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龙节”在农村的习俗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春龙节”在农村的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山东安丘农村广为流传。据 清《燕京岁时记》载:“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天人们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又据清咸丰《武定府志》载:“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国人信奉是龙的传人,讲究好事(数)成双,在农历每月的月初论道什么“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 ,所以说,二月二这天人们就是祈祷一个好年景,盼着劳作一年有个好收成。
  每当春龙节到来,在我们安丘农村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大扫除,清扫卫生。农历二月初一下午,大人吩咐孩子们打扫院子、清扫大街、运走正月里产生的生活垃圾、垫垫猪圈,以迎接春龙节的到来。二是挑灯打囤。春龙节这天早晨,孩子们挑着灯笼,大人们从锅底掏出草木灰,然后放到木锨头上,以人为中心,在院子里、大门外画几个大圆圈(喻为仓囤),中间放些粮食(填仓),期盼五谷丰登,还有沿宅子四周撒灰的风俗。三是起早挑水。20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大多是全村共用一眼或几眼水井,大人们抢早去挑水,一直把家里的水缸盛满。有的户还把第一桶水放到供台上,摆上供品,偷偷焚烧纸钱,期盼龙王带来好运。“二月二,吃糖豆,人不害病地丰收”人们把黄豆加糖炒成糖豆吃,意味着把使人和庄稼生病的虫子吃掉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吃爆玉米花,在生活困难的年代,能吃上这等小吃,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春龙节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公元690年,一代女杰大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玉皇大帝闻听女人掌权万分惊怒,当即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到民间有疾苦声,看到苍茫大地人们惨死的景象,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偷偷为人间降了一场雨。玉帝得知之后,遂把龙王打入凡间,将一座大山压在其身上,并立碑训示“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店,除非金豆开花时。”于是,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有人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就爆起玉米花来,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他,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招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以纪念龙王升天。而二月二吃爆米花、吃糖豆的习俗却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以后,北方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雨天常伴有雷声。二月二,人们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剃头),以预示来年运气兴旺。二月二,相传还是土地爷爷的生日,过去以宗族为单位到土地庙子烧香祭祀,让土地神保佑平安和丰收,“文革”之后此风俗逐渐淡化了。(山东安丘 刘春山 )

 

创建时间:2015/3/1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