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都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风筝都
  蜚声海内外的世界风筝都。风筝的故乡在中国,中国风筝数潍坊,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潍坊风筝以其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相传,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居于鲁山(今青州西南部一带)之时,看到鸢鹞在空中盘旋飞翔,从中受到启迪,逐“斫木为鹞,三年而成”,这当是现在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风筝。后来,他的学生公输般用竹为材料制成“木鹊”,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并“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早期的风筝还被用于传递消息,测量风力等。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风筝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潍坊风筝在宋代开始流行,明代已普及民间、它把精巧的竹篾扎制艺术,同中国传统画技熔于一炉,不仅是放飞的娱乐品,也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明末清初,潍县的“麻姑献寿”、“五福临门”等风筝精品曾进入宫廷。清代郑板桥曾有“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的诗句。真实反映了潍县一带,清明时节放风筝、打秋千的欢乐情景。扎放风筝的风俗相沿至今,久盛不衰。潍坊风筝有几个流派,城乡各有特点。城区风筝精巧细致,以国画传统技法绘制图案,形象活脱,造型优美。乡间风筝以杨家埠最为有名,其特点是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到风筝上,色彩强烈,装饰性强,风格与年画基本相同。潍坊风筝的四大代表作为龙头蜈蚣、鹰、仙鹤童子和雷震子,其中“串式龙头蜈蚣”长百余米,由龙头、躯干、龙尾3部分组成。放飞时在空中蠕动腾飞,状似喷云吐雾,蔚为壮观。通过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题材更加广泛。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