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九台遗址想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由九台遗址想去
  诸城市九台信用社 于金彪
  吾在《九台》一文中述及了地名“九台”实则为“苟台”。是因为敬台寺碑的“敬”字被顽童抠去“攵”所致。亦述及九台遗址距“舜耕历山”遗迹在我市较之其它遗址最近,仅相去五里,属龙山文化类型,大有研究上古帝王尧舜的价值,是一道文化佐餐。那么这“苟台”二字与尧舜有什么联系呢?我十年来遍查历史资料,象淘沙一样淘到了几粒金子,那就是尧舜历史信息及舜王族系一说。这是台湾历史学家柏杨先生述及的。他说黄帝所生诸子中有昌意一支,其顺序推衍为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姚重华(虞舜)。如果用音韵训古的办法,亦可写为昌意-----颛顼-----穷蝉-----敬康------苟芒-----乔牛------瞽叟------虞舜。这其中的敬康------苟芒,正应验了“敬台”至“苟台”的演变过程。而苟芒正是古代的句芒氏,为表敬意,古代对圣人故里常以台、丘、里名之,如对伏羲故里称伏里;仅此二字似不能说明问题,可以继续挖掘。如第一辈昌意应验了我市的昌城,潍北的昌邑,潍西的昌乐,淄博南的昌城,平度的昌里,以及古代的都昌(今昌邑,一在昌乐)、平昌(今我市都吉台);五帝之一的第二辈颛顼,亦称高阳氏。昌邑最南部、峡山水库东边的高阳和临淄北边的地名高阳就是最好的印证;乔牛应验了王尽美诗中所描写的枳沟柏兴南岭“乔有麓”。乔牛的“牛”,在诸城土语中读作牛(you);瞽叟亦有其地名印证,如在九台遗址东南近临其下的谷子湾。在遗址的遗存中,发现了大量龙山文化的标志物----黑陶及诸陶彝器,说明其制作过程,必须有一取土地。由于古代生产能力低下,不可能把矿源确定在较远处,一般是就近取土,就近制作,而这正好就是紧邻其下的深湾----大陆沟的一段----谷子湾(大路沟九台段两边的土坡自古就是制陶的优良矿源,陶业甚为发达,其原始交通和手工业的繁荣可想而知)。古人称受人尊敬的人为“子”,故称为“谷子”。可见这位古人对舜王家族的贡献是不小的,而这人恰恰就是舜和象的父亲---瞽叟,由于操劳过度致盲(并且极有可能是原始鼓的制造者,中古文献中皆以盲者演鼓,吾地茂腔曰“肘鼓”,是否因后妻所为而“咒瞽”,倘是,茂腔其溯远矣)。《书.尧典》曰:“瞽子”。《传》曰:“无目曰瞽”。我想,这大该就是“舜耕于历山,……作什器于寿丘”的“寿丘”了。因为从他的父亲以上三辈皆名之于此,并且从古文字的角度看,苟台的“苟”与句芒的“句”皆与“寿”字相通。寿字的古文“  ”,就有“句”的主要成分,都象一个弯腰做工的老人。我想“寿”的读音来源于此,并且极有可能是同一字的不同写法。看来舜王家族的老人们,由于主持大计操劳过度,不是致残弯腰就是致盲。即使舜王亦有此特征,其目“重华”是也。从望(望之欲穿)、盲(芒)、瞽、瞍、瞬等字皆能看出;另外,其弟“象”亦有应验地名,就是北面不远十里的相州。在以前编写的诸城县志中,亦称相州为象州,我想当属舜称王后封弟之州。古文献中有舜虞设十二州之说,比九州多三州当是可能的,九州乃夏禹称帝后精减所致。实相州多达七村,人丁兴旺,上推到远古也当属一个不小的聚落;而舜极尽之孝道的后母,亦即象之母亲握登,似亦有地名印证。小时候我们常在大人们的教导下指称遗址以西我村(新九台)以北之肥沃地块上节、下节,为上登、下登(登,古代祭器名,祈祀五谷丰登。如《诗.大雅.生民》:“卬盛如豆,于豆于登”。因那时刚由母系社会过度而来,常由女人主祭,故称握登。今之女人善信神,即是遗俗)。那时新村还没有因74年8.13特大洪水由东边潍河西岸迁来。而所有这一切地名,无论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基本都由潍河谷地串连而成。由此证明这是一个由黄帝分封而来,沿潍河逐水草而居的远古民族。查阅整个民族历史,无论有文字,还是无文字,文献的,还是传说的,都有沿潍河封王的历史,没有哪一个王朝舍得放弃,而且均放到重要地位。
  另外,前几年的《潍坊日报》上,亦有散布于潍坊、昌邑等地关于“嫘祖母”的传说。而这嫘祖母正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大妃、昌意和玄嚣的母亲——嫘祖。传说中,她发明了植桑、饲蚕、纺线和织布。而潍坊以东、昌邑、柳疃等地自古就有染织丝绸、纺线抽纱等习俗,曾得到清初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赏识和记述。据专家考证,贾母的原型、曹雪芹奶奶的娘家就是昌邑柳疃等地,曹自幼访亲受到熏陶。曹父作为江宁制造的任职就更不是偶然的了。峡山水库北面的岞山,如和东北面的艾山萝山,西南面的荆山符山柘山柳山梧山等相参照(皆以植物冠名),应为柞山,事实上古岞柞作祚乍相通,有的地图上亦写柞。这柞的枝叶正是丝蚕爱吃的食物。我想这决不是什么巧合。如此之巨量的古代信息,通过古代遗民的认可,凝成了万古不变的地名化石,永远闪光般诱惑着人们,开启着人们的智能。而诸城地的历山、雷岭、风台、雷泽、陶河汊(岔)、咸(巫)河岔、邵(韶)河岔、拙村(据老人们说又称“作村”,有拙作意)、吕兑、商沟河(似舜子商均名,本村确实有皇帝耕地的传说)等地名,更加说明了上古夷民“耕历山,鱼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望风而兴,望雨而祈的远古衣食劳作局面。当然,这里的“雷”正是八卦图中所示东方的震位;这里的风,正是祈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东南风之位巽。在舜生地诸冯南边的村名吕兑,正是“雷泽”的变音,易曰:“兑为泽”也!由此不难想象“帝子乘风下翠微”而“降兮北渚”的尧女娥皇和女英率领众巫,祈祷丰年,演奏九韶,载歌载舞,狂欢图腾的原始胜利场面。而这北渚亦似南渚之对称,正应由西而北在此急拐弯的潍(淮)河南面诸城之地名。尽管有许多的历史资料(包括《词海》、《词源》),皆以鲁季孙氏“城诸及防”的枳沟乔庄(亦印证舜之祖父乔牛)为诸地,但吾以为正是由于鲁王及季氏慕名不得攻入而为。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此诸亦即彼诸。并且与者、煮、渚、朱、珠、铸、祝皆有联系,是同地、同族、同宗、同人的不同行为和不同所指。由此正好和考古学家唐兰、于省吾、王树明诸先生对“     ”之五峰山远古图腾符号文化现象的解释想印证。“者”字实际就是煮之古字。从甲骨文看,上为堆柴,下为生火。并昭示由日引,或象征与日同,说明“者”和“五峰山”符同为祭日活动。而这五峰山之符,我以为是古“昌”字,是明(名)字之始。古昌字应篆为“   ”,正应五峰符上部之体。并且根据任日新先生之分析,从诸城的前寨,经莒县凌(陵)阳河,至泰安的大汶口皆有此符。认为是舜进中原所传播,吾同此观点,并亦可回观。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黄帝分封由中原迁徙传播,经鲁南大峡谷(中有少昊之墟曲阜),趋沂沭,至潍川的标志呢?这“昌”正好就是黄帝时代潍地的第一辈主人、舜的八世祖——昌意。这五峰山就是指诸地南面的山。如常山、乔牛山、五莲(连)山、马耳山等。乔牛山前有所述,和乔庄盖因舜之祖父乔牛名之;五连山象应五峰山,亦象夏之失传“连山”(历山?)易所指(吾据此象以为连山易就是“五行”之原,或五连因连山而后称者,连山亦象后文所指);马耳山最可直观,自古诸地皆以“马耳山戴帽”测天气,定图腾气象。近1000年前苏轼就以图腾的心理把这种现象入诗入文,可见往古之久。而戴帽亦象五峰山之上体,下体象应耳下西侧之并列五峰。其象于晴天诸之北地最可直观;常山之“常”,古释为绣有日月的旌旗,正应“昌”字。古以“日月有恒”为常,是天经地仪的道理,是以古历法为起源之一的古文化的缩影。而诸之南的那些山,正是日月从东海至崦嵫的路径,故人类所以经常也。古文献中,在述及昌邑之子、黄帝王朝的第三代传人、舜之七世祖——颛顼之所以成其为五帝之一,其贡献之一就是厘订了以太阳为主的阴阳混合历法(故称高阳,其法亦称颛顼历,实即今之农历),使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有常,阴阳寒暑,有法可依。后人类逐步进入封建制度,由孔子等在周公奴隶分封制基础上,把“常”字理解为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亦即“三纲五常”。故苏老夫子等亦能至常山修“雩泉亭”,以上接天气,下应人象,达到天人合一。那古“雩”字正是众(古有“烝民”和“蒸祭”,皆通众和巫)巫祈雨的灵(霛)字行为化的变写。这也正是儒家为什么尊崇尧舜的佐证,并且成其为中国主文化——鲁文化的始发。由此推衍和继承了东夷文化、海岱文化和环太平洋圈祭日文化。
  说到海岱文化,不能不提到苍梧之野。舜的归宿就是苍梧之野和九嶷山。且不说凤凰来仪,演奏九韶,仙化湘君,追随炎神,娥皇女英,泪洒湘竹;亦不说舜去了湖南,还是归了故乡,单就两地的地名作以发掘和对比。狭义地说法,仅就诸城北半天诸冯等村至九台(苟台)的老解留公社区域就有多处苍梧之印证。如凤凰岭、大凤凰村、小凤凰村和与之区位紧临的孙苍、老梧村、小梧村、吉林、浩(疑为昊,实通)仉、老王沟等,皆能看出“苍梧”、“苍林”、“苍颉”太昊、少昊之印记;再如潍河西畔,苟(亦通句)台遗址以北近之可仰的营马岭、道明(疑为玄冥)岭、孙戈(古)庄岭,古代传说为凤凰岭,组成了凤凰展翅的图形,岭后还有因割脖沟请堪舆先生解危的传说。据说是凤头伸进淮河里喝水脖子过长所致。有凤必有梧桐,必有《诗经》所说的“圈阿”,必有龙。岭上许多冢子被称为灵眼(诸地语龙ling),前营马家前九台党委西侧有大冢一座,古称灵岩坟。再前有河,稍下有“九龙口”,穿苟台诸村入淮,乾隆地图上称九龙河;所谓“圈阿”,就是吾地阿洛,土曰窝落和我乐(土语luo,有上古舜耕jing歌:“尔乐乐,我乐乐”,似范仲淹忧乐之师),其实就是肥沃的盆地,风调雨顺,粮丰蓄美。在周原曰圈阿,在吾地曰阿洛。九龙河水系冲积而成的九台盆地南有历山,西有风台岭,北有铫期岭(是否姚墟)、营马岭和道明岭,东有潍河,正好就是一个大阿洛,真一个凤凰落坡的地方。而盆地东边纵贯昌潍大地的潍河就印证了那只凤凰的存在。看!无论“潍”字,还是“淮”(淮字在江淮地区就有读潍音的)字,都象河边有一只鸟在喝水,“潍”只是加进了人的行为“糸”而已。其实“糸”不正好印证嫘祖母的存在吗?古文献中就有“爽鸠”和“鸠夷”、“淮夷”、“鸱夷”的记载,他们同属“九夷”的范筹,曾经翱翔于古昌潍大地上,他们不正是原始凤凰的缔造者吗?不正好印证了《易》中“明夷飞垂其翼”的记载吗?看来这“明夷”就是“昌夷”,是以“鸟”为徽记的民族,是以颛顼为接班人的少昊部落的徽记。
  从广义上讲,苍梧之野包括大岳(泰山)特别是沂山(东泰山)以东山东半岛的广大地区。从地名上看,如离九台盆地不远的诸城和安丘的界河——浯河,安丘(《姓源》:五帝舜时皋陶封安)的临浯、株梧、郚山、歧山、仓上、南郚、西郚(以上有苍梧印记)、尧洼、逄王、彭旺(疑颛顼曾孙火正祝融之后大彭后人封王处)、牟山(是否舜后幕)、姑幕(石埠子,舜后幕?)等;昌乐的苍山、南鄌郚、北鄌郚、尧沟、山唐、鄌都(以上皆似陶唐氏尧王之遗,因上古洪灾由中原迁来,为访舜提供了佐证)、淮沟、都昌等;青州的益都(似伯益封地)、文登、牟庄、朱鹿、老山、苏埠屯遗址、桐峪沟、凤凰店、阳河等;临朐(亦有句意)的冶源、米山、嵩山、九山、沂山、辛山、杭山、梧桐栏、尧峪、广尧(另有广饶县)、丹河、朱水(疑为丹朱封国)、朱封(是否诸冯)、朱虚等;淄博的朱台、梧台、高阳、彭阳、高唐、唐山、方山、淄河(汉书:嵎夷既略,潍淄其道)等;寿光的纪台、斟灌、尧河;潍坊的大虞、虞河、荆山、符山、高里、朱里;昌邑的都昌、卜庄(组成“昌朴”:昌意之妻、颛顼之母)、凰颛埠(疑为皇颛)、高阳、密城(组成高密)、仓街、双台、岱邱、岞山,及至莱州有许多这样的地名;高密市的称谓就更显而易见了:据《尚书》、《诗经》、《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典籍记载黄帝的玄孙、因治水而继舜位的禹在会计诸侯,奖赏功臣,诛杀防风氏之后病逝于浙江绍兴茅山,后人为了纪念将之改为会稽山。当他的子孙唱着“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的《五子之歌》顶礼膜拜经历了4000多年时,他的始发地却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一部备受中科院关注、家族人数最少(海内外仅有900多人)的《姒氏世谱》记载: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学尧舜自平阳出发南巡狩至其妻女娇氏之故里茅山考核(会稽)诸侯政绩。而“高密”二字正应高密、昌邑等地的地名。这也呼应了柏杨先生的记述:禹和舜一样都是昌意的后代。居住潍域是理所应当的。禹的父亲叫鲧,因用堵截法治水无效为舜所诛。至今吾地有既可走路又可行水的石坝曰滚水桥,察其形,我想这“滚”当属“鲧”字。看来,禹的功绩亦在“四渎”之一的淮河。拙(亦有读“厥”音者,实通)村东北历山脉的断裂,潍水的西冲(象卦图),道明的石崖前,古县的韩信坝址,峡山水库的山根,岞(有窄义)山等是否有其“拙作”?拙村若作厥(通缺掘阙撅决),是否厥繇氏、浊[拙]繇氏、咎繇氏(是否乔有氏之后)或皋陶氏(高阳氏之后?)。而皋陶氏正是舜虞大理,实李姓之先。当地诸冯恰有“没尾巴老李”的故事而不知哪朝那代的人,只是被后人符会而已。九台镇孙苍梧村以西的裴村之“裴”姓,在《集韵》中解释为五帝舜虞伯益后人非子支孙封裴乡所得。这裴乡是否裴村?如是亦佐证了秦王嬴政东巡琅琊的原因,他的祖先就是非子。而那与《梁祝》有关的梁山屯亦是伯益后封之地夏阳(浯河两岸多有夏之地名,是有夏之后追巡先祖或世袭而来,如杞、东楼、牟、斟灌、夏坡、霞岗等)梁山,祝楼、祝店(甸)亦似火正祝融之遗。再者,南曹村、北曹村(三个)、曹加坡,是否《姓考》所说的五帝颛顼玄孙陆终后人封曹之地?如是,与紧邻浯河北岸的彭王正好对应,因为大彭(彭祖)是陆终的后。诸之西南的善士亦似舜师善卷故曰善师,常山之南的呈子以及程戈庄之呈子乃似火正重黎(是否舜祖穷禅),古篆呈程重似,《元和姓纂》和《风俗通》亦认为出自重黎。所有的朱字或朱音之地名可能与祝融与丹朱有关,特别是在潍域其数量非凡。还有那些带有夷音夷意的邑益沂峄亦密弥夜掖冶琊,以及东武的武、苍山县的苍,都浸润着古代苍梧和东夷的信息,都闪烁着舜生诸城的光芒。
  《礼记.月令》的材料说:“孟春之月,其帝太昊,其神苟芒,其数八;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数七;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数五;孟秋之月,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其数九;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数六。”《淮南子》、《吕氏春秋》亦有类似的记载。我想这大概就是姜太公至琅琊台主祀的“四时主”(今人称谓,我想应该叫四时主神,主即上面的帝,神即神。)其地理方位亦似在我处,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对应点。春木于东,东皇太乙之位,苟芒亦有其对应点苟台。火德之帝神农于南,与五峰符有关的诸地常山等正对应了火神祝融的职能。中央土有厚生之德,自是追念黄帝,巩固帝基的所在。秋月之西的方位正是少昊之虚曲阜,蓐收音似虞舜。阴冷的孟冬之月对应的正是峡山水库以北的渤海,是玄武(玄冥)出没的地方,亦有高阳地名对应,印证了苍梧之野的实在。舜仙化湖湘之苍梧和九嶷(夷),不过是将亡之人寄托对故乡的怀念移植故国风情罢了。最后以苏东坡的两句诗结尾吧:“郁郁苍梧海上山(原注:东海郁州山,云自苍梧飘来),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长恨双凫去莫攀”,“苍梧之事岂虚传,荒诞还须向子年。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2003年8月12日
  (此文之前已在九台镇广泛散发,实于8月12号夜定稿。8月13日报诸城市地方文化学会并超然台杂志社,得到李增坡会长、邹金祥、陈志伟、吕光玉等主任的高度评价。之后报诸城市作家协会、《潍坊日报》诸城版社、文化局、文联舜文化节筹备办公室等单位,得到了傅培洪、藏传明等领导同志的肯定。以下诸稿并报)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