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侯国与公孙弘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柳泉侯国与公孙弘
  作者: 刘福新
  
  南流泉位于首阳山、笔架山西侧,小丹河东岸,原有西汉时期的文明古国——柳泉侯国,新朝王莽时改称弘陆国,是比今天昌乐城古老得多的城池,与昌乐城仅有数里,可说是近在咫尺。因故城三面环水,绿柳绕岸,故称柳泉。
  柳泉侯国出了一位十分有名的人物,就是西汉丞相公孙弘。
  西汉,高祖刘邦十六年夏(前191年),分齐地、立齐悼惠王刘肥子刘贤为甾川国王。昌乐境内,始有甾川国名。当时甾川国辖域即今寿光市南境毗连昌乐的纪台镇和今昌乐县尧沟镇、城关镇三镇(详见西汉地图甾川国位置)。
  嘉庆《昌乐县志·沿革》载:汉高祖……十六年夏(前191年),立齐悼惠王刘肥子刘贤为甾川王,食三县:剧(今寿光市纪台处);剧魁(今昌乐城西六里处);柳泉,莽曰弘陆(今昌乐县城南近城流泉村处)。甾川国虽然国小地窄,却渤海濯秀,孤山钟灵,蕴育出一位闻名古今的大丞相——公孙弘。
  公孙弘,字季(前200~前121年)西汉淄川国人,即今昌乐县城南,西汉侯国柳泉,莽曰弘陆国人。史记称“菑川国薛县人”,查无薛县只有薛村,属今昌乐尧沟镇。公孙弘少为狱吏,有罪免职,家贫,牧猪海边,养后母孝慎。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承继先祖公孙高,即春秋时公羊高之口传《公羊传》,诠释著成《春秋公羊传》计11卷,始为历史名著。今存《春秋公羊传》《左氏传》《谷梁传》,称《春秋三传》。为后历代儒学者必读经书之一。
  《史记》载:“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初继天子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时公孙弘年六十岁,征为贤良博士。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学士靡然成风。则当日朝野风尚,可以概见矣。”公孙弘不但因撰著《春秋公羊传》而闻名天下,更因其熟习文法、吏治,曾向汉武帝进言建议“设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五职博士,又建议开设“弟子员科”,即科举取仕制度,使天下人才分出高低次第,依其才能授予官职。其建议,均被汉武帝刘彻采纳施行。
  公孙弘不但精于史事,更善于吏治,且貌伟丽,被汉武帝拜为“五经博士”。弘恢奇多闻,为巨儒称之;弘为布被,家无所有。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治,缘饰儒术,上大悦之。二年官至左内史(史记官),三年弘为御史大夫(御史府的首官)。左右倖臣每毁弘,上益厚之。弘位在三公,俸禄始多,但常效管仲、晏婴,然为布衣,行不乘车张盖,食不重肉,妾不衣丝,上愈益厚之,63岁时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是汉朝文光焕启,运翊文明,仰竭忠贞,为国之桢的人物。辅佐汉武帝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风骚帝王。公孙弘68岁时,汉武帝念其忠勤、贤能,加封公孙弘为平津侯,地方百里,以养天年。
  劝弘接受了侯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又病,竟以丞相位终,享年80岁,为汉丞相17年(以上摘自《史记·平津侯列传》)。
  公孙弘一生,横经立论,忠保汉室,亦名载史册。其子公孙度,继平津侯位。世传藏书《左传》序言中称:“公孙弘后裔为姜姓。”新莽时(9年—24年),时隔百余年,王莽改昌乐城南流泉村处的柳泉侯国为弘陆国,以示对公孙弘的纪念。以人名为国名,恐有所指弘陆,即有公孙弘诞生地之意,很符合历史事实。故称公孙弘是西汉淄川国下邑柳泉国人,是真实的。称公孙弘为昌乐城人,称公孙弘为薛国人,都是误传。
  近年亦有“公孙弘为西汉甾川国(郡治在寿光南纪台乡)薛人”的说法。暂存疑。
  由于公孙弘出生地屡出讹误,以及公孙弘其人其迹渐被遗忘,亟需重新认识。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