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山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大安山,古称杌山,后称峿山,又名巨平山。距安丘市区32公里,位于辉渠、郚山、大盛三镇交界处。
  大安山南与霹雳尖相连,主峰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宽阔,南北2公里,东西2.3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467米。杌山意喻为玉皇大帝的御凳,峿山出自杌山。明万历《安丘县志》载:“峿山,一名巨平山,四面险绝,上宽平可数百亩,有古城遗址。中有池,池中水下瀑翠微间。其东悬崖耸出,可容数人登望,土人呼曰仙女望。上有小石泉,窝水极清冽,满时仅可一盂,盂了复满,满复不溢出,若有人斟酌之者。泉旁石窦,时时吐云气。仰瞰飞瀑,洞壁清响,暑月冷冷洒人”。
  大安山山顶村的兴衰。大安山山顶上原先没有村落,清咸丰初年,刘氏父子3人由辉渠镇大沟崖村逃荒到此定居立村。清咸丰辛酉年(即公元1861年),捻军进犯安丘,山下民众上山避乱,忌“峿山顶村”不吉,遂改称“大安山顶村”。到了八十年代初,大安山顶村到了鼎盛时期(时归郚山乡管辖),刘、娄两姓发展到21户,96口人,耕种土地百余亩。由于土地贫瘠,水源缺乏,生活一直靠上级救济,再加上老人就医难,儿童上学难,安丘县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87年春天,县政府拨出专款,协调郚山、温泉(今辉渠镇)、大盛三个乡镇,将他们分别安置到了南后河、北后河、辛兴、娄家庄、山李家庄等三个乡镇的十几个村中,至此,安丘居住最高的山顶人家迁下山来,家家靠政策、靠勤劳过上了好日子。
  大安山战斗。1943年9月4日,伪厉文礼部配合日军共千余人进犯大安山,敌军占领山顶后,留守400人。我军闻讯,趁敌立足未稳,争取当地人民的配合,于当日下午迅速出击,激战10小时,击溃守敌,毙伤敌人80余名,生俘伪军百余名,缴获大炮一门,轻机枪6挺,步枪80支,炮弹42发,马4匹,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
  自1953年以来,大安山山脚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对大安山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封山育林,治山改土,植果栽树,修建环山公路,昔日的荒山焕然一新。1958年至1983年间,红沙沟、郚山两镇利用大安山玄武岩为原料,生产造纸用的石辊、石飞刀、石底刀、除尘器等,产品远销朝鲜、古巴及全国各地的造纸厂。
  1971年4月,安丘县京剧团首次登上大安山,为当地农民送演现代戏。整个山下的村庄沸腾起来,人们纷纷登山去看大戏。对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据此播发了长篇报道,高度赞扬剧团广大演职员不怕艰苦,送戏上山的**精神。1984年秋天,剧团再次到大安山顶演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
  进入21世纪,人们对绿色食品越来越青睐。2001年春天,红沙沟镇大安村的常庆瑞、常庆义在山顶南边的林地上养起了土种鸡。村里出资5000多元将电架到山上,老少爷们帮他们盖起了房子、鸡舍,镇里为他们的山鸡、鸡蛋注册了“大安山”商标,一时大安山山鸡、山鸡蛋供不应求,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2007年春天,城里人刘刚先生瞅准商机,来到大安山顶安营扎寨,治山改土,种草植树,新建成一大型养殖场,并在安丘城西开起了“大安山酒店”,生意十分红火。
  2004年以来,山东山水集团到安丘市石埠子镇安家落户,建起一大型水泥熟料加工厂,大安村也成了山水集团的合作伙伴,大安山山脚下的铁矿土一时成了香饽饽,日均供货百余吨,大安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