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仁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刘连仁:穴居山洞十三载
  作者:丛书莹 李承义
  草泊村,位于高密城区西南,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随着一个人永远地载入史册。这个人,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他就是穴居山洞十三年的刘连仁。
  “穴居山洞十三载,誓死反对法西斯”,刘连仁作为一个历史见证人,他经历过生命的高峰与低谷,最后在极限中突破,就像蚕破茧而出一样完成了生命的升华。在高密市档案局,关于刘连仁的相关历史资料有厚厚一摞,而让大家感触最深的还是他十三年的野人生活。
  饱尝苦难却依然乐观
  轻轻翻阅《野人刘连仁》一书,刘连仁坎坷的一生跃然纸面,十三年穴居山洞,誓死对日讨取公道,忠厚善良却遭遇变故,自从被日本人抓的那一刻,一种恐惧、愤怒、思念始终撞击着刘连仁这颗忠厚善良的心灵,一个靠种田为生的汉子,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面对刺刀和绳索,怎么不恐惧和愤怒。自从被抓,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从此自己的父母双亲和弟妹怎样生活,自己的妻子快要临产了,遭到这种变故孩子不知是否保住,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切的一切让当时的刘连仁柔肠寸断,痛不欲生。但是为了能回国和家人团聚,他从痛不欲生变得顽强,与日本人抗争,与生命抗争。
  感动于他的坚强不屈,在日本鬼子的刺刀底下,挨饿受冻、挨打挨骂、担惊害怕,被打死、饿死、冻死、病死的人很多,活下来的一个个容颜消瘦、双目无光、全身无力、双腿发软,但是坚强的刘连仁熬过来了。
  经历苦难的刘连仁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高密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之前的老领导曾在刘连仁生前去他家里看望过老人,刘连仁家一排四间红砖红瓦房,院内很干净,院里养着几头猪和几只鸡,生活平淡而祥和。据老领导讲述,2000年的刘连仁老人热情大方,虽已是耄耋之年,却腰板挺直,脸膛红润,精神矍烁。真想不到,这位九死一生饱尝人间苦难的老人,身体和精神会这样好。
  在2000年拍摄的照片里不难发现,刘连仁老人身材高大瘦削,面容慈祥可亲,和街头晒太阳的庄户老汉没什么两样,如果没有查阅关于他的故事,真感觉不出他这一生有这样悲惨曲折、震撼人心的遭遇。
  悲惨没有磨灭他生活的希望,但是为了争公道,刘连仁开始了对日本政府的诉讼。刘连仁儿子刘焕新说,父亲非常乐观,而且多次向不认罪不赔偿的日本政府提起诉讼,临终对他说:“我死后你一定要把和日本的官司打下去…不能亲眼看到胜诉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我死不瞑目。”
  刘焕新说,当初打官司的时候非常艰苦,困难太多了,最大的问题是钱,但是人有三气:志气、骨气和勇气,尤其面对日本人,中国人更有责任坚持下去。这场官司也是老人(刘连仁)的遗愿,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孩子们也表过态了,会继续坚持的。最后终于打赢官司,也圆了父亲的遗愿,他感到非常高兴。
  十三年的野人生活
  饥饿、疾病、严寒、孤独……在寒冷的北海道,刘连仁待了十三年,设想一下换做一般人,想必连半个月都坚持不下来,就已经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当然这些艰苦的条件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刘连仁,但是他思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痛恨日本鬼子,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就这样,他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穴居山野十三年,创造了人类生命的奇迹。
  自从被抓的那一刻,刘连仁就用逃跑来抗争压迫,一次次的逃跑,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回到祖国怀抱,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促使他逃出虎口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在刺刀和皮鞭下,刘连仁选择逃跑是最现实的。
  逃跑、被抓、受苦刑,像这样的经历刘连仁经受了许多次。直到1945年7月的一天夜里,星月无光,伸手不见五指,9点钟刚过,工人们刚睡下,刘连仁决定再次逃跑,他提醒自己:不要心慌,要沉住气。他装着上茅房的样子,从容地走出宿舍下了楼,转到大院门口,大门刚好没上锁,一拉就开了,门前也没有人,看门的日本人正在门旁的小屋里喝酒打牌。刘连仁把鞋脱下,提在手里,一步步地往门外挨,腿抖心跳,紧张的气都闭住了。
  等到他跨出大门,走出了这座吃人的大火坑、活地狱,他还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跑得太顺利了,惊喜之余,他没功夫多想,把心一横,放开大步,在黑夜里向前奔,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一个劲的向前跑。就这样,逃出了虎口,躲进了北海道的深山老林,从此刘连仁变成了穴居山野,茹毛饮血的野人。
  夏天,风餐露宿,困了就在草地上树底下打个盹,不敢睡久。饿了他用野韭菜、山蘑菇、野果子充饥,没多久他便拉肚子、肿腿,食物中毒。他就晚上到山下找土豆、豌豆、海带、大米等食物充饥。在山下的小窝棚里,他找到了一把铁镐、一把铁壶、一盒火柴。刘连仁用这些食物和工具来维持生命,吃饭经常上顿不接下顿,找不到食物就挨饿,吃一顿熟饭就是最幸福的。
  北海道的气候冬长夏短,六月里雪才化净,九月里又下起来,冬季漫长而寒冷,刘连仁身上只穿着单军衣,又薄又破,无法抵抗严寒,刘连仁就在山上打洞,在雪洞中冬眠熬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冬季储存的食物少,就一天吃一顿饭,几天吃一顿饭。害怕被人抓住,夏天,昼伏夜出,一天换一个地方,冬季,一年换一个山洞。
  不幸的是,他的足迹被人发现,又在此被日本人抓走,从此野人生涯宣告结束。1958年1月底的一天,刘连仁正待在洞里,大雪把洞口几乎封住,只留下很小的一个小口子。他突然听到脚步声,吓了一跳,怎么这样大的雪天还有人。说时迟,那时快,就听“扑通”一声,雪洞上端塌下来,一个人的脚伸了进来,这只脚在洞里四面打探,没碰着东西,把脚缩上去。过了一回,那人慢慢地走远了。刘连仁想,肯定被人发现了,与其在洞里等死,不如冒死逃跑。他爬出洞来,鹅毛般的雪花刮在脸上象刀割一样,他的腿在山洞里憋了一冬,已几乎不会走路,再加上风大雪大,更走不动。为了活命,他拼命的跑,就这样在雪地里熬了十多天,手脚被冻裂,全身骨头疼痛难忍,饿得要命,没有办法他又回到洞里。来的人是日本的一名猎户,过了十几天,猎户又发现了脚印,便领着两名警察来到了洞口,向天鸣枪,向洞里喊话,没敢进洞,而是在洞口的不远处守候。刘连仁在洞里没敢出声,等他们走后,又一次逃出洞来,但是没走多远就被人抓住了。
  笑着回国
  却未能看到胜诉那一天
  刘连仁哭着被掳到日本,笑着回到了祖国。1958年4月15日,刘连仁乘坐日本轮船“白山丸”号,回到了日思夜想、离别十四年的祖国。在天津塘沽码头,刘连仁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欢迎仪式上,有中国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天津市政府的首长、各界代表和数以千计的群众,更使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他的妻子、弟弟、和没见过面的孩子。
  从天津到济南又到高密老家,刘连仁看到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受到了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感到了祖国人民和家人的亲切关怀,激动兴奋的心情无一言表。刘连仁刚回祖国时,从日本带回来的是不堪回首的苦难经历、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和一身病痛。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党、是政府、是家乡的亲人让他精心治病养身,为他修缮房舍,使刘连仁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回乡后他积极参加农业生产,还在村里要了一块责任田,他每天早起晚睡,在田里种上了大蒜、大葱、黄瓜、扁豆之类的蔬菜。刘连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在这个三辈九口人的幸福家庭里,刘连仁老人笑语盈盈,闲暇时,与孙辈嘻笑逗闹,共享天伦之乐。
  高密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刘连仁头部右上边有一条手指长的伤疤,刘连仁说,这是在高密火车站逃跑时被日本兵开枪打的,那颗子弹要是再朝下一点,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刘连仁在享受团圆之乐的同时,没有忘记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为受苦的百姓讨公道。
  高密市档案局工作人员称,刘连仁的十余年苦难生活,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违反国际法,残害中国人民的活生生的罪证,是一部用血和泪写成的控诉书。刘连仁罕见的苦难经历在中日两国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当中引起轰动。生前,他到省内外做报告达1800余场次,使数10万人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先后6次出访日本,向日本人民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为讨回公道,1996年3月,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刘连仁向仍然不认罪不赔偿的日本政府提起诉讼,并3次赴日上法庭陈述。2001年7月12日,刘连仁胜诉,被告日本政府被判赔偿2000万日元。但随后,日本政府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05年6月23日,东京高等法院下达二审判决,以国家无大责等理由宣判原告败诉,驳回赔偿要求。
  2000年9月2日,刘连仁因癌复发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7岁。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