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历史上的战争记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安丘历史上的战争记录(一)

  重大战事
  首次水战 公元前20世纪,“夏帝相二十七年甲子,浇伐斟寻阝。大战于潍水,复其舟灭之”。此次战役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首次水战。
  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楚汉战争中,韩信大破楚将龙且(ju),攻占齐地的关键战役。
  公元前203年10月(汉高祖四年),汉大将韩信率军由历下东进,轻易地占领了齐都临淄。齐王田广败退高密。韩信领兵东追齐王。项羽听到韩信东进的消息,便命龙且率20万楚军到高密,与齐军会合,决战汉军。韩信得知龙且率兵救齐,便在潍水下游(今赵戈镇、王家庄镇一带)集中兵力,准备迎战。
  龙且在高密安营扎寨后,有人为其谋划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挡,我军应深避坚守,四处宣传齐王在此,齐地之民听说齐王尚在,必然反汉,韩信不战而败。但龙且素来瞧不起韩信,决心攻而胜之。时值11月,汉楚两军隔潍水对峙。韩信知龙且兵多,硬拼会败,遂夜令军兵备万余沙袋,在上游把潍水堵住,亲自引兵涉水向龙且发起进攻,然后佯败后退。龙且见韩信军败,不知是计,大喜曰:我早知信会败。他一马当先,率军追韩信。韩信见楚军近一半已渡河,急使人掘开沙袋,潍水暴涨,楚军大半被水隔在对岸,正渡河者被水冲走淹死。韩信乘机猛烈反击,全歼渡河楚军,擒楚将周兰,杀死龙且。隔岸楚军见主帅已亡,不战而溃散。汉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齐王田广。至此,齐地全被汉军占领。不久,刘邦封韩信为王。
  曹操东征 206年(建安十一年)八月,曹操东征,守军管承退守安丘,曹操派大将乐进、李典攻破。
  捻军进安丘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农民起义军—捻军自潍县进入安丘,攻克县城与景芝,在雷家沟杀死知县陈用衡,在三山击毙把总石万魁,吓死卸印未走的县丞李辉,足迹遍全境。各地豪绅因率队抵抗,被杀者众多。捻军来安丘遇雨,5天后转移出境。是年农历八月,复经安丘北去潍县一带。
  1867年(清同治六年)农历七月,捻军首领赖文光与任柱合股,经平度来安丘,在县境北乡一带遭清兵追杀。捻军击退清军,后西渡黄河时,因河水猛涨又返回。十二月捻军又来安丘。清军追至,捻军在杞城一带战败,由高密向南转移而去。
  擂鼓山战役
  擂鼓山战役亦称唐王山战役。以唐王山、虎眉山和擂鼓山三大山头,绵延20余里为主要战场。1942年8月20日,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独立第五、第六混成旅团(约1.5万余人)及伪军张步云部共2万余人包围了移驻此地的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国民党驻军一一三师。国民党部队在总司令于学忠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兵力部署是:总部特务团600余人参加保卫总司令部的战斗;一一三师六七八团配合特务团在唐王山、虎眉山周围与敌人作战;六七四团驻守擂鼓山,牵制东、南两面进攻的敌人;六七七团负责外围作战策应和增援。
  战役一开始就极为激烈,日军动用大炮几百门,飞机10余架,向各山头轮番轰炸。激战中于学忠被炮弹炸伤。下午5点,总部与师部撤离唐王山阵地,向东北方向突围。坚守擂鼓山阵地的部队打得很顽强,日军3次冲锋均未得逞,在阵地前丢下近200具尸体。战至天黑,守御擂鼓山的部队也突出了重围。
  战役在方园百余里的山区进行了5天5夜,击毙日伪军400余人,国民党驻军伤亡300余人,鲁苏战区少将军务处长兼高参张庆澍阵亡。
  讨厉(文礼)战役
  1943年2月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被日军俘虏后,宣布降日,日军内田旅团授其“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头衔。之后,厉文礼部8000余人驻守安丘境内。厉为了加强安丘外围守备,在夏坡一带配备了其主力特务团等5个团的兵力,另2个团分布于县东部、南部。随即修了以夏坡为中心的据点16个,大肆屠杀抗日志士和群众,积极为日军效劳。
  鲁中军区为拔掉这颗毒钉,于1945年6月5日黄昏,集中5个团及部分地方武装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在万余民兵和群众的支援下,向以夏坡为中心的据点发起了强大攻势。
  “讨厉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于5日夜发起总攻,目的夺取伪军核心据点夏坡。先以主力部队分路插入敌人纵深处,分别包围了夏坡及其周围主要据点,分割了敌防御体系。并以部分主力担任安丘方面的打援任务,其余据点由地方武装和民兵封锁监视,然后,对各据点同时发动攻击。经过一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打退了安丘城敌人的增援,攻克了夏坡及周围的16个据点,毙伤伪军400多名,俘虏2000余人。9日晚,八路军3个团挥师北上,深入昌乐腹地作战,一举攻克唐阝吾阝据点,消灭一部分日伪军。次日主动撤出战斗。日军忙从潍县调遣机动部队,纠集1700余人,于15日晨分路重占夏坡据点,妄图顽抗。
  第二阶段,鲁中军区4个团的兵力,自17日开始,分兵3路,仍以夏坡为中心,并向两翼展开攻势,西路一个团直逼临朐城,连续攻克城郊东、西、南三面据点,毙伤、生俘日伪军890多人,缴获枪枝弹药一批。东路两个团以突袭战术直捣安丘、景芝之间守敌,于石堆一带歼灭厉伪十六团主力大半,并解放了景芝。厉部十团等1800余人在军事压力和政治影响下,由团长韩寿臣率领,在古城子反正起义。八路军中路1个团和当地县区武装部队乘敌立足未稳,对夏坡实施重点围困和连续袭击,23日守敌被迫逃窜,夏坡彻底解放。
  第三阶段,东路八路军占领景芝镇后,乘胜南下追击。24日一举攻克伏留、临浯两个据点,25日又向诸城西北的都吉台、石桥子一带扩大战果,至26日晚全歼伪军张步云2个团、1个营,毙俘伪军1700余人,使安丘解放区与诸、莒边区连成一片。
  “讨厉战役”自6月5日发动攻势,至27日结束,先后22天,共毙伤、俘虏日伪军7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44挺,小炮、迫击炮24门,长短枪4374支,战马46匹,攻克据点60余处,解放村庄1214个,人口52万,解放了安丘以南、临朐以东、景芝以西1700平方公里的地区,打垮胶济铁路中段南侧敌人的防御体系,扩大了胶东、渤海和鲁中各战区的联系,巩固了抗日革命根据地。
  安丘“一一五”战役
  1946年11月4日,鲁中军区第四、九两个师、警备二旅及第三军分区十二团(原沂山支队)奉命由沂水、临朐方面开来,驻扎在安丘城南、城西一带,中共安丘县委组织了1000多人的支前队伍,安丘独立团也准备参加外围战斗,还组织了柘山、召忽两个民兵连,由县武装部马参谋率领,担任为部队带路,攻打安丘城北门的任务。在探明安丘城守敌(3000余人)情况后,战役指挥部决定以九师组成攻城部队,力争11月5日突破城垣,全歼安丘守敌。四师进至安丘城北丰台一带埋伏,阻击可能由潍县、坊子来援之敌,确保攻城顺利。
  11月4日下午3时,攻城各部队向县城围拢,黄昏时分均进入出击地点,同时展开对安丘城的进攻。二十五团三营围攻北阁子据点,二营围攻北关小学据点。三营指战员英勇顽强,在连续架桥不成后,突击爆破,终于炸开了北阁子一个缺口,指战员冲上前去同敌人展开肉搏。夜半,全歼北阁子守敌,同时二营也将北关小学守敌歼灭。此时,北城门附近之敌利用各种火力,妄图阻止解放军的进攻,手榴弹雨点般在战士面前爆炸。5日晨3时,九师利用各种火器一齐射击,压制和封锁敌人火力,一门火炮对准城楼连续三发命中,一营一连战斗英雄刘光荣率领爆破组对北门外的铁丝网及城门连续爆破,成功地开辟了冲锋的道路。第一营突进城内,攀登上北门楼,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随之沿城墙向西进攻。二十五团三营随一营突进城内,沿城墙向东南进攻,与敌展开巷战。后续部队二十五团二营、二十六团三营以及二十七团等在城东、西、南方面各攻击部队,先后突入城内投入战斗。在激烈的巷战中,敌军政人员一部分从城西北角突围,两个连的民兵冲到城下,跟敌人展开了肉搏。下午5时全歼守敌,攻克县城。同时连日击退了多次增援之敌。7日晨,攻城与阻击部队奉命撤出战斗。汶河上只有一座小桥,人马拥挤,两个连的民兵迅速搭起人桥,支援主力部队过河,安全撤离县城。此役共毙、伤、俘敌3000余人,缴获迫击炮、八二炮15门,轻、重机枪100余挺,长短枪3750余支,枪弹13万余发,战马29匹,及其他物资一宗。战斗中,安丘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徐仲林、第九师二十六团副团长黄奇士、二十五团一营战斗英雄刘光荣、张胜怀等英勇牺牲。16日在庆祝攻克安丘城的祝捷大会上,嘉奖安丘战役有功部队,授予一连为“安丘连”的光荣称号,命名七班为“刘光荣班”,追认刘光荣、张胜怀为战斗英雄。
  ——摘自《新华网页》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