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山脚下鸳鸯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留山脚下"鸳鸯村"
  在留山脚下有16对"鸳鸯村",它们的名字很有趣,有用地理特征命名的,有用地形特征命名的,有用地物色泽命名的,取美名雅字,标东西方位,左右对称,大小不一,如兄弟相随,似夫妻相伴,别拘一格,各位朋友不妨一睹。
  大黑峪子村:地处留山北麓山峪中,现名黑峪子村。相传,东皋刘氏十二世祖刘簪由大沟崖村迁此立村。因地势险要,便于藏身,在那兵荒马乱岁月,多有人家留住,先后居住刘、李、张、王、葛、辛、于、石、季、战、马、苏、赵、许、吕、任、郭等十几个姓氏。主要居住刘、李、王姓人家。
  小黑峪子村:位于黑峪子村南,相距0.5公里,与黑峪子村为一个行政村。人民公社时,是第二生产队的一部分。现居住辛、王两姓4户人家。
  东旧庙村:地处留山北麓,相传,古时村西建有留山娘娘庙,意喻旧庙以东村,遂取村名东旧庙。主要居住王、李姓人家。
  西旧庙村:位于东旧庙村西,距东旧庙村0.4公里。主要居住李、张姓人家。
  上孟家庄村:地处留山东北麓,原名孟家庄村。下孟家庄村立村后,该村因地势高,改称上孟家庄村。主要居住孟氏人家。
  下孟家庄村:位于上孟家庄村北部,孟氏立村。后孟氏迁徙,牟氏为主。1965年,改称现名下牟家庄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庄迁到牛角山前,吉家屯村并入。主要居住牟、刘、王、张、潘姓人家。
  南罗圈崖村:地处留山东麓,原名解家庄村,因村东北一地名罗圈崖,遂改称南罗圈崖村。主要居住李、解姓人家。
  北罗圈崖村:位于南罗圈崖村北,原名于家庄村,距南罗圈崖村0.3公里。主要居住朱、李姓人家。
  南涧村:地处留山南麓山沟内,原名青岗涧,后改称南涧。主要居住刘、李、鞠姓人家
  北涧村:位于南涧村北,原名青岗涧,与南涧重名,后改称北涧。主要居住夏、解姓人家。
  王家赤埠村:地处留山北麓,又名大柴埠。相传,宋朝末年,王氏立村,原名王家柴埠,后因村西有一红土岭,改现名王家赤埠。据考,王氏本姓岳,系历史名人岳飞次子岳雷后裔,王姓族祖于宋恭宗元年二月由常州出,始入偕户村,后迁至该村繁延至今。主要居住王、李姓人家。
  赵家赤埠村:位于王家赤埠村南0.5公里处,又名小柴埠。古称紫埠,因村西北有一红土埠岭,赵氏由蔡家庄村迁入后,改现名赵家赤埠。主要居住赵、王姓人家。
  东纪庄村:地处留山西北麓,系一古老村庄,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为纪国地,相传,纪亡之后,遗民不忘其国,称村为纪庄。西纪庄立村后,改称东纪庄村。主要居住李、王姓人家。
  西纪庄村:位于东纪庄村西0.4公里处,系东纪庄派生村,由(东)纪庄王姓立村。因位于纪庄村西,故名西纪庄。主要居住王、李、刘姓人家。
  南郚村:地处留山西北麓,系一古老村庄,因位于郚城故城以南,称郚南庄,后改称南郚。解放后,一直为区、乡、公社机关驻地,1978年公社机关迁至红沙沟村。主要居住李姓人家。
  红沙沟村:位于南郚以北2.4公里处,原名北郚、大北郚,因位于郚城故城以北而得名。1916年,安丘县长从此经过,以村前有红沙土沟,遂改村名为红沙沟。1978起,红沙沟人民公社机关迁至该村。2007年8月红沙沟镇并入凌河镇。主要居住李、王姓人家。
  东石庙村:地处留山西北麓,因村前有一座石头庙,以此称为石庙子,西石庙立村后,改称东石庙。1953年至1980年称东胜利村,后恢复原名。主要居住聂姓人家。
  西石庙村:位于东石庙村西,相传,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李氏由北郚(今红沙沟)迁此定居,因处石庙村西,故名西石庙。后,1953年至1980年称西胜利村,后恢复原名。主要居住李、陈姓人家。
  东涝山村:地处留山西北麓,相传,明嘉靖年间,由前崮山沟村迁此立村,因处土薄易涝的山岭上,故取名涝山子。西涝山立村后,曾称南涝山,后改称东涝山。主要居住赵姓人家。
  西涝山村:位于东涝山村西北1.2公里处,原称北涝山子。因处东涝山村西北,后改称西涝山。主要居住赵、李姓人家。
  东浒崖村:地处留山西麓,温泉河东岸,又称小浒崖村。相传,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王氏由临淄石庙子迁此立村,因地处温泉河东岸的高崖上,故名东浒崖村。主要居住王、闫姓人家。
  西浒崖村:位于东浒崖村西南0.5公里处,又称大浒崖村。相传,清乾隆年间,刘氏由石山子迁来此地,因地处温泉河西岸的山崖边,取名浒崖。东浒崖立村后,改称今名。主要居住刘姓人家。
  前崮山沟村:地处留山西麓山峪中,又称前沟。相传,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赵氏由田庄迁居此地,因立村于崮山前坡沟内,故名。主要居住赵姓人家。
  后崮山沟村:地处留山西麓山峪中,又称后沟。相传,赵氏原居住留山前坡,因鸽子崖事件犯了事,遭满门抄斩,幸留一后生,后迁居此地,因立村于崮山后坡沟内,故名。主要居住赵、张姓人家。
  上涝坡村:地处留山西南麓,相传,明弘治年间,李氏由李家沟迁居此地,因位于涝坡村东的山坡上,地势比涝坡村高,故名。主要居住李姓人家。
  下涝坡村:位于上涝坡村西邻,系一古老村庄,赵氏圆形坟墓为证。因村处山坡,土薄易涝,故名涝坡。上涝坡立村后,改称今名。主要居住王、赵、张、南姓人家。
  南后河村:地处留山西南部,因村居小河南岸,故名。距该村西南0.5公里处,系锁阳城遗址,人称大城子、小城子,近年多次发现古铜钱。主要居住王、李姓人家。
  北后河村:位于南后河村以北,相传,明朝末年,李氏由马时沟迁居此地,因村居小河北岸,取名后河,南后河立村后,改称北后河。主要居住李、孟姓人家。
  大桃园村:地处留山西南部,相传,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刘氏由石山子村迁此立村,因崇拜刘备桃园结义,遂建庙纪念之,故取村名桃园。小桃园立村后,改称大桃园。主要居住刘姓人家。
  小桃园村:位于大桃园村南0.7公里处,相传,清乾隆年间,刘氏由刘家西郚迁居此地立村,因南临桃园村,遂取名北桃园,后改称小桃园。主要居住刘、王姓人家。
  东崔岜峪村:地处留山西南部,又称东崔、下崔、下崎坝峪。相传,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郑氏由土山迁此立村,因西临崔岜峪,故名。主要居住郑姓人家。
  西崔岜峪村:位于东崔岜峪村西,又称西崔、上崔、上崎坝峪。相传,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王氏由寿山迁此立村,因村处三面石山耸立的山峪中,故以地形取名崎坝峪,后称崔岜峪。东崔岜峪立村后,改称西崔岜峪。主要居住王姓人家。(刘春山)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