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昌乐伯夷、叔齐传说发源地孤山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艺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探访昌乐伯夷、叔齐传说发源地孤山 郁达夫曾对昌乐“夷齐祠”表达敬意 探访昌乐伯夷、叔齐传说发源地孤山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梅兰芳与邱如白面对着墙上的古画,共同祭拜画中两个宁可饿死也不食敌国粮食的兄弟,邱如白指着画上的两兄弟对梅兰芳说“我们就是这样的兄弟”。 古画上的兄弟二人便是商代的著名人物伯夷和叔齐。提起这两个人来,昌乐县朱刘街办一带的老百姓都很熟悉:“他俩在俺这里的孤山上住过,上面还有他们的庙哩。” 据昌乐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孤山原名首阳山,后人敬仰伯夷与叔齐的品格气节,将其改名孤山。伯夷与叔齐有哪些传说,他们与昌乐有哪些联系?本报记者近日到昌乐进行了采访。 伯夷、叔齐:谦让美德传孤山 昌乐县朱刘街办朱刘店西村,有一位60岁的老石匠,他的名字叫刘金洋。上世纪70年代在生产队干活时,他听老人讲,村前的溎河原先的名字是“跪河”,并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3000多年前,孤竹国有两位王子,老大叫伯夷,老二叫叔齐,兄弟二人遇事谦让,十分和睦。老国王临终前,担心两个儿子因相互谦让而无人继承王位,便想了一计。他先把大儿子伯夷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以后,让你弟弟叔齐继承王位吧,你辅佐他。”伯夷应允而退。紧接着,他又把叔齐叫到床前说:“你还小,让哥哥伯夷继承王位吧。”伯夷退下来后想,如果我让弟弟继承王位,他一定会谦让给我,我不如出走算了。没想到,叔齐也是这样想的,就这样,兄弟二人分别出走了。 几年后,两位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王子在首阳山相遇,当他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都被对方的谦让精神感动了,跪在一块石头上抱头大哭。跪的时间长了,大石头印上了四个深深的石窝窝,二人的泪水不断地流淌下来,变成了“跪河”。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两个谦逊的兄弟,就在首阳山顶修建了夷齐祠,并把首阳山改名为孤山,以表其品格气节和精神美德。每年三月三有庙会,游客乡人云集山顶庙前,或缅怀贤哲仁圣,或祈求平安赐福,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郁达夫曾对昌乐“夷齐祠”表达敬意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散文集《归航》中,有一篇文章还提到过昌乐伯夷叔齐的传说呢。1934年6月底,郁达夫寓居的杭州城内连日酷热难耐,于是他偕妻子王映霞、儿子郁飞北上避暑,路过昌乐孤山,并在文章《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中写下这样一段:“由青岛去济南的道上,最使我感到兴奋的,是过潍县之后,到青州之先,在朱刘店驿,从车窗里遥望首阳山的十几分钟。伯夷叔齐的古迹,在中国原有好几处,但山东的一角孤山,似乎比较有趣一点,因为地近田横岛,联想起来,也着实富于诗意……车过首阳山之后,走得老远老远,我还探头窗外,在对荒山的一个野庙默表敬意。” 昌乐县朱刘镇都昌小学教师刘其安介绍,文中“朱刘店驿”即现在的昌乐县朱刘街道朱刘社区,而从孤山下唯一能看到的庙宇便是夷齐祠,因此“野庙”便是夷齐祠。 天下有七座首阳山? 郁达夫在文中提到“伯夷叔齐的古迹在中国原有好几处”,那几处在哪里呢? 记者近日从《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中查到,与伯夷叔齐有关的首阳山有六处,分别在辽西、河南偃师、山西和顺等地,加上昌乐全国共有七座首阳山。然而,无论是《史记》,还是《诗经》、《论语》等载有伯夷、叔齐事迹的权威著作,并未作具体位置的描述,故使首阳山究竟在何处, 一时成为千古谜团。“俺这里以前有块唐代的石碑,上面记载当时这里就有夷齐祠了。”刘其安介绍说,春秋时期的孟子在《万章》里提到伯夷时这样写道:“隐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联系到潍坊一带古称北海,再联系清代《昌乐县志》的记载:“孤山后十里堡即伯夷待清处”,特别是孤山顶的伯夷祠及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伯夷叔齐故事,刘其安认为伯夷叔齐曾隐居于昌乐应是可信的。 夷齐祠已残破不堪 夷齐祠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记者近日驱车前往孤山。车过朱刘街道后一路颠簸,沿着山路前行,两旁有许多因采石而形成的巨坑。“这里完全不是以前山清水秀的样子了。” 刘其安介绍说,前些年,由于当地的山民大肆放炮开山,致使孤山一带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到处都是轰隆隆的炮声,到处乌烟瘴气。从前的孤山周围什么样子呢?明代昌乐县令于子仁所作的诗《孤峰夕照》中有这样几句:“孤峰倒影大桥边,翠抹岚光望不迷。几片落霞真画屏,半天残照好诗题。” 登上孤山顶峰,便能看到夷齐祠。它坐北朝南,中间是三间殿堂,左右各三间厢房,前有大门和台阶,周遭建有围墙,类似今天的四合院,现仅存基址。该祠虽已残破,但依然能显示出奇特的建筑风格。这是一座石质无梁建筑,前有拱形门,门两侧各有一个正方形窗。祠里供奉着一尊石像,头项已断,造型古朴浑厚,刻纹细腻流畅,是典型的南北朝时期的石雕风格。夷齐祠周围古砖旧瓦随处可见,残碑断碣散落整个山顶,数一下碑座碑帽,原来大概有十几座碑碣。东北角一块半埋地下的断碑文字还清晰,是清光绪二十七年昌乐知县朱照重修孤山庙时立的,碑文记录了孤山庙的来历,伯夷、叔齐的事迹和重修夷齐祠的意义。 保护好这一传说有深远教育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伯夷叔齐被广为称颂,孔子赞曰:“古之贤人也,求仁得仁。”孟子赞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韩愈则颂其为:“独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 昌乐县文化馆馆长丁露君介绍,关于伯夷叔齐的传说,昌乐历代县志均有记载,现代《昌乐历史文化丛书》和《昌乐名胜名人传说》亦收录其事。她认为,这不但是昌乐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对现代和后世都有重大的励志作用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谈到对伯夷叔齐传说的保护,丁露君建议,首先要重修夷齐祠和大量碑碣,并尽快整理出版有关书籍和影像资料,另外,对孤山进行山体绿化,优化周围环境同样重要。“昌乐县当前正在此地打造‘首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随着前几年封山禁采政策的出台,放炮声消失了,滚滚的烟尘不见了。”都昌小学教师刘其安对孤山与夷齐祠的未来充满期待:不久的将来,这里便能恢复一片明山秀水的风貌,而重修后的夷齐祠将吸引更多人前来游览、探寻……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