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崖与“双龙桥”的传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响水崖与“双龙桥”的传说
  文章来源:   时间: 2011-12-02
  在昌乐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乔官镇响水崖村,此村北临省道潍临路1.5公里,县道昌柳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村东北方向上有座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石桥,叫“双龙桥”。那么该村为啥叫响水崖村,而石桥为啥又叫“双龙桥”呢?千百年来这里又有哪些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呢?
  在昌乐县最高峰车罗顶的北部,有两座山峰分别叫东虎头山和西虎头山,两山中间的峡谷便是小丹河发源地。很早以前,在小丹河发源地有眼山泉,泉眼粗若碗口,泉水汹涌,深不见底。有人曾将扁担插入,扁担马上被冲出来。泉水流下几十米处,有一数丈高的石崖,泉水流到此便形成瀑布,流水跌落声远传数里,每到雨季,声音则传得更远。泉水流下石崖后,形成一个方圆十几丈阔,深丈余的水潭。此石崖故得名响湾崖,崖北的山村便称为响湾崖村,后演变为响水崖村。响水崖村北一公里有南音村,南音村的音就是指响湾崖的瀑布声。
  相传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高丽时,大军走到这里,看到此地山峦起伏,古木参天、民风淳朴、水源丰富,曾在此休整了二十多天,将士们渴了喝山泉里涌出的甘冽的泉水。洗澡饮马则用瀑布下水潭里的水。他们的行军地图上曾标上了响湾崖的地名。
  据史料记载,在抗战时期,在响湾崖南的虎头山上,曾发生过惨烈的激战。1942年10月12日,日军调集铁路沿线各据点兵力及32师团暨平津间治安军一万多人,以日军第五混成旅团旅团长奥村为指挥,施用钢圈战术,兵分八路,齐头并进,迫使国民党张天佐部穈集于纪山一带狭窄地域,双方发生激战。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张部官兵同仇敌忾,誓死抗敌。日军以步骑炮队争夺山头,分进合击,企图将张部一网打尽。张部三营营长谢茂圻,临危受命,奉命率部在西虎头山上阻击日军。谢营官兵与日军短兵相接,奋勇冲杀,阻击日军四五个小时,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营长谢茂圻及手下官兵一百多人全部阵亡。日军旅团长望着遍地的日军和国军官兵的尸体,在军用地图上,将响水湾用红笔划了一个醒目的圆圈。前边咱们讲了响水崖村名的由来。那么,响水崖村的“双龙桥”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双龙桥”呢?
  因为响水崖村自古就是古官道,来往于青州、安丘、诸城等地的商贾学子,每每走到该村时都得涉水而过,遇到暴雨天,山洪爆发,往往要在村东住下,等洪水小了再过河。当时人们都盼着修座桥。相传,清乾隆年间,响水崖村巢姓第三代传人巢锋先,为人忠厚老实,急公好义,且又长得膀阔腰圆身强力壮。52岁这年突然得了疾病,而且不几日,便水米不沾奄奄一息了。昏迷中判官小鬼将他的魂魄拘到了阎罗宝殿,阎王爷见他长得身强力壮且带着一身正气,便动了怜悯之心。问道:"你还有什么挂心事未了?"巢锋先说:"我还有三件事未了。"阎王爷问"哪三件事?"巢锋先说."第一件,我要在村东修座桥,方便行人。第二件,我还有个蘸没搭(请道士设坛祷告)。第三件,我闺女还小,还没有出嫁。”阎王爷听罢,便又给了他十年阳寿。放他的魂魄回来了。几天后,也没再请医问药,巢锋先的病竟渐渐好了。他病好了后,第一件事就是修桥。他联合周围村的石匠工匠和青壮年劳力,从山里抬来石头,自己动手烧制石灰,周围村的富户为他的急公好义所感动,纷纷捐款捐物。就连临朐、青州、安丘、诸城等地的商贾学子也都捐了银两。经过近三个月的施工,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秋,一座呈东西方向的两孔石桥就建成了。因为每逢雨季,从东南方向上黑山和西南方向的虎头山上下来的洪水,像两条从天而降的巨龙咆哮着从两桥洞内穿过,故此桥名为"双龙"桥
  经测量,此桥东西长10.4米(不含引桥),南北宽3.4米,高2.4米桥面两侧用玄武岩石条砌成,中间用乱石加土填平。在两桥孔的中间向南修了一条2.4米宽、2.4米高的石砌拦洪坝直通村内,是人们出入村的唯一通道。
  巢锋先修起了"双龙桥"后,又请道士搭了蘸,几年后,闺女也出了嫁。到了第十年上的某一天,三件挂心事都干了的巢锋先穿戴整齐,与众乡邻告别后,果然无疾而终。
  响水崖西北距青州三十公里,西南距安丘四十公里,是当时沟通临朐、青州、诸城、安丘等府县的咽喉要道。随着"双龙桥"的建成,响水村渐渐繁华起来,桥两头陆续出现了十几家酒馆、茶馆、旅店、马车店,每年往返于诸、安、青三地的商贾学子,农工迁客、云游僧道及文人骚客常常在此歇脚住店,他们夜宿"双龙桥"畔,梦闻桥南响湾崖的瀑布声,人人都会对宁静、温馨、美丽的山村留下美好的回忆。如今,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双龙桥”畔虽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桥却风貌依旧。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