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 坊 市 简 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潍 坊 市 简 介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地跨东经118?10′-120?01′,北纬35?41′--37?26′。东与青岛、烟台两市连接,西邻淄博、东营两市,南连临沂、日照两市,北濒渤海莱州湾。辖4区、6市、2县和4个市属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人口863.7万。潍坊是着名的世界风筝都和中国蔬菜之乡。先后创建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获中国品牌特色城市奖、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居41位。
  潍坊市辖区内有“潍河”,遂以“潍”字冠名。用“潍”做区域名最早是隋代,隋初在现潍坊设潍水县,开皇十六年(569)置潍州,大业三年(607)州废。唐武德三年(619)复置潍州,六年后撤销潍州,归入青州,宋建隆二年(964),将北海郡升潍州。金、元两代,潍州辖北海,昌乐、昌邑三县,为后来“昌潍”之名作了铺垫。明洪武十年(1377)撤销潍州,降为县,始称潍县,隶属青州府,后来又改属莱州府平度州。清代潍县属莱州府管辖。中华民国初,潍县属胶东道管辖,后属莱州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潍县北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并将潍北和寿光部分地区合并建立寿潍县。1944年5月,撤销寿潍县,将寿潍、昌邑两县合并,建立了昌潍县,为后来的昌潍专区打下了基础。1945年6月,撤销昌潍县,恢复潍县建置。1948年4月,潍城解放,以潍城、坊子、望留等地建立潍坊特别市,辖潍县城、东关、南关、北关、坊子、望留六区,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管辖。至此,始有“潍坊”之称,“潍”即潍城,“坊”即坊子。同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同月,昌潍专区建立。1950年撤销潍坊市。1951年1月复置潍坊市,定为县级市,隶属昌潍专区。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辖1市14县。1981年,昌潍地区改称潍坊地区,辖1市11县。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改建省辖市,仍用“潍坊”之名,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县级潍坊市撤销,建潍城区。
  潍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
  潍坊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十笏园、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龙化石、沂山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等中外驰名。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名录。境内物藏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开采利用42种,其中蓝宝石、地下卤水储量居全国首位。
  潍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境内有济青、青莱、潍莱、东青、荣乌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铁路,以及多条国、省道,是全国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潍坊(森达美)港属一类开放口岸,万吨级码头已建成使用。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是全国四个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潍坊海岸线长140公里,有4462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和滨海平原,发展潜力巨大。拥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峡山水库库容14亿立方米,为全省最大水库。电力供应充足,主要来自山东电网,另有装机总容量377.5万千瓦的发电厂和自备电厂。
  潍坊产业基础好。工业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海洋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包装五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12家,有中国名牌30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山东名牌162个。农业产业化起步早,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禽肉、蔬菜出口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潍坊商贸流通业日趋繁荣,现代物流兴旺发达,是重要的区域物资集散地。初步形成了鲁东物流中心、潍坊港、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大物流基地,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到1983家。教育事业发达,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快,全市中职学校和普通高校达到70处,在校生21.9万人。
  近年来,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着变化,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1.8亿元,增长13.2%;实现财政总收入2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9.3%.
  (马良秋)
  --------------------------------------------------------------------------------
  文章添加:weifang 浏览次数:806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