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城区地名文化情况介绍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潍坊城区地名文化情况介绍

  老潍县城跟别的县城不一样,它是被白浪河一分为二,是少有的双城,白浪河西叫做城里,河东叫做东关,河西城里的城堡形状像龟(中间大十字口处最高,四周低),河东东关的城内形状像蛇,龟蛇应玄武之意。河西建置悠久,潍县城的城墙创于汉代,系堆土夯打而成,明末时为防御清兵改为外部砌石,城墙上设有炮台28处,垛口1600处。城门有4座:北为望海门,南为安定门,东为朝阳门,西为迎恩门。西城的街道以大十字口为中心,有大小街巷48条。城门上都建有城楼,用以了望,即为谯(qiao)楼。明清时期的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潍县西城城墙周长9华里。因为建城墙需要大量的土方,所以就地取材,附近取土开挖,于是就在城内的四角形成了许多大湾,如荷花湾、蝴蝶湾等。在城外形成了宽两丈,深五尺的护城河(老百姓叫月河),1948年山东兵团解放潍县时,东城城墙的高度是7--8米,西城城墙高12--13米。东城城墙在清咸丰以前是土城墙,咸丰后创建三合土城墙。东关城内街巷繁多,有9街18巷之说。
  提起潍坊的古建筑,我们不得不提郑板桥,因为郑喜好游山玩水,瞻仰古迹,又喜欢在古迹上题书匾额或碑文,我们在以下的叙述里将一一介绍。这里我们要提一提他写的两首诗。第一首是: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第二首是: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kuai)金齑(ji)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从这两首诗来看,在潍县生活了七年的郑板桥可以说是对当时潍县的生活场景和经济概况是非常的熟知,他公正的说出了“潍县”当时勘比“苏州”的势均力敌的实力。看来潍县还能跟苏州相提并论的原因是“园林多,庙宇多、牌坊多、古迹多”分布四隅。
  一、潍坊古建筑
  1.城隍庙:在城隍庙小区里,向阳路潍城公安局西,现在还有旧址,郑板桥曾重修,写有《重修城隍庙碑记》被人誉为墨宝,曾有演剧楼一所,楼上挂郑板桥书“神之听之”匾额一块,题对联“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实每个治所都有城隍庙,“城隍”即为护城河,但是民间把它演绎成是保佑州、县城池安危的神,设城隍庙以供世人祭祀。潍坊的城隍庙的雕像最神,在后殿城隍爷的雕像里设了机关,只要一拍他的膝盖,城隍爷就会站起来。民国年间神像被砸毁,郑板桥在1752年主持重修城隍庙后,立三绝碑《新修城隍庙碑记》(据说现存于潍坊博物馆)。前几年有人去十笏园见过这块碑,封在玻璃橱里,怕它风化,是块顶级的文物。据说现在要重修城隍庙,不知是真是假。也有的说城隍庙附近要进行规划,建新的居民小区。
  2.十笏园:是如今保存最好的古宅园林,在今胡家牌坊街中段。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luan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xia)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十笏园面积虽小,但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xie)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屋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pa)。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
  3.杨家牌坊:在鸢飞大酒店附近,是座贞节牌坊。在西关还有座姚家牌坊,有可能跟姚家坊有关。
  4.三元阁:位于奎文区东关鱼店街西首,亦称“绿瓦阁”、“鱼店阁”,即关侯庙,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清乾隆年间重修,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0年列入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仅有的门券也岌岌(ji)可危。
  5.五道庙:在人民街与爱国路交叉口西五十米,关于“五道”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铁狸子、黄鼠狼、貔(pi)虎子之类的五个“灵兽”.资料证明,“五道”即为五道将军,传说中管人生死、福禄、寿限的神君,跟阎罗差不多,如今庙中还供奉几座塑像,每到初一、十五,就有一批老太太老爷们前来烧香磕头,香火很盛。
  6.关侯庙:有两处,一处在十笏园西北角,供奉关二爷的,孔融与刘备帅兵破寇时曾点兵于此,郑板桥曾在此庙书匾额:一节臣延赤帝符,是宋代所建。另一处在东北关壕沟外(西城的护城河)护城河的北岸上,保安街小学附近(今天的少年宫附近),曾大片植有葡萄,郑板桥常来此处游玩,老和尚住持恒彻就常与板桥品葡萄。1970年的时候还有残址,现在变成了和平路。
  7.文庙:每个地方都有文庙,也就是要崇文,那就要供奉孔老夫子了。它的位置在现在的东风大街老槐树(潍州剧场对面)。因为前面是孔子的棋盘,所以就是这条棋盘街的由来了。民国时附近有县立文庙小学。
  8.雅庙:潍坊的庙宇很多,这是一座尼姑修行的地方。
  9.北极庙、南极庙:北极庙在西城城墙东北角,南极庙在西北角。
  10.武昌庙:在西城城墙西南角。
  11.东岳庙:也叫岳王庙,是供奉东岳帝的,岳王庙的位置在芙蓉小区西南角,南月河的南边,现在胜利街南关工行的西北。当时潍县有一位康熙的监生叫做于适,他在东岳庙上题匾曰:“发育万物”,当时郑板桥来潍县后于适已经去世,郑喜欢到处题字,唯独不敢在东岳庙题字,说:“我不如他(于适)”.
  12.文昌阁:在西城东南角,是清朝康熙年间举人于泽、廪(lin)生、刘潢等建。供奉神仙文昌帝君的。郑板桥曾书《文昌阁记》,刻石嵌于文昌阁壁。阁前在乾隆十五年添建魁星楼(四角凉亭,里面俗魁星像)。这就是老潍县人讲的“魁星点状元”.
  13.状元桥:西城东南角,文昌阁下面就是。这座桥是一座三孔石桥,南北向,驾驭城南护城河上,民国二十二年改建,建国以后拆除,现在的地址在百货大楼对面的白浪河广场,也就是原先的老潍坊影院。
  14.王母宫:在西关,具体位置大约在东风街与永安路西北角
  15.孔融祠(ci):与关帝庙相邻,让梨的孔融和关羽是好朋友,孔融曾为古北海(今潍坊)郡令,后被曹操所杀,孔融的儿子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luan)?”的名言,刘备曾经来潍救过孔融。
  16.旧县衙:潍县县衙在向阳路潍城公安局,是郑板桥上任潍县令七年的办公居所,旁边有申明亭和旌(jing)善亭,东南角有土地祠,大名鼎鼎的“东莱首邑”石坊就立在堂前,后设刻有“北海名区”的大门。该址于1984年前全部拆毁,荡然无存。
  17.预备仓:在城关派出所附近,街名叫作预备仓街,当时县衙设国粮仓库三座,分别是预备仓、常平仓、盐义仓。常平仓位于县署内,共十间;盐义仓在县置以西,六间;预备仓盖仓房六十九间,这三间仓库共存粮食三万一千石。
  18.西北炮台:当时修城墙时在它的四角各设角楼和炮台,所以由此推之,也就会有东南炮台,东北炮台和西南炮台,西北炮台的名气最大,传说中在平寿湖西,在北门大街与福寿街交叉口附近。为县城的防御工事。
  19.十六园:十六园就是潍县的十六处着名的园林,潍县城里的私人园林不下三十处,特点是面积不大,都临近居住的宅院,这十六处是比较有名的。城内有七处,分别是南园、半亩园、叠石山馆(东大街城墙根)、绿野斋、易园、颐(yi)园、十笏园。城外九处分别是西北三里的柏园、城东南三里的复园(草庙子领袖华城对面)、城东三里的黄叶楼(在人民医院乐道院附近,虞河南岸)、城西北六里的艮(gen园、城西三里的绿萝山庄、城西十里的自怡园、城西南二十五里的莲花别墅、城北二十里的杨家别墅、城西北三里的齐氏园。现在,南园变成了南园小区,颐园变成了小区,复园在现在的领袖华城对面草庙子,也拆的差不多了,自怡园变成了公园。齐氏园就是现在的齐家庄。
  20.铁佛寺:石佛寺在城南,按现在来讲的位置是在中百街南宫和乐对面,当年苏东坡先生遇雪曾经夜宿在此。曾供有一尊铁佛,后被安置在十笏园内。
  21.东明寺:在县城西十四里,现在的位置在外商投资开发区考家村北,历史悠久,为后晋年间所建。
  22.万印楼:里面有十钟山房,在三中东南。
  23.郭味蕖(qu)故居:颐园小区对面,三中附近,郭味蕖先生是故宫博物院古画研究员,大师级的美术家。
  24.小黄楼:驻潍日军司令部,在向阳路老商校院内,现在的向阳路18号,是侵华日军在潍县的司令部,也是许世友将军的办公所在,为潍县丁氏所建,前两年改为红楼茶馆,现在仍然住人,保存完好,只不过外墙由原来的黄色改成了红色,可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5.乐道院:大家都知道了,宣传的资料很多,有空到那里看看他的欧式建筑,最主要的是爱国教育。
  二、潍坊古街、巷
  1.九曲巷:在亚星桥东,东风街北,也就是北下河,2000年的时候还有,现在荡然无存,已被阳光外滩所替换。据说,若是外人进入,里面九曲十八弯,东折西拐,转半天也无法出来,实在是绝好的古巷。
  2.状元胡同:在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树行子北,原来叫新巷子,清末民初短短的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米的小巷先后出过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曹鸿勋的高中也破了潍县自古以来不出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结束,一千年来全国不过700来位状元(武状元不算),而小小的潍县城在三十年间,而且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出了两名,在中国历史、地理上绝无仅有。后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曾在此地下挖出宝贝、瓷器、古玩等一宗。1992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如今该巷荡然无存。
  3.大十字口:在向阳路与东风街交叉口,离潍县县衙旧址不过百米,古代潍县城最繁华的集市所在,店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曾经云集了张三包子,时麻子肉火烧等好吃的面食大店。如今大十字口也是潍坊市区海拔最高的地方。
  4.小十字口:在大十字口以南,布政司街与向阳路交叉口附近。
  5.郭宅街:郭宅街其实是一个笼统地说法,郭氏是潍县的豪绅大族,其中郭芸亭是乾隆五十五年的钦赐翰林院检讨,郭一璐是饶州知府,郭尚友是户部尚书,现在的郭宅街多少有些偏移,曾为潍县四大家族(丁、郭、陈、张)郭氏家族世代院落所在,《潍县志》曾记:郭宅街“甲第连云”可见其房屋之多,其势之雄,同时郭宅紧连郭氏园(即南园),郭宅建筑横跨三条街,所以成片。此处原先也是潍县田氏的宅邸。如今古宅再也看不见了,郭宅街变成了小吃一条街。
  6.胡家牌坊街:知道城隍庙肉火烧的人都知道这条街,去过十笏园的人也都知道这条街。潍坊现在以石坊命名的街巷现在只有这一条,其实潍县城里共有三十余座牌坊,造型美观,妙就妙在其形状各有不同。潍县胡氏虽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但仍然是名声显赫,胡家住的这个地方属东北镇,住在这里的有个叫胡琏(lian)的,胡琏是明朝奉直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他的儿子是胡邦佐,也就是十笏园早期的主人,胡邦佐是刑部郎中,胡琏的孙子叫作胡绍第是北直隶的知县,胡琏的曾孙子是胡行知事永年县知县(在河北,属于邯郸)。这胡家四世连续做官,而且政绩都很昭着,所以在明朝万历37年(公元1609年)的时候,朝廷就恩赐“四世坊”的牌坊立在了胡氏居宅的街东头,所以这条街就叫作“胡家牌坊街”.
  7.芙蓉街:明代的时候就有这条街了,当时这条街上有一座刘氏家庙,在这里面栽有一棵木芙蓉树,人人喜爱,故名。
  8.罗家巷:芙蓉街当时可不是通到东风街,而是到布政司街。从布政司街往北到东风街,现在的芙蓉街那段,原先就叫做罗家巷。
  9.八仙巷:它的位置在这条巷子只有三米宽,非常狭窄,为了形容它的细,人们就叫它麻线巷,后来取了谐音,演变成了“八仙巷”.
  10.四合头:四合头街这个地名也是非常有趣,本来这是条从南马道到太平街的一条路,可惜后来走不通,是条死胡同,老百姓叫它“死葫芦头”,后来发现叫起来不雅,取了个近似的音“四合头”.这样一来,斯文多了。在太平街南,东西向。
  11.忍和街:取邻里之间忍让和睦的意思,可不是“仁和”.它的位置在现在的芙蓉街西面,是条东西巷子,太平街的南面,水巷子稍微偏北,这条街很短,大约有八九十米长。西边就是四合头街。
  12.宋家门楼:芙蓉街南头东边,位置基本上在现在的南门潍坊口腔医院附近,东西走向,明朝的时候街上有一座宋家的大门楼子。
  13.布政司街:在潍坊三中东,向阳路西东西走向。以前设置行政划分是在元朝的时候出现行省制,明初的时候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后来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当时的山东省就称为“山东布政使司”,但是老百姓仍然称作山东省。当年直隶布政吏郭熊飞曾在十笏园住过(在丁善宝购得之前)。其实布政司街是陈家大花翎(ling)里面的一位后人做了布政司的官,人们为了纪念他,取此街为布政司街。
  14.海道司街:“海道司”也是一种官职名,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始设,是为了解除当时的海禁而设的。在今星光国际和泛海大厦西,此处曾有三贤祠,里面供奉着对潍县有功的三位知县,周亮工(守城有功)、赖光表、郑燮(xie)即郑板桥,所以叫做三贤祠,后来又加上了一位,叫做林士俊,原先的时候只供奉周亮工,所以叫做周公祠。曾为潍坊小餐馆一条街,如今因施工影响,海道司去了一半,现在还有一民国四合院,已是破败不堪,前边的高楼已经把他给挡住了。
  15.察院街:有察院前街和后街两条,是一条很窄的巷子,据说两个人并排就无法通过,南北走向。察院的位置在十笏园东,曹家巷本草阁附近往北。荷花湾的旁边。
  16.米市街:在亚星桥东,白浪河东岸,图书馆门前即是,南北走向。曾为东关卖米的地方,如今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最近看泰华城的三期规划,城墙也要扒一半,这条古街在所难免其厄运。
  17.鱼市街:在北下河李家街村中,东西走向,曾为东关卖鱼的集市,也就是鱼店阁,老潍县的谭姓居民多居住于此。听说世纪花苑二期要建,估计这条街也要倒霉了。
  18.李家街:既是村名又是街名,街成南北走向,从四平路佳乐家仓库门往北走,一直通到福寿街,现在早上还有早市,多是附近居民买菜卖米之类的活动。
  19.东关西马道:好多人都知道它,弯弯的石头拱门。据说靠着帝景湾的西边也就是城墙根要修一条公路,从福寿街通到东风街。最后的老东关民居仅存的北下河也就永远不存在了。
  20.木市街:在南关南园小区中间,南门菜市场北,南北走向,卖木头的集市。
  21.窑货市街:从木市下街往南就是,南北方向,和平路附近。卖烧窑烧出的窑货的地方。
  22.炭市街:在窑货市街的西南方,东西向,很短。
  23.老驴市街:从福寿街白浪河桥往西,大约从现在的粮食局大楼开始一直往北通到北宫街上,大部分在槐香小区里,南北向。
  24.水巷子:在向阳路老商校南,属于芙蓉小区,东西走向。全是中介、小吃摊。
  25.针巷子:在电信大楼东,银海恒基对面,哈雷西侧,南北走向,一听这条巷子就窄的很,犹以它的和乐闻名潍坊。
  26.豆腐巷:从福寿街北下河李家街向南,在泰华东面老槐树附近。
  27.火烧巷子:在北下河。
  28.金巷子:在城隍庙后,翠竹园小区的南面,东西走向。因为这条巷子的北面住着陈风翰,陈风翰在清朝嘉庆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到了广东做官。于是家中就翻盖府邸宅院,当时张灯结彩,金碧辉煌,老百姓一看整条巷子都这样,于是就称作金巷子。
  29.八支旗杆底:金巷子的别称,因为陈风翰修改府第后又在门口竖起八支旗杆,有可能是生怕别人家看不见。有点儿耍酷了,所以这条街又被称为“八支旗杆底”.
  30.旗杆过道:东西向,位置大约在和平路长胜小区南,中国银行附近。潍县城既有八支旗杆底,也有两根旗杆过道,相当有意思。这树两根旗杆的人叫做杜镇华,他是江南瓜洲的卫守备,清朝嘉庆年间他在此居住时树了两根旗杆,这条街就叫做旗杆过道。
  31.打水过道:也在长胜小区附近,在长胜街的东边,旗杆过道的北边,也是东西向,当时居民穿过这里到白浪河里打水,故名。
  32.塘子过道:从和平路上新新娘向西走到百货大楼后面的老槐树东边,有一条南北的长巷子,那就是塘子过道。清朝的时候在这条过道里面开设了澡堂子,以红灯为号,老潍县人都愿意到那里泡一泡。
  33.辘轳把子:老潍县念辘轳为乌辘,这条巷子在鸢飞大酒店的后面,也就是现在的友谊街附近。推断应该从形状上起名吧,这条巷子是不是跟个乌辘把子一样。
  34.鞍子街:鞍子街应该是按照形状所起,在东关老槐树北。现在的这棵已经死去的老槐树(泰华东边)是东关吕家当年种下的,所以叫做吕家老槐树。
  35.南大街:在泰华东南。也有一处好吃的和乐铺。
  36.增福堂街:在三中附近,现在是小区名,明代设有增福堂庙而得名。
  37.北马道:在李家街附近,城墙根下。“马道”是旧时军队巡城遛马的通道,环城之内有东、西、南、北四条马道。
  38.棋盘街:在潍州剧场东邻,南北走向,长50米。
  39、陈家油坊,起止点为向阳路至和平路,长360米,宽5米,清末陈氏曾在此开设油坊而故名。
  40、撞钟院街,起止点为西马道至北门大街,长260米,宽4米,清代设有观音庵(an),庵内有大钟,钟声闻于数里而故名。
  三、潍坊古文化
  1.永乐大戏院:位置从北下河李家街往南走,附近有一口水井,系谭资九所创建。谭氏吹拉弹唱,书法草、篆、行、隶无所不精,当时谭请名角来潍演京剧,马连良、程砚秋等来潍后都喊谭资九叫“哥哥”,足见这位人士的社会地位,同时谭资九也创建了自己的京戏班子,捧红了潍县当地的角儿。永乐大戏院的门联上大书:“永丰坊前,百尺楼台平地起;乐游原上,几声歌板遏(e)云行”.一双联语,隐含唐明皇梨园旧事,趣味津津。
  2.中华大戏院:潍县南坝崖(现潍坊百货大楼处)有一家中华大戏院,将名字改为“兴亚剧场”,从名称的变化可见电影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白天演京剧,晚上放电影两不耽误,但往往是晚间人比白天多。
  3.潍县大戏院:京剧在光绪年间传入潍县,潍县在1929年的时候在胡家牌坊街建起“潍县大戏院”,邀请当时着名的外地名角来潍演出,好不热闹。
  4.潍阳书院:是清朝中期乾隆时县令韩光德倡建,社会人士带头捐款,共捐3040两白银,其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购置土地、校舍、桌椅等,还剩下一部分,存在当铺里生息作基金。在大十字口西电力公司附近。
  5.文华中学:大家都知道,宣传乐道院的文章里经常提到它,就是潍坊二中的前身,是个外国的传教士狄乐播利用咱们中国的(庚子赔款)赔款建的,当然赔款中的一部分建了乐道院,潍坊二中里面现在还有两座小洋楼,保护下来很不容易。
  四、潍坊的山
  擂鼓山:在今火车站,它是沂山山脉、泰山余脉的的最后延续,山不高,呈乱石岗状,德国人修胶济铁路时将其铲平,因其地势高,所以曾设为粮库,以免进水。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