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戏曲音乐、说唱艺术、民间歌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营丘戏曲音乐、说唱艺术、民间歌谣
  营丘镇位于昌乐县城东南三十公里,以姜太公仁和爱民为源的美德一直滋润着这片沃野,以齐文化为基础的得天独厚的音乐等天赋一直影响着这片热土,这里聚集着一群钟爱乡土文化的民间艺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的献身精神值得敬佩。
  营丘镇有个较早的古营群艺社,属于自发的群众文艺团体,据团长赵希栋介绍,这个民间文艺团体迄今犹存。
  营丘属于昌乐、潍城、安丘、潍城四个县市区交汇处,与其它地域相比,这里的戏曲音乐、说唱艺术、民间歌谣格外丰富。
  一、戏曲音乐
  营丘镇的戏曲音乐对昌乐县贡献很大,并影响到坊子、潍城、安丘等县市区。以崔同君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年年编剧本,从无间断过。下面介绍几种流行于昌乐营丘的戏曲音乐:
  1、吕戏(吕剧)。崔同君为编剧赵希栋为团长的“庄户剧团”以白浪河西岸的黎家为中心,以吕剧为代表剧种。1973年他们编导演出了吕剧《全家红》、《过年》;1974年编导演出了吕剧《佳期》;1976年编导演出的《布谷催春》;1981年编导演出了古装吕剧《兰竹缘》;1983年编导演出了小吕剧《定级》;1985年编导演出了《随大流》;1986年编导演出了《石磨记》。
  较早的民间艺人组织曾演出小剧目《王汉喜借年》《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 因为1949 年以后,全县各乡间,兴起演唱吕剧的潮流,吕戏成为各业余剧团或文艺宣传队的当家剧种,营丘镇的贡献很大,经常演出的有王俊剧团和黎家剧团。
  1976—1985 年全县自编自演剧目 50 余出。营丘镇剧团名列前茅,《谁当家》荣获一等奖。
  2、茂腔(旧称“肘股子戏” )。清末从诸城、安丘传入县境,在昌乐东南、南部地区广为流传。剧目内容多是反映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语言通俗易懂,唱腔纯朴动人,表演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营丘镇刘家营、小北庄、淮沟、丛家阳阜都有业余子弟班。1949 年以后,这些茂腔子弟班大部分改演大戏(京剧) 、吕戏(吕剧),继演下来的仅有亓家店子、王俊、西双庙、浴马沟等子弟班。阿陀镇(今属营丘镇)亓家店子茂腔子弟班,清光绪年间组成。先排演《狮子楼》,后和西双庙搭档排演《西京》《闯帐》《金刀记》《罗通扫北》《五女会》《汾河湾》《罗衫记》等剧目。曾到安丘、潍县坊子及临朐等县区演出。主要演员有亓冠升(老生)、亓瑞云(小生)、亓秀云(小旦)等。1948 年以后,演出《三世仇》等多出现代戏,至今坚持活动,历经百年,为县内历史最长的茂腔子弟班。
  另,阿陀、王俊(今属营丘镇)原来有业余吕戏班,60 年代改演茂腔。20 余年来曾多次参加县会演,是县内水平较高的业余茂腔剧团。
  3、河北梆子清末民初传入县境,流传面小,1949 年以前消失。清宣统年间,营丘镇黎家始建业余梆子戏班,演员 30 余名,演出《郭子仪上京》、《杨家将》、《穆桂英挂帅》、《白蛇传》。民国初年阿陀、崖头成立梆子戏班,主要剧目有《狮子楼》、《王定保借当》、《钥匙记》、《墙头记》、《三劝》等。
  4、大戏(京剧)京剧是盛行全国的国戏,在昌乐俗称“大戏” 。营丘镇唐家老庄、西双庙等庄户京戏班均为人称道。1949 年以后,一批新的业余京戏班相继出现:营丘镇土埠、前张次、崖头、刘家营等。特别指出的是营丘镇刘家营子弟班,这个子弟班一开始演出茂腔,1914 年由 20 余人组成,主要演出《西厢记》《罗衫记》等,曾到安丘、寿光、益都演出。1949 年条件成熟,改演大戏(京剧)。
  1949年底,营丘镇刘家营高树务、刘维琛、刘明书带头组成 50 余人的京戏班,演出大型剧目《秦香莲》 、 《玉堂春》 、《杨家将》 、《穆桂英挂帅》等。
  二、说唱艺术
  昌乐营丘活跃着一支融编、导、演于一体的说唱艺术队伍,这支民间艺人队伍以崔同君、赵希栋为主要代表。相声、评书、山东快书、快板书、天津快板、小品、广播剧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全县演出比赛中屡拔头魁,对于活跃昌乐县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1、1973年,崔同君创作了评书《过年》。
  2、1974年,崔同君创作了快板剧《年初二》。
  3、1975年,崔同君创作了快板剧《争缸》。
  4、1978年,崔同君编导杜耀福主演了《一碗面条》。
  5、1978年,崔同君编导赵希栋李文广主演了《扬眉剑出鞘》。
  6、1979年,赵玉光编导赵希栋等演出的《追弟妹》获昌乐县会演一等奖。
  7、崔同君编导赵希栋刘玉凤演出了小品《市场一角》》
  8、单之礼编剧李文广等演出了广播剧《红梅颂》。
  9、赵希栋等人演出了天津快板《批四人帮》。
  营丘镇的说唱艺术队伍不拘形式,不但年节与比赛期间排练、演出,而且山会、庙会、大集、小集、会前、会后、喜事,也有许多说唱艺人表演献艺。
  需要补充的还有东路大鼓。东路大鼓是昌乐南部形成的一种说唱艺术。是昌乐著名鼓书艺人刁宪丰(公元 1908—1984 年)在长期演唱实践中推陈出新、去莠求精形成的鼓书形式。其早年师从著名山东东路大鼓老艺人吴连庆学艺。三年满师即以说大鼓书为业,涉足诸(城)、沂(水)、日(照)、临(朐)等地演唱。其从事曲艺研究和说唱生涯 50 年,技艺高超,造诣深湛,代表书段《功劳炮》《血手印》《宁江府》《独胆英雄》《红管家》等。
  因鼓书艺人刁宪丰与营丘相距甚近,营丘镇大集小集他都到场演出,东路大鼓遂为营丘镇民众喜爱,习唱者不少。
  营丘镇人文丰富,当地历史故事很多,有的人就将这些取材真实的故事配上一种说唱艺术,进行演出。如黎家村阎学淳乡试三场考罢在孔府触犯衍圣公府规却得了佳侣的《阎三瞎》:“阎三瞎,阎三瞎,孔府厅堂开话匣,引经据典刹不住,一讲讲了时辰仨,触犯孔府没治罪,还把圣姑娶回家。”再如冯阁老将小女儿嫁给营丘农民的悲剧《门不当户不对》:“冯府管家真省事,道听途说搞婚配,门不当来户不对,阁老女儿活受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青州冯阁老的小女儿嫁给了营丘一个农家,受尽憋屈,英年早逝。
  三、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种类繁多,此文分为民谣、儿歌、民歌三个子目。
  (一)民谣
  昌乐营丘流行的民谣,反映了营丘先民的生活情趣、道德理念和历史积淀。口头流传的特点,使民谣成为劳动群众集体创作的精华。虽充满泥土的气息,却朗朗上口,人人喜爱;虽系乡土野花,却思想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反映出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反映旧时颂扬伦理道德的民谣、规劝人们家庭和睦夫妇同心的民谣、反映旧时婆婆虐待儿媳的民谣、反映妇女要求翻身解放的民谣、反映现代老人地位低下的民谣等。
  1、《十劝人》:
  一劝人,论世情,当家之人你是听,为人熬下儿和女,不要两样来待承。一样儿女两样待,大伙儿说你心不平,你知道谁孝谁不孝,你知道哪一个养老来送终。二劝人,婆婆听,支使媳妇要珍重,新来的媳妇年纪小,闲来无事别告诉(sòng)。不会的营生教着做,学来学去做得精,众位不信想一想,哪里的婆婆有天生。三劝人,兄弟们听,兄尊弟让是正经,家里有父靠父主,家里无父靠长兄。赶集上店大哥去,锄田包垄兄弟们应,姜公九世没分家,留下美名传万冬。四劝人,妯娌们听,妯娌之间别互争,接人待客大嫂去,烧火忙饭弟妹家应,不会的营生学着做,别叫爹娘把气生。五劝人,小姑听,妹妹别和嫂嫂争,虽然哥嫂有不是,爹娘手里来瞒哄,爹娘老了不管事,还得哥嫂来迎送。六劝人,学生听,爹娘花钱把你供,你在学堂把书念,不要逃学不用功,念书的人儿功名大,光宗耀祖正门庭。七劝人,都详听,不要暗地耍聪明,爹娘有了大家有,浪荡公子不长久,自己觉着做的(·di)妙,没有哪墙不透风。八劝人,公子们听,官粉巷里莫胡行,金银财宝花了个净,赶多咱(zén)填满乜个坑,露水夫妻不中用,从小的夫妻有恩情。九劝人,莫赌钱,赌钱的人儿万人嫌,爹娘老了主不硬,老婆孩子跟着穷,虽说不敢守着骂,背地后里尽嘟哝(nōng)。十劝人,你听真,不要欺贫攀富人,人穷不能穷到底,富的也不能扎就根,全家和睦加油干,黄土地里也生金。
  2、《劝五更》(也叫《劝关东》):
  鼓打一更天呼黑,日子穷的难为煞个人,丈夫要出门,为奴听见讯,两眼泪纷纷。高堂老母八十多,三岁的顽童离不开娘身,赶多咱(zèn)拉拉成人。鼓打二更黑呼隆咚,夫妻二人在绣房中,越啦越伤情,两眼情思泪,怀抱小顽童。高堂老母身病重,下没有弟来上没有兄,里里外外靠你照应。为奴就是一块铁,能捻几个钉。鼓打三更半夜天,日子贫穷俺不嫌,情愿受饥寒。丈夫乜边坐,听奴诉诉怨:饭到时辰贝管用,为奴的衣裳拆给你穿,为奴待你哪不全?不该撇了俺。鼓打四更公鸡叫,反来复去睡不着(zhuó),为奴心好焦。为奴才待睡,孩子又醒了。孩子好象吃肠草,丈夫好比杀人刀,哪有这种命,不然(yǎn)死了好。鼓打五更明了天,再把丈夫劝一番,丈夫待要走,再等两三天。为奴原有好娘家,肩膀不齐断了往还,哥嫂下眼看。人穷立下志,千万莫赌钱,为奴还有个迎春袄,八幅子罗裙镶着栏杆。捎到城里到南关,拿在当铺当上当,留着你道上做盘缠,丈夫你记心间。劝得(·dei)丈夫犯了难,叫声贤妻你放心宽,我情愿家中死,也不下关东山。
  3、《小脚踏撅勾游》:小脚踏,撅勾游,两口子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夜里枕着一个花枕头。你让我来我爱你,齐心同创好光景。
  4、《水石榴》:水石榴,矮朴朴,不到十五做媳妇。婆婆打,公公骂,跳进黄河淹死吧。捞出来,水渍渍,叫她娘家知道准不依。沉营生,俺来做,从今再不难为你。
  5、《秧歌调》:叫俺扭来,俺就扭, 一扭扭到十八九。俺娘不给俺找婆家,俺就跟着八路走,八路走。
  6、《十根柱棒》:“一根柱棒歪一歪,离了柱棒起不来。两根柱棒扭一扭,离了柱棒不会走。三根柱棒三里三,儿家的饭碗不好端。四根柱棒四里四,没寻思老来受着气。五根柱棒五里五,没寻思老来这么苦。六根柱棒六里六,没吃儿家个热馒头。七根柱棒七里七,自己的家却主不的。八根柱棒八里八,自家的钥匙不能拿。九根柱棒九里九,阎王不叫自己走。十根柱棒十里十,气作了秋风肉作了泥。”这首民谣离今天最近,与以前的民谣简直翻了个个儿,反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的老人现状。这首民谣采录于于营丘镇丛阎村一带。
  (二)、儿歌
  儿歌,也属于民间歌谣的一种形式,古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营丘镇的儿歌内容丰富,如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儿歌、讥刺不孝顺的儿歌、幽默的赶集儿歌、讥刺那些劳而无功奋而无益效而无利的人的儿歌、反映小孩住姥姥家细腻感受的儿歌、含有动物非常有趣的儿歌、儿童天性爱玩的儿歌、明显地带有营丘镇地形地物的儿歌等。
  1、《小巴狗》:小巴狗,上河崖, 湿了袜子湿了鞋;娘又不给做(zòu),媳妇还没来,寻思寻思好苦差(chāi) 。
  2、《山老鸹尾巴长》:山老鸹,尾巴长,将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把爷背在井台上。媳妇让在炕头上, 哧溜哧溜扒面汤。
  3、《小白兔去赶集》:小白兔,去赶集,买了椒子当鸭梨。咬一口,是辣的,再也不要带把的。
  4、《神上神干挣子》:“神上神干挣子,你是姜太公的小舅子!”这是营丘镇古城村太公祠周围村庄的一首儿歌,里面蕴含着一个直接与姜太公有关系的神话故事,也与古建筑学上的屋脊走兽、檐角走兽有关。
  5、《荠荠菜》(亦称“七七菜”):
  荠荠菜,毛蔸蒌喉。俺上姥姥家待一秋。
  姥姥看着刚喜欢,妗子看着刚瞅俺。
  妗子妗子你别瞅,石榴花开俺就走。
  6、《小蚂蚱》
  小蚂蚱,七寸长,跳跳哒哒道路旁。
  饥困吃那路边草,渴了喝那露水汤。
  七月八月还好受,单怕十月下严霜。
  七寸蚂蚱得了病,急坏了朋友青头郎。
  赶紧出门请先生,请来了医生红姑娘。
  咬着大腿评评脉,病的不轻要见阎王。
  请上螳螂打寿板,刨坟坑的是屎壳郎,
  明天要把丧事办,豆虫抬棺材到坟上。
  7、《崇山顶着天》
  崇山又崇山,崇山顶着天。有个放牛娃,一不小心跐蹭了山,滴流咕噜滚了两三天。幸亏被树挡住了,要不真还不知滚哪边?
  8、《动物谜语》
  上山直勾勾,下山滚提溜,摇头梆子响,洗脸不梳头。
  9、《说我诌我就诌》
  说我诌我就诌,大年五更立了秋,
  天地棚上蝈蝈叫,吃定餶飵割黑豆,
  大年初二发山水,冲了满街秫秫头,
  拾着个大的打石二,拾着个小的打八斗。
  10、《东西街南北着走》
  东西街南北着走,十字路上人咬狗,拾起狗来打砖头,砖头咬着狗那手,我说这话你不信,老鼠拖着个狸猫走。
  (三)、民歌
  民歌也是人们口头创作相延久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是民间传唱的歌曲,乡土气息浓重,形式生动活泼。营丘因处四县市区之间,民歌更具广泛性和兴趣性。如唱出了婚姻自主批评了旧时的婚姻习俗的民歌、唱出了情人间的恩爱缠绵的民歌、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不忘国家的民歌、叙述旧时代的善良小姑子的民歌、反映了父母包办娃娃亲的民歌、反映女子出嫁后悲惨地位的民歌等。
  1、流传于河头一带的《秧歌舞调》:“新中国来新民主,有家新郎娶媳妇。新郎本是英雄汉,媳妇也是好模范。都进步来不封建,打破一切旧习惯。以前的风俗真讨厌,六月还把棉裤穿。下轿还得人扶着,怀抱丝月为什么?坐到床上不说话,吉庆的日子装哑巴。新式结婚新事好,现在结婚自由了。新郎新娘也说话,亲戚朋友也拉呱。啦了这个啦那个,喜气洋洋新婚啦。”
  2、《十二个月》:“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是情人来上工;上工先打三担水,铡草喂马扫天井。二月里来龙抬头,小姐上了五凤楼;手把楼门朝下看,看着俺情人他好风流。三月里来三月三,小姐花园里打秋千;情人过来送一把,俺嘴里不说心里甜。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上把香插;大娘婶子上庙去,留下情人和俺看家。五月里来端阳节,大麦上场小麦黄;短工觅汉上坡去,留下情人和俺翻场。六月里来热难当,手不离小扇还能热得慌;小姐有心洗个澡,想找俺情人搓脊梁。七月里来七月七,天上的织女牛郎的妻;二人没做那亏心事,相隔两下不顺理。八月里来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老天吃那凡间物,情人不在俺月不圆。九月里来秋风凉,俺看情人他冻得慌;俺飞针走线做棉袄,送给情人他穿上。十月里来十月一,小姐身上不利事;大娘婶子看破了,亲娘知道了可不依。十一月里来天气寒,小姐这里犯了难;背着爹娘不知道,俺同情人下江南。十二月里要过年,家家户户置办全;俺和情人商议好,俺到他家去过年。”
  3、《看情郎》:“妞儿今年才十七,起个乳名叫二妮。长脸大眼白净子,脑后两个大辫子。情郎捎信要我去看他,两手空拳没的拿。买上蟹子买上虾,怀里抱个大西瓜。天上下雨地下滑,出门跌了个仰嘠扎。两手一挓挲,跑了蟹子蹦了虾,跌破了那个大西瓜,没有福的小冤家。”
  4、《送情郎》:“送情郎送至在大门以外,一伸手拉住了郎的裤腰带,我问情郎哥何时再回来,少说三两日多说半月载。送情郎送至在大门以南,从腰里拿出了二十块大银元,这十块给郎哥打个火车票,这十块给郎哥路上做盘缠。送情郎送至在大门以西,猛抬头看见了一个卖梨的,俺有心买个梨给俺郎哥吃,想起了昨夜晚吃不的凉东西。送情郎送至在大门以北,猛抬头看见个龟驼碑,我问他犯了什么罪,但为他当汉奸不当游击队。送情郎送至在大门以东,忽然间老天爷起了西北风,刮风不如下雨好,留下情郎哥多住几点钟。”
  5、《征兵五更》则叙述了日本侵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夫妻分离惨状。《征兵五更》全文如下:
  一更里来月儿照正东,奴在房中泪盈盈,
  埋怨一声唐司令,日本进中原下令把兵征;
  棒打鸳鸯各西东,何时才能得相逢?
  二更里来月儿照床前,奴在房中泪涟涟,
  埋怨一声张专员,何人你不征单征奴的男?
  残风吹断并蒂莲,何时才能的团圆?
  三更里来月儿照牙床,奴在房中泪汪汪,
  埋怨一声蔡乡长,今日你来催明日你来抢;
  三番五次把郎绑,老蔡你真是狠心肠。
  四更里来月儿照西房,奴在房中哭断肠,
  埋怨一声爹和娘,哥哥在家弟在乡;
  他俩不去单叫奴的郎,爹娘你可真偏向。
  五更里来金鸡啼,奴在房中泪凄凄,
  叫了一声天和地,一不埋怨天二不埋怨地;
  埋怨为奴命不济,生在这个乱世里。
  奴家去烧香,祷告天和地,
  保佑我的郎在外好好的,以后还有团圆期。
  6、《二八佳人》
  二八佳人拾柴禾,出门碰见娘家的哥。
  哥哥见妹心欢喜,妹妹见哥泪如梭。
  叫声哥哥你坐下,听听小妹对你说:
  你在咱家享富贵,我在婆家受折磨,
  白天打水千千担,黑夜推磨三更天;
  扶着磨辊打了个盹,一觉睡到饭时多,
  公公说是晚了饭,婆婆打俺的懒老婆。
  手里拿着槐木棍,一起一落狠打我。
  出来小姑来拉着,叫声娘你别打啦,
  你闺女今年十七八,再过几天就到婆家。
  人家折磨我怎么着,娘说我可怎么着?
  说得她娘没言语,张口结舌没的说。
  俺拉婆婆炕头坐,还得小心伺候着。
  哥呀哥呀你说说,这种日子可怎么过?
  7、《小女婿》
  十八岁的大姐九岁的郎,听我慢慢说端详:
  说是郎来郎还小,说是儿来不叫娘。
  黑夜枕着胳膊睡,涎水淌了一胸膛。
  头一夜尿了褥子被,第二夜尿了顶子床;
  第三黑夜更是好,尿了俺绣花鞋一双。
  气得大姐我发了火,劈头给他两巴掌。
  头一把掌叫大姐,第二巴掌叫亲娘。
  叫声亲娘别打我,明天我光吃干粮不喝汤。
  大姐我一阵好悲伤,骂了一声爹和娘:
  送柬时说是订的娃娃亲,没想到给他当后娘。
  8、《一棵白菜卷卷心》
  一棵白菜卷卷心,不忘娘亲望谁亲?
  小时吃那娘家的饭,大了成了人家的人。
  人家的屋地俺扫光,人家的母亲俺叫娘。
  棍棍落在俺身上,句句骂的俺爹娘。
  9、《小寡妇上坟》
  小小寡妇二十三,“五七”上坟甭打扮。扎上一个苏州头,戴上一支扬州簪,两眉弯弯赛只船,不用搽胭抹粉自来俊,有红似白似天仙。左手拿着一把壶,右手挎着纸和钱,叫声淘气头里走,小翠莲抱在俺胸前,走得慢来怕人说,走得快来怕人言,不紧不慢才要走,婆婆哭着到跟前,劝罢婆婆快点走,不觉来到他坟前,纸钱放到溜平地,叫声淘气你这边站,小翠莲放到俺这边。男人上坟划十字,女人上坟划圈圈,圈圈里头你收钱,圈圈外头你别贪。嗤嗤啦啦划着火,点着黄纸冒青烟,小嘴一撇哭老天,哭声天来哭声地,哭声寡妇命不济。太阳正晌俺就来,哭到太阳没西山。丈夫坟前打了个盹,抖抖精神睁开眼。叫了一声儿和女,快快起身把家还。脱了白罗换红罗,拜了公公拜婆婆,叫声婆婆听我说,壶里无酒难留客,锅前无柴难烧火,不恋你家钱和财,不恋儿女挂心怀,另找婆家是心愿,奴家永不再回还。
  10、另外还有反映清明佳节期间,少女相伴游春踏青,放风筝打秋千,喜乐融融的《放风筝》、《打秋千》。还有反映少女天真烂漫的心境的《姐儿节日里》。1948年5月昌乐解放,来开辟工作的胶东籍干部带来了欢快自如的《秧歌调》传遍昌乐各地,当然也包括营丘。青年男女组成的扭秧歌队,配上秧歌调扭起秧歌来倍受大家欢迎。其中《打潍县》(秧歌调)广为流传。
  (2014年7月18日第三稿完成)
  2014年8月14日第四稿完成
  2014年8月22日第五稿完成
  营丘戏曲音乐、说唱艺术、民间歌谣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