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狐狸出殡
过去,寒浞冢周围十分荒凉,虽然人们心里敬畏寒浞,但除了烧香还愿,没事儿的时候却很少去那里。墓冢毕竟是墓冢,并不是什么好玩儿的地方。特别是到了夏天,高高的冢子上长满了齐腰的杂草和灌木,让人很难登临。正是由于人迹罕至,所以那里竟成了一些野生动物的乐园。有的动物甚至在冢子上掏洞为穴,生儿育女,这其中,红毛狐狸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动物。
很久以来,狐狸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都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动物,人们轻易不会去伤害它们,而是对它们敬而远之。那时候,荒郊野外生活着的是一种毛色暗红的狐狸,他们的毛油光发亮,在阳光下跑起来就像一团火在田间跳跃。特别是下了雪的冬天,红狐狸在雪地里飞奔,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火球,当地的人们对这种红狐狸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做“皮狐子灯”。有的时候,大人们为了阻止孩子们晚上到街上瞎跑,就以外面有“皮狐子灯”来吓唬他们。所以说,红狐狸在过去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比寻常的动物。
大约75年前的一天中午,南纸房村有个人到南边的村里办完事回来,当他扛着扁担经过寒浞冢旁的时候,发现一只红狐狸正躺在冢子的斜坡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在它的身旁,还围着四只貌似没有断奶的小狐狸。那人五大三粗但手脚灵活,平时就是个喜欢抓獾逮兔的主儿,他眼瞅着那只狐狸眯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便动了歪心。他知道狐狸肉有一股臊味儿并不好吃,但狐狸的皮毛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若是能用狐狸皮做个坐垫或者帽子啥的,那冬天一定很暖和。
那人一边想着,就一边悄悄地向冢子靠了过去。也许是杂草阻挡了狐狸的视线,又或许是临近中午,狐狸放松了警惕。总之,当狐狸母子们发现危险时,那人已经近在眼前了。大概天下的母性是相同的,面对威胁,那只母狐狸没有先钻进身后的洞穴,而是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挡住了自己的孩子。当四只小狐狸先后钻进洞穴以后,那只母狐狸再想钻进去已经来不及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壮汉跳将起来,抡起手中的扁担就打了下去。只听“吱——”的一声惨叫,再看那只母狐狸,早已是脑浆迸裂,没了气息。
那人从地上捋了把草擦干净扁担头上的狐狸血,然后又从腰上解下一条细绳,把狐狸的四只爪子绑了,挑在扁担上向家走去。进得村来,有乡邻见了,与他打招呼,他还洋洋得意,大言不惭地向人们炫耀自己的战利品……
回到家中,他先把狐狸扔在地上,让老婆孩子都美美地欣赏了一遍。他顾不得吃饭,只简单地喝了口水,就要开始给狐狸剥皮。前文说过,这是个经常打猎的人,给动物剔骨剥皮对他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找出那把匕首一样的单刃钢刀,把狐狸仰面放平了,对着它的肚皮就划了开来。
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把狐狸的肚皮划开的一刹那,他老婆突然手捂肚子,“哎呦”一声张倒在地,嘴里“咿咿呀呀”不住地说着胡话,几乎没人能听懂她说了些什么。看她的脸,分明是一副痛苦迷惘的表情,而看她的神智,更是显得疯疯癫癫。奇怪的现象还不止这些,就在他老婆躺倒在地的时候,他的三个孩子也开始围着母亲发出一阵阵呜咽,而那呜咽却又不像是人的哭声,听上去含糊不清,更像是某种动物的哀号……
面对母喊子叫的混乱局面,那壮汉一时也慌了神,他搞不懂为何家里突然全都乱了套。等他稍微回过神来后,立即跑出家门去请来了村里的那位老郎中。老郎中为他老婆把过脉后,神色凝重——他压根儿就没见过这么乱的脉象。在那壮汉急切探求的目光中,老郎中无奈地摇了摇头,起身便告辞了……这时那壮汉似乎已意识到是自己杀死狐狸惹来了大祸,一时也没了主意。
哭喊声惊动了四邻,他家院子里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乡亲。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责怪那壮汉不该杀死红狐狸。就在这时,院外突然闪进一人,只见他穿了一身紫红色的长袍,转身就来到了壮汉身边,只听他低声说道:“要想留住你的人,全家必须出大殡。”话刚说完,那人一眨眼就不见了。这时乡亲们才意识到:刚才那个捎话来的红衣人居然谁都不认识啊!
到了第二天,那壮汉全家老小,除了老婆依然昏迷不醒外,全都披麻戴孝,重装出殡。他们把死去的红狐狸用一口棺材装殓了,请人抬着走在前面。出殡的队伍紧随其后,一边哀号连天,一边抛撒着纸钱,缓缓奔冢子而来。
南纸房距寒浞冢大约有四里路,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出殡,以前村里从没有过。又加上下葬的是一只狐狸,所以附近村里的人们听说这桩奇事后,都从四乡八疃赶过来瞧热闹,拥挤的观众甚至都堵塞了村头道路……
队伍迤逦东南行,最后终于到达了冢子旁边。在经过焚香烧纸,三扣九拜等一系列仪式之后,盛着狐狸的棺材终于埋在了冢子旁边……说来奇怪,等出殡的队伍赶回家时,那壮汉的老婆早已恢复如初,一点也看不出生过病的样子。问她前面发生过的事情,她竟一无所知。
后来传说,下葬那天有人曾看见一只红狐狸蹲在冢子顶上的草丛里,用冷眼死死盯住出殡的队伍,一直看到棺材埋进土里后它才离去。也有人说,蹲在冢子顶上的那只红狐狸其实就是死去的狐狸的丈夫。人们说红狐狸很忠于爱情,他们也像人类那样,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
给狐狸出殡的故事在周围的村里一直被议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那以后,人们就更加敬畏冢子和冢子上的生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