陈君藻先生诞辰100周年, 出版了《陈君藻书法篆刻作品集》。市书协副主席张其凤举办了书法创作、学术教育成果展暨《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首发式。市书协副主席李建国出版了楷书作品集《书谱》。在第五届山东省“振兴中华”书法大赛中,有20人的作品入选,纪君的书法作品获三等奖。在全省庆“七一”书法、美术、摄影展中,潍坊市三幅书法
  作品入选;在全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大赛中,张卫华获提名奖。在全国篆刻艺术展中,杨维安的篆刻作品获金奖, 1人获铜奖,有10人的篆刻作品入选。市书协主席蒯宪应邀赴日本、韩国举办《蒯宪书法篆刻艺术展》。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纪君赴加拿大、澳大利亚举办了《纪君书法艺术展览》。市文联、书协还组织了纪念建党80周年书法展览及全国篆刻艺术展, 收集了全国篆刻艺术家作品及篆刻原石800多件,同时出版了《全国篆刻艺术作品集》。
  民间文艺创作。 全市以新故事为体裁的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共发表80余篇,6篇被《故事会》刊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志平发表作品36篇,其中《我的专车》被菲律宾《商报》转载,中篇故事《车号写在手背》被《故事林》杂志社评为“时代风貌”三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湖北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表演赛,潍坊市参赛选手于福堂、侯玉顺获大奖,并被全国民协授予“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在山
  东省民间工艺艺术博览会上,于福堂的雕刻作品被评为特等奖。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全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亲自来潍颁奖。
  曲艺创作。全市曲艺创作又有新的起色,创作曲艺作品40余个。在山东省曲艺会演中,山东快书《刘大妈私访》获二等奖,小品《上访》获一等奖,朗诵诗剧《真情无悔》获一等奖。组织举办了潍坊市少儿曲艺大奖赛,发现培养了一批曲艺苗子。音乐创作。潍坊市音乐家协会与山东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了“联通杯”第四届齐鲁风情青年歌手大奖赛。潍坊市青年歌手綦斌获金奖,杨善波、解涛获银奖,同时组织推荐三名歌手参
  加了山东省和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綦斌获山东省农民歌手大奖赛一等奖,并获全国优秀奖。歌曲《情系西部》获省创作作品参赛一等奖。夏德友创作的歌曲《山里的妹子爱兵哥》获省“精品工程奖”。
  戏剧创作。牟家明创作的《碧水长流》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省精品工程戏剧奖。王兆田创作的《李二嫂后传》参加上海戏剧节受到好评。
  舞蹈、摄影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全国及全省各类比赛中获得多项奖项和名次,潍坊市摄影家协会成功地举办了“蓝月杯” 《节日鸢都》摄影大赛,展出摄影作品100余幅,作品质量高,内容丰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市以上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共发表、上演、播出各类文艺作品2500余件, 比上年增加250余件, 其中全国获奖150余件,全省获奖600余件。 戏剧创作再创佳绩。全年组织创作了7部大戏,产生了广泛影响。3月份,应中纪委和文化部的邀请,潍坊市吕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吕剧《碧水长流》和《李二嫂后传》在全国政协礼堂进行汇报演出,尉健行、吴官正、姜春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戏剧界专家、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首都各大新闻媒体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进行了现场录制并陆续在全国多次播放。《碧水长流》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并在中国剧协主办的《剧本》杂志发表。按照省纪委的统一安排,该剧从10月下旬开始在全省巡回演出。截止到年底,先后在十几个市(地)演出40余场,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全省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全市文化部门还组织创作了大型现代话剧《真情无悔》和大型现代京剧《陈少敏》,分别由潍坊市歌舞剧院和安丘京剧团排演搬上了舞台,两台戏同时参加山东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由潍坊市作者创作、共计27部的中国帝王系列长篇小说创作活动全面铺开,其中8部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有6部完成初稿并经出版社一审通过,其余13部创作进度已经过半。是潍坊市也是全省建国以来组织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文学创作活动,莫言等著名作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第六届全国年画展中,潍坊市有多件作品入选, 其中两件作品获银奖,3件作品获铜奖。舞蹈音乐《世纪之娃》在全国第二届“小荷杯”少儿舞蹈比赛中获银奖,歌曲《山里的妹子爱兵哥》获省精品工程奖。
  年,潍坊市文学艺术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精品创作和文化活动,文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文学创作。2002年,全市文学作品的创作发表数量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增加,专业作者的5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报送首届齐鲁文学奖,王耀东的诗集《插翅膀的乡事》获首届齐鲁文学奖(全省239件作品参评,37件获奖)。刘志平创作的小说《最后一笔党费》获“西柏坡杯”文学大赛一等奖。
  歌曲创作。2002年创作发表歌曲作品13件,《小学生素养组歌》、《山东人》、《中国茶》创作完成,均发表在山东省委宣传部出版的《希望的旗帜》。
  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简称《讲话》) 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潍坊市送展作品60余件,入选28件,邱怀霞的年画《婆媳乐》、鞠涛的招贴画《文化为大众服务》获金奖,时振华的中国画《白云生处》、季乃仓、杨志斌合作的年画《幸福家庭喜事多》获银奖,李建祥、 郎咸力、 侯伯秀等6件作品获铜奖, 在全省名列前茅;于新生创作设计的《中秋节》3枚邮票由国家邮政局发行,这也是目前全国发行的3套节日邮票之一;书法界最高赛事,全国兰亭奖书法大赛,潍坊市作者有40余人参加,张法舜、李建国、 宫守超、陆明君作品入选;全省群星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潍坊有4件作品获金奖,5件作品获银奖,6件作品获铜奖;全国农民美术作品展览中,潍坊市有1件作品获一等奖(全国共3件),2件作品获二等奖,1件作品获三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王珂作品获银奖;迎十六大全省首届农民画展,潍坊市有
  余件作品参展;全国第四届楹联展潍坊市1人入选;由市美协主席曹和平创作的3幅山水画分别入选《山东文联五十年》、《名家翰墨》、《现代中国名家山水画集》3部大型典集,山水画《岁月》荣获山东省迎春画展二等奖;唐国志的1件摄影作品获《大众摄影》 全国大赛一等奖,1件作品入选第六届上海国际摄影展,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大众摄影“十佳”;年画艺术家杨洛书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其创作的年画《一百单八将》被中国文联评为“山花
  奖”。
  年文艺创作的突出特点是把发生在潍坊市各行各业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以文艺的形式反映出来,搬上舞台、搬上银幕,成为教育人民的教材。其中以王乐义为原型的《生命的台阶》四易其稿,由市京剧院排演,于2002年11月18日晚在潍州剧场首演,为党的十六大献上了大礼,受到领导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牟家明的《瓜果飘香》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探索,集戏曲、歌舞于一体,由诸城艺术团搬上舞台。反映新时期军嫂楷模王慧萍的大戏《生命如花》已拿出剧本提纲并展开创作。电视电影剧本《生命如花》已拿出二稿修改本。昌乐文化局郭建华的二十六集电视剧《秋水落霞》已经定稿,由青岛电视台拍摄。18集电视剧《旋流》也写作完成。
  年,全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艺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文艺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紧扣时代主题,创作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推广宣传。全市在市以上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共发表、上演、播出各类文艺作品1600余件。
  文学创作。林培真的长篇历史小说《屈原》、李树高的长篇小说《县委书记》、高辉的长篇小说《河东》等三部作品申报了省“精品工程奖”;阎祚好的小说集《军营春秋》、陈作诗的故事集《银镯奇案》、马克的长篇小说《前夜无光》等三部文学作品申报市“精品工程”。长篇小说《屈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并获罗贯中历史长篇小说奖。李树高的散文《兰心蕙质》、杨光成创作的《情系绿园》获中宣部、文化部等六单位举办的“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一等奖。宋桂娟、逄金英的论文《谈主题印中子由词的使用》获国家级一等奖。作家栾帧获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联合授予的“当代中华诗神”荣誉称号。
  歌曲创作。夏德起的《为祖国高歌》、《迎着海洋的风》,周勤润的《火火的秧歌》,张旭的《党啊我向你祝福》、《飞奔的黄河就是你》、《春天》,黄永健的《放歌春天》,张良杰的《盛世中华》,王志义的《无尽的遐想》,李家全的《这里是黄河人的家》,梁晶的《扬帆》,吴超凡的《咱们赶上了好年头》等音乐作品在不同刊物发表、 获奖并录制光盘。 三首新创歌曲《相信未来》、《咱们赶上了好年头》 、 《老百姓的故事》申报了省精品工程,刘利民作曲的《盛世放歌》、《心总放不下》、《心向远方》三首歌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中国民族音乐演创中心举办的“中国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中,被评为指定演唱歌曲。其中《盛世放歌》被评为“中国民歌百首金歌”金奖。
  书法美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书协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潍坊市薛昭东、 纪君、丁寒东、谭伟、葛光鹏、齐好功6人作品入选,薛昭东作品入选参加决赛(全国共65件)。丁寒东为山东省三位入选的篆刻作者之一,同时其两方篆刻作品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书画小品展。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市美协理事李建祥的工笔花鸟《藕塘秋霜》和市美协副主席王珂的国画人物《老俩》获铜奖;市美协主席曹和平和市美协秘书长时振华的山水画册页、扇面等多种类型的国画作品100余件入编由西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山水画作品集, 现已在全国发行。
  戏剧创作。全市重点抓了六部大戏:王汝凯、王永新的《为求担保》获2003年9月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 铜奖;王汝凯、李英明、秦景林创作的以王乐义为原形的大型现代京剧《生命的台阶》,由潍坊市京剧院搬上舞台,已送山东省参加精品工程评奖;以新时期军嫂楷模王慧萍为原型创作的大戏《生命如花》,由市吕剧院排练,并向济南军区首长和省领导汇报演出。李英明、王汝凯创作的大型现代京剧《提速追春》,由市京剧院投入排演;郭建华的大型现代戏《郑国渠》,在《戏剧丛刊》第六期发表;李英明、王汝凯创作以王惠萍为原形的大戏《无悔人生》,在《戏剧丛刊》发表;张延汾创作、市歌舞剧院排演的以张申强为原型的大型现代话剧《风筝谣》 ,在2003年7月份全省人口文化文艺剧目展评中,被省文化厅、省计生委评为一等奖,同年11月份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话剧金奖。临朐小戏《鱼塘清风》,在山东省“古贝春”杯小品相声大赛中获一等奖。快板戏《顶替》获山东省计生系统文艺调演二等奖。

返回首页红河频道营丘频道乔官频道昌乐街道高崖库区昌乐传媒:鄌郚新闻报道
潍县文史 潍县春秋 文史资料 人文潍坊 昌乐文学 在线读书 临朐文史  百年大事 青州文史 莱夷文明
马进文集 安丘文史 安丘资料 金山真观 高崖文史 牡丹文化 昌乐文 昌乐文史 潍坊名吃 雁鹅养殖
鄌郚企业 魅力鄌郚 鄌郚报道 鄌郚风物 鄌郚艺文 鄌郚文史 鄌郚人物 鄌郚西瓜 鄌郚文学 鄌郚作家

创建时间:2009-3-1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鄌郚镇 刘文安  ★ TEL:0536-6619338 
为你服务:家庭理财 电脑维护、网站建设、打字复印印刷、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影视编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