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药山的人参娃
安丘市西南部的柘山镇境内,有一座海拔496米的山叫摘药山,相传因着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在此山采药炼丹而得名。摘药山秀丽挺拔,土壤油黑,山气宜人。此山遍生中药草,据有关专家考证,仅能叫出名字的中药草就达180多种。历代留下了一个个美丽动听的传说,这就笔者新近采访整理的一个故事讲述给读者。
很久很久以前,摘药山的青云寺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叫旭日、明月的两个小和尚。一年四季,旭日、明月受苦受累,挨打受骂。他俩整天烧火做饭,担水打柴,除了伺候老和尚,还要给寺里的小黑驴割草,干完活就打坐念经,一天到晚捞不着闲空。
每隔5天,老和尚就骑着小黑驴到山下集镇买粮买菜,临出门的时候,就把庙门从外面反锁上。
这天,老和尚又下山去了,旭日明月象往常一样蜷曲在灶下低声哭泣。正哭着,忽然听到门外有人说:“别哭啦,快出来玩儿呀!”旭日明月一看,咦?门槛儿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白生生、胖乎乎的娃娃!瞧,他俩忽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身上戴着鲜艳耀目的红肚兜儿。
旭日明月可高兴啦,四个小朋友手拉手来到院子里,又蹦又跳,捉迷藏、翻筋斗,玩儿得真痛快!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两个胖娃娃告别了小和尚,一纵身跳上墙头,回脸冲他们一笑:“俺们来玩儿的事,你俩可千万不能告诉老和尚呀!”说完,一闪就不见啦。
打那以后,只要老和尚一下山赶集,俩胖娃娃就来找旭日明月玩。说来也怪,日久天长,俩小和尚渐渐变了,过去他俩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现在却红光满面,身体健壮。老和尚怪纳闷:这两个小东西天天吃的我的剩饭,怎么越来越神气了呢?莫非他俩吃了仙丹妙药不成?
晚上,老和尚悄悄溜到旭日明月窗下,听到屋里人说:“后天又是集日了,等老家伙一走,咱们又该跟胖娃娃痛痛快快玩一天啦。”老和尚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原来,他早就听说摘药山上有俩身娃娃,若能把参娃娃抓到手,吃了它就能变佛成仙了!他轻轻把门推开,小和尚见师父突然进来,吓得目瞪口呆。只见老和尚装出一副慈眉善眼的模样说:“你俩知道这两个胖娃娃住在那里吗?”小和尚摇了摇头,老和尚又说:“要是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你俩每天没有事也可以去找他们玩么。”旭日听了问道:“师傅,你让我俩去他家玩吗?”老和尚细声细气地说:“只要知道他俩的住处,我一定让你们去玩。”明月说:“他俩不说怎么办?”老和尚说:“我有一个办法能找到他们的家,我给你们每人一根针,一绺线,后天你们把针别在他俩的兜兜后面的系带上,松开线,咱们顺着线就能找到他们的家了。”旭日明月点了点头。
又过了一天,老和尚下山了,俩娃娃笑嘻嘻地又跟旭日明月玩了起来,下午走的时候,旭日明月就按老和尚的吩咐,把针别好,松开了线。老和尚一回家,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顺着线向前寻去。两条线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深山里。老和尚拨荆棘,攀悬崖,翻过九道岗,趟过八条涧,身上跌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连鞋都跑掉了,最后来到一块光滑的大石头跟前,两条白线顺着石缝钻进石头底下了。老和尚见状大喜,连夜下山,找来十几个工匠,天刚蒙蒙亮,就在大石头旁搭上草棚,“叮叮当当”地朝下打起来。打呀打呀,老和尚经也不念了,佛也不拜了,从早到晚天天催促着石匠们快干,恨不得一下子把参娃娃抓到手。整整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打碎了,下面也凿出一个坑,两条白线呢,还是往下扎!老和尚急得在坑边走来走去,想呀想呀,他一摸秃脑瓜,嘿!又叫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他对石匠们大声吆喝道:“喂!都上来吧,我的钱也花光了,粮也吃完了,不打啦!你们都回去吧!”石匠们懒洋洋地拾掇家什下山了。老和尚却没走,他悄悄溜到石坑旁,趴在地上侧着头,将耳朵紧紧地贴在坑沿,一动也不动。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老和尚听到坑底有人唱起来:“得儿吆得儿吆,老和尚黑了心,不念佛经来挖参,还有三尺呀就到底,哈哈……不打啦、秃驴真是枉费心。”老和尚听到这里可高兴啦:噢,就剩三尺深啦……对,还得挖!他飞快跑下山,找来家伙、没命地朝坑底打去。
打到第一天傍晚,坑底露出了一块大石板,老和尚用铁撬使劲撬开了一道缝:忽然,一道红光把石坑照得红彤彤的,两个参娃娃窜出来,老和尚急忙稳住神、死命地一手抓住一个,口里大喝一声:“棒槌!”说也怪,俩娃娃蓦地一下子竟变成了尺半长的七品叶山参。
老和尚把两棵参苗带回寺里。姿得一夜没放手,看一眼、乐一阵,不住地自言自语:“嘿嘿,明天,我就脱胎换骨立地成仙了,哈哈!”天刚亮,老和尚就来到厨房,刷净锅,舀满水,把参小心地摆到锅里,然后用力搬来一块百十斤的大石头,压在锅盖上,接着唤醒了旭日明月:“你们好好烧火,我要到山那边明光寺你师叔那里告别,这锅盖不许打开,等我回来若看锅盖变了样,就要你俩小命!”话说完,就骑上小黑驴去了。旭日明月一边烧火,一边悄悄说话:“这些天,老和尚又请石匠又挖坑的,准是挖到宝贝了吧!”突然,一股异香从锅里飘出来,他俩互相看了看,壮着胆掀掉石头,打开锅盖一看:啊!是那俩好朋友——胖娃娃眯着眼浸在汤水里。旭日明月明白上了老和尚当了,就一边哭,一边赶紧把俩胖娃娃抱出来、用泉水泼着、洗着……咦?俩娃娃活啦!一下子蹦到旭日明月跟前哭起来。
四个人正哭着,忽听得庙门大铁锁哗啦啦作响,不好!是老和尚回来了。旭日明月赶忙把俩娃娃托到墙上催他们快跑,俩娃娃恋恋不舍地看了旭日明月一眼,塞给他俩每人一个不知名的山果、身子一闪就不见了。旭日明月赶紧进屋,俩人把石头压好,大把大把往灶里添起柴来。
老和尚进了屋,看看锅没变样,满意地晃了晃头吩咐旭日明月熄火,上前掀掉石头,打开锅盖一看,怪啦!怎么只见半锅汤水不见参呢?许是沉锅底了吧!他摸起笊篱捞了半天,啥也没捞着,忽然一股清香从旭日明月手中飘出,老和尚上前掰开他俩的手,厉声问道:“这是什么?”“是那俩胖娃娃送的小山果。”老和尚一听可火啦:“原来是你俩把我的宝贝放跑了?!”他眼里冒着凶光,挥起驴鞭子劈头盖脸地朝他俩抽去。旭日明月把小山果含在口里,死命朝外奔去;老和尚紧追不舍,追呀追呀,眼看就要追上了,忽然,只见旭日明月双脚一纵,腾离地面,越升越高、竟飘摇到天上去了。
老和尚气得半天没缓过气来,他踉踉跄跄地回到青云寺,走进厨房,乒乒乓乓地乱砸一气;气急败坏地把锅也一下子摔到门外,参汤也泼了一地,溅到门前的松树上,小黑驴闻到香味,伸长脖子把碎锅片上的残汤舔了个干净。过了一小回儿,小黑驴就四蹄刨地,瞪大双眼,“呃呃”地叫着。老和尚更火了,拿鞭子就抽小黑驴:“你叫唤什么?难道也想升天!”话音刚落,只见小黑驴仰天高叫一声,头猛一挺,缰绳扯断了,四蹄一纵,腾空而起,真的升天了。
老和尚呆楞楞地望着高空,正不知如何是好,耳边猛响起“呼呼”的风声,扭头一看,啊!门前那棵松树也拔地而起了,树根上带起的泥土落了老和尚一头一身。“都走吧!都走吧!”老和尚气得在地上滚来滚去,喉咙嘶哑了,两眼气红了,一头碰在大殿上的墙角上死了。
旭日明月升到九重天上,正逢兜率宫的太上老君开火炼仙丹缺少帮手,于是他俩就留在兜率宫当了炼仙丹的烧火仙童。
那头小黑驴呢,在天上东游西逛地观景,正巧被赴宴回归的张果老碰上,收留当了坐骑。
而那棵松树,则被月宫里的嫦娥拦住栽在月宫门前,至今,人们在夜晚还能看见月亮上那棵松树的影子呢!
那俩逃出虎口的参娃娃,可不敢在摘药山上久留了,他们唤起山上大大小小的人参,迁居到了东北,在偏远的长白山落下了脚。
从此,摘药山再也见不到一棵人参了,如今,山上只留下当初老和尚所挖的那个又大又深的石坑,向人们讲述着这个故事。
不过,春暖花开时节,朋友们游览摘药山时,不妨用心找一下,也许能碰上回家看看的那两个人参娃的子孙呢!
(李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