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梁台前看霜麦碑记
“霜麦碑记”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五月立于安丘西乡木梁台道观(1948年起属今昌乐县红河镇)前的记事碑。它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三次陨霜杀麦竟获丰收的事实,使人们知道“倒春寒”气象并不可怕。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碑文结尾“盛世转祸为福,是可书之,以示将来”,是没有道理的。
霜麦碑高1.14米,宽0.69米,由教谕孙垣霭撰文,庠生刘升阶书。碑阳,上横刻“霜麦碑记”四个大字,下自右而左,镌刻着竖排楷体碑文:“孔子作春秋,书祥者少,而书变者多。星陨则书,石陨则书,雨雹霜陨之灾更无不书,历代史钅监 沿以为例。草木华实非其时者必书,凡以示警也,曷警乎尔?有祥书祥,放意肆志,祥者不果祥也;有变书变,谨小慎微,变者不终变也。我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四月,陨霜杀麦后仍大获,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陨霜杀麦后仍大获。迄今,光绪辛卯(公元1891年)三月既望,又经霜陨,麦苗多枯,人皆以为忧,恐无年也,又转为有年。天道难测,而人心知惧,遇祥不可以为祥,遇变不必果成变也,生逢盛世,转祸为福,是可书之,以示将来。”(碑文内公元纪年和标点符号,系撰稿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