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潍城区志


  潍坊市潍城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杨寿山 主编 谭先民 李承基 副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3年 5000册 1155千字 870页 彩图 13码 52.00元
  ISBN7-5333-0318-0

  潍坊市潍城修志始于明代,至民国共有旧志5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新志2
部。明万历元年(1573)刘廷锡主修的《潍县志》,原版本未存。清康熙《潍县志》纂
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王珍主修,原版本无存。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张耀壁主修
《潍县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宋朝桢、陈传弼等编纂的《潍县乡土志》为一卷
本。1931年设县志局,编修《潍县志》,至“七七”事变前大部完稿,因抗日战争爆
发而搁置,多数篇目以《潍县志稿》于1941年刊印问世,该志由常之英、刘祖千等修
纂。 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6月由潍坊市志编写委员会主持,经主编陈慕虹等编写的
《潍坊市志初稿》 ,历时1年又7个月,于1962年1月成稿,同年油印,未正式出版,
但其史料极为珍贵。
  本志书始修于1982年9月, 1993年出版。共搜集文字资料1200余万字,口碑资料
300余万字,实物照片资料1000余件,整理旧志资料约30万字,编写资料300余万字。
志书断限上起于1840年,下止于1990年,个别内容适当上溯。全书除序、概述、大事
记、人物、附录外,共设26编: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
工艺美术、交通运输、邮电、商业、科技、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党派群团、
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文化、卫生·医药、体育、
社会、方言。
  潍城区位于山东半岛西部。秦属胶东郡(一说属齐郡) ,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
8) 置北海郡。隋开皇十六年(596)于下密(今潍城西关)置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改
称潍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4年1月建潍城区,属潍坊市。全区总面积355平
方千米。潍城地处泰沂山脉尾闾北侧,地势南高北低,呈较平缓倾斜状。地貌有两大
类型: 一为地质构造地貌,主要指西南部的丘陵岗埠,占总面积的20.95%;二为洪
积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79.05%。境内西南部有符山(浮烟山) 、明宗山、五党山、
黑山等。流经潍城的主要河流有白浪河、虞河、大于河、小于河,均由南而北纵贯全
境。 属北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1990年,全区总人口
53.85万人, 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0个少数民族。矿产资源有石灰
石、膨润土、煤炭和蓝宝石。潍城历史上手工业发达,素有“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
匠, 九千绣花女,十万台织机”之称。潍县萝卜有300年的栽培历史,远销海外,是
馈赠、待客之佳品。
  潍城区土地肥沃,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197
8年以后, 潍城农业高速发展。199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9777万元,农村经济总
收入81097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862元;粮食总产量14017万千克,平均每公顷产量10
155千克, 单产比1949年增长5.15倍。农业机械总动力162368千瓦,耕、播、脱粒、
粮食加工、 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全区畜牧业总收入达589万元。蔬菜总产量64
00万千克。 1990年,全区1.8万公顷农田实现林网化,国家林业部授予“平原绿化达
标县”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潍城工业生产布局、产品结构渐趋合理,由较单一的手工业生产
发展成为具有动力机械、纺织、印染、造纸、电子、化工等现代化生产的工业体系。
1990年末,全区有工业企业2265家,工业总产值10.3亿元。有51个企业的13大类76种
产品出口美国、日本以及东欧、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潍城自古为登、莱、青古道枢纽,素有“胶东走廊”之称。胶济铁路横贯市区,
公路四通八达。至1990年,全区主要公路干线境内总长42.5千米,航空运输有二十里
堡飞机场,1986年首次开辟北京至潍坊航线。潍城城市建设被誉为“人民城市人民建”
的典范。 1979年至1990年,完成城建投资59165万元,相当于前30年投资的总和。至
1990年城区建成面积25平方千米,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扩大了4倍。
  潍城区向为北海名区,文化发达,是东夷古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南苏州,北潍
县”之美誉。著名园林十笏园,1988年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万印楼、十钟
山房、疏园、关侯庙、孔相祠以及朝阳观、麓台书院、公孙弘墓等文物古迹。风筝、
木版年画等传统工艺品驰名中外。嵌银、核雕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优等
奖。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曾将核雕艺人都兰桂和考功卿创作的核雕《八马
图》等7件作品赠送外国朋友。传统的潍坊风筝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自1984年起一年一度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城召开。中国第一座风筝
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及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均设在潍城。
  潍城扼山东半岛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潍城区志》特设战争纪略专章,
叙述了潍城人民的英勇斗争。金末红袄军首领李全、李父子于1214年率众起义抗金,
转战江淮南北十几年;1837年马刚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入县城,杀死上差,震撼清廷;
1892年李明书聚众起义反清;1900年县民火烧乐道院美国教堂,放火烧了德国在坊子
开办的矿务局。1925年中共潍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庄龙甲、王全斌等早期共产党人
在潍县组织农民协会, 建立武装组织,抗租抗税,罢工罢课。1948年4月,中国人民
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指挥下发动潍县战役,解放
了潍县城。志书对潍县战役的全过程作了详尽叙述。
  新编《潍城区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