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青特委书记梁德元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甘宁青特委书记梁德元
  作者:秦树明整理
  梁德元,字子修,又名梁干丞,1904年农历二月二日出生在昌乐县梁家庄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其父梁宗贤生了三个儿子,梁德元是老三。1910年梁宗贤死后,梁德元依靠母亲和兄长生活。他7岁上学,天资聪敏,过目成诵,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至17岁时考入青岛商科职业学校。1924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青岛党、团组织遭到破坏后,梁德元辗转上海、湖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于1933年春天到达兰州。
  此时的兰州阴云密布,敌特逞凶,蒋介石亲令兰州的国民党驻军刚刚镇压了西北抗日义勇军和兰州水北门兵变,陇原村镇到处一片杀伐之气。在这白色恐怖的严峻时刻,梁德元不畏艰险,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担任了中共甘(肃)宁(夏)青(海)特委军委书记,不久又担任了甘宁青特委书记。
  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特委通过进步人士杜汉三为梁德元在国民党新一军教导队谋取了一个政治教官的职务,梁德元同志以这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始了他在兰州的英勇卓绝的革命斗争。
  (一)
  梁德元同志长期从事党的地下斗争,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他带领同志们以隐蔽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狠狠打击敌人。针对这时候蒋介石的嫡系朱绍良调任甘肃省主席,迫不及待地培植亲信、排除异己、积极反共的实际情况,布置秘密散发传单,揭露蒋介石和朱绍良的种种罪行。“打倒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利益的蒋介石!”“反对非亲不用、剥削甘肃人民的朱绍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朱绍良!”等标语传单,不断出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和高等院校里,甚至贴在了伪省政府的中山堂和朱绍良的家门口,使敌人陷入一片惊恐之中,同时,安排地下党员利用各种场合广造“中央军一来,杂牌军就站不住脚了”的舆论。梁德元同志还亲自在教导队以隐讳的方式向官兵揭露蒋介石的军队时刻都想吃掉地方军的阴谋,促使敌军之间互相猜疑,加剧了他们的矛盾。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梁德元同志还拟订了一部分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打入敌人军队和政权内部的计划。
  梁德元同志以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在白色恐怖下指挥战斗。白天,他大部时间在教导队讲课,与在国民党军政机晚上则以惊人的毅力,不断变换住所,由地下党员作助手,编写党的文件和各类传单。酷热的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把窗户挡得一丝光线不露,忍受着令人窒息的闷热,通宵达旦地伏在昏暗的小油灯下,以钢劲的笔锋刻出蝇头小字,把全国革命形势、汀赣等地工农运动发展、苏联的革命经验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简明扼要地印在只有64开的小册子上,常常到了鸡叫时才打个盹。
  为了躲过敌特的耳目,天刚蒙蒙亮,他就爬起身来将传单和由教导队提来的油印机带走。仅在常住宿的山东会馆一地,不到3个月他就编印10多期传单。
  地下党员灵活多样的斗争连连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使敌人惶惶不可终日,大街小巷到处加强了警戒。一天下午,梁德元和军委干部王建三走到一条偏僻的路上,梁德元正要掏文件给王建三时,目光向后一扫,发现三个警察尾随在后边。突然,梁德元一把揪住王建三的衣领,举起右手劈里啪啦就是几个耳光,同时高声喊道:“你该我的钱不还,还不讲理……”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完全把王建三搞懵了。他刚要张口问个明白,只见梁德元递给他一个警惕的眼色,王建三立刻反应过来,二人便一路厮打着,喊叫着往前走。见此情景,三个跟踪的警察不再尾随下去。
  (二)
  在那艰苦的斗争年代,凡是和梁德元一道工作或有机会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为他那坚定的革命意志、渊博的知识和坦荡诚挚的思想作风以及朴素无华的精神风貌所感动、所鼓舞。他中等身材,穿着一身粗布料中山服,一个被磨得黑里透红的旱烟锅时刻不离手。看上去,他质朴憨厚得像个农民,平时言语不多,喜欢一个人在僻静地方散步、沉思。但当他行动起来,却异常果断,一双灯盏似的眼睛闪射着刚毅和智慧的光芒。同志们由衷地佩服他,感觉他是个能在革命风暴中驰骋的人。当年,他经常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给同志们讲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他以大家熟悉的兰州水夫担水为例,比喻价值由劳动创造的道理,使同志们铭记不忘。他从宁夏到兰州沿途看到贫苦农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情况,尤其是在通渭县义岗川目睹地方民团豪绅随意处死农民的惨状,深感切肤之痛。他把自己所见所闻讲给同志们听,指出“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府和地主是压榨剥削人民的吸血鬼,告诉大家这才是1933年而四川省的粮食却已预征到一九四几年的。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要解放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肩上的担子该多重。他教育同志们为将来建设甘肃准备力量。
  在教导队,梁德元深受学员拥戴,享有很高威信。他讲课人人爱听,他编的课本通俗易懂。在课堂上,他巧妙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其他世界名人列在一起,突出地向学员们介绍。这样,《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劳苦大众受压迫要解放的思想,被潜移默化地传播开来。他还常以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孙中山等中国历史人物为例,启发周围的人要像他们那样,对国家忠贞不二,在世上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在部队,他组织俱乐部,办起墙报,通过活跃各种文化生活向学员们灌输进步思想。学员们说:“梁教官是少有的好教官。”在峥嵘的岁月里,梁德元同志的生活十分清苦。他把微薄的薪水几乎全部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他经常吃了上顿无下顿,全天只靠一顿锅饼度日。他同王建三同志生活过一段,二人合盖一床破被,衣服破了、脏了,补一补,洗一洗,相互替换着穿。有时候,两人身上仅凑出两角钱,买些洋芋煮煮,维持几天生计。也有时二人囊空如洗,便找朋友张口要点吃。
  梁德元同志在任何时候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次,他幽默地和特委的同志们说笑:“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请你们把我的头割下放在脸盆里,顺着黄河我便可以回山东了!”在日日夜夜的艰苦斗争中,他从来不顾及个人的事情。同志们从他身上惟一所看到的,是那为了砸碎旧世界而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
  (三)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8时左右,梁德元同志在兰州东校场被捕了。
  捕到梁德元,敌人狂喜至极,以为由此便可“一网打尽”甘肃的共产党。但是,敌人的算盘打错了。在审讯中,面对如狼似虎的反动军警,梁德元同志临危不惧,凛然不屈,对党的组织和党员情况只字未吐。敌人将他打得遍体鳞伤,还是得不到任何口供。黔驴技穷的敌人搬出了省主席朱绍良去和梁德元同志“谈话”,但朱绍良软硬兼施,耍尽花招,仍然一无所获。敌人恼羞成怒,使用各种酷刑对梁德元同志进行摧残,在垫砖头、压杠子、钉竹签、灌辣椒水、背上烧香等惨无人道的酷刑下,梁德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然而,铮铮铁骨的梁德元同志还是没吐出半个字,他以钢铁的意志忍受着极痛苦的折磨,保护了其他党员的安全。
  经过两个多月的刑讯,敌人绝望之后,终于对梁德元同志下了毒手。1933年10月19日,黎明前,黑云笼罩着兰州城。朦胧中,巍峨的皋兰山俯视着安定门外阴森荒凉的城隍行宫。远处,隐约可闻黄河流水发出阵阵呻吟声。寥落的古城陷入死一般的沉寂。突然,“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响彻城市上空。这气贯山河的声音刚落,一连串罪恶的枪声中,中共甘宁青特委书记、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梁德元同志,倒在了血泊中……
  梁德元同志壮烈牺牲了,年仅29岁。他那短短的一生是在剧烈动荡的革命年代中度过的,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伟大事业,他用鲜血谱写的革命业绩,永垂不朽!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