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分校回忆(昌乐一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路北分校回忆
  张来禧(台湾)

  民国三十年,我昌乐中学改为省立。原创校校长刘裕坤(字厚民)昌乐四区孙家庄(四泉)人,调职县府社会科长,校长暂由县长张天佐兼代,并邀请时任海阳县建设科长的王源河先生(字星垣,寿光县人,后接任昌乐民政科长)担任我校校长重任。然王氏因碍于时势,短期内无法莅任斯职。此时在南逯的省立第八联中被日寇焚烧停办,其中学部四、五两届及简师一班拨来刘家沟本校。虽年级较高,但因为我校之中一、中二届次已有,乃分别编为我校中三及中四,简师一班编为师一。
  原八联中霍树楠(字梓坡)老师,寿光县人,北师大毕业,随之应聘来校,并应张天佐聘请代理校务(翌年真除接任校长)。这时有一谣传“战前曾任外县市教育界某先生,衔伪县长王瑞周之命,持其亲笔函件而谒张天佐,‘拟于我县铁路北城关附近,合作创办县立初中,经费来源以砍伐我县文庙巨柏支应。’张氏严词驳斥:‘汝等为日寇走狗,卖国汉奸。我乃抗日志士,正义之王师。立场迥异,壁垒分明。你办伪校,与我无关,我办我的教育,焉能与奸贼为伍!你我之间只有仇寇,没有合作。惟汝等欲砍伐文庙巨柏,即破坏固有文化古迹,人神共愤。自今而后,文庙一草一木如有破坏,即汝等人头落地之日!’”次年,我路北分校创立,但也在敌伪方面掛了个“高级补习学校”的头衔,不知与此传说是否有关。
  民国三十一年暑假以后,我考上了五甲,负笈刘家沟校本部。未两月,亦遭第八联中之命运,学校被日寇焚毁。而且与学校近在咫尺的鄌郚街驻上了日本鬼子,短期内已经无法上课。约两月之后,珍珠港事件发生,敌我均大肆庆祝,报纸上的头条都是“庆祝珍珠港陷落”。当时我很奇怪,日本人打了胜仗,大肆庆祝可以理解,我们为敌人打胜仗庆祝?当时实在不懂。
  民国三十一年秋,赵世法(字理卿)先生,为铁道北的学生升学不便,获得张天佐的首肯后,在昌城伪衙登记为“高级补习班”,开始筹建分校。过了旧历年,在县城东北八华里的马家河子,办起了昌乐中学第一所分校——路北分校,但是敌我双方各有名义,难免令人有敌我合作办学之疑。不过与去年谣传不同的是此校完全由我方主办,伪衙只是掛名,用以应付敌寇而已。然而向以“开人矿”自居的张天佐并非没有顾虑:虽然便利了路北青年学子,却因跨越铁道,对路北分校督导不易,既怕转化为伪校,又怕被共党渗透,乃采釜底抽薪之计予以预防。将“抗战开始即参加抗战,思想忠贞、办学优异,政治学院毕业的王牌小学校长赵建修”老师,派去担任训导主任。由赵师全面发展“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展开对敌伪和共党的斗争工作。赵师之与我校,任重而道远,不仅教导学生课业,更肩负着“发展组织与敌伪共党作组织战、精神战、思想战”的重任。
  赵主任又延聘近在咫尺的商家庄小学校长孙文灿老师任教务主任,孙师是附近的四图村人,山大土木工程系毕业。
  选择建校位置是以“铁路以北、距铁路稍远、在昌乐与朱刘店之间,约相等距离之昌乐县境为原则”。先选的于家庄,为当地人士所反对,后选其一河之隔的马家河子定案,称“马家河子中学”。三十一年春,先收中五及师二两班开课。同时校本部以化整为零方式,迁至郝家辛牟及庞家河沟一带复校上课。原中五从头上课编为五甲,另招一班为五乙,分校之中五则编为五丙。于是正名为路北分校。
  分校之建筑以砖石土坯为壁,架木为梁柱,盖麦稭为顶,极为简单。采四合院式,大门向西,北屋为师范部教室,东首伙食团使用,南屋办公,东屋为中学部教室。升旗时师生向东列队,象征着迎向旭日东升。院为集合场兼为课间操场,另在村西北辟一运动场上体育课用。开学前仅南北两屋竣工,用两大张红纸镶以木框,书写着“广厦落成”以表庆贺。
  我和堂兄来凤自五甲转为五丙,同时转来的有李清洲、李清源堂兄弟,赵兰桂、赵晋修亲姐弟,以及张存孝、赵世芳等。同村族兄张镜清也考取五丙,而后族弟泗清进了增设之补习班。
  分校主任赵世法(字理卿),因曾有鸦片嗜好而骨瘦如柴,除周会朝会必到外,多不在办公室。课表上之日语课程即英语,余均按我省教育厅规定课程排课。社团活动以三民主义青年团为主,采秘密方式,由训导主任赵建修督导。
  教务主任孙文灿老师,附近之四图村人,山大土木系毕业。抗战军兴,为妻小不忍离家,而委屈于商家庄小学,教学成绩出众,该校六年级学生提前教至初二才有的小代数,可见一斑。胜利后,兴建吴家池子校舍,他是重要设计监造者,直到现在该批校舍只是有些旧,却依然屹立如初,现在为昌乐第一中学,是山东省重点中学之一。
  训导主任赵建修老师,世居昌乐北关,上代起迁住城里,抗战前毕业于青岛扶轮中学高中部,而后毕业于山东省政治学院文科第一届。筹建分校时年仅廿五岁,同学中有较其年长者。但他勇于任事,对学生之管教极严,上课时眼睛看着学生同时写黑板,使学生不能脱离他的视线,谁也别想偷懒。有些无人可派之课程,他去担任,有全科老师之誉。记得赵老师教地理,熟记各省简称及省会的方法,如“山东鲁济南,山西晋太原”等,一位同学有点口吃,当老师问他西康省会时,他说:“西康康康康康定”,全班哄堂。
  赵师擅长组织,对三青团的督导不遗余力,发展迅速,八成以上学生纳入组织,工作如火如荼,展现出钢铁般的学生队伍。
  赵师来台后,考入基督教神学院,任牧师近四十年。于中兴新村的教会退休后,定居台中市。虽年逾八旬,而精神依然矍铄,曾数次游历大陆,更筹划《路北分校特刊》,可见其神清体健,逾越常人。平时常与在台学生如赵德裕、李仁寿、张来禧等聚晤话旧,亦与旅美学生张泗清等信函不断,真正是“悠悠然而自乐(悦)焉”!
  中五导师李梓材先生,我县都昌镇东南庄子人,北平中国大学中国文学系优等毕业。文学修养很高,长于古典文学,文字学堪称精湛,为我县不可多得之学者。毕业后对仕途毫无兴趣,更痛恶战前之恐怖统治,因慑于权势而勉为教职,不惹是非,苟全性命于乱世以明哲保身,所以性情有些古怪。有一次其亲侄李清源与来凤兄发生争吵,李师见系两个侄辈相斗,各予申斥之外,竟以我“旁观两兄吵架”罚站二十分钟,怪哉!冤哉!
  李师亦有其诙谐的一面:某周一朝会,他破例前来参加,外罩大褂而内穿短裤,着双脸布鞋并口含旱烟袋,一副怪侠欧阳德打扮。升旗后,分校主任赵理卿礼让他上台讲话。因他“未着长裤,露两腿黑毛”的怪相,引起台下窃笑。他灵机一动,一本正经地讲男女平等:“你们学生心理上先不平等,哪有男女平等可言?我举一事为例:‘何老师(女)不穿裤子(指长裤),你们没人笑,我没穿裤子,你们却怪笑不止,岂非不平等乎?’转身下台。”全体爆笑,何师红着脸早退。
  何世全老师,是刚自济南某教会学校高中毕业的女青年。商家庄商人赵某应赵主任之托,于济南经商时,请济南东关某美国教会学校,在其高中毕业学生中择优介绍一位来校任教,何遂被荐来。虽仅高中学历,却对我校初中课程胜任愉快。据传说:她自幼在教会成长,可能为河南籍,父母不详。来校时年仅十八,端庄秀丽,活泼可爱,且善与人处。惟身材娇小,往往惹人误解为小学生。来校时在昌乐车站下车,学校派工友迎接,特备一黄包车,她拒乘,宁愿坐脚踏车后座来校。到校后,她见教务主任孙老师,竟被误为小学毕业生,令其去报名处办理报名手续。经其自我介绍才明白,孙老师尴尬不已。
  何师教我们英语,是美语发音,与孙师所教英国音不同,她读water有些像我们土话的“瓦碴儿”。有一次孙师上物理课讲到水,在黑板上写出了water,我们齐声读出以后,孙师勃然大怒,什么“瓦碴儿”?应该读作“ㄨㄠ ㄊ ㄦ”!要我们跟着读了两遍。
  后来音乐老师赵光瑛离职了,何师暂代音乐课。因为坐在椅子上够不着风琴踏板,须一足独立一足踏风琴,弹琴时用力稍大,身体随之跳动,以致胸部颤抖震荡,有调皮同学请其一而再再二三地弹琴,以欣赏其少女美姿。
  另一位宗汝农师,沂水县人,原任职省府财政厅。来本校任教前,曾在寿光为共党俘虏,很快获释。教学勤奋认真,深为学生肯定。夫人陶冰心,亦被聘为老师。上有岳母已七十余岁,其子宗树藩十三岁,插我班就读,幼子宗树荃十一岁,小学四年级,长相聪明可爱。到职后,介绍其同乡张镜秋来校任教。张镜秋思想左倾,暗中有所活动,被抓后承认是“山东省胶济铁路党部书记”。传系我班同学祁某密告张天佐县长,张电令我堂叔立田“立即逮捕处死回报!”并包括其介绍人“宗汝农全家,连其妻小岳母一起处死。”
  逮捕发生后,孙赵两师令我即往三叔处探听营救。我因师命难违,赶至三叔办公室时,见三叔立正姿势接听电话,三叔说:“两个孩子,聪明可爱,懂什么共产,把他们留下吧?”
  “是!是!”挂了电话。
  我趁机叫了一声三叔,三叔即说:“你没听到我请求允许留下两个小孩子吗?我知道那个大的是你同学,可是县长说,‘你能保证他们大了不会当共产党吗?你若保证,你也是共产党!’快回去吧。”
  我说;“我们孙老师和赵老师……”
  “你跟你老师说‘一切都很好’别的什么也甭说!”我赶回学校报告了孙赵两师,也就没再问了。
  现在想来,宗师曾被俘获释,张镜秋是他介绍来校是实,他自己虽无左倾言论,但在那个时代,谁敢妄加议论呢?但是动辄“斩草除根”,老少株连无一幸免,则实在太恐怖了!
  虽然路北分校闹出了匪谍老师的案子,但忠党爱国的情操坚定无比,否则也发现不了张镜秋案。
  注:本文原载《山东省立昌乐中学路北分校杂记》(草稿)。作者张来禧,山东昌乐人,曾就读于山东省立昌乐中学路北分校。
  附二:宗汝农被害真相
  1945年6月,张天佐部下张立田,遵照张天佐密令,将昌乐中学路北分校教师宗汝农全家及李书勋、欧阳朝峰、张镜秋三位教师逮捕。随后,宗汝农、李书勋、欧阳朝峰、张镜秋在朱刘乡都昌村西坡被砍头。宗汝农夫人、岳母及三个儿子则被活埋于朱刘乡钱家庄河滩。这是抗战后期昌中校史上影响最大的案件。此案真相,众说纷纭,多年来一直未予澄清。
  宗汝农,山东沂水人,年约四十五、六岁,昌乐中学路北学校国文教师。原任职省府财政厅,来路北分校任教前,曾在寿光为共产党俘虏,旋即获释。其妻陶冰心,江苏人,四十余岁,同为路北分校教员。宗汝农岳母被害时年近七十;长子树萍在寿光省立十五联中就读;次子树藩在昌乐中学就读;三子树荃读小学,年仅11岁。张镜秋抗战前曾任青岛四方铁路小学教员,系宗汝农同乡,且由宗介绍来路北分校任教。李书勋、欧阳朝峰两位老师,均为因战乱由外地流亡昌乐,教书糊口,籍贯及履历不详。
  宗汝农全家及张镜秋、李书勋、欧阳朝峰被逮捕后,正在路北分校读书的张来禧(系张天佐部下张立田之侄)受孙魁南、赵建修两位老师之命,前往张立田处探听消息,设法营救。张来禧赶到张立田办公室,正遇上张立田站着接电话。只听张立田说:“两个孩子,聪明可爱,懂什么共产,把他们留下吧?”片刻,张立田连连说:“是!是!”便挂断了电话。张来禧即向张立田提出营救之事。张立田说:“你没听到我请求允许留下两个小孩子吗?我知道那个大的是你同学,可是县长说:‘你能保证他们大了不会当共产党吗?你若保证,你也是共产党!’”张来禧无言以对,无功而返。此段史实,在张来禧所撰《路北分校回忆》中有述。
  营救未果,陶冰心与母亲及三个儿子不久即被绑至朱刘乡钱家庄河滩活埋。陶冰心当时已有身孕,挺着隆起的肚子步履蹒跚地走进挖好的深坑里。年仅11岁的小儿子树荃不知所措,吓得号啕大哭,挣扎着不肯进坑。执行命令的士兵见此惨状,拿铁锨的手不停地颤抖,迟迟不忍铲土埋人。七旬老人泪流满面,长叹一声“天哪……”,解开衣扣,将小外孙揽进怀里,用衣襟蒙住他的小脸,一老一小,旋即被黄土掩埋……就这样,一家五口惨死在张天佐的屠刀之下。
  消息传到路北分校,师生震惊,无不悲痛愤懑。校友张泗清后来回忆说:“宗老师的夫人陶老师,教过我们中七的数学,后来忽然不见了,大家都神秘兮兮的避谈详情,后来才知道他们全家遇害的一鳞半爪,深感悲愤与不平……在那个时代,不知道什么是人权。”
  张来禧在他的《路北分校回忆》中慨叹道:“现在想来,宗师曾被俘获释,张镜秋是他介绍来校是实,他自己虽无左倾言论,但在那个时代,谁敢妄加议论呢!但是动辄‘斩草除根’,老少株连无一幸免,则实在太恐怖了!”
  赵建修在《山东省立昌乐中学路北分校概况》一文中则说:“宗、张事件迄于今日,仍不知因由。宗某究为何罪而祸及全家?时至今日,被杀者死矣,杀人者亦死矣!似此无头公案,古今所在多有,若以新名词言之,乃‘白色恐怖’也!”
  赵建修,一个盛赞张天佐的人,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用“白色恐怖”一词而评价此事,可见张天佐此举何等不得人心!
  张天佐屠杀宗汝农等人,强加给他们的罪名是“共党嫌疑”、“私通共匪”。事实并非如此。
  宗汝农只是一介普通教员,虽有被共产党俘虏而获释的背景,但绝非共产党人。《昌乐中学路北分校周年纪念歌》歌词为宗汝农所作,歌词开头一段为:“河山凌夷金瓯缺,赤匪乘机作,可爱的昌乐,也成了四面楚歌。伟哉吾校,不惜和敌伪血战,不惜和异党肉搏……”宗汝农的反共意识显露无遗。关于宗汝农等人的政治背景,人民政权曾作过调查,证明他们与共产党确无任何组织关系。
  事实上,此案缘起于一个叫王洪亮的国民党党棍。王洪亮,字季明,路北分校三青团负责人,教公民课。1948年人民政权建立后被关押,后被昌乐中学三青团分队长郄立堂和训育主任高鲁生供出,随即被枪决。
  王洪亮与路北分校主任赵世法争权。赵世法很有能力,王洪亮无可奈何。王洪亮还与总务副主任孙魁南不和。王洪亮是个典型小人,伪君子,而孙魁南性格刚烈,朴实厚道,为人所敬,所以两人虽然都是城关镇四图村人,乡里乡亲,却积怨甚深。
  王洪亮兽性发作,强奸了一位青年妇女,受害者恰是宗汝农所教的一个女生的表姐。宗汝农得知此事,异常愤慨,当即找到赵世法,强烈要求严肃处理王洪亮。他忿忿地说:“王洪亮白披了一张人皮,畜类不如!现在许多学生都知道这事,影响很坏,不处置王洪亮,天理难容!”
  孙魁南也义愤填膺,找到赵世法,力主处理王洪亮。
  赵世法另有打算。他认为,王洪亮是路北分校三青团负责人,平日就与自己争权,一旦惹上这条疯狗,定会引火烧身,招致不测。于是他便劝宗汝农说:“非常时期,还是少管闲事,以免招惹是非”。宗汝农很不服气,据理力争,声言此事不搞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消息不胫而走,传到王洪亮耳中。王洪亮又气又恼,且十分震惊。这个平日里靠陷害人过日子,以捞取政治资本吃饭的国民党党棍深知,强奸妇女,东窗事发,势必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宗汝农抓住此事不放,是最大的祸根,要化险为夷,就必须将宗汝农斩草除根!王洪亮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一条毒计。他想到了张天佐。张天佐曾经在“庐山训练团”受训,获赠中正剑,从此成为“领袖”的忠实追随者,深谙蒋介石饬令各级学校在学生中发展党团组织,进行“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教育之要领,绝不容忍昌乐中学学生教师中有亲共、通共分子,若发现“共党嫌疑”,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只要给宗汝农扣上“通共”的罪名,张天佐绝不轻饶。
  于是,王洪亮亲自安排学生祁某找到张天佐,告发宗汝农有“通共”嫌疑。考虑到张镜秋、李书勋、欧阳朝峰平日与宗汝农过往甚密,王洪亮担心以后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将此三人一并告发。
  值得一提的是,宗汝农等被捕后,孙魁南要去保释。孙的亲朋故旧和同事极力阻拦:“你自己保住命就不错了,还顾得上他们?”孙魁南扼腕长叹。若非亲朋劝阻,孙魁南亦难逃厄运,必遭陷害。
  综观宗汝农被害一案,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小人陷害,而实质在于张天佐骨子里对共产党的仇视与排斥,不杀不快,宁枉勿纵。还是张泗清那句话发人深省:“在那个时代,不知道什么是人权。”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