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乃国之重宝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曹操:邴原乃“国之重宝”
  邴原,字根矩,东汉末年北海朱虚(今安丘市凌河镇)人,一代风流人物。论学问,他与同期经学大师郑玄齐驱;论德操,他与割席断义的管宁齐名。邴原一生名高德大,其美谈佳话流传至今。
  三国时期,魏据中原,实行州郡县三级管辖制,当时邴原籍贯为青州北海国(郡)朱虚县郚城亭,今安丘市凌河镇红沙沟一带。邴原从辽东返乡后,被时任司空一职而实掌宰相权力的曹操聘为司空椽,署东阁祭酒。后来,曹操做了魏王,邴原改任曹丕的五官府长史一职。长史是府内的总管。曹操指示儿子,要以师傅之礼待邴原。在征讨东吴途中,邴原不幸病死。曹操评价他:“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清净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乃“国之重宝”也。
  贫不丧志 泣学得教
  邴原少时家贫,父母早亡而成为孤儿。但他贫不丧志,立志学习,最终感动了邻居私家学堂里的教书先生,遂收留他为学徒,并免费向他传授文化知识。那么他是如何感动教书先生的呢?邴原十二岁时,一天,他从邻家书塾经过,听到琅琅书声,心中羡慕不已,忍不住哭了起来。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为什么哭呢?”邴原答道:“先生,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有学上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跟您上学读书。内心有痛苦,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过来吧!”邴原进了邻家学堂之后,学习异常努力,仅一个冬天的时间,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少年邴原,聪慧异常,其道德品质也很优秀。据《后汉书·邴原传》载,其“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说的是,少年时期的邴原、管宁(东汉末年高士)两人都以注重品德修养而著称于乡里。
  远游求学 酒不向口
  邴原长大之后,欲远游求学,行前特意去拜访比他年长而且学有所成的孙嵩。孙嵩推荐说:“郑玄先生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乃学人之楷模。君不去拜他为师,反要蹑屣千里远游求学?”邴原回答说:“先生之说教,诚可谓苦药良针,然而您未识在下之微趣也。夫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孙嵩听后,一时无言, 而后诚心实意地说:“兖、豫两州之士,我有很多相识的朋友,然而未有您这样的志高者。我别无相送,就给你写一封引荐信,您远游交友带着它也许能用到吧!”这本是孙嵩的一番好意,而邴原却想,求师拜学,志高者心自通,又何必借用别人的赞美之词,于是将信件藏在家中箱底,离家远行。
  先前,邴原很喜欢饮酒,但从游学之日起“八九年间,酒不向口。”期间,先后至陈留、颖川、汝南、涿郡等地,而且“单步负笈,苦身持力”。在修学结束归乡之前,师友们知道邴原不沾滴酒,便以“米肉”为之送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邴原讲出了心里话:“我本能饮酒,但怕荒废学业,故断之。今将远别,哪有不与大家举杯痛饮的道理。”于是,与师友共坐痛饮,他居然能“终日不醉”。可见,邴原有着超常的酒量,但为了不影响学业,克制自己不沾滴酒。
  邴原学成回乡后,像他的初任老师一样,行善积德,广收门徒。为了尽心教书育人,坚持酒不沾唇。在他的耐心教诲下,门徒中有几十人学得非常精深,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铁面无私 敢斥恩师
  一日,北海相孔融遵照朝廷旨意,在民间招贤纳才,遂向上举荐邴原,称其道德高尚,乃人中豪杰。邴原“为郡所召,署功曹主簿”,此后又被召为“计佐”。
  邴原应聘之后,进入孔融的官府。有一天,孔融因怒要杀死一位他平时颇为宠爱的下属。此人叩头流血,哀求饶命。在场同僚也纷纷求情,唯独邴原一言不发。
  事后孔融向邴原问话,邴原答道:“明府您对那人一向不薄,府中官吏受您恩惠的,未有一人在他之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您现在又想要处死他。请恕邴原愚钝,我想请教府君,不知您因何爱之因何恶之?”
  孔融回答道:“那人生于寒微之家,我成就其兄弟,拔擢而用之;可他今天辜负了我的恩施!你应该知道,‘善则进之,恶则诛之’,此乃‘君道’。往昔应仲远(应劭,字仲远)做泰山太守时,曾举一孝廉,旬月之间就将其杀死。所以,我认为做统治者掌握职权的,厚薄无常是很正常的!”邴原又对答说:“仲远举孝廉,又杀之,其义焉在?孝廉者,国家俊秀也。若举是对的,杀就是错的;杀是对的,举就是错的。您怎么能去效仿他呢?”孔融无言以对。
  爱才重义 拾金不昧
  据《三国志·邴原传》记载,因黄巾之乱爆发,邴原将家眷安置在北海城(汉置,地处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时北海郡治所营陵,今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内,自己避进郁洲(古洲名,相传秦末田横居此,又名田横岛,今青岛即墨东南海上的田横岛)。后来,邴原又避居辽东,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位北海郡老乡,名叫刘政。
  邴原与刘政都具英雄谋略。谁知,辽东太守公孙度恐怕刘政闹事,想方设法杀掉他。刘政得信而脱逃,然其一家老少尽数被收捕归案。公孙度遂发文告知下属:“有敢收留隐藏刘政的,与他同罪。”刘政无处藏身,只好投奔邴原。邴原将其藏匿一月有余。正好东莱太史慈要回到家乡。邴原委托太史慈将刘政带出辽东。事情办妥后,邴原找到太守公孙度说:“将军你日前要杀刘政,是你认为他可能有威胁。今天刘政已离开辽东,你的威胁不是就消除了吗!”公孙度点头称是。邴原又说:“您害怕刘政的原因,是因为他狡黠。如今他已经离开辽东,为什么还要拘禁他的家人?不如赦免了人家,让他们不再对您有过深的怨恨。”公孙度听从邴原的劝说,释放了刘政的家眷。邴原又资助他们回到故乡。
  有一回,邴原在路上拣到一些钱币,没有据为私有,而是将钱币系到路旁树枝上,好让失主发现它。然而过了些日子,怪事来了,“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邴原打听其中缘故,方才知道,原来此树已经被人们视为“神树”。系钱的,那是敬祭神灵;将钱拿走,则是对神灵的亵渎。邴原大为愤慨,“恶其由己而成淫祀”,遂向人们讲清了树上第一串钱的由来。乡人大悟,纷纷将树上的钱收起。
  辞拒阴亲 不慕权贵
  公元208年,曹操的爱子仓舒(即曹冲)不幸夭折。曹操伤心欲绝。邴原有一个女儿早先过世。曹操欲求将仓舒与邴原的女儿合葬。这种事对有些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然而邴原却不想与曹家攀“阴亲”,于是辞拒说:“合葬,非礼也。邴原之所以敬重明公,明公之所以厚爱邴原,无非能以坚守训典而不更易也。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之辈。我说得对吗?”曹操是明智之人,不但不怪罪,反而更加钦佩邴原的为人。
  后来,曹操做了魏王,邴原改任曹丕的五官府长史一职。长史是府内的总管。曹操指示儿子,要以师傅之礼待邴原。在《转邴原为五官府长史令》中,曹操写道:“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虽云利贤,能不恧恧!”意思是:“我儿子懦弱无才,恐怕难走正道,我有个过分的想法,委屈你去匡正勉励他。这虽然处于我对你的信任和倚重,但不能不令我惭愧。”文中遣词用语谦虚而诚恳,寄托着曹操对邴原的无限信赖。
  有一天,曹丕宴请宾客,酒酣耳热之时,突然向大家提出一个有趣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君父各有笃疾,有一药丸只可救一人,是先救君还是先救父呢?”众说纷纭,许多人借机在太子面前表露忠心。时邴原在座,独自默然不语。曹丕问邴原这个药丸究竟该给谁?邴原对曰:“父也!”这当然是太子不希望得到的答案,好在问者亦有雅量,“太子亦不复难之”。
  后来,邴原代凉茂任五官将秘书,没有公事,从不出门。曹操在征伐东吴时,令邴原、张范与曹丕一同居守。曹操对曹丕说:“有问题要多向邴原、张范两人讨教。”后来,曹丕见了邴原和张范都鞠躬行礼。时崔琰为东曹掾职,曾记载此事:“征事邴原,议郎张范,皆是纯净有德,志向高尚,行为忠直方正之士;他们清廉自洁能够脱俗,操守固执足以担当重任;所谓龙翰凤翼,国家的重宝就是指像他们那样的人,把他们举荐出来,委以重任,那么,奸诈小人、不仁不义者都会远远地离开,不再会影响国家的治理了。”
  在征讨东吴的途中,邴原不幸因病而亡。邴原死后,归葬故土。据东汉应劭《地理风俗记》记载:“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墓,墓前有碑。又东北径柴阜山北,山之东有邴原冢,碑志存焉。”明万历《安丘县志》记载:“邴原墓在柴埠山。”据考,柴埠山即今凌河镇李家赤埠村东红土岭。1975年冬天,时南郚人民公社搞大寨田,曾挖出邴原墓石门,当即封存。(刘春山)
  ——摘自《潍坊晚报》2014年2月27日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