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保育院创办始末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华东保育院创办始末
  来源:《齐鲁晚报》作者:韩杰杰
  在青州城东南,邻近弥河,有一个宁静的村子。这个名叫大关营村的地方近年来频频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只因一处旧址。
  1948年,华东保育院在这里成立,至1949年6月向上海搬迁之前,该保育院共接收1至10岁的小孩137人,其中包括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将帅的子女。该院的成立,解决了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们的后顾之忧。
  如今历经时间洗涤,这个旧址已只留几块牌匾作为纪念。不过,在其隔壁,一座崭新的现代幼儿园已经崛起。
  寻根华东保育院
  沿着青州南外环一路东行,便能到达邻近弥河的大关营村。这里交通不算闭塞,也称不上发达。若要去城区,需要到六七里地外的大马路上坐公共汽车。
  这个环境幽静的村子,是华东保育院的旧址所在地。
  14日,经村民指引,记者来到了大关营村一探究竟。华东保育院旧址比邻村委大院,位于东侧。东边铁门背后,便是华东保育院旧址。
  在宁静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了一块写着“华东保育院旧址”的石碑,后面为其碑记。这是青州市委市政府2000年10月重修华东保育院旧址的碑文。200多字的碑文简单说明了华东保育院创建的原因、经过、意义。石碑后边是一座古井,当年保育院的孩子们喝的就是这口井的水。不过如今水位下降,井底已经干涸。纪念室中,摆着有些老旧的课桌凳,墙上挂着华东保育院的资料照片,以便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还原当时的场景。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那时解放战争进入决战时刻,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青州市城南弥河镇闵家庄村。但是南下部队的孩子,烈士的孩子如何处置,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中共华东局领导决定成立华东保育院,把孩子集中管理起来,使干部安心在前线打仗和工作。
  当时华东保育院的筹建人员一连跑了几个地方看房子,最后才选定了大官营村(现青州大关营村)。这里距华东局机关驻地2里路,距县城20里路左右,对保育院就近接受华东局的领导和随时南下搬迁、在益都火车站乘坐火车,都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据史料统计,从1948年6月开办到1949年6月向上海搬迁之前,华东保育院共接收1至10岁的小孩137人,包括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将帅的子女。
  如今,历史车轮碾过,这里已成了一座纪念馆。不过在其隔壁,延续华东保育院的风格,一座现代化的幼儿园——弥河镇大关营幼儿园正生气勃勃地运转着。
  地主大院和公房
  成保育院
  如今,在旧址处已难以还原华东保育院的模样,不过根据保育院老师的回忆录及村民的回忆,孩子们的寝室、课堂等,用的是没收的地主大院和公房。
  据资料记载,当时黄海明、李静一、邓六金(华东保育院筹建人员)从大连回到华东局等待分配工作,华东局组织便将筹办保育院的事情交给了她们。
  当年4月底,华东局批准成立华东第一保育院,归华东局办公厅领导,并任命李静一为院长、邓六金为协理员。在华东局、华东野战军领导的支持下,办院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按照“保证工作,一切从简”的办院方针,邓六金与李静一院长密切配合,带领保育院创始人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筹办工作,在大官营村创办起了华东保育院,并首批接收了62名孩子。
  当时孩子们的寝室、课堂等,用的是没收的地主大院和公房。生活、学习必需器具,只做了小床、桌椅、黑板以及活动用的秋千、滑梯、跷跷板。小玩具只有几个小皮球和自制的布娃娃,收集木工做小床等锯下来的小木块用作积木,还搞到了对孩子们开展活动来说十分有利的一架破旧的钢琴。
  据了解,保育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军区卫生部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调来学员20余人;从胶东区政府动员来的具有初中文化的妇救会骨干和积极分子10多人。华东局办公厅还从直属机关调来一批男同志,做财务、保卫、后勤、采购和炊事等工作。
  自编教材 复式教学
  保育院一开办就确定了它的教学方针:实验新民主主义的儿童教育,培养集体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文化,锻炼体格,培养服务精神,奠定参加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思想基础。
  保育院第一批接收的孩子62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为3个班:3至4岁的18人,为幼稚小班;4岁半至6岁的22人,为幼稚大班;6岁以上至10岁的22人,为小学班。后来,各班的人数逐渐增加,到1949年初,又增加了一个幼儿班。与此同时,这个班采取了保育员负责制,即一个保育员固定一两个、三四个孩子,白天照顾孩子学习、活动,夜晚带最小的孩子睡觉。小学班的孩子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分为一年级上、下学期和二年级上、下学期4种类型,在班内分组实行复式教学。随着入院孩子的陆续增加,小学班又分成了初级、高级两组,仍然采用复式教学方法。
  当时不仅没有小学课本,就连幼儿教材也只是一本借来的《游戏100种》。为此,保育院教育课的工作人员便根据本院教育方针和儿童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分工执笔,自编教材。胶东半岛四季分明,夏天把人热得汗流如注,而到了冬天却冷得伸不出手来。盛夏季节,编写教材的老师们就用蒲扇凉快一下继续写,有的老师甚至还中暑;到了严冬,衣服短缺,有的老师双手和双脚都冻僵了。语文、算术、常识等课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本本被编写出来。直到1948年年底,小学新课本在解放区的新华书店开始出版发行,保育院的老师们才从艰苦的编写和油印工作中解放出来。
  同时,保育院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组织老师给孩子讲革命故事。保教人员还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学习、锻炼、成长。孩子们看到农民耕种田地、干各种农活,知道粮食蔬菜是农民辛苦劳动所得,来之不易,吃饭时就会注意节约。老师们还常常把钢琴搬到户外活动场上,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扭秧歌、做游戏,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和爱好。同时,老师们还以孩子们生活学习为内容,创作了近50首儿童歌曲和两个儿童歌剧,后来很多歌曲被汇编成集,在山东新华书店出版发行,被人们传唱。
  大关营村八旬老人郇述杰回忆说,孩子们有时晚上也要上课,学习都很用功很努力。自从保育院建在村子里后,战争年代大官营村里的人经常能听到保育院里孩子们欢快的歌声,给他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乐趣。
  保育员兼做营养师
  孩子们的学习问题解决了,保育院的老师们又为孩子们的营养问题担忧起来。
  青州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张雯对华东保育院的创建始末研究颇多。他说,当时孩子吃住在农村,条件比较艰苦,吃水需要先用桶从井里打上来,再挑回保育院里,粮食柴草要用马车从几十里以外运回来,蔬菜副食要天天赶马车到集市上去买。保育院刚成立的时候,大批粮食支援了前线,后方的粮食很紧缺,上级配给保育院的只有白薯粉。孩子们本来就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如今又整天吃白薯粉,院长李静一和协理员邓六金特别着急。
  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保育院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各方面向保育院支援了白面、大米、猪肉,华东局还向保育院拨了5头奶牛、4只奶羊。
  当时,按供给标准,孩子们的主食是红薯、小米、煎饼,菜金是很少的。分管营养的保育科科长文芸和总务科的同志,就把孩子们按标准供给的吃不完的粮食换成豆子,磨成豆浆,做成豆腐,以改善伙食。而为了给孩子们增加钙质,除炖骨头汤外,文芸和老炊事员还一起做醋,用醋焖酥小鱼,让孩子连鱼带骨头一起吃。此外,他们还想方设法粗粮细做、制订食谱、变换花样、调剂饭菜,增加孩子们的食欲。对身体较差或体弱多病的孩子,他们还按“病号菜金”标准,另做“病号饭”并增加牛羊奶的供应。
  在她们的努力和各单位的热忱援助下,孩子们每个星期能够吃上一次肉,牛奶、羊奶、豆腐也已不紧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孩子们脸色红润,个头儿也不断增高,一改瘦弱模样。
  在卫生保健方面,华东保育院也做得比较完善。该院制定了一系列卫生保健制度,如餐具顿顿消毒,饭前饭后洗手擦嘴,毛巾手帕常洗蒸煮,被褥定期晾晒拆洗,床单枕巾定期洗涤,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按季节注射预防针等。
  由于缺医少药,保育员最怕传染病来袭,因为一病就可能是一大片。一次,一个班的孩子全得了麻疹,后在保育员们的精心护理下,多数孩子很快就痊愈了,惟有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并发了肺炎,高烧几天不退,昏迷不醒。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只有青霉素能救小女孩,可整个华东局也找不到一支,怎么办?
  邓六金见状万分焦急,在听说济南可能有青霉素,她当机立断,要了两匹马,带领一名医务员,连夜从大官营出发,一口气跑了300多里路,来到刚刚解放的济南,在一个教会医院买到了两盒青霉素,并连夜返回保育院给病重的小女孩实施注射。得益于此,小女孩不久便转危为安。
  据资料记载,华东保育院在大官营村期间,共发生过3次流行性传染病,生病儿童87人,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孩子们最终全部康复。
  1949年3月,华东局、华东军区渡江南下,同时成立了代号为“女子学校”的留守处,华东保育院由留守处领导。为了安全保卫和保育院南下乘车方便,同月,保育院迁到了青州城里的天主教堂,孩子们睡觉、上课、活动都在教堂内。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华东局通知保育院南迁上海。邓六金亲率华东保育院孩子、工作人员97人,从青州火车站登车南下,告别了华东保育院的创办地——青州。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