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石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包含着丰富多采的内容,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吉祥文化,成为福禄喜庆、长寿安康的代名词,成为人们千古永恒的追求主题。被人们誉之为“天下无二坊”的庵上石牌坊则是集中华吉祥文化之大成者。
  庵上,安丘市西南部的一个镇,石牌坊就坐落在镇政府的西边。在村镇建设规划之前,这座坊是在庵上村主大街的西头,座东向西。为马若愚之妻王氏的节孝坊。石坊通高12米,宽9.35米,浑然一体,但可分为座、身、顶三部分。坊座为四个须弥座,坊身是由四根立柱及抱鼓石组成的正门和两个边门,坊顶为单檐庑殿式。它的建造初衷虽说是颂扬封建社会遵妇道、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却给世人留下了一笔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
  乡们讲:马若愚家的日子过得不错。还在他求学的时候,父亲就给他娶了媳妇王氏。媳妇过了门,但未合房——为的是考取功名。可惜没多久,马若愚染病去世。王氏看到马若愚上无兄,下无弟,丈夫又夭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动员公公再娶,以续香火。公公终于听了儿媳的话,娶了二房生下次子马若拙。马若拙长大以后,感到没有嫂嫂就没有他一家,所以立志建坊报答。听说修建牌坊,前来要求露一手的匠人络绎不绝。一天,人们又聚在一起议论修坊的事,来了一对兄弟。老大提着画眉,老二拿着算盘。他们把鸟笼和算盘往桌上一放,南腔北调地问这手艺修石坊行不行。大家先是诧异,仔细一看才恍然大悟:画眉和笼子是用一块石头雕成,算盘也是用一块石头刻的。这兄弟俩是扬州人,兄李可勤,弟李可俭。这石牌坊就由这对兄弟领着八个伙计,经历了十四个春秋,马若愚家的积蓄用尽,又卖了八顷土地(老计量单位。合1933300多平方米)才建成的。
  庵上石牌坊是用上百块石灰岩垒叠而成的。运用浅浮雕、高浮雕、线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刀法精妙,使图像秀丽,栩栩如生。雕刻内容极为丰富,山川、人物、动植物、器皿无所不有,但都围绕吉祥作文章,每块石头都赋予了吉祥文化的内涵。
  站在坊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面主楼匾分别镌刻的“贞顺留芳”和“节动天褒”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面题跋均为“旌表儒童马若愚妻王氏节孝坊”,次楼匾两面都落款“大清道光己丑岁建”(公元1829年,距今已177年)。在主楼匾上方还分别有一小立匾,刻“圣旨”二字。
  西面为贞顺留芳。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此牌坊雕刻数量最多的动物是龙。主楼匾(又称闹龙扁)四周镶嵌着透雕的龙和祥云,“圣旨”的四周也是透雕的龙和祥云。那数条青龙鬃须鳞爪交代得一丝不苟,腾飞于云间,形态生动逼真;那祥云,轻若游丝,有前有后,疏密有致,若隐若现,虚幻缥缈。两边柱四块抱鼓石的石鼓上面,分别浮雕着形态各异的变形龙。顶部的正吻是龙,戗脊的截兽是龙,九十六个猫头雕刻的也是龙。承椽枋的顶端雕刻的是变形的龙,飞檐的套兽雕刻的是没有角的龙——螭。
  牌坊次楼匾上方东西两面分别刻着牡丹图和荷花图、菊花图和梅花图。“百花之王”的牡丹象征着富贵和荣誉。那牡丹图,在假山旁,一丛牡丹欣欣向荣,有的已经绽开,正在随着春风摇曳;有的含苞待放,那片片叶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果不是石灰岩质地,人们会觉得不知是置身于哪个花园。荷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含有高洁、自爱等吉祥意义,连它的各个部位都具有吉祥意义,分别谐音寓意连、连理;和、合;偶(成双成对)、情意绵绵(藕断丝连);多子;合夜;……那荷花图,荷叶高高地凸出画面,正反两面的叶脉清晰可见。莲蓬里莲子可动而取不出,几只在花间的小鸟或动或静,各具神态,羽毛鳞爪都刻划得细致入微,真可谓鬼斧神工。菊,“四君子”之一。它冰清玉洁凌霜耐寒,象征着质洁的高尚品格。因与“居”、“据”同音,引发了更多的吉祥意义。那菊花图,一丛丛品种各异的菊花,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含情脉脉,有的羞得低下了头,有的站在山石的前边,有的躲到山石的后边。图中的寿石好象是哪个名家的山水盆景摆到这里来了。梅,居“四君子”之首,又是“岁寒三友”之一,具有“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的特征,成为中国文人的人格最高理想的象征,它还预示着吉祥喜庆等。单就它的五个花瓣,还象征着五个吉祥神。它还被称为“天下尤物”、“冰肌玉骨”,比作天真纯洁的姑娘。那梅花图,一株梅花跃然石上,从贫瘠的山地里长出,历尽艰辛,看上去已有上百年的样子,树干已斑驳淋漓,几可与古松一样,但枝条傲然挺立,花儿朵朵怒放。但它并不孤独,竹子相依在它的身旁。
  牌坊次楼匾下方雕刻的是祝福的谐音寓意画:《六(鹿)合(鹤)同春》、《挂印(音)封(蜂)侯(猴)》和《太师(狮)少保》、《授爵拜相(象)》。这四副画,用透雕和高浮雕技法,将各种花木鸟兽雕刻得玲珑剔透,精巧绝伦。像《挂印封侯》,用镂空的高浮雕,刻划出一只顽皮的猴子,攀援山岩,可能是想蜜吃,就举起长长的竹竿捅向蜂窝,而受惊的蜂子则绕巢乱飞。另有几只小猴藏于山石林木之间,天真活泼,情趣盎然。还有一只悬挂于枝头的鸟笼,在同块料石上镂空,可以随风转动,人们可以听到婉转的笼中石画眉迎风鸣叫的声音。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八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文庄粗野……社会各色人等,均可找到自己亲近的“知音”。因而,八仙在民间可以说得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受人们的喜爱。靠近主楼匾,八位神仙分为四组,张果老和曹国舅,蓝采和和何仙姑,铁拐李和吕洞宾,汉钟离和韩湘子被刻在两中柱上部的东西两面。八仙的形象生动逼真,各自的性格特点都被刻划得淋漓尽致,大有呼之欲出之感。吕洞宾的豁达,铁拐李的豪爽,曹国舅的深沉,何仙姑妩媚中含端庄……个个栩栩如生。
  在次楼匾的外侧两边柱的东西两面,由牡丹(富贵的象征)、玉兰(美好品德的象征,寓意“春风得意”)、荔枝(谐音“立子”,祝福人生子)、芭蕉和美丽的珍禽组成的花鸟图呈现在眼前,真是巧夺天工。
  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守护神。两根中柱的抱柱石上的四组石狮却是惟妙惟肖,神态各异。成年狮威武地犬坐着,有的正在爱抚着幼狮,有的在拨弄绣球逗幼狮,口中的狮球可用手拨动而取不出来。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有的跳到成年狮的背上准备再跳到新高度,还有的在成年狮的背上嬉戏。这些狮子,既是权势的象征,也是和合幸福及祝人官运亨通的象征,还是人类生殖仪式的象征,表示喜庆。
  在神话传说里,鹿常常与神仙为伍,能预兆瑞祥,并向人间降福、降寿,永保安康。从正门通过,中柱的底座东西两侧刻着四组动作各异的梅花鹿,有卧,有站,有跑,有跳,有的正在啃草,有的正在舔自己美丽的身躯,更有趣的是一只小鹿正在吸吮母乳。《儒童朝读》、《耕农午憩》、《樵夫暮归》、《渔人夜饮》四幅社会生活风俗画排列在两中柱内侧的底座部位。最逗人寻味的莫过于《樵》和《渔》。大约是夏秋季农历初七八的晚上,万里无云,新月当空,一股泉水从山崖上跌落下来,形成一小瀑布,小船泊于河边,草鞋搁在一旁,两位劳累一天的渔人席地而坐,对饮了几杯水酒,守着酒壶和酒杯,一位用手指着天上的月亮,好象在说:“天不早了,该歇歇了。”这就是《渔人夜饮》。而《樵夫暮归》则描绘夏天的傍晚,孤单的樵夫满载而归,从山上下来,遇到那条小溪,放下柴担,稍歇片刻,顺便坐地,脱去鞋子,搬起自己的右脚,不知是扎进草刺还是磨起了泡,正在细心地或是拔去小刺,或是挑破水泡。
  门神是民间广泛信仰的把守门户之神;宝剑能除去人间不平之事,也能斩妖伏怪。正门的两中柱内侧浮雕画面反映的是:天色已晚,蝙蝠正在盘旋觅食,左右二位门神,每每腰间佩着宝剑,手执一个镶在高高的木棒上的金瓜,正在英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马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象征,是威严与武力的象征,是神力的寓意,而且是历史文化中最奔放活跃的角色。可能也是主人是姓马的缘故,雕刻的马比较多。从两边门通过,靠中柱的底座上,一个牧马人正倚靠在大树上,八匹骏马——可能是周穆王的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分布在四幅画面上。更有甚者,在“圣旨”两边的中间童柱上雕刻着“天马行空”图。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