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古城曾经的辉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都昌古城曾经的辉煌
  都昌村即历史上的都昌古城,就在今天的昌乐县朱刘街道境内。
  都昌,春秋时为齐都昌邑。《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封晏子都昌,辞不受。”这句说明都昌的名字周时就已经存在了。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12年),置都昌国,封功臣朱轸为都昌侯,都昌称国,历经五世,国除为县。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与“附益之法”,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封国制,都昌国也就被除国为县,属北海郡管辖。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郡更名为国,遂属北海国。
  研究都昌我们就会找到晏子。《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晏婴墓在齐子城北门外。……葬故宅旁,人曰清节里。”据此,一般的看法是,晏子是山东高密人,死后葬于齐国故城宫城北门外,今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但我们来看山东重要的地方志书 —— 明代嘉靖本《青州府志》古迹志:昌乐清节里,在县城东北二十里,晏子故宅及葬地。即使这个记载晏子的故宅及葬地是假的,也说明它在昌乐境内的都昌古城是有过存在的,或者说是有过这种说法的。《昌乐县志》也说:“晏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春秋末年人。”还有清初名臣年羹尧为当时昌乐进士阎世绳写的祭文中的句子:“家依晏址,代有奇猷。”意思是,阎氏家和晏子家是在同一个地方,就离晏子故居不远的地方,此地真是英才辈出啊。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今天的都昌村的一些情况。南鄌北都这个说法由来已久。都昌其地,由国而县,由县而镇,直至演化为今天的一村。如果仔细考察一下这个地方的地理地貌情况,就可以知道古人在这里建起一座城池是有其客观道理的。
  都昌村居一高于四周之土埠。其南有古迹曰卧佛寺。再往南十数里,是以孤山为主的群山,山阴有秦汉以降一直到明清和民国尚存的驿道经过。村北有大沟曰卧龙沟。因为古人建城是很注重排水系统的,所以这个卧龙沟很重要。我们可以想见都昌故城的排水一定是经过卧龙沟然后流往今天的北庄一带。北庄是昌乐县海拔最低的地方,比都昌要低三至五米左右。然后水流再从此注入两侧的桂河与青龙河。这样可以使都昌城避免水患。都昌西南一二里有古迹方林院,有古遗址谢家埠。再往西六七里是桂河,以东是青龙河。两河一可用来做城防屏障。二可用于提供日常用水。青龙河以东即是逶迤而上的东京埠。东京埠,南北蜿蜒四五里许,是古城的东南天然屏障。昌乐城北无山,只有二埠,东京埠是其一。
  东京埠周边遍布无数古墓大冢,著名的东南庄子汉代大墓就在这里。都昌之西有土埠曰西埠,上有一冢,村人代代相传曰霸王坟。一九六三年有人在此取土,挖出旧矛、戟头一筐,大小三十件有余,又有七星剑二,皆锈迹斑斑。另有青龙大刀一,长两米余,送交昌乐县文管所。从前还有人在东京埠上挖掘到齐国刀币一箩筐。
  此地更有无数的贵族墓塚,虽然大多被盗,出土的大量文物也流失不详,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那些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土塚上想见这里悠久的历史和当年的兴旺繁荣。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