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党、团活动简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益都党、团活动简述

  益都地处山东中部,位于胶济铁路中段,是旧青州府治地,故亦称青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精神。自北魏以来,重大的农民起义达十三次之多,如宋朝的杨安儿、杨妙真兄妹的相继抗金,明代唐赛儿的揭竿起义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伴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军事侵略,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势力也趁机而入,英法传教士也在益都建教堂。还先后办了广德书院、培真书院、崇道女校、守善中学等教会学校,用来麻醉和奴役中国人民。
  1903年,德国帝国主义铺设胶济铁路后,英、美、法、日列强接踵而来,在益都县城开设了亚细亚煤油公司、大英烟草公司、福林洋行、铃木洋行、小林洋行。随之,德昌洋行、元盛恒、永聚栈等买办资本也先后应运而生。它们在益都掠夺我国资源,倾销走私商品,进行经济侵略。在此期间,民族工业东益火柴股份公司和裕厚堂、裕寿兴、义利东、益寿昌等丝厂也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工商业的发展,益都的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山东革命党人议事于青岛,推举原青州中学堂学生赵魏、王永福为光复青州正副司令。1912年1月16日,赵、王率精兵从青岛赶赴益都,并约寿光、昌乐各县的民军数百人同时向益都进发,益都尹学聪、李有典内应。准备里应外合,夺取两城(益都有南、北两城。北城即清朝的旗兵驻防城),宣布独立。不料,赵魏在夏庄为北城满营巡逻杀害,王永福率部奔往安丘,益都独立计划失败。
  1914年,日本占领胶济铁路,驻军益都,肆意横行。益都人民与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葛家口农民“拦截制钱”(日人搜购制钱回炉炼铜,故我爱国人民予以抵制)的斗争,窦家楼子保护松林的斗争,都显示出了益都人民不畏强暴、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
  1919年,五四运动在益都引起强烈的反应。5月24日,学、商、绅、农各界万余人,在城西法庆寺召开国民大会。各界公推调查员20余人,分赴城厢各商号调查日货,学生排队游行演说。25日,益都国民大会发表致北京政府电,要求北京政府“始终坚持,切保国土”,表示“誓死捐躯,为国后援”的决心。6月,学联组织宣传队赴邹平、长山、桓台、临淄、博山、潍县、博兴、寿光、广饶、临朐、昌乐、昌邑等13县,进行演说,协助当地学生抵制日货。7月,发生日军逮捕学生马忠怀、罗圣臣事件。各界群众四、五千人向县政府请愿,抗议日军暴行,迫使日军释放了马忠怀、罗圣臣。五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益都青年学生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
  (一)马克思主义在益都的传播
  (1922.10——1924.4)
  1922年10月,信仰三民主义的青州平民学会初建,会员有2人。1923年5月29日,青州平民学会在益都城内冯家花园召开成立大会,会员27人,均是十中、四师和甲种农校的学生,骨干有李殿龙、刘俊才、赵文秀、石饶阶、祝绍芸、王元昌、刘序功等。会员“有的只信仰三民主义,有的兼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1923年,在青岛任《胶澳日报》副主编的中共一大山东代表邓恩铭,因其养父黄泽沛任益都县知事,即不断来益都,常与四师同学一起谈论读书心得和国内外形势,并介绍《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给他们看。
  四师校长刘尚敬是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文化为异端。学生略有不满,动辄开除,并借期末考试压制学生的读书活动。刘尚敬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的行径,激怒了全校学生,6月,掀起了驱逐刘尚敬的学潮。但由于省教育厅支持刘尚敬,学潮失败,27名学生被开除。
  6月23日,青州学生联合会暑假留校职员会议决定:建立商学联合会;恢复平民学校;阻止奸商贩小麦给日本人。7月4日,平民学校开学,学生50余人。11日,学联发布《警告父老输麦出境书》。随后,留校职员轮流赴北关、东关调查小麦出境事,并派代表石毓#、王元昌等5人赴金岭镇协助当地学生会调查。27日,商学联合会在明伦堂开成立大会,王式成立。
  7月22日,青州车夫罢工,7000多人在北门外滚水桥集会, 抗议县署强令增加车税。罢工取得了胜利,迫使县署取消了车税,初次显示了益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
  8月,《青州学生联合会会刊》第一期出版,发刊宣言:“(一)供全体学员发表学生时代之思想;以便交换知识研究学术;并代达本会的精神。(二)记载本会服务之成绩,以备各界明了。且要把社会的状态,教人不满意处,随便发表,作一个改良社会的引导。(三)介绍新文化,补救社会方面的知识空虚。教他们知道我国现在的急务,对于旧制度,恶习惯,发生自觉,本身改造。”会刊的出版标志着益都的青年学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团青州支部的建立、发展及其活动
  (1924.4——1925.1)
  1923年秋,共产党员王翔千从济南到益都,在省立十中任国文教员。他在讲课中,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选印的第一篇讲义是《阶级斗争》。他引导学生创办读书会,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社会主义讨论集》、《中国青年》、《向导》、《铁路工人》周刊等。他指导学生创办“新剧社”。在他的指导下,“新剧社”编演了许多生动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的新剧。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我不是来教书的,我是来找同志的。”他经常和大家谈心,在他的启发和教育下,一些学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3年10月,王翔千介绍李殿龙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益都第一个团员。同年冬,刘俊才经李殿龙介绍入团。卜荣华、刘德俊也相继入团。嗣后,建立了益都社全主义青年团组织,由李殿龙负责,隶属团济南地委领导。此时,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负责人王尽美即经常与李殿龙联系。益都团组织建立后,首先发动团员深入工厂,接近青年工人,同青年工人交朋友,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11月14日,在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的指导下,济南学生会发起国民大会,主张不承认曹锟政府,打倒国贼梁如浩,严惩“猪仔议员”,追悼留日被杀华侨。随之,益都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浪潮。11月24日,李殿龙在演讲会上,揭露帝国主义制造借口,诡称中国“财政紊乱,南北不和”,干涉中国内政,以达侵略中国之罪恶目的。12月3日,十中为“侨日惨死之华侨开追悼会”,师生沉痛悼念惨遭杀害的同胞,愤怒声讨日寇的暴行。同月,赵文秀、王元昌又发起了为北洋政府国会议员郭广恩“铸猪”的活动。益都劣绅郭广恩,在曹锟贿选时受贿五千元,群众深为痛恨,称之为“猪仔议员”。赵文秀、王元昌等张贴传单,联络各校,召开会议,募集铸铁,为这“正大光明为民除害的事”,“一直向前进行,义不反顾”。“铸猪”事虽因县政府阻挠未能实现,却使郭广恩名声扫地。同时,团组织还发动十中、四师、甲农三校学生,轮流到各商号清查日货,到车站劝阻农民向日本丝厂售茧;发动学生参加收回胶济铁路运动,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主权。
  1924年春,李殿龙奉调去济南团地委工作,益都团的工作由刘俊才负责。
  192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举行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决定鲁区的青州等地建立团支部。4月,团青州支部建立。团员有刘俊才、王元昌、赵文秀、刘序功、王良栋、王元盛、刘德俊、卜荣华、王懋坚等十数人,均是十中和甲农的学生。支部设在十中,支部干事长由刘俊才担任。支部隶属团济南地委领导。
  团支部建立不久,邓恩铭来益都,发展四师学生王为铭入团,并在王翔千之弟、十中教师王振千家中,把王为铭介绍给团支部, 同时建议王为铭列席团支部干事会。
  团青州支部建立后,决定团员全部加入“青州平民学会”, 团的一切活动皆以“青州平民学会”的名义去做。5月4日,以“青州平民学会”的名义发表宣言,继承五四运动革命传统,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为了广造舆论,支部创办了刊物《平民课》,还组织团员为进步刊物撰写文章。5月份,刘俊才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题为《山东广饶县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反映了农民生活的痛苦和农村生产的凋敝。同月,团青州支部派两名团员去张店学习工运,准备毕业后从事工人运动。同时派了两名团员去东益火柴公司、大英烟草公司、青州缫丝厂参观访问,组织工人,为发动工人运动做准备。
  团青州支部建立后,接到团济南地委的通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团员均登记为国民党员,帮助国民党改组。于是,团员分批加入了国民党。同时,国民党省党部常委王乐平来信,通知国民党员王为铭,要他登记旧国民党员,发展新国民党员。5月初,王元昌、赵文秀又发展了东关小学教员杜华梓和其他一些人加入了国民党。6月下旬,在冯家花园召开国民党青州区党部成立大会时,国民党员已发展到40余名,区党部下设十中、四师、甲农、乙种蚕校、东关小学五个分部。
  6月,刘俊才毕业离校,团青州支部由王元昌任支部书记。
  同月,团青州支部组织发动收回教育运动,以“青州平民学会”名义发表宣言,揭露基督教设学校进行文化侵略的本质,号召教会学校的同学罢课退学。教会出宣言辩护,平民学会再出宣言予以批判,教会方销声匿迹。
  同月,团支部通过小学教员杜华梓领导小学教员增薪罢课运动。经过一星期的组织发动,全县县立、区立小学教员统一罢课。罢课持续10天,迫使教育当局答应给全县小学教员增薪,罢课运动取得了胜利。8月,杜华梓经王元昌、赵文秀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8月,青州商学联合会发表废约运动宣言,指出:“万恶的国际帝国主义者,在中国蛮横已极,肆无忌惮,”视中国为“俎上之肉”;主张“联合世界反帝国主义者,向国际帝国主义者猛攻”,“共同推翻撕裂一切不平等条约”。
  同月,青州商学联合会清查日货,查出奸商20余家,照例规罚。但奸商故意迟延,抗款不缴,并聚众呈控学生;商会出尔反尔,违背宣言,举行罢市,反对学生清查日货,并贿通政府官员拘留学生会会长邓章浮、副会长王士秀。于是,团支部又组织了全县城学生举行罢课。抗议商会破坏清查日货,抗议商会贿通政府官员拘留学生。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斗争取得了胜利。被拘留的学生无条件释放。此后,抵制日货的情绪更加高涨。
  8月6日,经团中央局第四十一次常委会批准青州成立特别支部,直辖中央。团青州支部乃改组,由王元昌任支部书记,赵文秀任组织委员,王良栋任宣传委员。支部仍设在十中,通讯代号为“昌化”,每周开会一次,学习文件,研究工作。
  9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执行委员范予遂到益都检查工作,并帮助成立益都县临时党部。团青州特别支部为了使团员“站在国民党的中心地位”,推荐团员王为铭为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同时,吸收国民党员中的进步分子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努力使自己掌握国共合作的主动权。
  秋,全国反帝浪潮逐步高涨。山东党团组织在全省一些地区组织“非基督教大同盟”,是时,在团青州特别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青州非基督教大同盟”。9月7日,辛丑条约国耻纪念日,“青州非基督教大同盟”印发反帝反基督教的小册子,揭露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先锋,是迷惑麻醉青年的工具,号召青年摆脱基督教束缚,挣脱身上的枷锁。同时编写小节目到街头演唱。经过宣传,参加教会举办的“查经班”的同学都纷纷退出,一些教堂的青年和教会学校的学生也动摇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同月,团青州特别支部以“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名义,举办了第一所平民学校,地址在十中附近。由十中的团员轮流任教员,每日晚饭后与星期日上课,对失学青年进行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的教育。
  10月10日,广州地主买办商团军叛乱,企图颠覆广州革命政府。下旬,团青州特别支部发动十中学生停课集会,声讨广州地主买办阶级的商团军反革命叛乱,支持国民革命军对叛乱的镇压。教务长黄继文企图举行年考,借以压制学生运动,因而与学生发生冲突。黄在恼羞之下,患病而死。校长回校,宣布开除为首的王元昌、赵文秀和王良栋。后经王元昌的祖父到校赔情道歉,三人改记大过两次。这次学潮震动很大。
  11月,团青州特别支部派团员再去东益火柴公司,联系青年徒工,同青年徒工交朋友。当时,青年徒工生活很苦,每日工作14小时,月薪铜元15枚,300人同寝一室。薪金的菲薄,生活的苦辛,迫使他们常常自发罢工,包围经理室吵嚷抗议。因此,青年工人对革命道理极易接受,积极靠近团的组织,自觉地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同月,创办了团的刊物《先声》。
  11月,中共中央巡视员尹宽到益都检查指导团的工作,住在教师王振千的家中。他同团员和进步青年座谈,解答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使团员们明确了学生运动必须与工农民众相结合。此后,团青州特别支部的工作,不仅加强了同工人的联系,而且开始向农村发展。12月,王良栋经尹宽批准,赴青岛从事革命工作。宣传工作由季秋茂接任。
  12月底,王尽美以孙中山特派国民会议宣传员的身份来益都宣传国民会议的意义。连日同各界各团体接洽,他先在王振千家召开团青州特别支部委员会议,然后又拜访了商会、学生会和各校负责人,动员各界联合起来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
  1925年1月1日,“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加入的团体为商会、教育局、地方自治研究会、教育会、平民学会、青州十中、益都四师、甲种农校、东关高等小学等26个团体。王元昌被推为“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委员,王振千被推为起草员。
  (三)中共青州支部建立后的活动
  (1925.1——1926.10)
  1925年1月,团青州特别支部的—批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旋即建立中共青州支部。支部设在十中,党员有杜华梓、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王懋坚等。杜华梓任支部书记。党员保留团籍,参加团的活动,支部会半月一次,小组会每周一次。
  中共青州支部建立后,努力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曾派李春荣、王懋坚深入东益火柴公司秘密接洽青年工人,发展党团组织,吸收青年工人李秀堂入党,并准备吸收4名青年工人入团。同时派人日赴车站一次,向小车夫宣传革命道理,动员车夫组织起来。还发动党团员到城乡各地张贴传单、讲课、演出文艺节目,启发农民群众的革命觉悟,并继续出版刊物《平民课》,指导工农群众运动。嗣后,吸收圣水村教员魏心斋加入共产党。
  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特别支部。3月,团员发展到19人,有王元昌、赵文秀、刘序功、王为铭、王元盛、王懋坚、王振千、杜华梓、李振华、王士秀、魏玉聪、冀三纲、刘书琴、王长岭、李秀堂等。其中学生12人,工人5人,教员2人。
  春,团青州特别支部改组,王懋坚任支部书记,王为铭、王元盛任委员。地点在十中,通讯代号仍为“昌化”。
  孙中山逝世后,王尽美到益都召开了党团负责人会议,研究举行孙中山追悼大会,对布置会场、起草悼词、描绘遗像、报导新闻等事宜都做了具体安排后才离去。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在十中举行,会上王为铭以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名义致悼词,许多师生登台讲演,表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誓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
  4月,青岛大康、隆兴、内外棉纱厂工人大罢工,益都党团组织领导学生联合会募集捐款,派赵文秀送往青岛,支援罢工工人。
  “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青州支部、团青州特别支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援沪罢课的紧急措施。6月5日,受团中央委派去青岛负责团的工作的李耘生同志路过青州,和团青岛地委孙秀峰都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1)运动以学生联合会的名义领导;(2)联合商会、工会及各阶层;(3)召开市民大会;(4)各校派代表会见商会会长。6日,召开学生会委员会。7日,会见商会会长。8日,召开各界联席会议。9日,再次召开学生会委员会研究援沪罢课的具体做法。当日下午,罢课开始。10日,学生会召开全城学生大会。十中、四师、甲农、师范讲习所等11处学校学生2000余人到会。会上,各校代表讲演,沉痛悼念惨遭杀害之同胞,愤怒控诉日、美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会后,沿大街游行,并划分若干6人小组作街头演讲。后援会组织募捐,支援上海人民的斗争。12日,召开市民大会进一步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14、15两日,十中、四师、甲农三校派代表赴寿光、广饶、潍县、周村、昌乐、淄川、博山、诸城、长山等县,同当地学生会联系,组织罢课,召开市民大会。赴各县代表以党团员为骨干。19日,开会欢迎代表胜利归来。援沪罢课运动,支援了上海人民的斗争,增强了益都人民反帝斗争的决心。
  7月29日,团青州特别支部改组,选举王为铭为书记,王懋坚为组织委员,冀三纲为宣传委员,魏玉聪、王元盛为候补委员。因当时王为铭在济南,冀三纲在家未归,遂由魏玉聪代理支部书记,王元盛代理宣传委员。9月,王懋坚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支部改组,王元盛任支部书记,吴芳亭任组织委员,商勤学任宣传委员。
  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益都城东的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扩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益都党、团组织的建设和农民运动的开展。
  10月15日,团青州特别支部致函团中央,报告团济南地委“提议将青支隶属于济委之下”事,并表示因政治、教育、地理的关系,已同意济委提议,请中央指示。不久,团青州特别支部归济南地委领导,改名团青州支部。
  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团青州支部发动和组织了反基督教活动。深夜,学生将传单贴遍大街小巷和教堂大门。翌日,教堂举行圣诞节活动,团员乘散会之际,将传单撤满教堂。教会大为震怒,密告学生。道尹公署下令通缉王元盛和冀三纲,二人被迫离开学校。省立十中校长扈学庠亦因此被撤职。
  经过党团员的大力宣传,益都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大为提高。12月中旬,益都农民打走“税收官员”。春节时,有些人家大门上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闷”的对联。
  1926年2月下旬,团济南地委调王元盛、冀三纲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因青州支部改组,商勤学任支部书记,吴芳亭任组织委员,刘书琴任宣传委员。地点在省立十中,支部通讯代号为“情芝”。
  3月7日,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济南召开农运扩大会议。9日,国民党省党部在长清召开农民代表会。杜华梓参加了以上两个会,并在长清会上被任命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回益都领导农民运动。
  3月,在党团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益都儿童团组织,人数40余人。5月,益都儿童团已发展成两处,50余人。7月,儿童团发展到圣水、涝洼、心寺三处,共180余人。
  5月,城东圣水、城南涝洼分别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各有30余人。农会委员多是党团员。
  5月,国民党益都县临时党部经过整顿,正式建立国民党益都县党部,负责人仍为杜华梓。
  “五一”、“五卅”分别举行了小型纪念会,参加人员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民党员、农会会员、儿童团员。纪念会后,还带领儿童团员在附近乡村游行一次。“五四”、“五七”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单独召开了小型纪念会。
  6月,团青州支部的团员发展到39人。
  7月,仓廒女校学生会召开学生大会,团员侯玉清在会上历数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揭露封建军阀穷兵黩武,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7月14日,经团济南地委报团中央批准,建立团青州地委,决定由王良栋为书记,商勤学及另一人为委员。但后因王良栋未能调来,致使团青州地委未能成立。
  7月,中共青州支部进行了改选,杜华梓仍任支部书记,商勤学任组织委员,魏心斋任宣传委员,支部设在涝洼村。8月,商勤学考入四师,发展了9名党员,成立了四师党小组。
  9月,团青州支部改组,商勤学任支部书记,王宗东任组织委员,任凤桐任宣传委员。
  10月,仓廒女校团员准备发动学潮,反对校长压制民主。因消息泄露而流产。侯玉清被学校开除。团组织遂送侯玉清去济南学习。
  (四)党组织的蓬勃发展及遭受破坏
  (1926.10——1928.1)
  1926年10月,中共山东区执委会派宋伯行驻益都圣水村,代表区委领导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等六县党团组织活动,发动工农群众,准备迎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同月,王元盛由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归来,被派任益都县农民运动特派员。这时,益都已有城关、涝洼、圣水三个党支部。鉴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和益都党组织力量的壮大,是月建立了中共益都县执行委员会,地点在涝洼村。宋伯行任书记,杜华梓任组织部长,王福增任交通。商勤学兼城关支部书记,杜华梓兼涝洼支部书记,魏心斋任圣水支部书记。同时,共青团益都县执行委员会亦行建立,地点在城东瓮城,王元盛任书记,商勤学任组织部长,任凤桐任宣传部长。团益都县执行委员会下辖十中、涝洼、圣水等支部。
  中共益都县执委会和团益都县执委会建立后,1927年1月,宋伯行派赵一萍去济南,向中共山东区执委会和团执委会汇报工作情况,并带回区执委会指示信。区执委指出了国共两党分裂的危险,告诫党内同志要有精神准备。2月,吴芳亭回家乡临朐县吴家辛兴发展团员,建立了团支部,隶属团益都县执委会领导。3月,中共山东区执委书记吴芳来益都指导工作,先后驻圣水村和涝洼村,协助宋伯行开展农民运动。4月上旬,中共东朱鹿支部和团东朱鹿支部同时建立,地点在东朱鹿小学南校,王仲瀛任党支部书记,党员13人;尹斐然任团支部书记,团员9人。
  同月,山东区执委派李玉鼎(后脱党)驻益都领导附近六县团的工作。
  1927年4月,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地点在涝洼村。宋伯行任书记,杜华梓任组织部长,田裕旸任宣传部长,商勤学任总务兼交通,王福增任交通。青州地委下辖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六县。
  5月,原属潍县县委领导的中共尧沟支部,拨归益都领导。此时中共益都县执委会下辖城共、涝洼、圣水、东朱鹿、尧沟等16个支部,党员发展到170人。
  5月下旬,中共山东区执委会、团山东区执委会及中共青州地方执委会在圣水村举办青州地方各县党团负责人短期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20多人。寿光有王云生、赵一萍;益都有杜华梓、王元盛;潍县有郭家瑞。训练班由吴芳、王伯阳、宋伯行、杜华梓轮流讲课,内容有《共产主义ABC》;形势分析;如何发展党团组织和发动工农群众,以及研究国民党反动派叛变后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等。还发了《无产政党之建设》、《党的组织和训练问题》、《初级教科书》、《训练班讲义大纲》、《CP与CP主义》等石印小册子。训练班办了10天,结束以后,党的益都县执委会按区执委会的要求,在圣水村每周对党团员进行一次政治训练,使全县党团员普遍受到一次政治教育。
  6月中旬,团益都县执委会派曹金言、成肇基到广饶去发展团组织。他们在封庙村吸收任玉书、任天翔等加入共青团,建立了封庙团支部。6月下旬,团区委委员宋耀亭来益都协助李玉鼎召开青州地方各县的负责人会议,成立团青州地委。会议地点在坡子村。参加人员有宋耀亭、李玉鼎、王元盛、赵一萍、任玉书、傅锡泽、郭家瑞、铁匠老段等。会议决定李玉鼎为书记,赵一萍、王元盛、任玉书、傅锡泽、郭家瑞为委员。团青州地委下辖益都、寿光、广饶、昌乐、临朐、潍县六县。当时,益都、寿光、潍县已建立团县委。会上还传达了省委指示,分析了政治形势。
  8月,团青州地委在尧沟济生药房召开会议,到会的有李玉鼎、赵一萍、王元盛、任玉书、傅锡泽等。会议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团的活动,并确定以傅锡泽之济生药房为联络机关。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全国处在白色恐怖之中。中共青州地方执委会组织部长杜华梓于1928年1月逃到上海,投降国民党,在上海《民国日报》登反共启事,成了无耻叛徒。2月,他以国民党益都县党部执行委员的身份回到益都。
  杜华梓叛变后,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召集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疏散,待请示省执委会后再做联系。全会,宋伯行回济南向省执委汇报情况,不幸被捕,4月就义于济南铁路大厂附近。李玉鼎去淄川大荒地煤矿,煤矿党组织也遭破坏,遂逃往青岛。田裕旸回原籍诸城后,参加当地农民暴动,暴动失败,被国民党逮捕,后被枪杀。
  在杜华梓叛变后,其外甥王福增及另外几个党员也向国民党自首叛党。
  益都的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陷于低潮。但是,坚定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并没有被吓倒,益都北部乡村的共产党员,在险恶的环境下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
  (五)党组织的恢复及其斗争
  (1928.1——1932.8)
  1、“益北特支”的建立及其活动
  杜华梓叛变后,益都的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省委派宋同志来益都联系,后与益北东朱鹿支部接上关系。从此,东朱鹿支部改为“益北特支”,陈德义任书记,尹斐然任组织兼宣传,直属省委领导。
  益北特支坚持地下斗争,把党团员分为若干小组,经常在夜晚到临近村庄张贴标语传单。还以党团员为骨干成立了武术团、戏班等群众团体,党团员加入“红枪会”,领导群众抗粮杭捐,防御土匪,使得兵匪都不敢来这里骚扰。1928年秋,益北特支与广饶县刘家集村的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统一行动,进行“抢坡”、“烧坡”斗争,抢收地主的庄稼,烧掉地主的柴草。还发动短工涨价,同地主阶级展开了多方的斗争。
  益北特支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30年春遭到破坏,陈德义被捕。陈脱险后与陈风九等外逃。特支与上级联系一度中断。7月,陈德义等同志返回,才与上级党组织恢复联系。
  2、四师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
  1929年秋,从家乡湖北逃亡到北京的共产党员马适安,应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校长徐轶千的聘请,从北京到益都任国文教员。马适安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辅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组织学生出版《蒲公英》、《我们的》等油印刊物,在学生中发起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引导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9年底,十中、四师、守善中学学生掀起了一次反对基督教的斗争。三校学生包围基督教会,捣毁教堂的门窗玻璃,将七个教会的头头押送到国民党县党部。翌日,三校学生举行全城大游行,沿途张贴标语,高呼“反对文化侵略”、“打倒帝国主义” 等口号。马适安动员进步同学积极参加这一斗争。此次活动打击了教会的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
  1930春,四师陈文祥等几个党员学生,准备到国民党县党部去找杜华梓办理自首手续。此事被反对杜华梓的国民党改组派分子戴国源得知,他便到国民党县党部去告发陈文祥是假自首。马适安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派学生支持改组派分子,狠狠打击了叛徒杜华梓。
  1930年冬,马适安又趁改组派揭发控告杜华梓的有利时机, 发动进步同学编写歌词,印发小册子,在各校演唱、散发,揭露杜华梓的叛徒嘴脸,使杜在益都难以立足。
  1930年底,马适安在四师发展学生吕凤桐、张训荣为党员,成立了十共四师支部,马适安任支部书记。由于他当时未和山东党组织接上关系,所以四师党支部同山东地方党组织也没有组织联系。四师支部建立后不久,为便于和学生联系并避免暴露,党支部书记由张训荣担任。
  1931年初,张训荣介绍同班同学牛玉昌(牛瑞庭)入党,并把李世光等作为培养对象。党支部在进步学生中建立了“左联”、“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等党的外围组织;还借学生会的名义组织了读书会和工人夜校。同时,四师党支部向校外发展,通过牛玉昌与十中学生刘法增取得联系,刘法增又联系同学彭澍兴(彭瑞林)等,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春,十中团支部成立,彭澍兴任书记。
  1931年4月,清明期间,马适安带领部分学生到济南参加山东省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回益都后,进一步扩大了四师的左联组织。期间,为了深入工农,发展组织,张训荣到火柴厂同工人联络感情、交朋友,借此开展党的工作。张训荣、牛玉昌还到城北花桥、张家庄,城东郝家庄等村接近农民,同农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同时还结识了国民党县农会负责人,使其同情我党工作。
  五一劳动节,党组织发动四师、十中等学校的学生在国民党县府前,举行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和告同胞书。
  五一节后,四师学生因校长徐轶千、训育主任燕有林开除进步学生、压制学生参加革命活动而掀起学潮。愤怒的学生包围了校长室和训育处,党支部因势利导,提出三项条件:(一)反对开除学生,被开除的学生回校上课;(二)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出入;(三)驱逐燕有林出校。校长徐轶千慑于学潮的声威和社会影响,被迫答复了学生的要求。
  学潮过后,燕有林跑到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密告,国民党省党部遂密令益都县党部逮捕马适安、吕凤桐、张训荣、张全桢、夏徵杞。逮捕令被左联分子王子洁看到,告知了张训荣和牛玉昌。马适安等人迅速转移。马去北平,张训荣、夏徵杞等先去青岛, 后到北平。四师党团活动陷于停顿。
  不久,保存下来的党员牛玉昌便介绍李世光、吴光备入了党,重建四师党支部。
  3、中共益都县委的重建及活动
  1931年夏,冯毅之自北平到济南,通过刘玉轩向山东省委汇报。此后,中共山东省委派段亦民来益都整理党团组织。段亦民同冯毅之一起来到益都。冯在东关高等小学任教员。段来益都不久,便建立了中共益都特别支部。段亦民任书记,王经奎任组织兼工运,曹金言任宣传兼兵运。
  “九一八”事变后,12月,中共益都特支决定,发动四师、十中、甲种农校和东关高等小学学生罢课,参加南下请愿,掀起民族运动的高潮。东关高等小学首先罢课,上街游行,到县政府请愿。12月16日,四师、十中接国民党省政府命令,全省中等以上学校一律提前放假,学生被勒令立即离校。县里还出动警察包围东关高小,强迫学生解散回家。冯毅之带领十数名学生逃至益都山区南仇、刘征一带边学习革命理论,边学做农民工作。坚持月余,学生始解散回家。冯毅之离开益都去博兴。
  1932年2月,曹金言调省委工作,郑云岫任宣传兼兵运。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多数同志通过社会关系,找到了合法职业。王经奎在县府电话局当了电话员,郑云岫在一区区公所当了助理员,有的担任了乡镇长或民团队长。
  1932年5月,中共益都县委重建。段亦民任书记,王经奎任组织,郑云岫任宣传。地点在一区区公所。益都党组织发展迅速,基础较好的城区以及郑母都建立了区委。城区区委开始由王经奎兼任书记,彭澍兴任组织,牛玉昌任宣传。联络机关设在北门里田永和的车行里,领导四师、十中、师范讲习所等支部。郑母区区委由冀虎臣任书记,程心田任组织,陈佃治任宣传兼赤卫队队长。领导郑母、崇家庄、宫家庄、吉林等支部。此外还有石佛寺窑工、大陈家庄、崔家碾、圣水、铁匠等支部。这时,党员不仅有学生、工人、农民、士兵,还有道士。在党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共青团、互济会、士兵联合会等组织也迅速发展,并成立了抗盐队、赤卫队、互济会、农会等群众组织。
  随着党团组织和其他各群众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党领导的群众运动也有所开展。1932年5月,中共十区区委组织群众捣毁国民党政府设在郑母镇的官办盐店。因为盐店掺假、短斤少两,限量供应,惹起众怒。区委书记冀虎臣发动数百名群众和学生捣毁盐店,游行示威,沿街张贴标语,揭露其不法行力。盐店执事被迫认罪,斗争取得胜利。夏,在党员发动下,益都乡镇长训练班驱逐了教员赵若谦。赵若谦是国民党益都县党部常委,担任训练班教员,讲课时污辱学生人格。参加训练班的党员张传业、魏玉聪和互济会员孙道中团结群众,掀起驱赵斗争。赵仓惶逃走,县长杨九五出面道歉。驱赵斗争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乡镇长训练班的计划。
  4、益都农民暴动
  1932年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益都组织农民暴动,派军委书记张鸿礼来益都,成立了行动委员会。6月,县委会议上研究暴动问题,县委书记段亦民认为时机不成熟,与张鸿礼发生冲突。张鸿礼当场宣布撤销段的书记职务,指定由王经奎接任,郑云岫任暴动总指挥。会议决定一区、十区同时暴动,夺取民团武装,占领区公所,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一区由衣洪志任暴动指挥,十区由冀虎臣任暴动指挥。
  8月17日夜,冀虎臣在郑母义荣福药铺召开会议,向各支部传达暴动计划。
  8月18日拂晓,十区郑母、崇家庄、吉林、山前李、宫家庄等十几个村庄的近百名党员和群众参加了暴动。冀虎臣率程心田、赵焕礼、崇学闵、崇学圣等暴动队员到驻朱家庄的十区区公所。冀、程、赵三人进入区公所劝降助理员贾希尧和民团一分队长张宫云,崇学闵等潜伏在区公所外。冀等因劝降不成,开枪将贾希尧、张宫云击毙。团丁闻声开枪射击。崇学闵、崇学圣率暴动队夺门而入,与团丁激战。与此同时,赵文光率三名党员直奔驻郑母镇的民团三分队队部,趁天未亮,闯入卧室,同地下党员陈佃治里应外合威逼团丁缴械。赵文光等人携带11支钢枪、1支手枪,赶赴区公所,参加占领区公所。由于计划不周,暴动群众和赵文光等人未能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冀虎臣等势单力薄,战斗中两人受伤,即撤出战斗,伤员被俘。19日,县长杨九五率部队到郑母一带进行“清剿”,逮捕近30人。一区,因城内敌兵骤增,未按计划举行暴动。十区暴动队伍孤军辗转两天,只剩10余人,遂解散,冀虎臣等出走,暴动归于失败。
  8月22日,省委派牟铭勋和陈叔俊到益都,连续两次召开县委负责人会议,研究重新发动游击战争的问题,并起草了《告全县大众书》。不料,23日县委遭破坏,郑云岫和特派员耿贞元等20余人被捕。牟铭勋、陈叔俊遂返回济南。
  8月29日晚,国民党用钢甲车押送郑云岫、崇学闵等27人到济南。31日早七点,崇学闵、耿贞元、冀龙光、赵香山、赵其升、赵廷楷、黄桐福、郭金江、陈云升、赵敬德、赵董妮、扈哑吧、何小心、崇兴福等14人,被枪杀于纬八路南头侯家大院刑场。郑云岫、张其昌、魏天民、潘有平、孙道中、何汝川、牛玉昌、张基庭、黄卷书、邵焕章、李芳春、冀冠军、王湘滨等13人被军法处判刑。嗣后,段亦民被叛徒崔广心出卖,在南仇小学被捕,亦被押送济南军法处。1933年8月18日,郑云岫、段亦民等9人在洛口被国民党政府枪杀。
  (六)在艰苦岁月中坚持斗争
  (1932.9——1937.7)
  郑母暴动失败后,益都党组织又一次遭受破坏。为了尽快恢复党组织,1932年8月底,省委派马兰村到益都与十中学生金明等接头联系,成立了“十中工作委员会”。9月,重新建立了共青团益都县委,金明任书记,刘法增任组织,李世光任宣传,郇肇纪任秘书。根据上级指示,团县委代管党的工作。石佛寺、圣水等党支部以及一些零散的党员也都先后接上了联系。郇肇纪还到大官营村建立了一个党支部。团县委除根据需要及时印发一些传单外,还创办了刊物《赤锋》,益都的革命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1933年2月,团员发展到60多人,团山东省特委指示益都建立团中心县委,领导昌乐、益都、临淄、博兴四县。但因形势恶化,未能建立。2月,马兰村叛变。3月3日,他开假介绍信,由捕共队长陈衡舟冒充省委巡视员和王乃和来益都,逮捕了金明、李世光、刘法增、郇肇纪等同志,团益都县委又遭破坏。3月30日,叛徒任玉书、刘洪才带领敌人又捕去了益北特支的陈书堂等3人。陈凤九脱险出走,益北特支遭破坏。7月,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来益都逮捕了20多名党、团员和互济会员。从此,益都的革命活动进入了更加艰难的阶段。
  1933年秋,中共大陈家庄党支部书记陈锡德,在失掉上级党领导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党的工作,在东阳河村发展了郑其善、郑玉善、孙廷栋入党,建立了党小组。在杜家庄吸收刘明训为党员。
  1934年2、3月间,潍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牟铭勋,奉中共中央指示,到鲁东巡视,在益都北乡曾同党员陈德义、陈铭新取得了联系,但未恢复组织活动。
  1934年秋,陈锡德在济南乡师求学时找到了党组织。1935年暑假,他回到家乡大陈家庄,发展陈锡珍、陈步峰、陈彭成、陈洪来等为党员,建立了党小组,陈锡珍任组长。
  1936年暑假,陈锡德根据乡师党支部的部署,利用假期在大陈家一带,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加强同党员的联系,组织抗日救亡群众团体。期间,省委派出的组织员景晓村曾到大陈家检查指导工作。经过党的宣传、发动,大陈家群众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为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省委派从监狱中释放出来的党员胡维鲁、李云鹤等来到益都。12月,省委宣传部长林浩根据省委恢复党的组织、组织抗日武装的决议,来到益都同李云鹤、胡维鲁、冯毅之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益都县整理工作委员会,胡维鲁任书记。益都县又有了县一级党的组织。县工委决定:李云鹤赴城东一带,胡维鲁去益北平原,冯毅之到西南山区,分头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3月,在益都城东龙泉寺宣告建立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十支队。司令员李云鹤率部驰骋于城东及益北平原;胡维鲁在益北组织两支抗日武装,编为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十二中队和十七中队,随八、十支队转战鲁东地区。在益都西南山区,冯毅之也拉起了一支300余人的抗日武装。从此,益都大地上,在党的领导下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烈火。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