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禹王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风雨沧桑禹王台

  禹王台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40 华里处(寒亭区高里街道禹王台村的西南角)。如今,有关大禹和狐仙那些美丽及神秘的故事,仍在这里广泛流传。今年六月,禹王台村的陈月龙老人和陈文生老人,向笔者讲述其中的一部分。
  大禹治水的时候,此地就有七条河流,分别是尧河、丹河、弥河、桂河、大于河、小于河和白浪河,七河交叉,逢雨就涝,涝年就灾,粮食颗粒不收,老百姓无法生活。大禹心怀为民造福之心,赶来治理水患。狐仙也来相助,使得筑台工程出奇快速。人们白天筑台三尺,晚上就又自然高长三尺,高台很快竣工。从此,当地百姓减少了水灾袭扰,连年丰收。后来,人们在禹王台上建禹王庙一座,并把此台称为“禹王台”。
  据说,许多帝王都重新修过禹王台。 据禹王台村中的老人们代代相传:秦朝时期,秦始皇曾率大批人马征集大量民夫对禹王台进行扩修。至清乾隆十一年时,禹王台几经风雨侵蚀,台中间已被冲刷出一条很宽的缝隙,形成两个山头形状。乾隆爷微访到此,便命人对禹王台进行补修和加固。 此后,时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和出生于潍县北乡傅王庄、后在外地做知县的傅廷兰,亦曾先后到过禹王台。郑板桥在禹王店写下了“文明四海”四个大字,并赋诗一首。傅廷兰写了《禹王台记》,均装潢在匾内高挂此处(此匾于1938年被国民党地方武装保安15旅张景月部烧掉)。
  据现禹王台村的老人们讲,乾隆爷重修禹王台后,曾给禹王台村带来了好运,村里出了大官叫陈官俊。陈官俊后来在清廷曾做过五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
  修禹王台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生命。禹王台村一位时年82 岁的退休老师陈法元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该村一户村民盖新房从禹王台上挖土时,挖出了一个很大的青砖和一具白骨,青砖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农村那种青砖的六倍大、两倍厚,上面用阴文刻有:“河南王小,滑夫一名”8个字。“河南王小”究竟是何年代、何地方人士?“滑夫”究竟是什工种(职业)?那大砖头是执政者的丰功碑,还是患难的工友们的纪念标志?没人能说得清。更让人疑惑的是,清末闹“ 太平天国”时,洪秀全的一支部队突然来至禹王台脚下,对禹王台进行了大包围大搜索(后此处有立碑文所证),其中原因至今仍是谜。1938 年日本鬼子占领潍县,国民党十五旅张景月部包围禹王台后又点火焚烧,使禹王台草木房屋全部化为灰烬。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禹王台给予了很大的关注,1959 年上级专门作出决定:要对古建筑禹王台好好保护,不准继续再从禹王台挖土;1964年潍县政府派出工作队进驻该村帮助工作,有个从北京地质大学毕业的秦姓工作队员,多次深入至禹王台的几个大洞内探考。后他作出结论,认为禹王台是一座古坟,并写出报告建议上级考查(后因文革未实现)。1980 年禹王台被潍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保护古迹。1992年春,当时的萧家营乡政府对禹王台进行修建,1992年12 月请“老三哥”神像,1993年正月初一在台上请禹王神像,1997 年七月初一请“仙姑”神像。2009年后,又建庙宇和神像多座。2009 年农历七月,东北籍弘耀道长(曾在泰国学道习医7年)进驻禹王台,为当地百姓传道医病和投资建庙,很受当地百姓欢迎,使禹王台的香火更加兴旺。(张宏伟 刘剑侠)
  来源:农村大众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