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五道庙 演绎两庙合一的传奇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潍坊五道庙 演绎两庙合一的传奇
  作者:樱花飞语 来源:潍坊晚报
  一
  在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了解的时候,往往用一些鬼怪狐仙来进行解释,于是,在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鬼怪狐仙故事。这些鬼怪狐仙故事被好事者加以传播,就有了更多的善男信女。在善男信女的鼓噪和投资下,人们开始为这些鬼怪狐仙建造庙宇,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善男信女,也就为后世人留下了独特的神鬼文化。潍坊五道庙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留下的一道文化遗产。
  在潍坊市潍城西南半里地的地方,五条路口在这里交汇。即今潍城区爱国路中段路西,西通于家庄(今五道庙巷),西南通康家庄(今民生西街),南通铁路涵洞,北接柳树行子街通潍城南门(即今爱国路南北走向),向东经横里街(今人民街)通和平路。
  据历史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当时潍县的县太爷郭梦麟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乡人建了一座郭公祠纪念他的贤而有德。后因年久失修祠毁。过去,由于人们对外面无知世界的敬畏把遥远的路作为路神敬畏,同时,出于一种对旅人的祝福,在明嘉靖三十六年,一位姓于的太学生在郭公祠的废址上修建了一座庙堂,用来祭祀五道将军及土地诸神,称作五道堂。后经历代维修,扩建,五道神庙“庙貌隆威,大异畴昔”,一年四时香火不断。
  二
  五道庙分前殿后殿,前殿供奉着五道将军神像,一手高举钢鞭,一手扶膝,勇武而威严。后殿是百子殿。里面供奉着送子娘娘的观音塑像。
  百子殿的后面,有一数百平方米的场地,是临时停柩处。作为庙堂,不但要给活人祈福,就是对那些死去的人,也希望寄托在这里得到平安。因此,附近住户遇有丧事,为死者“送浆水”、“发盘缠”也都在这里举行。
  还有当地许多因故不能安葬的灵柩,譬如路过此地的旅客,一时无处栖身的浪子栖身在庙中时不幸染病而亡,还有附近的孤寡之人死后的遗体也在此浮厝,以待改葬。因此,后院少有人来。使得这个内院杂草丛生,丘坟零乱,一片荒凉,成了铁狸子、黄鼠狼等动物的出没之地。
  过去,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常常受到铁狸子、黄鼠狼的骚扰,譬如偷吃家里养的鸡,偷本来数量就不多的粮食,加上它们神出鬼没,加上每当人们抓它们时,它们的屁股后面会冒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人们也就把它们作为某种神灵鬼怪,传说着它们许多令人无法思议的故事。蒲松龄著名的《聊斋志异》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写出来的旷世名著。
  三
  在那时,人们最怕得上的是那些疑难病症。一旦得上病症,全家人就会陷入贫困潦倒。因此,患病的人常常祈求上苍能派个神仙,治好自己的病症。有的甚至为此许下重愿。
  相传清末民初年间,西南关从东北来了个老头,医术高明,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人们把其奉为神明。谁知忽然有一天,这个老头失踪了。有人放言说,这个老头不是别人,是五道庙的铁狸子精显灵。于是交口相传,越说越神,听信传言的人纷纷在五道庙附近焚香烧纸,上供设祭。就有一位姓丁的人士倡议集资,倚五道庙南墙,向后错约两米处,建起了一座庙堂,称为“仙师庙”。
  后来,又有人传说,这位老师父兄弟五个,老四外出未归,老三已回来与兄弟团聚,于是又有人出面倡议凑钱,于1946年,在五道堂与仙师庙两山墙空间,修建了“三仙师”神龛,其左右加塑了“胡(狐)三太爷”和“老三哥”神位,人们俗称“三仙祠”。
  仙师庙建成后香火极盛,大大超过了五道庙。平日求医祈福者,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据说是老师父的生日。这天远乡近村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进香朝拜,最多时多达上万人。渐渐的,两个庙合为了一个庙,这个地方也成了当时潍县最大的庙会。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