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鄩国考证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斟鄩国考证
  《左传》中《吴许越成》曰:“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古国名)浇杀斟灌(国名,今寿光境内)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读音min二声,人名)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古国名),生少康焉。”。
  据《潍县志稿·疆域志》载:“溯自大禹治水,潍淄其道,厥后潍西平原始建四国,曰斟鄩、曰斟灌、曰三寿、曰寒。除斟灌在今寿光市东边境外,其余三国均在潍县境内。”
  《续山东考古录》载,春秋襄公四年《左传》魏绛曰:“寒浞命子浇帅师伐斟鄩。”杜注:“北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又应劭注:汉初曰“斟鄩,禹后,今平寿亭是”。《水经注》京相曰:“故斟鄩国,禹后,西北去灌亭九十里。”灌亭即斟灌,斟灌东南去今潍城60里,又潍城东南去治浑街25里,二斟相距90里,与此说甚相符。《潍县志稿·疆域志》中列《水经注》云斟在溉水(今虞河)东,治浑亦在水(今虞河)动,亦与《水经注》合。
  又《潍县志稿·疆域志》称“《通志》云,斟鄩去斟亭七里,则其址当在辛冬附近。”
  《汉书》注臣瓒云:“斟鄩在河南,盖后迁北海也。”《续山东考古录》称:“斟鄩即汉斟县无疑,东近潍水其明证矣。”
  另一说,斟鄩在潍河岸边穆村丁村一带。据《山东考古录》之《竹书记年》曰:“帝相二十七年(约公元前2120年),浇伐斟鄩,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又《太平寰宇记》称“杜注,北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也......其亭在州(今潍城)东南五十里,此亭近斟,故曰斟亭。”由此《潍县乡土志》云:“以里数计之:斟鄩当在治所东南方五十里,永丰乡丁曹社其地也。”据考证,潍水在今山东境内,它只能在山东潍坊市。再说,北魏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也是这样认为的。
  又据今人王献唐《山东古国考》:“但就地里言之,《左传》杜注:寿光东南有灌亭,平寿东南有斟亭。”平寿即今潍县,潍县之斟亭,《水经注》“京相曰:故斟鄩国,禹后。今县治东南五十里有斟城。汉于县东置斟县。”西汉置县,称斟县,治所于此,称斟城。据调查,其地有左清龙河、右白虎河、前朱雀河、后玄武河之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将古国皆立亭,故斟城又改称“斟亭”。
  《山东考古录》之《竹书纪年》曰:“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这个“斟鄩”就应为都邑名,我们认为它在河南偃师县西南。《史记·夏本纪》记载:“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出自同书的《孙子吴起列传》也记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我们认为斟鄩都邑应在河南偃师县西南,是因为在此地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它位于距伊河与洛河交汇处不远的台地上,这不仅符合《夏本纪》、《孙子吴起列传》所描述的地理环境,同时也与《国语.周语》记载的“伊洛竭而夏亡”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