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事之护城河风波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民国旧事之护城河风波
  新闻作者:王庆荣
  护城河是中国古代城郭的配套设施,主要用于军事防御。昌乐古城自建城伊始就修挖了护城河。鉴于昌乐城附近除小丹河以外,无其它可流动补充的自然水源,而小丹河近城河段水位较低,难以与护城河连通做客水补充,所以昌乐城的护城河只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摆设。其基本功能主要是蓄积和排泄自东南两面而来的山洪。尽管在历次战争中那条被叫做护城河的沟渠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但它确确实实以护城河的身份存在了几百年,且留下了一些跌宕起伏亦真亦幻的历史烟云。
  民国版《昌乐县续志》在总记中记载,1927年、即民国十六年四月,“于城南五里桥筑坝穿渠,引小丹河水入城壕”,注解中又诠释“共费款一万余元,旋因雨坝圮,水仍故道”。志书用简短的文字,简单交代了县知事曹宗翰主持筑坝引水入护城河这一工程,仅在注解中说明了该工程的花费和实际效果。看似为客观记述,从暧昧的态度和字里行间,仍能看出文中的贬责之意,流露出对山东军阀张宗昌政府统治的不满情绪。志书并没把县知事曹宗翰的落马与该工程做任何直接联系,对这项工程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只字未提。可这一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因年代较近,其中丝丝缕缕欲说难清的前因后果,数年前县内健在的耄耋老人尚能言之凿凿。
  曹宗翰,字霞村,山东掖县人。1926年、即民国十五年八月,奉张宗昌调迁来昌乐,接替莱阳人于之昌,任昌乐县知事。到任之后,替张宗昌军阀政府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是“张宗昌坐济南一两银子八块钱”的“随做佣者”。1927年春,他主持敲定引小丹河水入护城河工程。
  工程开始实施后,曹宗翰带人勘察地形,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在北流泉村西侧北向开凿沟渠,与护城河相连。在刘家桥村东北的五里桥小丹河故道依桥筑坝,拦截古河道以抬高水位,使小丹河水沿新开凿沟渠输送入护城河,随即征调四乡民伕开渠筑坝,限时完工。
  与此同时,责令各厂社、商家字号、豪门大户捐款捐资,以资工程之用。这一举措顿时引起县内各界极大的不满。具体募捐数额和工程花费情况现已无法核对,志书记载为“一万余元”,当时民间传闻则远不止如此。
  工程竣工后,很快启动输水,干涸日久的护城河确实荡起了久违的涟漪。县民们心中的愤懑和不满暂时得到了缓解。假如小丹河的绿水能够这样长久或是较长时间地流下去,也许曹宗翰这位县知事在昌乐这片土地上不会成为一个悲情人物。可是,小丹河改道输水仅一天半后,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河水猛涨,将新筑堤坝迅速冲毁无余。小丹河水重归五里桥下千年古道,大自然的力量又一次获得全胜。护城河重新干涸,曹宗翰连同他的美好蓝图都被卷进湍急的漩涡中。
  坝毁水复几天后,一张“没头帖子”贴在了县衙的影壁墙上。多少年后,人们把“没头帖子”叫做“大字报”,但那时的没头帖子威力远比后来的大字报强得多。帖子上用毛笔大字写了六句话三十个字:
  贼官曹宗翰 昌乐做知县
  敛财修丹河 从中捞利钱
  花钱十多万 淌水整天半
  帖子一出,满城哗然。恰在这时,张宗昌召集全省地方代表到济南开会,借以显示自己勤政爱民。民国版《昌乐县续志》记载:“六月,张宗昌召集各县乡老会议,问民疾苦,本县举六人赴会”。帖子中攻击曹宗翰的内容,是通过其他渠道还是这六名代表传递到济南,已是不解之谜。济南政府获得了有关昌乐的信息,且要查办曹宗翰却是不争的事实。
  1927年、即民国十六年八月的一天,费县人王景崇乘坐自济南东来的火车,缓缓驶进昌乐车站。他以昌乐县新知事的身份,带领一队荷枪实弹的卫兵,戒备森严地走下火车。
  这时,曹宗翰的贴身侍卫李杰三身配双枪,来到站台上。王景崇的一名警卫手持匣枪,大声问“你是谁?来干什么?”李杰三说:“我是曹县长的警卫,来接县长。”警卫盯了李杰三一眼,突然扬手连发两枪,将李杰三当场击毙,说:“好大胆,敢‘劫’县长?”
  对于李杰三的死,后来县城商家普遍舆论认为,他平时依仗权势,在修筑护城河募捐期间,常常持枪敲诈,形同匪痞,暗中有人早已将他告下。王景崇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曹宗翰不管不问,任其所为,有失职之责。历史真相如何,无从查考。
  随后,王景崇一行将刚进车站的曹宗翰拘捕,押送济南听候发落。曹宗翰在昌乐执政一年整,期间曾亲率警备队及民团在北展参加五县会剿,剿灭自临朐流窜入境的土匪;也曾竭力从省政府请准在昌乐设立粮食平粜处,调来红粱3500包,平价出售给百姓,救济春荒。后来终因筑坝引水工程失败丢官入狱。
  一年后北伐军占领济南,张宗昌下野,曹宗翰结果不详。当时的人们不会因为地方治水技术力量薄弱去谅解他,可小丹河北流泉附近河段因他的举措得名“老坝河”,直到今天仍在民间沿用,这应该不是曹宗翰在昌乐为官一任的唯一留存。
  (作者单位:宝都街道办事处原东山王小学)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