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潍县陈氏兄弟的一段恩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蒲松龄与潍县陈氏兄弟的一段恩怨
  陈 正 宽
  在老潍县城北门——望海门外,有条东西走向的大路,叫北关大街。这条大街,连接明清以来纵贯山东东西的那条交通干道。它东接登州、莱州,西达青州、济南。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中,特别描写了它:“两行官路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就在这出了城里北门,沿北关大街东行约一里之遥,到了潍县县城城墙的东北角。而立在局外看城角,构筑宛似一只凤凰的嘴,因此起名:凤凰嘴。立在凤凰嘴下放目,在西去城墙外侧,有一溜培护墙根的长而又宽的岭坡。在这岭坡上,有两幢青石墓碑,特别扎眼。一幢碑上刻着:陈所见先生之墓。相距不远处,一幢碑上刻着:陈所闻先生之墓。
  墓而不坟(日久年深,墓土流失),有碑昭然(陈氏兄弟,名传不朽)。墓主名字,着实新鲜。陈所见、陈所闻,所见所闻,潍县常人,任君查遍《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恐怕也是海底捞针,终无所获,到头来只是一个大大的失望。难道陈氏兄弟,果是泯然凡人,如草木同腐?答曰:非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找不到,只是不得其门而入,踏破铁鞋无觅处。一旦对了路,得来全不费工夫。
  门径何在?请君走进《聊斋志异·狐谐》。故事说,山东博兴县有个穷学生万福,字子祥,二十多的人了,因家贫,还是说不上媳妇。有事上济南,住旅馆,夜间竟有雌狐,妖冶来会,且与共卧。这事被万福朋友、众家乡客知道了,欲见狐女。见了,却用隐身之法,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客中有叫孙得言的,好说笑话;这雌狐,也好说笑话。一次,相聚共饮,万福主办,孙得言与陈氏二客与席,而留榻与狐娘子坐,狐娘子说笑话,连讽带刺的,孙不乐意听。客人便约定:“说笑话骂人,罚他喝酒。” 狐娘子说:“我说笑话骂狐,总行了吧。” 都说:“行,说吧。”(笔者按:下段所引,皆是《聊斋志异·狐谐》原文)
  狐曰:“昔一大臣,出使红毛国,着狐腋冠。见国王。王见而异之,问:‘何皮毛,温厚乃尔?’大臣以‘狐’对。王言:‘此物生平未曾得闻。狐字字画何等?’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主客又复哄笑。二客,陈氏兄弟,一名所见,一名所闻,见孙大窘,乃曰:“雄狐何在?而纵雌流毒若此?” 狐曰:“适一典,谈犹未终,遂为群吠所乱,请终之。国王见使臣乘一骡,甚异之。使臣告曰:‘此马之所生。’又大异之。使臣曰:‘中国马生骡,骡生驹驹。’王细问其状。使臣曰:‘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乃臣所闻。’”举座又大笑……
  使臣所言“臣所见”,谐音“陈所见”;使臣所言“臣所闻”,谐音“陈所闻”。陈所见、陈所闻,哥儿俩,既为万福的客人,宴间因狐娘子戏谑孙得言,自大不忿,所以为孙解围说:“雄狐狸哪儿去了,留下雌狐在这里放肆?”狐娘子当然不高兴,变着法儿要骂陈氏兄弟一通,遂在故事中插进“马生骡是臣所见(陈所见),骡生驹驹乃臣所闻(陈所闻)”的一段,以报陈氏兄弟指责雌狐放毒的一箭之仇。而据后人考证,淄川蒲松龄与潍县陈氏兄弟,曾有过往交游。惜乎陈氏兄弟的后人,因事开罪了留仙先生,所以,蒲松龄特在《聊斋志异·狐谐》小说中,小施笔墨,给老潍县陈氏兄弟一个无关大体的揶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潍县陈氏兄弟,原本平庸之人,因了这个过结,倒使得哥儿俩进了《聊斋志异》,著之竹帛,名扬百代,文传不朽。这也就赋予了资质,让陈氏兄弟后人,在其先辈过世后,可以大大方方、风风光光,在潍县凤凰嘴下、护城岭上,立墓竖碑,昭示世人——潍县陈氏兄弟,能够拥有了“永远的荣光”。
  (《昨非斋散文》,2012年8月28日转录于全球网,2013年7月18日初发,昨非斋记)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