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之争烽烟再起--是临淄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艺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营丘之争烽烟再起--是临淄?是昌乐?还是高青? 经国内历史考古界学者的探究,齐国开国的谜团随着出土文物和器件的释读而逐步揭开,使被民间奉为神灵的姜太公逐步走下了神坛,成为可以感知的历史人物。由此,姜太公的开国落地点营丘又成了争论的焦点,原本临淄和昌乐“相互争夺”营丘,现在由于陈庄西周遗址“浮出地面”,使营丘之争烽烟再起。 高青 临淄 营丘 全媒体记者 苏一宏 开国都城 陈庄演变为营丘 著名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认为,齐国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定都临淄之前的齐国始封地营丘在哪里一直扑朔迷离。高青陈庄发现的西周前期的夯土城址包括贵族墓葬、祭坛、(车)马坑、带有“齐公”字样的铜器、刻辞卜甲等重要遗存,揭开了早期齐文明的神秘面纱。 那么陈庄西周遗址究竟是丰国都城、齐贵族聚居地、薄姑,还是姜齐的最早都城营丘?有专家判定陈庄西周遗址为姜太公开国的营丘依据了下列理由: 一、铭文。“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宝尊彝”,专家将这段铭文解读为丰地乐官给第一代齐公姜尚制作的用来赞颂祭奠先人祖甲专用的礼器,或成王周公东征取胜后,在丰地召集诸侯举般乐庆贺,赏赐有功的齐公的礼器。这是“齐公”两个字最早在山东出土的器物上出现。《诗经》有《般》篇,说的是周成王平定东夷后宴乐的事。有哪位齐公能与周成王平定东夷联系在一起?唯姜太公而已。《史记》上说:“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营丘。” 二、地理环境。从陈庄遗址发掘的情况看,济水从城南流过,左折而流向东北。目前陈庄往东从唐口、宋套、河东、河西、堤西里、付家堤口、姚套、堰头等村名,都与济水有关。汉书地理志载:“太公以齐地负海写(泻)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于是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盐卤之地,符合高青的土壤特征,鱼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靠的也应该是济水便捷的航运。 三、祭坛。著名考古学家王恩田、李学勤均认为祭坛为天坛,为后世天坛的鼻祖。祭天是天子特权,王恩田认为祭坛以及那件青铜簋上遗留的70字铭文与齐哀公祭天涉嫌僭越被烹有关。这能够印证主人的特殊身份不同一般王侯。太公功不在周公之下,且为西周三代帝王师,被尊为“太公望”、“尚父”。天子之尚父享受部分超出王侯的礼仪也在情理之中。陈庄西周文化遗址为齐国的第一个都城营丘无疑。 王恩田最感兴趣的9层祭坛,环环相套叠、形制奇特的夯土台基可名之为环丘,古音环通还,还又与营可以通用。《齐诗》中说“子之(至)还兮”,《汉书》印作“子之营兮”。因此环丘也就是晏婴所说的“先君太公筑营之丘”的营丘。陈庄考古发掘让沉睡地下3000年的营丘重见天日。 齐国首城 马宋演变为营丘 “为了纪念姜太 公,我们县在2006年8月 30日,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 准,借马宋、窝托、崔家三个乡 合并之际,改成了营丘镇。”10月12日15:00许,记者来到了昌乐县营丘镇,镇文化站的滕站长说。 滕站长介绍,昌乐古称营丘,依据的是清嘉庆《昌乐县志》卷一《总纪》记载:“己卯周武王十有三年夏四月封师尚父於齐都营丘。”“按营丘故城即太公始封地历六世始迁都临 淄。”西周时代武王封姜太 公于齐,建都营丘, 即现在的昌乐县营 丘镇营丘村,为齐国发祥 地。姜太公开国后,在昌乐营丘历经五世,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王朝烹哀公,立其弟,称胡公,把国都迁至临淄。 滕站长说,昌乐县提出了“齐国首城 宝石之都”的名片,将营丘镇定为齐国首城。最近几年,在营丘村修建了姜太公祠,供后人瞻仰。 随后,记者来到营丘镇的营丘、古城、城前、城角头、古城店等村庄,看到了一些古城垣遗址。滕站长说,那就是营丘的城墙。 营丘故城位于今营丘镇古城村,东濒白浪河,南流金钗河,城制类燕都制度,分内外两城,内城即皇城。在古城村西北角,记者看到了一座姜太公祠,不远处就有隆起的土堆,滕站长说,那是残留的皇城城墙。 记者问滕站长,除了根据历史资料认证外,是否请国内的考古及齐文化专家对“齐国首城”这个命题论证过,滕站长没做任何回答。 将临淄定为营丘是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又北,经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武王以其地封太公望,赐之四履,都营丘为齐。” 关于姜太公建都营丘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这样记载: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佐周武王灭商兴周,因首功封于齐国,建都营丘。 营丘改名临淄是因为一场君主家族的争斗:公元前866年,齐哀公的异母弟弟姜静被立为齐君,这就是齐胡公。因为营丘和纪国仅隔一条淄水,齐胡公害怕纪国国君加害自己,便把都城从营丘迁到了薄姑。 公元前859年,齐哀公的同母少弟姜山带领营丘人奔袭薄姑,杀了齐胡公,自立为齐君,称为齐献公。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山东省考古部门在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西约200米处的韩信岭一带发现了营丘故城遗址,特别是挖掘出的城墙证明早在齐献公迁都前这里就已有旧城邑存在,后被献公改扩建。 据王恩田考证,营丘在齐国故城大城东北角,淄河西岸,今齐都镇河崖头村韩信岭一带。这里的文化层特别厚,有3—4米,往往有四五层堆积,过去每逢大雨过后,古币、化石环等文物时有显现,营丘即临淄。 ◇ 相关链接 和曹操相关的文化旅游最具海内外华人世界的市场号召力,曹操故里之争,涉及河南永城和安徽亳州。2009年曹操墓惊天破土,又引发了安徽亳州与河南安阳的墓地之争。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 流传了千百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地在河南鲁山、山西和顺、山东沂源和陕西等地一直争执不休。 齐国首都 营丘演变为临淄 昌乐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