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潍坊酒俗
转自朱建霞
酒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的独特魅力,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经济交往,礼尚往来上,有着其他商品无法替代的作用。喝酒不但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还是一种极好的娱乐休闲方式。
自古以来,潍坊的酿酒业就很闻名,大大小小的酿酒厂到处都有,经久不衰。这就充分说明了潍坊人对酒的喜爱到了一定的境界,表达了咱潍坊人的爱酒情怀。潍坊人喜欢酒,无不和豪爽、直率的个性有关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捧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喝的是一种境界。
潍坊人喝酒的习俗不仅表现在友情上,还表现日常生活中,过生日要喝祝寿酒,升迁要喝高升酒,搬家要喝烧炕酒,连 生小孩都要喝酒祝贺;更不要说过年过节了,过年要喝守岁酒,中秋要喝团圆酒,清明要喝踏青酒。。。。。。。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很有意思的习俗。笔者通过观察和走发访酒友,发现无论喝什么性质的酒,酒桌上的程序和内容及上菜等都离不开基本的几点。
还是先从酒席坐的位置说起吧,虽然潍坊人直率不拘小节,但在酒席上宾主、长幼、职务的位置是不能马虎的。一般来讲,对着门口的位置是主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陪的位置;主陪的对面是副陪的位子,分别坐在主陪两边的是宴请的主要贵宾,主陪的右边为上,左边为次。坐在副陪两边的是副贵宾,位置都是对应的,其他客人可按年龄或者职务依次坐之。
这些大体内容在酒杯中摆放的餐巾上也表现明显,主陪的餐巾一般是圆筒形状插放在杯子里,副陪的餐巾折成扇子的形状,其他的餐巾基本上是花瓣的形状,整个餐桌的布局远远看去像一个展翅的凤凰形状,让你未喝酒先醉了几分。
主宾落座后,凉菜四荤四素上来,(特别尊贵的客人是六荤六素),照例由主陪带酒,主陪先举杯致词,感谢大家的光临,致词结束,全体起立举杯。这第一杯酒是必须喝的,不喝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会使主人感觉很没面子,所以无论能喝如否,都必须多少喝一点,喝多喝少没关系,大家能从你的表现上看得出来,你是否能喝酒。特殊情况大家也不会勉强,比如驾车来的人,身体欠佳的人,年龄比较大和比较小的人,职位较高的人;这几种情况都没人勉强,就是敬酒也是你喝干他随意。
那种传统的喝酒酒杯,大约三四钱的那种,由于太小喝起来不够劲,形象也不佳,且要不住的倒酒,较麻烦,影响宾主的感情交流,早就在多年前淘汰出局了。现在无论到家宴还是酒店去,一律是那种三四两左右的高脚玻璃杯亭亭玉立的站在那里。等待你一亲芳泽。
主陪带三个酒后,是副陪敬酒,副陪一般酒量比较大,且是主陪比较熟悉的人。他的职责是帮主陪招待好来宾,不要慢待了客人,也不要过分热情。且还要起着活跃气氛调节气氛的作用。所以副陪一般是酒桌上很重要的角色。副陪是主人经过一番考虑才决定的人选。副陪敬酒的花样千奇百怪,随便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物品,都成了才思敏捷的副陪敬酒的理由,副陪有着敬酒永不枯竭的话题。一二三,三二一下来酒宴的气氛也到了高潮。热菜也就上的差不多了。副陪敬完酒后,作为客人的代表,贵宾开始对主陪回敬酒,感谢主人盛情招待,其他客人自由活动。
潍坊人请客,酒桌上必定有鱼,取其谐音“年年有余”。上鱼时鱼头冲客人表示尊重。这时鱼头鱼尾的客人一定会共同举杯喝一个鱼头鱼尾酒,以示吉利和缘分。
最后一个菜必定是汤菜,以示和美,不过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人们注意卫生和健康,使用分餐的碗盘,比较卫生。汤上来后,大家品尝完,喝掉杯中的酒,酒宴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总之,整个酒宴气氛高潮迭起,让人回味和留恋。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还记忆犹新。
随着时代的转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酒宴不再是公式化,公事化。也就赋予了它独特的方式,休闲放松、畅谈友情,更多趋向人性化、健康化、情趣化。特别是国家在禁止酒驾以来,潍坊的酒宴也在慢慢向着文明。健康的一面靠拢,喝酒的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改变。
《齐鲁晚报*今日潍坊*白浪河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