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文化的变迁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潍坊历史文化的变迁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地跨北纬35°32至37°26,东经118°10至120°01。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 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境内有不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1800多处。其中,在青州桃园村发现山东东部第一处北辛文化遗存;寿光边线王发掘的龙山文化古城堡遗址,其规模为国内罕见;潍城区姚官庄的典型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遗物之丰富,远远超过了解放前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这说明,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即在这里聚居生活。夏商代,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邦建国,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至春秋时期,现市辖区曾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期,现境大部属齐,五莲、诸城等地属鲁。
  秦朝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开始设36郡,后增至40多个郡,辖1000余县。以公元前221-前206年的郡县设置为准,今潍坊境当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3郡。
  胶东郡,治即墨。今潍城、寒亭、坊子及昌邑、安丘、高密地属之。高密为秦置县。其他无考。
  临淄郡,治临淄。今寿光、青州、昌乐、临朐地属之。当时均未置县。
  琅琊郡,治琅琊(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今诸城、五莲地属之。当时均未置县。
  西汉、东汉
  西汉,除承袭秦的郡县制外,还实行封国制,到汉武帝时又分全国为13个州刺史部,为监察区,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到西汉末年,全国有103个郡、国,1500 多个县。以公元2年(元始二年)的政区设置为准,今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共53县。
  北海郡,公元前148年(中元二年)置,郡治营陵(王莽时改为北海亭,在今昌乐县营丘、马宋一带),属青州刺史部,辖营陵、剧魁(王莽时改为上符,东汉省。治所在今昌乐县尧沟及寿光县纪台一带)、安丘(王莽时改为诛郅,更始六年复名安丘。治所在今安丘城南高地处)、●(王莽时改为道德,治所无考)、淳于(在今安丘县杞城)、益(王莽时改为探阳。治所在今寿光县城南益城村)、平寿(治所在今潍城区符山镇平寿村)、剧(治所在今昌乐县西)、都昌(治所在今昌邑县城西侧)、平望(王莽时改为所聚,东汉省。治所在今寿光县道口乡黑冢子附近)、平的(无考)、柳泉(王莽时改为弘睦,东汉省。治所在今昌乐县城南流泉、黄埠、南郝一带)、寿光(王莽时改为翼平亭、治所在今寒桥乡牟城村)、乐望(东汉省。治所在今寿光县稻田镇王望村)、饶(东汉省。治所在今寿光县留吕乡斟灌村)、斟(东汉省入平寿,治所在今坊子区清池镇治浑街一带)、桑犊(东汉省。治所在今坊子区埠头乡泉河头村附近)、平城(东汉省。治所在今昌邑县饮马镇饮马村)、密乡(东汉省。 治所在今昌邑县围子镇古城里)、羊石(东汉省。治所无考)、乐都(王莽时改为拔垄。治所在今坊子区
  眉村乡罗都屯附近)、石乡(东汉省。治所无考)、上乡(东汉省。治所无考)、新城(东汉省。治所无考)、成乡(王莽时改为石乐,东汉省。治所无考)、胶阳(东汉省。治所在今高密县西北),共26县,均在今市境内。
  齐郡,郡治临淄,属青州刺史部,辖12县,其中巨定(又称巨淀, 其东北部在今寿光境内)、广(青州刺史部治所。在今青州市城区西南瀑水涧附近)、临朐(治所在今临朐县城东)、台乡(治所在今寿光县东北部)4县在今市境内。
  琅琊郡,郡治东武,属徐州刺史部,辖51县,其中14县在今市境内。这14县是:东武(王莽时改为祥善。治所在今诸城市城关古城子村)、朱虚( 治所在今临朐县城东南古城村)、诸(王莽时改为诸并。治所在今诸城市城区西南)、昆山(东汉省。治所在今五莲县境内)、郚城(东汉省。治所在今安丘县城西南)、姑幕(王莽时改为季睦,治所在今诸城市城区西北)、临原(王莽时改为填夷亭。治所在今临朐县城东)、缾(治所在今临朐县城东南)、稻(东汉省。治所在今高密县田庄乡城子村南)、平昌(治所在今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横(王莽时改为令丘。治所在今诸城市芦山北)、昌(治所在今诸城市昌城镇昌城村)、折泉(治所在今五莲县城西北)、安丘( 王莽时改为宁乡。治所在今安丘县城东南)。
  甾川国,公元前162年(文帝后元二年)置,国治剧县,属青州刺史部,辖3县,即剧(王莽时改为俞,治所在今寿光县城南纪台乡纪台村)、东安平( 治所在今青州市城区东北)、楼乡(在今青州市北部,治所无考)。
  高密国,公元前73年(本始元年)置,国治高密,属青州刺史部。辖5县, 即高密(王莽时改为章牟。治所在今高密县城西南城阴城)、昌安( 治所在今安丘县城东南)、石泉(王莽时改为养信,东汉时省入昌安。治所在今高密县注沟乡李家庄西侧
  、夷安(王莽时改为原亭。治所在今高密县城)、成乡(王莽时改为顺成, 东汉省。治所无考)。
  胶东国,公元前206年(高祖元年)置,国治即墨,属青州刺史部。辖8县,其中下密县(治所在今昌邑县城东)在今市境内。
  东汉,在地方政权机构中,改郡、县二级制为三级制。东汉后期,固定刺史为一级长官,遂使州由监察区变成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地方政权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全国有105个郡、国、属国,1180余个县。以公元140年(永和五年)的政区设置为准,今潍坊市境当时属北海、乐安、齐、琅琊4国,为青、徐2州所辖。
  北海国,西汉景帝置,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将甾川、高密、胶东3 国并入,国治剧县,属青州。辖18县,其中13县在今市境内,即剧、营陵、平寿、都昌、安丘、淳于、平昌、朱虚、东安平、高密、昌平、夷安、下密。
  乐安国,原为西汉时千乘郡和齐郡北部之地,公元95年(东汉永元七年)改为国,国治临济(在今博兴县),属青州。辖9县,其中益、寿光2县在今市境内。
  齐国,属青州,州、国均治临淄。辖6县,其中广、临朐2县在今市境内。
  琅琊国,公元80年(东汉建初五年)改琅琊郡为国,移治开阳(在今临沂县北),辖13县,其中东武、诸、姑幕3县在今市境内。今五莲县在琅琊国北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魏,占据中原,拥有13州68郡国,与吴、蜀成鼎足之势。其地方行政制度承袭汉制,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今市境当时为魏国地,属青、徐2州, 北海、齐2国,乐安、城阳、东莞3郡,共20县。
  北海国,232年(三国魏太和六年)改置,国治平寿,属青州。辖9县,其中平寿、剧、朱虚、营陵、都昌、下密6县在今市境内。
  齐国,属青州,州、国均治临淄。辖10县,其中南丰(正始元年置。 治所在今寿光县丰城村南)、益都(治所在今寿光县城南益城村)、广3县在今市境内。
  乐安郡,郡治高苑(治今邹平县东北苑城镇),属青州。辖8县, 其中寿光县在今市境内。
  城阳郡,郡治东武,属青州。辖10县,其中9县在今市境内,即东武、诸、 平昌、姑幕、昌安、安丘、淳于、高密、夷安。
  东莞郡,郡治东莞(治今沂水县东北),属徐州。辖4县, 其中临朐县在今市境内。
  西晋、东晋、十六国
  两晋、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混乱时期,政局动荡,政权迭相更替。北方先后出现16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今市境内,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依次占据。至400年(东晋隆安四年),地归南燕,其政区建置,皆相因袭。 晋代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282年(西晋太康三年)的稳定时期,今市境属青、徐2州,北海、乐安2国,城阳、东莞2郡。
  北海国,国治平寿,属青州,辖5县,其中平寿、都昌、下密3县在今市境内。
  乐安国,国治高苑,属青州。辖10县,其中寿光、益都2县在今市境内。
  城阳郡,郡治东武,属青州。辖11县,其中诸、东武、平昌、姑幕、昌安、淳于、高密、夷安8县在今市境内。
  东莞郡,郡治东莞(治今沂水县东北),属徐州。280年(西晋太康元年) 分琅琊郡置。辖8县,其中广、临朐、朱虚、剧、营陵、安丘6县在今市境内。
  南北朝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东晋、十六国之后又一个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这一时期郡县的设置既滥又多。《隋书》载;“或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或是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到南北朝末年,全国的州增至300多个,郡增至600多个,出现官繁民敝,十羊九牧的状况,部分州郡有名无实。今潍坊市境,南朝地归刘宋,北朝地属元魏。
  南朝宋,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辖有22州,238郡,1179 县。今潍坊市境属青、徐2州,齐、高密、平昌、北海、东莞5郡。
  齐郡,郡治临淄,属青州。辖7县,其中益都县在今市境内。
  高密郡,郡治桑犊,属青州。辖6县,其中淳于、高密、夷安、营陵、昌安5县在今市境内。
  平昌郡,郡治安丘,属青州。辖5县,其中安丘、平昌、东武、朱虚4县在今市境内。
  北海郡,郡治剧县,属青州。辖6县,其中剧、都昌、平寿、下密、胶东(在今昌邑县城西南)5县在今市境内。
  东莞郡,郡治莒县,属徐州。辖3县,其中诸县在今市境内。
  北朝魏,统一北方后,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辖有111州,519郡,1352县。今市境属青、胶、南青3州,齐、北海、东武、高密、平昌、东莞6郡,22县。
  齐郡,郡治临淄,属青州。辖9县,其中昌国(治今临朐县城)、益都、般阳(治今临朐县城东南)、西安(治今临朐县城西)、安平(治今临朐县城西北)5县在今市境内。
  北海郡,郡治平寿,属青州。北齐改为高阳郡。辖平寿、下密、剧、都昌、胶东5县。
  东武郡,郡治姑幕,属胶州。529年(南北朝北魏永安二年)置,北齐省。 辖姑幕、扶淇(在今诸城市境内,治所无考)、梁乡(在今诸城市境内,治所无考)3县。
  高密郡,郡治高密,宣武帝延昌中复置,北齐移治东武,529年(南北朝北魏永安二年)属胶州。辖5县,其中高密、东武、夷安、平昌4县在今市境内。
  平昌郡,郡治郚城,属青州。晋惠帝时复置。辖6县,其中昌安(治今安丘县城东南)、淳于、营陵、安丘、朱虚5县在今市境内。
  东莞郡,郡治莒县,属南青州。496年(南北朝北魏太和二十年)由东徐州改置。辖3县,其中诸县在今市境内。
  此外,南朝宋侨立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今寿光县五台乡)和乐城县( 今寿光县东洛城乡),556年(南北朝北齐天保七年)均废。
  隋、唐、五代、宋、金时期
  隋
  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南北对峙局面,全国复归统一,对地方行政制度作了多次调整与改革。583年(隋开皇三年),裁汰冗官,罢郡存州,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改革后全国尚存200个州,仍暴露出许多弊端。607年(隋大业三年),复改州为郡。以612年(隋大业八年)的政区建置为准,今市境属北海、高密、琅琊3郡。
  北海郡,郡治平寿。开皇初废齐郡为青州。596年(隋开皇十六年) 分置潍州,州治下密。607年(隋大业三年),撤潍州;同年改青州为北海郡,移治益都,辖 10县,其中益都、北海(治今潍城)、下密、寿光、临朐、都昌、营丘(在今昌乐县) 7县在今市境内。
  高密郡,583年(隋开皇三年)郡废,置胶州;585年(隋开皇五年)改胶州为密州,州治东武;607年(隋大业三年)复改密州为高密郡,郡治诸城。辖7县,其中诸城、安丘、郚城(治今安丘县西南红沙沟镇)、高密4县在今市境内。东莞属今诸城、 五莲、沂水3县地。
  琅琊郡之莒县东北部,属今五莲县地。
  唐、五代
  唐初改郡县制为州县制。636年(唐贞观十年),唐太宗仿汉武帝之制, 又在州县之上设监察区,称为“道”,划全国为10道。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分为 15道。742年(唐天宝元年)改州为郡。758年(唐乾元元年),复改郡为州。“安史之乱”后,节度使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道成为一种行政区域,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从907-960年,为“五代十国”时期,其建置隶属,沿袭唐制。 唐代,
  以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为准,今市境属河南道,青、密2州。
  青州,州治益都。618年(武德元年)改北海郡为青州。621年(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管青、潍、登、牟、莒、密、莱、乘8州。青州领益都、临朐、临淄、 般阳、乐安、时水、安平等7县。625年(唐武德八年),省乘、潍、牟、登4州及般阳、乐安、时水、安平4县,并以原潍州之北海,乘州之千乘、寿光、博昌 4 县来属。742年(唐天宝元年),改青州为北海郡。758年(唐乾元元年)复改郡为州。后为平卢淄青节度治。五代因之,领7县,其中益都、寿光、临朐、北海(治今潍城)4县在今市境内。
  密州,州治诸城。622年(唐武德五年)由高密郡改置。领诸城、安丘、高密3县。634年(唐贞观八年)省莒州,以莒来属。742年(唐天宝元年 ) 又改密州为高密郡。758年(唐乾元元年)复为密州,五代相因。辖4县,其中诸城、高密、辅唐( 唐乾元二年由安丘改置,五代梁复名安丘,五代唐复名辅唐,五代晋改为胶西,五代周因之)3县在今市境内。此外,莒县北部属今五莲县地。
  宋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废道,罢除节度使职权,所有的州直属中央。997年(宋至道三年), 宋太宗在州之上设置介于监察区与行政区之间的建置“路”,并于每路设3名以上长官,互相牵制, 使之无法与中央抗衡。地方形成路、州、县这种介于三级和二级之间的建置。仁宗天圣年间,由15路析为18路;神宗元丰时,又析为23路。至1122年(宋宣和四年),全国分为26路,4京府,30府,254州,63监,1234县。以1111年(宋政和元年)的政区设置为准,今市境属京东东路,青、潍、密3州。
  青州,州治益都,领6县,其中益都、寿光、临朐3县在今市境内。
  潍州,州治北海。962年(宋建隆三年)以北海县建北海郡,964年(宋乾德二年)升为州。领北海、昌邑、昌乐3县。
  密州,州治诸城。领5县,其中诸城、安丘、高密3县在今市境内。
  金
  金灭辽和北宋之后,1126年(金天会四年),金太宗着手建立中央集权政权机构。熙宗年间(1136-1149年),仿辽、宋之制,地方行政建置实行路、州(府)、 县三级制。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设置20路,以总管府驻地为路治,今市境当时属山东东路,置益都府及潍、密2州。
  益都府,府治益都,为总管府。领7县,其中益都、临朐、寿光3县在今市境内。
  潍州,州治北海。辖北海、昌邑、昌乐3县。
  密州,州治诸城。辖4县,其中诸城、安丘、高密3县在今市境内。
  另外,莒州辖今五莲县地。
  元、明、清时期
  元
  元统一全国之后,在中央和地方政权之间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权机构的行省时期。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全国置11个行省和京都近畿的中书省,185路、33府、359州、1127县。以1330年(至顺元年)的政区为准,今市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元初置,1309年(元至大二年)将益都、济南、般阳3 路及宁海1州隶属宣慰司,此后治所移至益都路。1341年(元至正元年) 改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都元帅府。
  益都路,设总管府,府治益都。辖录事司、6县(直属)、8州,其中益都、寿光、临朐3县(直属),潍、胶、密3州在今市境内。
  潍州,州治北海。元初辖北海、昌邑、昌乐3县。1337年(元至元三年), 省昌乐入北海县。
  胶州,州治胶西。金为胶西县,属密州。元太祖于县置胶州,辖3县, 其中高密县在今市境内。
  密州,州治诸城。辖诸城、安丘2县。
  此外,莒州仍辖今五莲县地。
  明
  明朝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废除行中书省的建制,在全国先后设京师、南京两直隶和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3级。全国为2直隶、13布政使司,分统140府、193州、1138县。以1582年(明万历十年)的行政设置为准,今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青州府,府治益都,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置。1736年(明洪武九年)领1 州、13县,其中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6县在今市境内。 莒州东北部为今五莲县地。
  莱州府,府治掖县。1368年(明洪武元年)置。领平度、胶州2州,5县。平度州,州治平度,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改胶水县置,领潍、昌邑2县。
  胶州,州治今胶州市。今高密县属之。
  清
  清统一全国后,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不仅中央机构重叠、官僚队伍庞大,而且地方政权机构也形成层层统辖的严密统治网。地方行政设置实行省( 特别区与之平行)、府(省属厅、州与之平行)、县(府属厅、州与之平行)三级制。同时, 在省、府之间还分设诸道。道原为监察区,从乾隆时开始专设“守道”(在固定辖区)和“巡道”(分巡某区或专管刑狱)。清朝前期,全国划为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和内蒙古旗盟。清末,全国划为22个省,辖1700余府、州、 县。 以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的政区为准,今市境为青州、莱州、沂州3府所辖, 属山东省。
  青州府,府治益都。领11县。其中益都、寿光、临朐、安丘、昌乐、诸城6 县在今市境内。
  莱州府,府治掖县。领平度州及掖、潍、昌邑3县,其中潍、昌邑2县在今市境内。
  沂州府,府治兰山(今山东临沂市),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升沂州置。今五莲县属之。
  此外,胶州直隶州所辖之高密县在今市境内。
  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政区
  国民政府行政建置初沿清制,1913年(民国2年)废府、州,实行省、道、 县三级制。今市境内当时的潍县、昌邑、高密、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9县属胶东道(驻烟台)。
  1925年(民国14年)改划莱胶道、淄青道。今市境内当时的潍县、昌邑、高密、安丘、诸城、昌乐6县属莱胶道;寿光、益都、临朐3县为淄青道所辖。
  1927年(民国16年)裁道,以省领县,今市境各县(市、区)均直属山东省。
  1938年(民国27年)山东省设3个行署。1945年改为6个政府办事处,下设17个行政督察区。此间,潍县、安丘、昌乐、益都、临朐5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寿光县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高密、昌邑、诸城3县属第十七行政督察区(昌邑县1947年起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直到1948年昌潍全境解放。
  民主政府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1月市境被日军侵占。 在抗日的烽火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诸胶边、益寿临广边、胶高等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形成所辖政区。
  1941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划全省为6个行政区。1943 年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6个行政区为5个主任公署、1个直属专员公署,辖18个专署区。 今市境内当时的高密县属胶东行政区南海专署区;临东、临朐、安丘、淮安4 县属鲁中行政区沂山专署区;益都县属鲁中行政区鲁山专署区;昌邑、寿光2 县及寿潍直属区属清河行政区清东专署区;藏马县属滨海区滨中行署区(相当专署),诸莒边属滨海区滨北行署区;益寿临广四边办事处直属主任公署。
  1943年底,各行政主任公署改称行政公署。1944年初,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行政公署。1945年4月,滨海专署改为滨海行署,原辖的3个行署均改为专署。
  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辖5个行政公署、21个专员公署。今市境内当时的潍北、潍南、昌北、昌南4县属胶东行署西海专署区; 胶高县属胶东行署南海专署区;临东、临朐、安丘、淮安4县属鲁中行署沂山专署区; 益都县属鲁中行署鲁山专署区;潍县、寿光2县及益寿临广四边属渤海行署第五专署;高密、诸城2县属滨海行署第一专署(滨北);藏马县属滨海行署第二专署。
  1946年春,山东解放区行政区划又有变动。今市境内当时的昌邑、潍县、潍南、昌南4县属胶东行署西海专区,胶高县仍属南海专区;临朐、淮安、安丘、 昌乐、益都5县属鲁中行署第三专署(沂山区);寿光、益寿2县及羊角沟市属渤海行署第三专署(清河区);诸城、藏马、高密3县属滨海行署第一专署(滨北区)。
  1947年5月12日五莲县建立,属胶东行署滨北专署。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4月29日潍坊特别市(省直辖)建立,市政府驻潍城,以潍城、坊子之简称命名,辖潍县城、东关、南关、北关、坊子、望留6个区(1948年7月,望留区划归昌潍专区,1949年4月二十里堡区由潍县划入)。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
  1948年6月,昌潍专区建立,驻昌乐。辖昌乐、潍县、安丘、寿南、益临5县。
  1948年12月,省直辖之益都县划归昌潍专区。次年7月专区机关迁驻益都。
  附:日伪政府政区
  1938年初,山东大部地区被日军侵占,3月建立日伪政权“山东省公署”, 下设道领县。今市境当时的诸城、高密2县属鲁东道;安丘、潍县、昌邑、昌乐、 临朐、益都、寿光7县属鲁南道。1940年全省改4道为10道。潍县、高密、安丘、昌乐、昌邑5县属莱潍道(驻潍县);益都、临朐、寿光3县属青州道(驻益都);诸城县属沂州道。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政权告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 全国地方政区基本稳定于省、地(市)、县3级。现潍坊市域1949年到1988年, 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以下领县。 1949 年到1958年1月前,县下设区乡;1958年1月至3月,撤区并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3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改革行政机构,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县下撤公社设乡镇。建国后本市行政建置记述如下。
  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又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
  1949年6月,鲁中南三专署所辖之淮安、丘南、临朐3县划归昌潍专区。昌潍专区时辖:昌乐、潍县、安丘、丘南、淮安、寿南、益临、益都、临朐9县。
  1950年5月25日昌潍专区驻地由益都迁至潍坊,原胶东区西海专署所辖之昌邑、昌南、潍北3县,及渤海区清河专署所辖之寿光、益寿2县划归昌潍专区。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昌乐、潍县、潍北、昌邑、昌南、安丘、丘南、淮安( 后改名潍安)、寿光、寿南、益临、益都、益寿、临朐14县。
  1952年7月,撤销益临、益寿、潍安3县。1953年7月24 日原淄博专区所辖之临淄县划归昌潍专区。同时撤销潍北、丘南、寿南3县。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昌乐、潍县、昌邑、昌南、安丘、寿光、益都、临朐、临淄9县, 及羊角沟直属区。
  1955年3月,博山县由淄博市划入昌潍专区。 同年撤销羊角沟直属区并入寿光县,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昌邑、潍县、昌南、寿光、昌乐、益都、临朐、安丘、临淄、博山10县。
  1956年,胶州专区撤销。其所辖之胶县、胶南、藏马、五莲、诸城、高密6 县及莱阳专区的平度县一并划入昌潍专区。同年,藏马县撤销,昌南并入昌邑县。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和潍县、益都、昌邑、寿光、昌乐、临淄、临朐、安丘、诸城、高密、五莲、博山、胶南、平度、胶县15县。
  1958年10月,潍县并入潍坊市(县级),博山划归淄博专区,临淄并入益都县,胶南、胶县划入青岛市。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益都、昌邑、密、安丘、诸城、五莲、寿光、昌乐、临朐、平度10县。
  1961年,胶南、胶县复归昌潍专区。临淄、潍县恢复原建制,仍属昌潍专区。
  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辖潍坊市(县级)和益都、昌邑、 高密、诸城、昌乐、临朐、寿光、安丘、潍县、五莲、平度、胶县、胶南、临淄14县。
  1969年12月,临淄县划归淄博市。1977年增设黄岛区,属昌潍地区。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昌潍地区时辖:潍坊市(县级)和益都、昌乐、安丘、临朐、潍县、寿光、昌邑、高密、诸城、五莲、平度11县。
  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所辖县(市)不变。
  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同时,平度县划归青岛市,原潍坊市(县级)和潍县析置为潍城、寒亭、坊子3个区。潍坊市时辖:潍城、寒亭、坊子3区,益都、寿光、昌乐、临朐、昌邑、高密、安丘、诸城、五莲9县。
  1986年3月1日,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县级),归潍坊市代管。
  1987年7月,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县级),归潍坊市代管。
  1992年12月7日,五莲划归日照市管辖。
  1994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奎文区。
  至此,潍坊市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昌乐、临朐2县。
  至2007年10月,全市有67镇、1乡、49个街道办事处,9874个自然村。

返回首页红河频道营丘频道乔官频道昌乐街道高崖库区昌乐传媒:鄌郚新闻报道
潍县文史 潍县春秋 文史资料 人文潍坊 昌乐文学 在线读书 临朐文史  百年大事 青州文史 莱夷文明
马进文集 安丘文史 安丘资料 金山真观 高崖文史 牡丹文化 昌乐文 昌乐文史 潍坊名吃 雁鹅养殖
鄌郚企业 魅力鄌郚 鄌郚报道 鄌郚风物 鄌郚艺文 鄌郚文史 鄌郚人物 鄌郚西瓜 鄌郚文学 鄌郚作家

创建时间:2009-3-1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鄌郚镇 刘文安  ★ TEL:0536-6619338   
为你服务:家庭理财 电脑维护、网站建设、打字复印印刷、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影视编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