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亮:说“郚”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张庆亮:说“郚”

  潍坊境内,颇有一些独特的、现在看来是生僻的地名,闲来无事作些探究,也很有意思。比如这个“郚”(读“无”)字。
  昌乐县南部有鄌郚镇;安丘市西部有郚山、郚山镇,凌河镇还有几个原属于红沙沟镇的村庄,都以“郚”字命名:刘家西郚村、李家西郚村、南郚村、小北郚村。
  查阅古籍和《辞海》等工具书,对“郚”的解释都是“古邑名”。历史上的两个郚邑,见于史料的都在春秋时期,一个属于纪国,在今安丘市西南;另一个属于鲁国,在今济宁市泗水县东南。
  一般认为,纪国是山东土著东夷人建立的国家,所以纪国的郚邑,建立时间应该相当长了。虽然上限时间目前已经无法确认,但它的消亡时间,《春秋》上有明确记载,是在公元前693年,被齐襄公灭亡的,“齐师迁纪、郱、鄑、郚”。
  而鲁国的郚邑,虽然灭亡的时间史无记载,但《春秋》上有它的建立时间,公元前620年(鲁文公七年)“遂城郚”,也就是修建了郚城。鲁国郚邑的建立,比纪国郚邑的灭亡,晚了70多年,它们之间有无联系,或者说是否郚邑在纪国灭亡后又在鲁国重建,不得而知。
  如上所述,作为土著东夷人建立的古老国家,纪国的文明历史相当悠久。“纪”字最早写成“己”,是“蚕”的象形字,纪国人很可能是养蚕缫丝的发明者。在姜太公奉周武王之命,空降到白浪河水库上游、今潍坊市昌乐县营丘一带,建立齐国之前,纪国的实力相当强大,至少有纪(今寿光市纪台村)、郱(今临朐县东南)、鄑(今昌邑市西北)、郚4个“邑”,相当于省会城市。
  在今安丘市西部红沙沟村西,有纪国的郚邑遗址,是地下埋藏有龙山文化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郚邑灭亡后,西汉在此设郚城县,东汉时并入朱虚县设立郚城亭,晋朝时在此设了地市级政府的平昌郡,北齐时设立琅琊县,隋朝又改为郚城县,直到唐代时的公元623年并入安丘县,这座古城才逐渐被废弃。
  纪国虽然灭了,郚邑古城虽然被废了,但是亡国了的人们却没有忘记故国,不但有郚山,还有好几个村庄以“郚”命名,甚至还有一个干脆叫“纪庄”的村子。
  与“郚”有关的,还有上面提到的昌乐县鄌郚镇。这个“鄌”(读“唐”)字,明代典籍《正字通》和《辞海》的解释都是“古国名”,而不是纪国之下的“邑”。而按照《谷梁传》的记载,纪、郱、鄑、郚也都是“国”。估计这几个地方,在被纪国吞并以前,也都是一些更加古老的小国家。
  史籍记载,周武王“盟津观兵”,准备讨伐殷纣王的时候。有“八百诸侯”自动前来响应,这说明上古时代的确曾经万国林立。而作为初露东方文明第一缕曙光的东夷地区,潍坊大地上也有过很多“国家”,只是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令后人扼腕叹息了。
  (作者:张庆亮)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