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庙与“三和尚”的传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方山庙与“三和尚”的传说
  新闻作者:王效民
  在昌乐县城南二十里,巍峨耸立的方山西麓的半山腰间,有一座古庙叫方山庙,又称龙神祠、西门大夫祠。古庙建筑为南北两院,北院为庙宇,南院为住持、僧众住所,此古庙共占地1000多平方米。山门南面,门外辟有百余平方米的小广场,尚在的16块碑碣记录着历次重修方山庙的史实和有关史料。山门内南院里有过厅,其两侧各筑一出厦,黑色小瓦复顶的耳房。北院正中有扁方形石池,深可六七尺,冬夏不溢不竭。当年“内蓄金鱼池蚌,古槐绕腾,绿竹夹道,满院紫薇,黄杨罗列左右。”石池中间有一南北向的拱桥,两侧镶有雕石栏杆,南北向石铺,甬道通北首大殿。大殿共三间,高8米,阔9.6米,深7.2米,五檩双扉,两牖,飞檐斗拱,黑瓦复顶,形制恢宏壮观。殿内巨大镀金龙神像,正襟危坐,其左右供奉泥塑神像十几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整座大庙掩映在数百株古柏、古槐、古黄杨之中。方山庙史建年代失考,据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重修方山龙神祠碑记》记载,此庙于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由山下边下村的裴氏叔侄重修,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河南登封少林寺武僧了然大师,北上云游到昌乐方山时,见山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便在方山庙住了下来。因为庙里已有住持、僧值,了然大师排行第三,所以住地村的乡民都称他为“三和尚”。因为“三和尚”长得人高马大,又会一身武功,所以就和庙里的几个小和尚,担任起护庙的差事。每天除了诵经念佛外,便带着几个小和尚在庙外的小广场上演习武功,了然大师在方山庙里的几十年间,也曾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传说之一,“三和尚”不仅武功高强,就是法术也十分了得。据传说,他能念咒语、聚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蛐蟮、臭虫、苍蝇、毒蛇。他只要在山上念咒语,山上的五毒就会老老实实地聚到他跟前,再念咒语五毒就会自动散去。
  传说之二,“三和尚”在庙前的古柏上,养着一条碗口粗、七八米长的大蛇。大蛇白天盘在古柏上静静地养息,晚上则到山上寻食,顺便帮着“三和尚”他们看护着寺庙。有一年秋天,大蛇实在饿极了,下山吞食了老百姓的一头小牛,老乡告到了“三和尚”那里。“三和尚”大怒,执意要赶大蛇走,并规定大蛇在昌乐地界内不准伤害人畜。大蛇出了昌乐地界才落了地,一看到了安丘地界,便野性复发,肆意伤害人畜,后来被当地人请来南方捉蛇高手,将大蛇捉走了。
  传说之三,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初冬的一个深夜,了然大师在巡夜时,发现仓库里一袋白天刚加工好的小米不见了。他静下心来掐指一算,小偷还没出山,便念动咒语将那人定住了。然后顺着踪迹找到山上几十米外,发现一个人扛着一个袋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此人果然是偷了寺里的小米,了然大师将小偷带到庙里后,听他说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等着吃饭,便将小米留下一半,其余的又让小偷背走了。
  以上传说,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在方山周围却传得很响。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